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5-02-08 18:14

罗非鱼入侵吃光养殖鱼虾,渔民向正大集团索赔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食通社Foodthink,作者:打春风,题图来源:视觉中国(泰国曼谷,一名男子在运河里捕捞黑颚罗非鱼)

文章摘要
黑颚罗非鱼入侵,生态破坏与赔偿争议。

• 🌍 黑颚罗非鱼在泰国泛滥,引发生态危机。

• 🐟 渔民指责正大集团,要求赔偿损失。

• ⚖️ 公众要求政府调查责任,修复生态。

2月4日,泰国渔业部宣布,他们刚刚成功培育出了一种经过基因改造的黑颚罗非鱼(Blackchin tilapia)。这种改造后的四倍体罗非鱼和自然的二倍体罗非鱼交配的后代不能繁殖,政府希望借此减少这种来自非洲的入侵物种,以扭转对生态的破坏。


目前,黑颚罗非鱼正在泰国多达19个府泛滥成灾,破坏当地的水生生态系统。因此有环境科学家指出,黑颚罗非鱼的蔓延是“泰国历史上最严重的生态破坏事件”。


这则新闻引起了公众和科学界的担忧:经过染色体改造的实验动物进入自然环境,到底会对生态和相关物种造成什么影响,应持更谨慎态度。


泰国政府此举颇有“用魔法打败魔法”的味道:试图用经过改造、人为绝育的罗非鱼入侵自然,打败自然的外来入侵物种。要知道,当年黑颚罗非鱼之所以从非洲流入泰国,也是因为一次失败的实验。


据泰国媒体报道,正大集团旗下的正大食品(CP Food)于2010年从加纳进口2000尾黑颚罗非鱼,用于其在沙没颂堪府(Samut Songkhram)安帕瓦县(Ampawa)的鱼场进行繁殖试验。这也是记录中,泰国唯一一次引进该生物。当时,正大食品的引进实验主要适用于旨在改良商品化的尼罗罗非鱼(Nile tilapia)的抗病性,并测试黑颚罗非鱼在咸水中的适应能力,以满足其不断扩大的工业化养殖需求。


尽管正大声称实验没有成功,他们也很快结束了这个项目。但人们开始在实验渔场周边发现了黑颚罗非鱼。很快,泰国多个省府,乃至泰国曼谷的河道中,都出现了这种鱼的踪迹。


2025年1月13日,来自泰国19个府的超过200名民众代表,聚集在曼谷正大集团大楼外。他们代表因黑颚罗非鱼泛滥而受损害的渔民,控诉正大集团及旗下公司正大食品。他们对媒体表示,在过去十余年中,黑颚罗非鱼入侵导致当地生态系统崩溃,渔民们的生计受到威胁,他们要求政府采取行动,并要求正大集团作出赔偿。


罗非鱼入侵


再继续讲述这个故事之前,先介绍一下此次环境危机的主角黑颚罗非鱼(Blackchin tilapia,学名 Sarotherodon melanotheron)。它是一种原产西非的咸水鱼类,但同时也能在淡水中生存。这种鱼类的食谱极广,植物、动物、浮游生物、鱼卵、幼虫、虾、分解后的有机物等,都可以成为它的食物。


同时,黑颚罗非鱼繁殖能力极强,一次可产150~300个卵,最高可达900个,且存活率达到90%至95%,可全年繁殖。繁殖年龄从一岁开始,寿命长达9年。


●黑颚罗非鱼作为入侵物种的四项主要优势:对环境适应性强、消化系统效率高、能快速繁殖、环境中缺乏天敌。


极强的适应性和繁殖能力,使它一旦进入非原生的自然环境,可瞬间变身毁灭当地生态系统的入侵物种。在我国南方,罗非鱼目前也是最主要的入侵鱼类。黑颚罗非鱼的近亲,尼罗罗非鱼和齐氏罗非鱼于1978年引进中国,随即流入我国的自然水域。研究显示,在珠江流域部分河段,罗非鱼的资源量甚至超过了其它鱼类的总和。


相似的剧情也发生在泰国。集会民众提交给泰国总理的声明中写道:“黑颚罗非鱼吃光了池塘和天然运河中的所有食物;它们吃浮游生物和幼小的水生动物。因此,池塘中的虾、鱼、软体动物和螃蟹以及天然水源中的其它水生动物都遭到了毁灭性的破坏。”


自然生态系统遭到破坏,首当其冲的是从事传统渔业捕捞和养殖的个体渔民。


独立媒体Mongabay援引沙没颂堪府的前虾农Wanlop Kunjeng的说法,10年前,他的虾塘被黑颚罗非鱼摧毁,使他不得不转而养殖鲈鱼——这种鱼类体型够大,足以抵御黑颚罗非鱼的袭击。但代价是比养虾更高的前期成本,同时回报周期也更长。


