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0-11-19 10:11
为什么顶级科技公司热爱打坐冥想?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来到地球第一天(ID:lddqdyt),作者:朱不换,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顶级互联网公司的员工培训是什么样的?


答案是:和中国佛教爱好者的日常活动差不多。


如 2013 年 Google 在加州山景城的公司总部搞的“寻找内在自我”员工培训,众人须盘膝静坐,带班的冥想师以半莲花坐姿端坐,用催眠般舒缓的男中音说出引导语:“吸气……呼气……注意你的吸气……注意你的呼气”。


这种令人联想起 90 年代电视气功节目的培训课程,在谷歌这样的科技企业广受欢迎,以至于只有 1000 名员工能入场参加,另有 400 多名员工要排队等候空位。


脸书、领英、思科、推特等著名硅谷企业,也都对冥想兴趣浓厚。


静坐冥想为何能征服以高科技含量著称的美国 IT 行业?


与时俱进的新印度教


冥想打坐的方法,最早起源于古印度的婆罗门教和耆那教。它在东方传播,影响了佛教的禅定修行方法。


当代流行的冥想打坐活动,以“瑜伽”为名的常常源自婆罗门教—印度教传统;带“禅”字名号的,往往有中国、日本的北传佛教渊源;而以“内观”为名的,大多来自东南亚的南传佛教。


在冥想过程中,修行人要平稳呼吸,将注意力集中于某个特定对象。这个对象有时是自己的呼吸过程,有时是某个反复念诵的符号,有时是眼前的神佛肖像。


冥想的修行者相信,通过冥想可以达到心灵的清静,甚至能体悟到出凡入圣的精神层次。


不过,西方人对这套打坐冥想的做法一直是陌生的。因为在 19 世纪之前的西方人眼里,这些仪式只不过是异国情调的迷信。


冥想术在西方广泛传播,要等到 19 世纪后期。当时,英国传教士在印度殖民地积极传播基督教,触动了许多印度中上层人士。


印度人意识到,有必要向基督教学习,摈除印度教中的繁文缛节和过多迷信,建立具有普世传播性的印度教。他们开始进行教理的抽象和综合,开办公共宗教学校,举办祈祷、唱诗和布道等活动。这场运动也被称为新印度教运动(Neo Hinduism)


在这场运动中,印度教学会了用近代化的语言和腔调说话,无形中具有了令西方人更易感受和理解的形式。


1893 年,新印度教运动改革家辨喜来到美国芝加哥,在第一届世界宗教大会上发表演说。辨喜的演讲以一句深情的“美利坚的兄弟姐妹们!”开头,既具有西化的形式,又富有印度教的神秘魅力,当即大受欢迎。


之后几年间,辨喜在英美等国巡回演讲,为印度冥想的西方传播打响了第一炮。此后, 印度宗教人士陆续涌入美国,建立了吠檀多协会、自我了悟联谊会等多个冥想修行组织。


然而好景不长。1924 年,美国移民法案出台,禁止印度等亚洲地区的人口移民。受此影响,印度冥想师赴美讲道的潮流戛然而止。


直到 1965 年,美国移民法案撤销,印度冥想传播者才再次涌入美国,推起美国第二波冥想潮。这次,印度冥想师们发现,美国正有大群的嬉皮士载歌载舞,带着鲜花和迷幻药等着他们。


1960 年代的美国嬉皮士大都出生于二战后婴儿潮时期。他们成长于经济繁荣年代,基本物质需求早已满足,将注意力更多地投向谋生之外。残酷的越战和汹涌的民权运动,令他们对官方权威日益怀疑。他们对传统感到疏离,不断寻求新的刺激和认同。


他们首先找到的是致幻药。1938 年,瑞士山德士实验室科学家霍夫曼首次合成了强效致幻剂 LSD,能给服用者带来的扭曲知觉和强烈幻觉。不过由于专利保护,LSD 价格昂贵,早期多限于医疗。


