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0-12-10 20:00
27岁概览:小张问小张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疲浪主义(ID:dada_molly),作者:毛利小张,头图由作者提供。


27岁的概览我请到了自己作为嘉宾,向我自己发问。我问我自己,幸福千万家。


关联阅读:一个26岁概览一个25岁概览一个24岁概览一个23岁概览


Q:我记得你连续两年提到写生日概览的时候下意识地写成了“27岁”,今天终于开始写“27岁”了,有什么感觉吗?


A:真好,27岁过完了,明年写28岁的时候可能会下意识写成30岁。我好像一直有点期待30岁的到来,因为那时候好像无论我做出什么惊世骇俗的事情都可以用“我30岁了”这个重要的理由来应对。


27岁是一个很奇怪的节点,一方面你觉得自己是年轻人,风华正茂值得一切美好的事物,另一方面我们互联网行业又习惯告诉你好像不够年轻,需要研究更多的年轻人,去试图理解他们的喜好的和想法。


可是27岁的我是不会愿意回头研究22岁的我的,30岁的我也不会愿意再回头来怀念27岁的生活。成长是有价值的,我们不要否定自己在世间留下的东西。


Q:今年的总结打算从什么地方开始呢?


A:今年从各个角度来说都是特殊的,特殊到,我甚至有点不太确定要怎么在这个宏观的历史叙事年份里面开始我的个人成长总结。或者说反过来,正是因为2020年的汹涌,个体生活的重要性才前所未有地凸显了出来。


正好去年微博被炸了,当时我有一种斗志——你知道我这个人就是这样叛逆性很强,发现号没了第一反应就是开新号,你一直炸我一直开新号,子子孙孙无穷尽。我当然斗不过你,但我烦死你。


但我使用微博的频率还是很快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减少了,一度我以为是因为重新找回关注列表太累了,但现在重新回想起来更像是一种注意力的回收。方圆十米的生活是重要的,对方圆十米的人和生物有足够的感知,才能夯实某种作为人的根基,从而体会到更多更远的人和生存方式。


Q:不如就从最大的生活转变开始吧,今年最大的生活变化是什么?


A:从客观上讲是肉身转移,我确实很擅长搬家和换工作,写了这么多年的生日概览,恐怕只有一年没提到搬家。搬家是因为我在今年离开微信,加入了小红书。注意我使用了具体的公司名称,这是从主观上讲一个很大的改变。


我在过去很长时间内信奉一种人与工作彻底割裂的生存哲学,工作就是工作,工作是一份脑力体力与金钱的交换,而我个人的价值独立于工作之外。所以我很少将工作中的思考换算到公众号文章里,也不太会把价值观和审美代入到工作中。


在这种指导思想下工作,让人保有非常完整的自我认知,但也会容易变得衡量工作得失,并且因为刻意地划清界限而让自己与世界的互动方式变得单一,好像只有自己的思考是属于自己的,而工作的思考不是。在这样的划分中我确实有获得过很多东西,逐渐认识和接纳自己。但总有一个时刻你感受到,作为个体,在日常生活中和这个世界可以发生的交互是有限的,打破界限很危险,但也许值得尝试。


Q:所以你尝试把自己和工作融合起来。


A:可以这么说,或者更明确一点叫做,在去年阶段性解决了自我接纳的问题之后,我感觉自己进入了一个新的成长阶段,而这个阶段的主要课题是放下ego。


当然ego不是个坏东西,除非肤浅地解读为自大和不接受批评。我理解ego首先是一个好东西,是成长的产物,人或许天生就有“我”的概念,但不一定有“自我”,ego(自我)是一个需要觉察才能逐渐清晰的存在,ego的发展过程也就是我们逐渐认知自己的过程。


只是在某一个阶段,我们对自己感到有一些满意,且对自己的价值体系充分认同,这个时候那些新的、不一样的东西,接受起来就会变得困难重重。ego长大让人明确自己是谁,ego太大就会让人无法忽视证明自己这件事情,这不利于沟通,也不利于学习。


我是带着“I’m nobody”的预设来到上海的,并且尽量把这样的提醒贯彻到生活中,忘掉证明自己这件事,忘掉对人的预设和判断,忘掉对“丢人”的担忧,然后去沟通、学习和吸收。


所以在这种状况下,强调个人与工作的隔离没有什么意义,我在哪里工作不重要,它只是一种状态,身处状态可以被描述,状态也可以随时被更新。


Q:听起来你通过这种方式获得了新的成长是吗?


