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0-12-09 12:13
“每次搬家,我都感觉自己丢了半条命”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Vista看天下(ID:vistaweek),作者:指听,原文标题:《在大城市搬一次家,钱包和半条命都没了》,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树挪死,人挪活”这句老话,这届年轻人大概是不信的。


要说信,也只信前半句。


就拿Vista新垣结衣来说吧,尽管每年冬天都要抱怨阳台漏风、墙角发潮,却从来都没有动过“换个地方住”的念头。


原因也很简单,就算在租房软件上刷到心仪的房子,但只要一想到搬家的工程量,实在是头都大了。


对于独自居住在大城市里的年轻人来说,每次把自己的全部家当挪到新的地方,都可以说是人生的一次苦修;更别提在步步是坑的搬家行业现状下,无论是货比三家的细心,还是无可挑剔的耐心,都无法避免自己在一次浩大的“迁徙”过程中心力交瘁。



就算前一阵子,号称全程不用动手的“日式搬家”,成为了不少精致男孩女孩们的心之所向。



用得起日式搬家,是年轻人奋斗的目标之一。


然而很多体验者的反馈却再次证明了,这不过又是一场“幸福生活触手可及”的幻梦。


“直线距离两栋楼,我却丢了半条命”


只要吃过搬家的苦,就绝对不想经历第二次。


无论是一洗澡就漏水的卫生间、三天两头过来找麻烦的房东,还是半夜蹦迪的室友,都很难在这场心理拔河中轻易占据上风。


前段时间,我的某位朋友在纠结良久后,放弃了一份能让自己的月收入上涨50%的工作;仅仅是因为他半个月前刚刚和女朋友一起搬进了新的房子,而那份工作的上班地点却远在30公里之外。



搬家作为一项以“运输”为主的活动,最让人头疼的当然是东西太多。


尽管平时总把“租房就是断舍离”挂在嘴边,但每次下决心要搬家,那两个小小的行李箱依然显得杯水车薪。



当精致丽人们收拾自己堆积如山的衣服和化妆品时,一定曾经许愿过得到赫敏那个有空间延展功能的串珠小包,往里随便一塞就能轻松带走。



或者是纽特的箱子也行。


而狂野男孩们也都梦想着暂时化身奇异博士,只要画一个圈,就能把自己闪着酷炫光芒的电脑主机安全转移。


之前王勉在《脱口秀大会》里声情并茂地表演了一个被女朋友甩了的腹黑男青年;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却是那句“你一个人把五个行李搬下八楼”。



而比5个行李更惨的是,总有些东西让你觉得带走不值得,丢掉又可惜。


有网友充满感情地描述:“搬家前一天我用橱柜里的土豆装满了3个购物袋,突然回忆起了童年跟爸妈去赶集的时光。”


没吃完的大米、没喝完的桶装水、双十一买的几大箱卫生纸……放在厨房里是满满的安全感,搬家时就成了鸡肋。



当然,尽管搬家从字面意义上是强调“搬”这个字,但最烦人的步骤反倒是整理和包装。


洗漱用品要防尘、电子产品要防震,搬个乐高更是担心它分分钟“心碎一地”。



偏偏这届年轻人的爱好还特别多,买的时候烧钱,搬的时候费劲儿。


有热爱收集盲盒手办的网友说,自己连包装盒都不敢丢,就为了搬家时能够方便运输;不过考虑到大部分包装盒可能比本体还脆弱,运到地方多半也要伤痕累累。


最贵的手办配得上最高贵的待遇。@本出的非厨子


喜欢买纸质书的人可能又是另一种烦恼。


毕竟不管这些书在书架上显得有多么轻薄,一旦把它们满满登登地塞进纸箱子,杀伤力就相当于一块铁。


更别提那些真正的“大件”——


有人听信了“生活不是租来的”之类的鬼话,买了能够提升睡眠质量的可回弹床垫,谁知要打包带走的时候,却是叠不起来又捆不结实;还有游戏爱好者美滋滋地买了酷炫的电竞椅,结果发现这玩意的不规则形状+超级重底盘,让自己起码多付了搬家师傅200块。


要我说,只要折腾这么一次,保证你再也不想追求什么“想去哪儿就去哪儿”的自由。


最终对于“居住”这件事只有一个再直白不过的需求——那就是能不搬,就不搬。


搬家就是过五关斩六将


年轻人抱怨搬家难,但这总不能怪他们东西买太多。


毕竟本来就是个谁干谁头疼的苦活,只不过大城市独居青年的搬家频率更高,所以情绪也就更集中,再进一步说,跟在老家生活的人相比,他们既没有父母和亲戚帮忙,也没有充足的空闲时间;想要在繁忙的996工作间隙,独自完成找房、收拾、打包、搬家、重新安置这一系列工作,本身就更加困难。



有爸妈帮忙的搬家,多了点烦恼却少了点无助。


据某位在上海的网友抱怨,因为自己的工作常常周末要加班,每次换房子都至少要请上1天假。“前一晚自己装箱打包到深夜,第二天跟着搬家师傅跑上跑下。好不容易搬完了,打扫卫生、拆箱归位又要花上好几天。”


