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20社(ID:quancaijing_20she),作者:赵小天,编辑:罗立璇,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我刚开始做博主时,大家都冲着女性做垂类,现在打开后台数据⼀看,40%多粉丝都是男生了?”
粉丝过百万的时尚博主@吃吃发现,自己做的一期“医疗美容骗局”的视频获得了不错的反响,得到了1.8万个赞,一时间,微博私信里塞满了粉丝们分享的医美受挫经历。
出乎他意料的是,也有一部分“诉苦”来自于男性。
新氧白皮书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医美男性消费者数量增长了52.30%,虽然低于女性消费者70%的增速,但依然远远高于日本和韩国等成熟市场的增长速度。
不止是第三方平台的数据,不少业内人士也明显感受到“男性医美”的大潮,正在奔涌而来。专注做医美海外游学的医美博主@六一和田玲对比日韩市场后发现,“中国市场这几年医美男性顾客占比明显增高。”
当审美苏醒的90后一代经济实力逐渐强劲,“颜值需求”也不仅限于单一性别。这些渴望变美、留住青春的男性,正在让美妆、时尚和医美行业迎来“他经济”的红利时刻。
一、大胆求美
“男性的护肤美容需求一直都有,只不过比起以前,现在的男生会更坦坦荡荡去接受自己在追求变美这件事儿。”
男性时尚博主@吃吃回忆,在他上高中的时候,隔壁宿舍男生敷一张面膜,都能引来整层楼道寝室的“围观”。所以,他自己用个护肤品都藏着掖着,特别不好意思。
但现在,随着医美概念的泛化,人们对于“轻医美”的接受度越来越高。吃吃对向全现在表示,他经常能收到来自男生粉丝关于皮肤困扰的私信求助,评论里也有呼声要求他多做男性内容。
这一感觉也同样体现在第三方平台数据中。《2020医美行业白皮书》(下称“白皮书”)数据显示,2020年新氧平台上25岁以下的医美消费者占比超54%,与美国等医美消费大国相比,呈现出更加年轻化的趋势。
很多男性消费者产生比较迫切的医美需求,其实是为了挽回“过去的错误”。
专注于医美领域科普、医用生物活性材料博士王者香介绍,相比于女性,男性会更受到痤疮的困扰。激素水平越高,油脂分泌量会更旺盛。因此,经历过激素急剧变化的青春期男孩,如果前期不太注意保养和护理,很容易在20出头的年纪出现“痘痘大爆发”的情况。
90后金融从业者阿京,就是被女友拉着去做祛痘的,先刷酸、再打水光针。“反正你等着也是等,不如也试试。”他很快被说服,第一次躺在了理疗椅上,感受皮肤上传来的隐隐刺痛。但他同时也表示,如果不是女友的“安利”,自己此前从未想过要踏入医美机构,“顶多研究研究护肤品”。
还有一些更激进,愿意动刀、填充的年轻男性,则是为了颜值变现。“来的都是小年轻,想做网红、拍短视频。”一家连锁医美诊所负责人对全现在表示,能够感到男性求美者的数量正在逐渐增加,尤其是近两年,年轻顾客比重有所增长。
他们有的是看到《偶像练习生》和《创造101》等选秀节目的造星能力,还有的是羡慕乘上短视频和直播风口的“网红”,也想成为其中一员。
这些人一般没有做过多少“功课”,对医美和自身的认知都不够深入。和已经开始追求自然感、在天生的五官基底上进行改善的女性消费者群体不同,很多选择整形的年轻男性通常一来就非常激进,想要垫鼻子、整下巴,而且受流行趋势的影响很重。
“去年肖战、王一博很火,很多人照着做;今年《以家人之名》火了,来做宋威龙鼻子的小男孩明显就多了。”王者香说,自己就遇到一个来咨询的男孩,眼距特别近,却想做一个“跟宋威龙一样的高挺鼻子”。
