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0-11-19 10:22
美国人民如何拯救鬼城?

当追求安静生活的中产阶级纷纷在郊区购房,市中心成为低收入群体的聚居区,怎样复兴城市中心最成功?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来到地球第一天(ID:lddqdyt),作者:史伦,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1908年10月1日,是美国各城市中心被谋杀的开始日期,虽然当时住在城市中心的中产阶级们并没有意识。


何况,真正的凶手是一个看起来并无副作用,令所有人振奋的工业发明:福特“T”型汽车。


这是历史上第一次可以批量生产的廉价汽车。经过许多次艰苦的尝试,福特公司终于颠覆性的将流水线作业引入制作业,改进了许多工艺,大幅提高汽车生产效率,又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每辆车600美元,让大部分美国人都可以负担。此后,汽车在美国迅速普及。


美国人的活动半径大幅扩大。他们终于摆脱了班次有限的铁路、横冲直撞的马车、小资趣味的自行车,能够自由地拓展行动范围。很快,他们就发现可以将这件新工具用于解决一个日益困扰他们的问题。


当时,工业革命已经进行了一个多世纪,美国的北方是工业化程度最高的地区之一,诸多的城市已经被矗立的烟囱、林立的工厂占据,中心区空气污浊,房租昂贵异常。


于是,成千上万的美国人驾驶着汽车,开始向郊区迁移,郊区买房热潮席卷全美国,1920年至1921年,劳工部发起“拥有你自己的住房”运动,商业部长赫伯特•胡佛又投入很多精力,针对建筑市场制定相对细致的规范。


到20世纪20年代末,效果已经显现——美国大部分的住房都分布在距离市区2至6英里的范围内。同时,近郊和远郊开始形成零散分布的居民点。


郊区化并非是人口的简单迁移,它还有着多方面的连锁反应。商品零售业当然会跟随居民转移,它还因此诞生了全新的销售形式,如今天随处可见的超级市场(Supermarket),就是洛杉矶著名房地产经纪人A.W.罗斯为了抓住郊区化契机,在20世纪20年代创立。


郊区住宅与郊区商业结合,令原本集中于城市中心的资本开始向广阔的郊区流动,更多配套的建筑、设施出现在郊区。


 图解美国城市郊区化(作者:史伦)


不过,这时候的郊区化并不复杂,更多体现在零售业和居住区的迁移,城市中心仍然是繁华的标志,人们当然不会想象它会相比郊区衰落下去。直到另一种强劲的力量意外地推动。


这就是30年代美国的大萧条。1929年至1933年,美国经济经历了历史罕见的大萧条,城市人口大规模失业,成千上万的人无家可归。相较前一阶段房地产的过热现象,这一时期内的住房建设量直接减少了95%。


对于城市面貌,这产生了明显影响——失业人口开始在从前的城市中心区大量搭建简陋住所,市中心罕见的看起来比郊区还要衰败。


另一股强劲的力量也很快到来,它是对前者的一种反馈——罗斯福新政。


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上台后即宣布实施新政,其中一条就是修建公共工程、廉价住房,来增加就业机会和住所。短期看,新政确实让城市居住条件改观,但长期上,它的消极影响大于积极影响。


最重要的是,它未正视已明显产生的郊区和市区分离倾向,新的公有住房绝大部分都建在城市中心附近的黑人区,但形态上不同于郊区的独户住宅,而是以高密度的公寓式建筑形态出现。虽然新政同时提出了花园城市等措施,但并没有可行的操作方案,远远不能直面真正的住房问题。


20世纪50年代后,几乎所有的美国大城市都分化成穷困的城市中心区和相对富庶的郊区。城市中心成为贫困人口、有色人种、少数族裔的聚集地,居住隔离问题、种族问题、贫困问题、住房问题等凸显。


对比之下,郊区却异常干净、整洁,中产阶级住宅占据了主导。终于,1970年,全美大都市区中,郊区居民人数超过了城市中心区。


城市中心的衰落令城市管理者不安。城市规划者、政府官员、建筑师们纷纷提出市中心复兴计划。作为城市化的先驱,美国早在70年代就开始尝试复兴城市中心。全国掀起了一股复兴热潮。


如加州的圣何塞,就采取了市中心建设商业综合体的方案。上世纪70年代,圣何塞向开发商低价出售城市土地,少数都是赠送,并对商家提供财政支持。


同时,城市复兴机构共拨款约20亿美元,大概三分之二用于城市中心区建设。他们还新建了剧场和博物馆,并开设有轨电车,引导人们少用私家车。


实际的结果怎么样呢?


失败,非常明显的失败。目前,圣何塞城市中心区办公用房的闲置率高达21%。被寄予厚望的新建剧场,只有依靠政府的资金支持维生。公共交通更像是一个笑话——这个人口91.2万的城市,每天仅有3万人乘坐有轨电车。


拉斯维加斯也经历过相同的失败。它们也像圣何塞一样,在城市中心试图建设大型购物中心带动复兴。相比之下,拉斯维加斯更进一步,还配套建高层公寓吸引更多的住户。


目前,该市核心区已新建成120幢多层公寓,另有2748处正在建设。但现实中,这并不足以挽救郊区化倾向——上世纪90年代,拉斯维加斯人口年增7万,大部分都落脚市郊。


为了挽救局面,拉斯维加斯祭出了行政招数——命令联邦、郡以及市法院连同一所监狱南迁,到老城Glitter Gulch地区。这倒是个新举措,其效果更像是塑造了新的法律中心——当地的办公楼很快被律师们占据。


圣何塞和拉斯维加斯并不是孤例,它们是全美城市管理者的代表。据美国官方统计,多达2532个城市复兴计划失败,这意味着战后大多数复兴努力最后都以失败告终。


何以大量投入后,这些城市仍血本无归?