想想也挺惨的。


明明工作日每天10点之后到家就已经够疲惫了,好不容易到了周日还要灰头土脸地折腾个没完。


当然,这还没有提到最大的坑——搬家公司。


有时候我都会想,如果把搬家师傅和装修师傅凑在一起搞个“坑人battle”,也不知道谁更胜一筹。


几乎每一个搬过家的年轻人都曾经历过师傅的现场加价。要么是进小区搬运的路程费,要么是老式住宅的“上楼费”,要么是大件家具的“超规费”。



平心而论,与开着货车拉东西相比,“把东西搬上车”的确更加费时费力,根据实际情况加价也合情合理。


但让人崩溃的是,很多时候明明已经事先确定好了价格,结果搬到一半却突然被加钱。


单价通常也不高,但单位却精确到“每人每米”,往往是还没等反应过来,大把大把的人民币就花出去了。



今年5月就曾经有大V爆料,在平台上预约搬家工人,结果到了新家小区门口却被临时加价到了5400元,差点就要原地卸货;也有人抱怨,自己明明已经向搬家公司支付了大件家具的费用,却依然会被到场的搬家工人索要“超规费”,给公司打电话投诉还被工人“踹了一脚”。


这时候有人说了,小公司不靠谱,那么找大公司能不能好一点呢?


答案是,其实也没什么用。


一个原因是搬家行业属于公认的搜索引擎竞价排名的重灾区,在信息真假混杂、山寨遍地的情况下,你根本不知道哪个才是真正的大平台。


今年7月,歌手吴虹飞就曾爆料被搬家公司宰了将近2万块。


根据她的说法,搬家公司的前期报价只有1千多元。结果搬完后凭空冒出了1万5的人工服务费不说,就连车辆迟到的时间和工人出去吃晚饭的时间也统统被算在内。



根据后续的调查,这家公司不止存在购买竞价广告的问题;而且还“巧妙”地盗用了另一家知名搬家公司名称的核心关键词,造成了“李鬼变李逵”的假象。



另一方面,年轻人的搬家受规模所限,本身也是掣肘多多。


毕竟居住面积就摆在那里,也少有柜子、沙发等大型家具。就算有心找正规大公司,要么是自己嫌价格太贵,要么是对方嫌利润少不愿意接。


或许是因为不需要太多技能,工人的流动性又强,搬家行业总给人感觉处在一种薛定谔的蛮荒状态:东西会不会丢?会不会坏?会不会被加钱?似乎全靠年轻人为数不多的运气。



有时候还会丢东西。


最后也只能默默给自己打气:“师傅不靠谱就自己多留个心眼多出出力气,可千万不要遇到什么幺蛾子。”


“我,当代游牧民族”


去年开始,国内一些平台和公司纷纷推出“专业人士打包,全程不用动手”为卖点的日式搬家服务,价格通常在2千元~8千元之间。


然而无论是专门做“日式搬家”的公司,还是推出类似服务的平台,似乎都没能满足年轻人的“体面”。


它们大多勾勒出了一幅令人向往的图景——训练有素的整理师把物品分门别类地打包进特制的运输箱,而顾客只需负责在一旁围观并表示惊叹。


某日本搬家公司的工作视频。


没有灰头土脸,没有满头大汗,没有勾心斗角。


于是也毫无意外地,被越来越多的精致男孩女孩列入“等我有了钱也要享受一次”的梦想清单。



然而在很多视频博主的体验视频中,所谓的“专人打包”只是比普通搬家多缠了一层保鲜膜。


专职的整理师更像是从前的搬家师傅换了件工装,分类整理也不过是把东西扔进纸箱的另一种说法。


@林游锐-


尤其是几乎没有一家公司能够做到拆包复原——明明花了几倍的价格买服务,最终还是要跟一屋子满是灰尘的纸箱面面相觑。


当然,“能坑就坑”的问题也依旧存在。


比如规定按照箱子的数量收费,那就尽可能多装几个箱子。


一个打包箱里有一半空着都算是良心商家,甚至还有直接把旧鞋盒,甚至要扔的垃圾都一股脑装进去的案例。


说到底,国内的大部分所谓日式装修,本身就是一种“降级”过的产品。


几千块一次的搬家费用虽然也很“败家”,但似乎也是努努力就能够到的程度。


然而在曾经火爆一时的那个日本搬家公司的视频中(也是年轻人想象中的日式搬家),全套的搬家服务需要整理师、司机、保洁阿姨等多个工种配合完成;




而搬空一间面积不大的住宅收费依然在1万元钱以上——这还是建立在日本楼房少(无需上楼)、相关职业培训成熟、住宅标准化程度高的基础上。


可以想见的是,这套流程如果照搬到国内,价格只会更高。


尤其是对于一年换几次房子的年轻人来说,它可能才是真正的“生活奢侈品”。


事实上,在大城市独居的年轻人,担忧的不止是居无定所,更是过程中的狼狈。


很多人虽然嘴上调侃自己是“21世纪成吉思汗”,但每次换房子时的兵荒马乱,事实上都在强调着“你无法掌控自己生活”这件事。


他们对搬家的种种期待,与其说是懒,倒不如说这是在试图部分夺回对生活的控制力。


换句话说,如果能够没有波折、没有慌乱的“迁徙”到另一个房子里,似乎就在向自己证明——


即使我无法在这座城市里扎根,但也能让每次告别都显得体面。


只可惜,所谓的“体面搬家”,或许注定是人们想象中的美梦。


无论是不够完善的配套服务,还是缺乏监管的行业现状,都让年轻人离心目中那个光鲜安稳的生活遥遥无期。


那些关于“拖着几个行李箱穿越大半个城市”的抱怨,或许只是一个显性的侧面。


毕竟,能让年轻人感到无所适从的,又岂止搬家呢?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Vista看天下(ID:vistaweek),作者:指听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支持一下

赞赏

0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