她马上劝阻了这位男生:本来眼距就近,如果再加入鼻子假体,进一步拉扯面部,五官挤到一起,最后根本不协调。
台湾伊美诊所院长、著名整形医师陈世栋回忆,比起十多年前,现在市场上的男性审美更偏向中性,“你问上10个95后、00后,比起彭于晏,他们肯定更喜欢王一博(这个类型)。”因而,像削骨手术这样能够弱化男性天然方正棱角、让他们看上去更为柔美、精致的项目,也受到很多想成为艺人的年轻男孩的追捧。
更深层次的驱动力是,男性“求美者”同样很难抗拒中国大众审美对于“白、幼、瘦”的追求,想让自己看起来更年轻一些。
三年前,学者王者香还在斯坦福大学进修,她跟当地皮肤科医生、美容整形医生交流时发现,比起审美多元化、希望保留岁月痕迹的欧美人,国内美容整形的方向非常集中,“对‘幼’的倾向很强”。
博主@吃吃也有同样的感受,他总结出男性医美的核心项目:皮肤。“很多男生最追求的东西就是皮肤的质感,他们就想要自己更白一点,更嫩一点,更小孩一点。”
“我也想体验一下萧亚轩的快乐。”准备去打玻尿酸的小张开玩笑说。因为最近接触到不少“年轻貌美”的00后,他对自己脸上两道深深的泪沟很不满意,护肤品见效又太慢。“我能等,00后不会等我啊!”他在镜头前略显娇羞地一笑。
“男性的皮肤护理和抗衰的确是一个蛮大的市场。”从业十多年的@六一和田玲下了这样一个判断。据她观察,大部分前来做医美的男性用户会希望变化不要太大,“不希望被人看出来动过”,只是在维持原有的基础上做一些抗衰老项目。
@六一和田玲回忆,一位男性好友曾发过这样一条朋友圈:“有人问我,男人也做热玛吉?难道岁月就会绕过我们男人吗?”
但有时,保持岁月感也是必要的。演员沈腾曾要求保留自己的皱纹,表演时会用到大幅度表情动作,脸不能僵。”但几乎没有人能拒绝得了让皮肤紧致细滑的热玛吉。“几乎所有明星都在做的。”@六一和田玲说。
二、更不计成本
对于很多男性而言,只要决定走上医美这条路,他们出手显然更加阔绰。
根据调研数据,在2018年,男性消费者平均客单价为7025元,是女性的2.75倍。男性医美消费的平均客单价与女性明显拉开距离且还有上涨趋势。
@六一和田玲分析,男性消费力之所以呈现出这么高的客单价,是因为男性医美主打刚需。“都是有问题才来医美解决问题,痛快下单,贵就贵点,希望一次性干净利落都弄完了”。而在医美领域认知更为成熟的女性,会货比三家,选择性价比高的方式,“她们一般会做长期医美保养,所以单次消费的金额不一定很高。”
另一方面,中国医美消费者年龄结构也有所改变。白皮书显示,2020年,30岁以上医美消费者占比已从过去的13%提升至19%,这预示着我国医美消费的“熟龄化”的到来。
今年44岁的知名产品经理@纯银V今年也在微博上公开了自己的“医美计划”:“我没有研究医美的耐心,粗暴一点,热玛吉+超声刀+超皮秒+fotona+提眉全做,每年一轮,也就10w+。主要解决脸部松弛下垂,皮肤祛斑提亮。”
“我打算一年在脸上砸10w——回到33岁当然是痴心妄想,年轻5岁回到39岁还不行吗?”@纯银V表示,自己舍得花钱,“就是想变回自己年轻时的样子”。
经济实力更为强劲的中年人入场后,也随之拉高了市场价格。
@六一和田玲的诊所曾接待过一位60岁的台州企业家,公司正准备上市。因为希望自己对外展现的个人和企业都是“朝阳的形象”,来做了一系列的祛眼袋、热玛吉项目。“这种客户能差钱吗,就是最好的都来整一套。”
而对于正值壮年还未衰老的80后来说,“头发的焦虑远远大于除皱的焦虑”。@六一和田玲回忆起自己的一位顾客,是某家知名意面品牌合作股东,因为拍品牌推广时觉得“头发都快掉光了挺没面儿的”,前来做植发项目。
王者香向全现在分析,男性植发诉求高,跟生理因素有关。“女性最多就是头发稀疏,不会掉光,但男性是可以从30多岁就开始秃,头发掉得很快的。”
