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2030出行研究室(ID:PHD2030MRL),作者:张抗抗 ,原文标题:《纯电动汽车到底能不能跑长途?小鹏P7六天3000公里解惑 | 特约评论》,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首先,我同意一个观点:纯电动车可以跑长途,但要看车型、看路线、看温度,否则容易陷入到尴尬境地之中。
近一年时间过去,电动车(电池)技术、充电条件都有了不少的改进。今天,我就以自己“过去3个月1.7万公里”的纯电动车用车经历来进行一些说明——实际上这1.7万公里的行驶里程中90%以上都是在跑长途,针对“没人买电动车是只用来跑长途”观点,我的个例算是时代变化的一个新情况吧?
8月17日提车,12月1日达1.7万公里里程,90%为高速
一、什么叫“能”跑高速
在讨论这个话题之前,我们先清晰地定义:什么叫“能”跑高速?
我将“能跑高速”分成层层递进的4个条件:
1. 能否到达:若续航太短,开不到高速出口或服务区充电站,抛描叫拖车,这就是无法到达;相反,续航只有120km的宏光MINI EV低配版,在平均60公里一个服务区的京沪、沪蓉高速上,从上海出发也能慢慢蹭到南京,这就是能够到达。
2. 有无焦虑:虽然最终是到达了,但在途中是否产生过明显的焦虑:“我C,这次恐怕有抛锚危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关空调、降低车速、地图查询最近的出口、抱怨“电动爹”等行为)。
3. 需要规划:最终到达了、且途中未产生焦虑,但在出发前花费了10分钟以上的时间,进行路线选择(走A路线而不走B路线)与充电规划。
4. 额外时间:因为充电额外花费的时间,超过总行程时间的10%。
满足前3个条件就可以称为“无忧跑长途”;如果4个条件都满足,那可以说是电动车在传统长途弱项上,实现了对燃油车的反杀。
说到这里,你一定感兴趣我的3个月1.7万公里长途的体验如何?那我就以最典型的一次——11月底的8天3000公里(其中2天未开车)的经历,来做个分享。
二、6天3000公里,电动车开长途
路线为:上海→南京→郑州→南阳→郑州→永城→南京→上海,共3000公里(出发时车辆累计里程14000公里,回来时累计里程17000公里)。
总体上来说,我顺利到达到沿途目的地(满足条件1)、从未产生任何一丝焦虑(满足条件2)、地图都没看直接就出发了(满足条件3),可以称之为“无忧跑长途”。
至于条件4、消耗的额外时间是否超过了行程总时间的10%呢?这个话题有点复杂,所以我先将所有数据汇总整理了出来:
表中的关键数据:
1. 百公里电耗:室外5度制暖24度,长途高速行驶百公里19.37kWh(充电效率已与小鹏工程师校准),也就是说高速实际可行驶417公里。(注:这是实际行驶、自由使用的数据,不能与刻意测出的数据比较。刻意测的话,冬季高速也可以测出1:1的真实续航,下周就测一下。)
2. 百公里费用:电费19.5元、高速过路费41元:即便在高速、冬季、单价数倍的情况下,电费依然不到高速过路费的41元—— 呼吁出台减免纯电动车高速过路费的政策,这应该可以大力推动电动化进程。
3. 充电总时长:有两次20小时慢充,所以充电总时长特别可怕——高达3260分钟,也就是54小时。听到这个数据大家肯定直摇头,3000公里也就开了33小时吧,充电要54小时?这还怎么玩?且慢,这种充电又不会让你一直在车边守着,而更多是利用你睡觉(工作、游玩)的时间——因此充电绝对时间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额外消耗的时间”。
从表中可以看到,额外消耗的时间共240分钟,差不多就是总行程的10%左右。咱们可以把这部分时间进一步剖析,分为三种:
4. 固定消耗的时间:从充电站走到服务区洗手间的时间(充电站一般比停车场要远)、目的地充电站与办事地点的交通时间(步行or打车)、便携充电时扯线的时间、临时充电去找充电站并充电的时间、每次充电插拔充电枪的时间——共95分钟。在可预见的将来,这部分时间都很难进一步缩减。
抵达南京后目的地充电,步行到工作地点往返:额外消耗10分钟
老家永城,使用便携充电装置需要窗台扯线:额外消耗5分钟
南阳目的地充电偶遇从广州开来的小鹏P7车主,打车往返办事处,额外消耗10分钟
拉顺风车(336元)导致电量不足,找到一个寺庙临时充电:额外消耗27分钟
5. 设备不完善额外消耗的时间:服务区充电功率低,休息好后还没充好电需要等待;服务区充电桩故障而导致的绕路找充电桩—— 共35分钟。随着基础设施完善,这部分时间可以省下来。
大成高速周口东服务区,穿越涵洞到对侧充电:额外消耗20分钟
6. 用时间换金钱:明明停车点就可以充电,但为了省电费而去蹭免费桩;等顺风车乘客时顺便充电消耗的时间——共110分钟。这部分时间可以随时省下来,由用户评估个人时间价值后自由选择。
在郑州探索小鹏免费充电站,省60元左右电费:额外消耗时间68分钟(时薪50元?)
总体上来说,本次3000公里旅程中,因为充电而额外消耗的时间为4小时,占总行程的12%;扣除掉“时间换金钱”那部分后是2小时10分钟,占总行程的7%。
因此,本次行程满足条件1(可以到达)、条件2(没有焦虑)、条件3(无需规划),可以称之为“无忧开长途”;至于条件4(额外时间)则有争议,处在10%的临界值。
对我个人而言,时间是宝贵的,但还没有宝贵到那个程度,所以非常满意!
三、小结
1. 提出了“能跑长途”定义的4个层面:可以到达、没有焦虑、无需规划、额外消耗时间小于10%
2. 本次6天3000公里的电动车长途之旅,满足条件1(可以到达)、条件2(没有焦虑)、条件3(无需规划),可以称之为“无忧开长途”。
3. 随充电基础设施完善,条件4(额外时间)也将变得容易满足。那时候,纯电动车再无“绝对短板”,可以与燃油车杀得“有来有回”。
4. 我并非主张以上结论在任何情况下都成立。就目前而言,实践证明:至少在限定路线(上海—郑州之间)、限定车型(小鹏P7超长续航版)是成立的;未来,我将尝试更远的路线,更多的纯电车型。
对了,前文提到,本文讲的是2020年电动汽车技术进步、充电条件改善后的情况,那么究竟有哪些进步与改善呢?简要概括一下:
1. 充电条件改善:高速服务区充电桩故障率很低,本次行程低于10%;十一节假日出行时,在高速服务区经常能见到国网的维护人员,专门保证服务区充电桩的可用性。
2. 汽车技术进步:同时满足超长续航与超低风阻的电动汽车——之前仅有特斯拉Model 3长续版一款,而到了2020年就有不少新的选择了。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2030出行研究室(ID:PHD2030MRL),作者:张抗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