长期支持小农的组织GRAIN的东南亚负责人林志光接受Mongabay采访时指出,黑颚罗非鱼“破坏了沿海地区不需要商业饲料的传统养虾系统,迫使小规模养殖户使用密集、封闭的系统,依赖农业企业提供的饲料、化学品和抗生素”。


而且不同于其他商品化的罗非鱼,Mongabay还援引孔敬大学一位环境科学家的说法,称黑颚罗非鱼肉质的味道不如其他商品化的罗非鱼,因此即使渔民捕捞上来,在当地也乏人问津。


根据泰国王室律师委员会的数据,渔民遭受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24.86亿泰铢(约合人民币5.33亿元),对社会和生态系统造成的额外损失超过了数千亿泰铢,但即使如此,对损失的估计也是偏低的。“许多人负债累累或失去土地,有些人甚至自杀身亡,尤其是在沙没颂堪府。”


2024年7月,泰国政府将控制黑颚罗非鱼泛滥列入国家议程,为此批准了4.5亿泰铢(约合人民币9700万元)的预算,最高以每公斤15泰铢(约合人民币3元)用于鼓励捕捞黑颚罗非鱼。


但这项政府收购只维持了不到4个月,且后期收购价格下降到了每公斤3~4泰铢(约合人民币6~8角)。这时,渔民们必须每天捕捞一吨才能获利,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许多渔民便在政府停止收购后,也停止了捕捞。


泰国政府公布的其他控制措施还包括:鼓励人们食用这种鱼类;投入橡胶园作为肥料;投放尖吻鲈(Lates calcarifer)让其捕食黑颚罗非鱼;以及,本文开头所介绍的,开发四倍体黑颚罗非鱼来生产不育的后代等等。


但1月13日集会的民众对政府目前的应对措施并不满意。“政府及其各个机构并没有认真对待这个问题,也没有努力持续地解决这个问题。”Wongcharoen在现场对媒体说。


正大应负什么责任?


渔民之所以将矛头指向了正大集团,是因为在正式记录中,泰国唯一一次引进该生物,就是正大食品于2010年从加纳进口2000尾实验用黑颚罗非鱼。


此后,在2011年底到2012年初,泰国就有养殖户报告黑颚罗非鱼在自然水域中爆发。据泰国渔业部记录,该鱼类最初泛滥的7条运河,恰好位于正大食品在安帕瓦县的宜山养鱼场附近,随后便蔓延到邻近地区,直到2024年遍及泰国19个府。



●2024年8月的统计数据,显示了黑颚罗非鱼栖息地从2011年至今的快速扩张。


2017年,受影响的社区渔民、养殖户向泰国国家人权部提出申诉,寻求补救和政府干预。


正大食品则否认自身应为此次环境危机负责。他们声称,2010年12月公司确实从加纳进口黑颚罗非鱼用于研究。但一个月后,这批黑颚罗非鱼变得虚弱并死亡,该项目就被废除了。随后公司使用经批准的方法处理了所有鱼类,并将样品和文件发送给了渔业部。


但接受申诉的委员会报告称,正大食品没有遵守渔业部规定的生物安全条例。他们指出,“该公司没有以书面形式报告黑颚罗非鱼的检测结果和死亡情况,这违反了非本地水生物种许可的标准和条件”。


此后尽管泰国政府进行了多次调查,但至今没有认定黑颚罗非鱼的来源,导致受损害的渔民无法对正大食品进行追责与索赔。


2024年7月,泰国关注生物多样性和可持续农业的公益组织BioThai基金会表示,将通过法律手段追究企业的责任。该基金会理事Withoon Lienchamroon接受曼谷邮报访时说:“政府一直在花纳税人的钱来解决这个问题,这对我们不公平。我们需要让肇事者受到法律的制裁。”


正大食品公司在此后的回应声明中称“虚假说法被广泛分享,给公司造成了重大损失”,表示将对BioThai基金会发起诽谤诉讼。


菲律宾农民与科学家发展联盟(MASIPAG)谴责这种动用法律手段“以大欺小”的做法:“正大无视问责制,利用对BioThai的诉讼来压制反抗,我们在全球各地也看到转基因生物支持者使用这种策略来压制反对企业滥用和剥削的组织……这些法律攻击不仅是对组织的攻击,也是对社区要求正义和保护生计的民主权利的攻击。”


同年11月,1400名受影响的渔民正式向正大集团提起诉讼,索赔总额达24.86亿泰铢(约合人民币5.38亿元)


今年1月13日的集会重申了通过诉讼争取赔偿的诉求,要求政府确认造成生态灾害的责任方。集会发布的公开信提及,正大食品于2024年仅第三季度公司利润就达到了73亿泰铢(约合人民币15.6亿元)。他们认为,正大集团“作为一家上市公司,应将其中的部分利润重新分配给社会,以解决黑颚罗非鱼泛滥等问题”。


能否得到回应?


