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0-11-28 20:30
美式内卷焦虑:金钱至上、赢者通吃与保守主义

美国似乎正逐步演变为一个1%的国家——美国的经济和政治都只为那1%的人而存在,也被那1%的人操纵着。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中欧商业评论(ID:ceibs-cbr),作者:斯蒂格利茨(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责编:尹晓琳,头图来自:《了不起的盖茨比》剧照截图


CBR精华抢先看:


1. 金钱至上:富有的企业和个人利用财力购买政治权力,并传播思想;


2. 赢者通吃:美国正在变成一个由1%的人操纵99%的财富的国家;


3. 保守主义:即使真的能做到往日重现,那也不会是人们想要的结果。


新经济思维研究所(Institute for New Economic Thinking)本月发表了一篇论文,研究者对2014年一份有说服力的数据集进行量化分析发现,当美国最富有的10%人口转变意见时,政策变动就更有可能发生。


新经济思维研究所的学者肖恩·麦圭尔称:数据表明,普通公民不仅对政策决策没有特别显著的权力;他们对政策几乎没有或根本没有任何独立的影响力。


在《美国真相》一书中,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也有类似的观点,他指出美国人有理由担心民主规范和制度的脆弱性,金钱对政治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以至于比之“一人一票”,也许“一美元一票”才能更好地描述美国现有体制。


一、金钱的力量


越来越多美国人意识到大选背后权钱交易的组成部分:说客、竞选捐款、“旋转门”(政客从商),以及由富人控制的媒体。


富有的企业和个人利用其财力购买政治权力,并传播思想——有时甚至是百分百的“假消息”。有钱人通过权钱交易打入政治体系,并利用政治体系为自己积累更多的财富。


一些石油企业获得了大片政府土地的使用权,这些土地下蕴藏着丰富矿产,而土地本身的价值只是个添头。这些企业实际上是在从普通美国人那里偷东西——但它们做得很干净,很少有美国人知道他们口袋里的钱被偷了。


制药企业要求在法律中加入一些条款,对一些老年医疗保险提供的药物做出了规定:不允许政府与企业讨价还价,而政府是这个世界上最大的药品买家。荒谬的是,药企的要求最后奏效了。对于相同品牌的药物,医疗保险要多支付73%以上的价格。其结果是,纳税人每年都要向制药企业额外支付数百亿美元的费用。


同样,房地产开发商也要求,在税收法案中加入一个小条款——如2017年底通过的一项法案,允许房地产信托企业获得与小企业相同的减税20%优惠,这无疑意味着财富。它们也知道,法规上一个小小的改变,如强制披露昂贵房地产真正买家的信息,有可能阻止一些人利用房地产洗钱,也有可能摧毁房地产商的整个商业模式。


以上例子是几个最扭曲和最令人厌恶的寻租形式,但是由寻租者(即凭借政府的保护进行财富转移的人)管理的政府,毋庸置疑将是一个为自身利益服务的政府。这样的政府是没有成长空间和社会公正性的。


在很大程度上,这一问题是美国法院造成的。本应作为裁决者的法院,也渐渐退化为政治活动的另一个角逐场。《联合公民诉联邦选举委员会案》就是一个例子。法院在该案中的裁决允许企业、非营利组织和工会无限制地向政治行动委员会(PACs)捐款,只有经济实体直接捐款的行为仍然受到限制。同意该法案的5名法官似乎生活在一个不同于美国的世界里。


二、赢者通吃


美国的立国初衷是,任何努力工作的人都能成功,贫穷而勤劳的美国人凭借自己的努力走上致富之路。


这个神话深刻地影响了美国媒体。当媒体发现有人通过自我奋斗获得成功时,他们就会给这个故事添油加醋,反过来强化美国人的偏见。


心理学家将这种现象称为“证实性偏见”:由于美国人重视自己先前的信仰(即美国梦),因此持续关注着与美国梦相一致的证据,而忽视那些相反的案例——即上层精英阶级实际上是自我延续的,而贫困和不平等陷阱才是社会底层的特征。


有限的增长成果被以完全不公平的方式分配给美国国民,美国似乎正逐步演变为一个1%的国家——美国的经济和政治都只为那1%的人而存在,也被那1%的人操纵着。


绝大多数统计数据已表明,许多努力工作的人并没有成功,而许多人之所以成功却并不是因为努力工作,而是通过不正当的商业行为,以及出生在了“正确”的家庭。


尤其令人担忧的是,美国的游戏规则是由一小部分人制定的。早期,一些非常富有的保守主义者和一些对现有体系心存不满的工薪家庭成员组成联盟,其经济议程主要由富有的精英制定,即便精英制定的政策与其他人的利益背道而驰。


为了保持联盟的团结,精英不得不偶尔给联盟的伙伴一些“甜头”。这些“甜头”一方面化身保护主义,另一方面则使穷人更难获得机会。


尽管美国比40多年前要富裕得多(至少就GDP而言),但位于社会底层的90%的人的收入是停滞不前的。在美国,男性的不满情绪似乎特别强烈,这是可以理解的。经通货膨胀调整后,全职男性“工人”的中位收入在过去40多年里变化不大,而且事实上,这些得到全职工作的人是比较幸运的,因为大约15%的青壮年男性现在仍没有工作。