而植发手术通常耗时长,花费高。据了解,目前植发的价格为每单位毛囊十元起,提取的毛囊单位数量大多都是以千计,一场手术算下来便需要数万元。这也导致了男性在医美上面花费客单价更高。
而就消费决策上说,比起事先会做大量调研和对比选择的女性,男性更倾向于快速下决策。但也因此,有时会产生一些理解上的偏差。
王者香提到,如今年轻人能够轻易拿到贷款的渠道很多,用信用卡分期、花呗、医美贷透支做医美的也不少见。她认为,投入成本上孤注一掷的话,求美者术后预期会过高,会出现强烈的心理落差。
几年前,她接触过一个有意转型自媒体博主的大学生,背着家长借了同学的钱,花了大几万块做了鼻综合和削下巴。但手术后,他觉得没达到自己理想中的“帅度”,跑到医院大厅大闹一场,为了息事宁人,医院给他赠送了一些小型项目。但医生内部交流一致认为,最初的手术并不存在技术上的问题。
“美是一个很弹性的标准,医美也没有一个非黑即白的结果标准。”王者香说。
如今,正规的医美机构从咨询阶段就会有意降低求美者的心理预期,如果发现对方经济压力大,或有完美主义倾向,就会进行一定的劝阻。
三、入坑易,出坑难
“……等于十七万四千五百九十点零零。”冰冷的机器女声报出了最后的数字。
博主@吃吃发布的那期“医疗美容骗局”的vlog中,记录了自己如何被“医美顾问”忽悠得晕头转向。其中,他收到的最夸张的这个方案是“鼻综合+玻尿酸的全脸填充”,需要往脸上打11支不同材质和效用的美容针,17万5千的“打包价”,还是打完折后。
他在拍摄期间给自己的“人设”是不差钱的富二代。顶着这个身份的@吃吃一共测试了5家医美机构,几乎每一家机构都会给出几个项目叠加的综合套餐,收费繁复而昂贵。
王者香分析,这跟医美机构的设置有关。一般进入医美机构,最先来接待的是咨询顾问,“坦白讲,他们一般没有医学背景,就是销售,为了提高自己的收入,肯定会诱导顾客做更多的项目。”
@吃吃在视频里回忆,经历的大多数面诊,都会被各种话术引导着,反复照镜子跟“完美模板”做对比。按照“美容顾问”的话术,自己需要做的美容项目包括:瘦脸针、填充、双眼皮、苹果肌、纹眉、除皱针、鼻子加假体——也就是,市面上能够看到的几乎所有项目。
一向自信、在镜头前自称“美人”的@吃吃说,“从医院回家后好长时间都没有缓过来,一度对自己的颜值产生了怀疑。”
与女性消费习惯不同,男性一般习惯于快速做出决策,并且不善于和身边人交流、对比,这让他们在面临话术冲击时,更容易“掉坑”。
阿京也表示,自己虽然会和朋友交流做完医美的感受,但并不会“事前”请他人参与决策,“很难跟兄弟聊这个话题”。
王者香回忆起一次在美容机构听到咨询师的“推销话术”,对方给出的理由是:“一次性多做几个项目可以打折”“反正都要麻醉,一次就把该做的都做了”。
“这种推销话术一听就很没医学常识。”她介绍,同一时间内做的项目过多,风险也会呈倍数增长,而且做的项目越多、越复杂,需要打的麻醉剂量就越多。很多不负责的机构也不会事前测试好求美者的体质,手术风险极大。
此前,就有多例因麻醉过敏而意外的死亡的新闻曝光。2019年1月3日,贵州贵阳一名大二女学生做隆鼻手术时意外死亡,就是因为麻醉过敏;2019年8月,南阳一位女护士整形过程中因麻醉过敏死亡。
王者香认为,正规的医美机构应该给大众提倡一个健康医美的理念,提前告知求美者医美项目的“损益比”。但这只是理想中的行业情况。事实上,为了完成业绩,更多医美机构会在介绍时尽力隐藏医美项目的风险性,夸大其成效。
另一方面,医美的立竿见影也会让人着迷。
在护肤上花费了大功夫的@吃吃发现“医美的效果是护肤品没有办法达到的”。比如,眼袋、皱纹、黑眼圈其实都很难通过护肤品能够恢复到年轻的状态,只能改善。“但医美的效果更立竿见影。”