1月13日的集会共向泰国政府提出了四项诉求,其中包括:尽快成立独立委员会,确认导致此次环境灾难的责任方;着手恢复生态系统,在2026年根除黑颚罗非鱼;赔偿受损害的灾民;通过法律手段追责索赔。


宣读完针对CP集团的公开信和对政府的诉求后,集会的人们随后从正大大楼走向政府大楼和议会。在各府代表返回当地之前,Wongcharoen向媒体说:“如果他们继续保持沉默和不作为,来自19个府的人们很快就会为我们的权利而集会——我们将带着成吨的黑颚罗非鱼来到政府大楼前。”


但目前除了宣布四倍体罗非鱼实验成功,仍未见泰国政府有更多回应。


即使一切进展顺利,恢复生态的过程,比追责与赔偿更为艰难与长久,黑颚罗非鱼本身也难以如人们所期待的那样被“根除”。一位泰国渔业专家在BBC采访时表示:“外来物种的问题在于,它们一旦定居下来,就很难消灭。”


泰国独立媒体HaRDstories引用湄公河委员会一位高级水生生态专家的发言警告道,如果不采取行动,系统性地解决问题,未来五年内,也许湄公河三角洲和新加坡也会受到威胁。


可以想见,这场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关于黑颚罗非鱼的漫长斗争仍远未结束。


MASIPAG在声援文章中写道,是“企业的贪婪和对生态及社区福利的漠视,助长了这场环境灾难”。少量入侵生物就能产生如此深远且不可逆转的影响,对此,短视的人们能否从其中吸取教训?如果没有机制使肇事者赔偿损失、恢复环境,如果对类似育种实验不能谨慎地加以管理,那么因经济利益而生的环境灾难在未来将仍然难以避免。


1月13日,抗议团体要求政府在15天内(至1月28日)回应以下诉求(摘自Biothai网站)


1. 要求内阁成立独立委员会,在30天内完成调查并确认使黑颚罗非鱼泛滥成灾的责任方。


2. 政府必须尽快对农民和其它受黑颚罗非鱼泛滥造成的负面影响作出赔偿。必须紧急宣布灾区,并由财政部制定规则来为灾民提供救济金。


3. 内阁必须成立一个国家级委员会和省府级工作组,以根除黑颚罗非鱼、修复生态系统、恢复农民及其它受冲击者的生计。委员会和工作组必须以2026年为目标彻底根除黑颚罗非鱼,并分配相应的预算。


4. 一旦调查结束、明确责任方,政府必须向其提出法律指控并执行诉讼程序。过失当事方必须做出赔偿、支付损失,这样修复的费用才不会落在泰国的纳税人身上。


参考资料 :

https://www.facebook.com/share/p/18FyRNU2vK/

https://www.bangkokpost.com/thailand/general/2941950/invasive-blackchin-tilapia-spreading-again-in-thailand

https://www.bangkokpost.com/thailand/general/2836047/cp-foods-no-show-at-panel-meet-on-alien-fish

https://bkktribune.com/worlds-leading-csos-join-bio-thai-to-pressure-cpf-accountable-for-blackchin-tilapia-outbreak/

https://bkktribune.com/cpf-accused-of-breeding-blackchin-fish-since-first-fish-import/

https://bkktribune.com/lawyers-council-sets-to-file-lawsuits-against-concerned-agencies-and-the-company-over-blackchin-fish-invasion/

https://bkktribune.com/series-of-legal-action-taken-in-blackchin-tilapia-fish-invasion-case/

https://masipag.org/defend-biodiversity-expose-corporate-greed-solidarity-with-biothai-against-cpfs-environmental-crimes/

https://news.mongabay.com/2025/01/thai-farmers-demand-action-to-restore-ecosystems-compensate-for-invasive-fish/

https://www.prfri.ac.cn/info/1132/6652.htm

https://www.seafood.media/fis/worldnews/worldnews.asp?monthyear=8-2024&day=12&id=131375&l=e&country=0&special=aquaculture&ndb=1&df=0

https://www.bbc.com/news/articles/cjjw9e077d8o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频道:

大 家 都 在 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