A:从某个角度来说肯定是的,因为这是我过去一直以来没有解决得很好的问题,现在也只是提上了解决的日程,并不代表解决了。人要解决一个成长议题其实是很难的,上一个自我接纳的议题我现在解决了吗,其实也没有,只不过在不同的阶段,人和自己之间有亟待解决的主要矛盾。自我接纳现在不是主要矛盾了,放下ego是。


而且事实上,在这个时间点,也就是2020年12月这个时间点上,我其实对此充满疑虑。一方面我确实从中收获了很多,尤其是在世俗的、职场的、解决问题推进工作的角度上,放下ego让人更容易关注他人,从而推动沟通;但是另一方面,在内化的价值上,我感觉到前所未有的混乱。


我在给Jade的《2021生存指南》里写:


“相同方向的人越多,大路就越宽阔,但没有人走的小路也不错。无论哪条道路上,人们都应该关注自己留下的脚印,不因为走的是大路而感到安全自满,也不因为走的是小路而担惊受怕,前者需要足够的自省,后者需要足够的自洽,都不容易。


我在大路小路上切换着行走,获得了超常的体验,也在今年感受到了两种价值体系在内化过程中的分裂与混乱,仿佛真实世界的内在演练。”


当然混乱不见得是坏事,我只是在此时此刻写到这个议题的时候感到疑虑,放下ego不是一种结论,而是一种进行的状态。明年此时希望有更明确的结论能写出来。


Q:你有没有注意到自己很容易在概览系列里面剖析内心,对生活里实际发生的事情高度抽象,或者直接忽略描写?


A:可能要看目的。我有时候很羡慕刚毕业时候的自己,一天发10条朋友圈,在微博上写段子,记下来的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情,对生活充满了抱怨和表达欲。这样等到年终总结的时候,从1月份看到12月份,就过山车一样看完了一年的生活,觉得很精彩。这就像是大学的时候喜欢看“XXXX是一种怎样的体验”一样,因为生活经历有限,所以小事情也值得期待和记录


后来重复的部分超过了新鲜的部分,更重要的就变成了每一年的成长状态:我此时此刻是怎么看待自己和世界的,我喜欢自己吗,有稳定的生活状态吗,怎么预想未来,有什么期待吗。这些东西不记录下来,以后肯定回忆不起来成长的过程。


Q:那现在不如聊聊具体的事吧,今年印象深刻的十件小事,能立刻想到几件?


A:你这么一说倒让我突然意识到今年真正的特殊性,是上半年和下半年的割裂。上半年的主题是在家隔离,下半年的主题是戴着口罩生存,一整年过去了,我们还没有脱离口罩。


所以第一件小事肯定是李去世的那天,现在已经很难回忆起当时的心境了,但我很确定那两天我几乎什么都没做,也许情绪崩溃过也许痛哭过但我都不记得了,只是从那天以后我就没怎么再看更新的疫情讯息了。当时我想,我要回来看看自己的生活,我要找到这趟做人之旅中能够扎根下去的点。


第二件事情是switch吧。差不多去年12月份我才拥有了第一台switch,年会之前就预感自己今年可能会有狗屎运,最后真的抽中了switch,国行版。所以很快我又自费买了港版。


接下来它承包了我们家疫情期间的运动——健身环+动感拳击+舞力全开。然后遇见了动森的虚拟朋友们,以及今年最幸福的一段旅途——海拉鲁大陆。沉迷塞尔达的时候正在逐步复工,为了打游戏,我和台湾人4月1号跑去领了证,然后当天就提交了婚假申请。三天时间打游戏虽然也不够,但聊胜于无。说来惭愧,领证的全过程我都在打游戏,我们进去打了二十分钟游戏就出来了,中途签字暂停了一会儿。