很多人的发展前景不仅变得更加暗淡,而且看不到改善的希望,他们感到中产阶级的生活离自己越来越远。


与此相对,前1%的人群所占有的收入份额增加了1倍以上,最顶层的0.1%的人所占的份额甚至增加了4倍左右。


倡导“改革”的政治领导者虽然饱受赞誉,但其实许多改革只是改变了游戏规则,使其有利于一个群体,却以牺牲另一个群体,甚至整个经济为代价。


比如里根的改革导致经济增长放缓,并带来了更多的不平等。唯一的赢家只有处于最顶层的那些人。


善于蛊惑人心的政客会将社会的苦难归咎于他人,但当他们自己的承诺也落空时,政客就会将责任推卸给其他国家。


美国今天的问题不仅仅是政治上陷入僵局,经济方面日益严重的分歧正在成为激化所有矛盾的催化剂。大多数美国人现在担心的是要如何才能保护自己的利益不被少数人侵犯。而少数人已经掌握了权力,并且正在利用权力永久地固化自己的权威。


如果想要使美国政府恢复正常运作,就需要建立一个合理的社会制衡体系,这个体系必须限制财富和收入不平等的程度。极端的收入不平等导致了权力上的不平等,包括政治上的权力。


三、保守主义


美国的另一则神话告知人们,美国是一个善于接纳变革的国家。事实上,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在这个国家的某些地方存在着一股强烈的逆流,那是一种根深蒂固的保守主义。


总是有一些人不停地看后视镜,认为过去比未来要好。社会和经济政策是不断向前发展的,回到过去并不是一个可行的选择,即使真的能做到往日重现,那也不会是人们想要的结果。有人会想要缩短自己的寿命吗?有人会追求更不健康的生活吗?有人希望自己的收入水平变得更低吗?


特朗普一度想带领美国回到过去——例如,把美国的制造业经济带回20世纪中叶那个最繁荣的时期,但他也许并没有意识到这是要付出代价的。


从国际角度看,回到过去的风险更大。美国不能假装自己的地位与75年前一样,人们必须面对现实:美国不再像“二战”后那样主宰全世界。如果试图重新确立这样的地位,美国的失败将不可避免,其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和影响力都将进一步下降。


此外,保守主义者认为社会保障和医疗保险之外的公共支出基本上是一种浪费。这忽略了教育和基础设施建设带来的巨大收益。这些投资的回报实际上比大多数私人投资的回报高得多。


美国政府对研究和开发的投资甚至能带来更高的投资回报——技术进步,而技术进步是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的源泉。想象一下,如果没有政府资助研究,人类社会和经济会变成什么样子?互联网、智能手机、浏览器和社交媒体都将不复存在,而我们甚至会更早地死去。


美国混淆了目的和手段:全球化本应创造更强大的经济,以便更好地让经济为人服务。然而,美国告诉人们,由于全球化影响了经济,美国不得不削减他们的工资和公共项目支出。金融本身从为经济服务的工具变成了经济目标。这导致美国经济更加不稳定,增长更加缓慢,社会不平等加剧,而普通人深受其苦。个人对利润的追求并没有使扭曲的经济得到改善。


最为严重的是,这种畸形的经济和政治体制潜移默化地扭曲了美国人民的价值观,使整个社会表现出自私和急功近利的特质。民粹主义的广泛传播即是这种扭曲的价值观泛滥的一种映射。


从过度污染到金融市场不稳定,再到经济不平等,美国社会的许多问题都是由市场和私人部门造成的。简而言之,单靠市场无法解决所有的问题。只有政府才能通过对基础研究和技术的投资来保护环境,确保社会和经济公正,促进一个充满活力的学习型社会的形成,而基础研究和技术进步是社会赖以持续发展的基础。


四、结语


所有人都知道美国是如何走到今天这一步的:全球化、金融化和新技术的发展方式让许多“工人”落在了时代的后面,而它们的发展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经济政策决定的。


以老布什和克林顿为代表的共和党人和民主党人都曾经承诺,自由化和全球化的新自由主义政策将给所有美国人带来繁荣。现在,这些承诺已经被美国民众看作政客自私自利的陈词滥调,也难怪美国人对精英及“体制”的幻灭感会增强。


在镀金时代和咆哮的20年代之后,美国曾两次从极端的社会不平等中恢复。然而,今天美国面临的挑战可能更加严峻,因为现在的社会不平等问题可能更加严重,金钱拥有更大的政治权力,现代技术可以更有效地将金钱上的差异转化为政治权力上的差异。


美国现在必须再次改写市场的规则,以便让经济更好地为社会服务。例如,必须确保市场的竞争性,摒除规模庞大的市场势力,让市场按它本来应有的状态运转。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中欧商业评论(ID:ceibs-cbr),作者:斯蒂格利茨(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责编:尹晓琳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文集:
频道:

支持一下

赞赏

0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