1963 年,山德士实验室的 LSD 专利过期,致幻剂成了普通人买得起的消费品。在先锋艺术家和神秘主义者的鼓吹下,服用致幻剂成为 1960 年代席卷欧美年轻人的风潮。


不过,人们不久就发现,致幻药物带来的快乐很短暂,伤害身体的副作用却会持存。相比之下,对于探索极限体验和心灵宁静来说,印度人带来的冥想术倒像是更安全和长久的方法。


1963 年,致幻药实验先驱、哈佛大学助理教授理查德·阿尔佩特因违规向学生发放致幻药被开除。此后,阿尔佩特在私人研究中发现,只靠迷幻药并不能实现自我意识的超脱。


1967 年,阿尔佩特赴印度学习冥想,并改名拉姆达斯,回到美国传播冥想技术,其著作《活在当下》热销两百万册,是嬉皮士运动的一部反文化圣经。


顽皮的费曼,疑惑的列侬,走心的乔布斯


关于冥想带来的奇异体验,最可信的陈述或许来自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费曼。1960、70 年代之交,费曼受心理学家李历邀请,在完全封闭的黑暗漂浮水箱中进行了多次冥想实验。


前两次实验中,费曼没有明显的感觉。在第三次实验前,他遇到了从印度回来不久的拉姆达斯,了解了在冥想时专注呼吸的技术。在回忆录中,费曼讲述了自己此后的体验:



不过,尽管有这些离奇的体验,费曼仍然保持着唯物主义科学家的态度:这些体验很好玩,在安全的前提下值得一试,但它们只是外在环境与人的身体相互作用的产物,而不是什么玄奥的超能力。


在冥想实践中比费曼投入更深的,是英国披头士乐队的主唱们。1967 年夏天,披头士乐手们在伦敦听了印度冥想师玛哈士的讲座,大受打动。他们决心从此放弃致幻药,改为以冥想修行的方式探索心灵世界。


1968 年,披头士乐队来到玛哈士在北印度的隐修营,接受为期两个月的训练。这两个月是披头士最高产的时期,他们在静坐冥想之余,创作了《The Beatles》与《Abbey Road》等专辑的二十多首名曲。


冥想修行为了披头士带来了创造性灵感,但列侬很快发现,自称大圣的玛哈士其实只是凡人:他也爱钱,在指导修行时还有调戏女学员的嫌疑。


幻灭之中,他们决定离开隐修营。离别时,玛哈士问列侬为什么要离开,列侬说,如果你真的拥有你自称的“宇宙意识”,那你不用问就知道我们离开的原因了。


离开印度之后,列侬等披头士成员仍然经常做冥想。列侬事后说,“我们相信冥想的价值,但不再相信玛哈士和他的魔法”。这也是许多后来者对冥想术的态度。


除了科学家和演艺人士外,尝试冥想的也不乏工商精英。其中真心信从,走得最远、陷得最深的,大概要数乔布斯了。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乔布斯在少年时代,就痴迷拉姆达斯的《活在当下》,听印度音乐,坚持打坐,远去印度学道,拜禅宗僧侣为师。晚年罹患胰腺癌后,乔布斯有九个月时间坚决拒绝手术,指望靠替代膳食疗法和冥想静坐来杀死癌细胞。然而,这九个月的延误,可能要了他的命。


不过,当代的科技圈很少有人再像乔布斯那样,像信仰宗教一般信仰冥想、禁食的生活方式。


谷歌等企业的硅谷精英冥想打坐,不再是为了超凡入圣上“层次”,而是把冥想方法当作精神咖啡因,想用它驯服和安抚自己的大脑神经,提高生产力和创造力。


哈佛大学医学教授赫伯特·本森对冥想功能的解释是:它可以带来身体的放松反应,把人从应对高压环境的战斗-逃跑反应中解放出来,在此过程中,不但令肌肉和器官放慢节奏,恢复应激之前的状态,也让心理状态变得更平静和理性。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来到地球第一天(ID:lddqdyt),作者:朱不换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频道: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