我在塞尔达里面度过了非常美好的一段时光,彻底地沉浸、探索、解密、挑战,以至于打败BOSS之后有过很长时间的无所适从。



第三件事情是6月份离职,离职前写完了从入职以来就一直想做而没做成的项目脚本,这次看起来是真的要做了,但我放弃了后续。不是一个容易的决定,但更前置的决策理由是:不要因为什么都想要而把自己困住。


第四件事情是新的房屋改造,这一向是我喜欢的事情。普通的规整的房屋已经无法吸引我了,好在这次找到了一个带着阳光房小院子的房间。


(卷儿画的我家)


第五件事情是鲁班来上海的第二周就被野狗咬了屁股,很严重,连续换药一个多月,还开刀做了手术。鲁班太可怜了,我担心是名字没起好,所以加了个小名叫程咬金,希望它今后都不要再受伤。


(在医院刚做完手术醒过来的鲁班)


第六件事情是顺应爸妈的意思,十一回老家摆了个酒席。当生活的主体已经几乎完全自己掌握的时候,现在反而可以逐渐出让一些自己的舒适区,完成一些成本并不高的世俗配合,既不觉得自己牺牲了什么,也不觉得他们是在干涉我的生活。


第七件事情刚发生不久,在新公司度过了一段艰难跌宕而又有意外收获的经历,被不断打倒又不断找到新的解法,最后收获不错的结果,以及整体来说非凡的体验。因为刚刚过去,还没来得及用时间冲洗感受和记忆,所以很难说这会是一次里程碑还是又一次颅内高潮,但非凡的体验是少见的,所以值得进入“印象深刻”的列表里。


第八件事情,这两天小区有只小黑狗,看起来年纪很小,应该一直流浪,因为经常碰见就给他喂狗粮和羊奶,它现在很亲我们,每天晚上都在我们家门外等着,嗷嗷叫,想要进来。但是一方面鲁班有些怕它,另一方面它还没有洗澡驱虫打疫苗,我们不敢让他进来,但每天晚上听它叫都很难受。周末如果可以遇见的话再送它去打个疫苗,找找领养。


这是一件正在发生的事情,所以想不出第九和第十件了。


Q:这个过程中你很少提到疫情和今年的时事。


A:对,不重要了。不是说疫情和时事不重要,而是……从何说起呢。


5月份的时候看伍尔夫,那是一百年前的书,几乎正好一百年,她讨论的议题依然是今天在讨论的,甚至今天在讨论的议题依然没有超过她的范畴。一百年过去了,我们的思想,或者更准确的说,我们的社会现实,并没有往前走出真正的一步。议题的停滞让人体会不到思想的快乐,没有人愿意一百年内都做思想的复读机。


也是这样一个全身都打满了女性主义标签的女性作家,她还说:女人不要把精力浪费在愤怒上。如雷贯耳的提醒。


去创造和表达,但不要对着停滞的虚空愤怒。


Q:你在去年文章的最后留下了一段装模作样的“26岁想明白的道理”,今年还有吗?


A:去年想明白的11个道理,今年全都继续贯彻了,比如冬天来临之前我没剪头发,现在可以扎起来,比如没买2021年的日历,比如坚持打王者荣耀……但是很不幸,被工作打乱了生活节奏,从9月份开始,我再也没健身过了,颈椎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衰老,时常隐隐作痛。


今年没什么新想明白的道理,生活他妈的更让我想不明白了。我再想想,希望明年可以有一些阶段性的小明白。


但有些东西永远是明白的,比如熬夜可耻但很爽,比如创造才会有快乐。希望自己做个快乐的人。


Q:对2021年的期待有吗?


A:如下图。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疲浪主义(ID:dada_molly),作者:毛利小张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频道: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