规划思路的差别非常重要。大部分城市规划者的复兴中心区计划,参考了柯布西耶“明天的城市”的描述——严整的布局、和谐的比例,将各项城市基础设施均布在城市中心区条块中——这种一概而论,忽视城市自身特点的复兴计划,最终都只是规划者的一厢情愿。


不过,并非所有城市都淹没在了这次复兴浪潮中,加州的圣迭戈就以其意想不到的成功获得了巨大关注。


圣迭戈的城市发展和美国大多数城市类似——中产阶级逃离城市,中心区对市民娱乐、购物、休闲活动的聚集效应日渐衰弱。然而,建筑理念上的一个差别,却造成了复兴规划的实际效果的改善。


圣迭戈的霍顿中心并没有像圣何塞、拉斯维加斯一样将希望简单地寄托在商业效果上,形态上,霍顿中心并不像人们通常认为的shopping mall,更像是一个充满活力的社区。


当然这也有历史因素,霍顿中心所在地本来就是一个街区,原名“煤气灯街区”(GaslampQuarter),它始建于1867年,地产商霍顿(AlonzoHorton)用265美元买下了这里800英亩(3.2平方公里)的土地,并投入大量精力来建设,“煤气灯街区”发展迅速,很快便成为与圣迭戈北部老城区(Old Town)遥相呼应的繁华新城区(New Town)


“煤气灯街区”在圣迭戈城市中的位置(作者:史伦)


1972年,时任市长的威尔森(Pete Wilson)提出城区再开发计划,包括引进新型商业发展等五个工作目标,新建大型购物中心——霍顿广场的开发计划也在同年被核准通过。为纪念早年的地产商霍顿,大型购物中心被命名为霍顿广场。


霍顿广场与其他购物中心的区别,就在于保留了原有的街区特点。它的用地紧邻“煤气灯街区”。


霍顿广场与“煤气灯街区”(作者:史伦)


“煤气灯街区”至今仍保留了94座历史建筑,它们今天仍被作为餐馆、酒吧、旅馆与俱乐部使用,共同组成圣迭戈城市夜生活的核心地带。“煤气灯街区”还是多个盛大节日活动的举办地,如忏悔星期二狂欢节(Mardi Gras)、街景音乐节(Street Scene MusicFestival)、圣帕特里克节(Saint Patrick’s Day)等。


霍顿中心参考了类似的形态,它共由九个工整的街区组成,不过并没有拘泥于方格网的旧有肌理,而是将其作为一个整体,考虑了在城市中所处的中心位置,寻求建筑之间的关系。


建筑师寻求到场地与滨海码头区的关联:百老汇大街中段前往滨水区的公共步行路线刚好斜穿过场地,这条斜向的步行路线被作为方案设计的出发点,在广场内部营造出直指滨海码头区的公共步行空间。


这不仅将原有九宫格似的用地格局打破,还塑造了本来与周围道路和建筑形体走向毫无关联的室外空间。


此条步行街成为购物中心商业组织的核心空间:主力店设置在步行街两端,充分带动内部人气;所有零售店铺面向步行街,达到可达性最佳;与步行街无法直接联系的用地西北角与东南角,被用作城市酒店和大型停车楼。


高度上,步行街整体抬高一层,两端由仪式感强烈的公共台阶与外围城市街道相接。这让步行街空间更有一种类似“城市客厅”的特性——两个错位相扣的弧形广场组成“S”形空间,大大削弱线性感,增加了广场的可停留性。


内部交通上,多用自动扶梯、坡道、天桥和楼梯等立体交通组织,广场的丰富度大大增加,再加上两个平面呈三角形的墙体构筑物穿插其间,步行街充满了空间趣味。


诸多的设计手法令霍顿广场成为一个体验性极强的大型购物中心。场所多元,功能多样,购物只是目的之一。霍顿广场更像一个巨大的城市舞台,所有到访的人们既作为演员又作为观众,共同组成了美国人在城市中心久违的社区感。


没错,社区感,这是其他城市复兴中心所忽略,而霍顿中心独具匠心,努力营造的重点。


1985年8月开业后,霍顿广场第一年就迎来了2500万名游客,这大大带动了周边商业地产的发展,新的公寓、办公楼以及会议中心陆续建设,带动了商业地产复兴,自然也推高了城市中心的人气。


其设计师捷得在谈到霍顿广场的设计思想时说:


“我们在这里尝试的与传统区域性商场的不同之处是场所感受。传统的商场令人感到单调,人的知觉几乎窒息。区域性商场仅将人聚在一起,但我们试图建造的是一个社区的容器。霍顿广场不应该被视为一座建筑,而是一个社区,一个在圣迭戈市中心内的场所。任何人在此均可保证有拥挤热闹的乐趣。人们从早到晚来此逛街道、逛广场、逛平台。我希望它成为一个人们可以找到任何他想发现的东西的场所。”


当然,霍顿中心的成功并非只由于建筑形态上的特点,这些脱颖而出的成功案例,往往是一场社会,经济,环境和文化的全面复兴。城市中心的衰落并不只是因为房子旧了,单纯的物质投入和改善难以吸引居民的回流。英国学者罗杰斯说:“要达到城市的复兴,并不仅仅关系到数字和比例,而是要创造一种人们所期盼的高质量和具有持久活力的城市生活。”


它无疑能给拉斯维加斯、圣何塞等城市以启示,也许其他国家也可能会借鉴这样的经验——不过,要首先等到“鬼城”纷纷复活,让城市中心塌陷再说。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来到地球第一天(ID:lddqdyt),作者:史伦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频道: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