一般“入坑”医美,都是从很小的项目做起,比如能让皮肤变得白嫩细腻的水光针。王者香说,“但人一旦做了后,就会觉得这个好的状态是我们应有的样子,很难再接受皮肤回到原来的暗沉状态。”
而据业内人士介绍,光电类的医美项目只是在现有的基础上“踩一下刹车”,只能维持一段时间。诸如光子嫩肤等项目,需要3次~5次才有肉眼可见的效果。这也就意味着,需要长期、多次采用医美手段,才能维持一个相对“年轻”的状态。
为了拍摄视频好看的@吃吃选择采用了皮秒手段来祛斑。“做完后效果特别好,但这两天又有点长出来了,要2次~3次才能彻底根除。”他觉得自己可能需要长期做下去。
曾经是被女友“强行拉去”做医美的阿京也觉得,以后再遇到皮肤问题,自己会主动再尝试其他的医美项目,“跟健身一样,医美是一种美容上的锻炼强化手段。”
但王者香认为,当下热门医美项目虽从表面来看,在操作得当的基础上,安全系数较高,但由于现在只有短期数据,“是否在长期后,仍然足够安全,还需要有更多的数据支撑。”
二十年前流行的“隆胸手术”,就是往人体乳房注射一种名为“奥美定”的液态物质。短短6年间,患者们出现炎症、硬结、移位等不良现象,严重者甚至致癌,30多万人因此成为受害者。
“医学本身就是一个在不断摸索跟改进的过程,人类认知有限,会存在很多的误区。”王者香说,现在市场过度吹捧和鼓励医美并不见得是好事。
而且,医美行业也没有想象中的蓬勃,很多上海私人医疗机构都在待价而沽,因为最赚钱的其实是渠道,而耗材成本、安全风险,都由这些医疗机构承担。
而且,客源虽然在增长,但医美机构的利润也在被渠道、以及负成本引流的“互联网玩法”摊得越来越薄。“所以,虽然产业整体趋势向上,行业其实在萎缩。”陈世栋说道。
但不可否认的是,“医美热”的趋势在消费端仍在加温。
曾经专注做护肤美妆领域的@吃吃计划明年将一部分视频重心放在医美领域。他认为,将来肯定会更多男性需要专业知识的指引,这是一个正在缓慢爬行的趋势。
如今,社会对“美”的认知更加立体、丰富,“鲜肉经济”甚至成为娱乐影视圈显著的趋势,与此同时,指责男性不注意保养却对女性外貌指指点点的声音愈发洪亮。
曾经,“将军肚”被视为成功人士的富贵标志。而如今,精干利落的身形和干净不油腻的外貌才是商业精英标配的“基础认知”,通过影视剧、时尚公众号等传媒手段一遍遍传递给“审美鄙视链”底端的中年男子。
越来越多的中国男性开始注意护肤、美容、化妆,甚至医美。但市场却没有针对这一人群做出单独划分和针对性服务。
打开几家医美线上平台,能看到种类繁多的医美项目,但没有给予男性群体单独指引。相对应的,平台下的“医美日记”也都是女性群体在做分享。“我想单独看看适合自己肤质做的项目,都很难找到对应的窗口进去。”有意愿尝试医美项目的小昊很困惑,自己刚开始摸索,几乎还处于“睁眼瞎”的阶段。
常年做赴韩医美游学的@六一和田玲发现,韩国全民保养意识很强,男生对自我形象的关注度也很高,街边随处可见的药妆店里,会卖男性专用的“痘痘贴”。就连酒店前台的服务小哥,也会仔细地贴上透明的小贴,保证面容干净清爽,“他们会觉得良好形象也是一种礼仪。”
韩国医美机构里,男生来做激光嫩肤、祛痘、面部整形都很常见。“做一次医美就跟进药店买胃药一样轻便,不会有什么心理负担。”
@六一和田玲认为,这样的一天将来也会在中国出现。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20社(ID:quancaijing_20she),作者:赵小天,编辑:罗立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