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0-12-21 10:26

如何经营古籍书店?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孔夫子旧书网(ID:kongfuzijiushuwang),原文标题:《访谈豫雅书局:斜风细雨不须归》,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编者按:


马学才,河南书友,孔网昵称“青箬绿蓑”,在孔网开店6年,店铺名称“豫雅书局”。


2020年前,马老师的孔网书店还不叫“豫雅书局”,而是随着他的昵称,叫“青箬绿蓑的书摊”。青箬绿蓑,这四个字取自唐代《渔歌子》的这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问及为何给自己取如此文雅的昵称,马老师称喜欢这首诗,也喜欢这样诗意的生活。可是,在跟马老师访谈完后,再读这首诗,似乎更为“斜风细雨不须归”一句所打动,正如他所坚持的古籍事业,其中有股虽绵却韧的劲头,有着不惧风雨的自在。我想,这么多年来,对于经营古籍,马老师肯定是“斜风细雨不须归”的。


本次访谈选择主营线装古籍的【豫雅书局】,和马老师交流古籍的一些见解与想法,除了推荐书店本身,也希望游离于古籍之外的我们能对这份传统文化多一份了解和敬意。


店主本人


书店经营


孔网:您先跟大家介绍一下自己的生平经历?


马学才:我叫马学才,1978年生,河南商丘睢县人,2001河南师范大学生物系毕业,原本要回睢县高中教生物的,因为女朋友应聘了郑州的一家生物公司,为了爱情,就留在郑州,在一家生产人用狂犬病疫苗的药企公司工作了整整十年。期间娶妻生子,在公司做到车间准备科科长一职。


只是我从小就喜爱传统文化,在工作的业余时间会跟随几个开书店的朋友去淘书、参加拍卖会交流会等等。这样的淘书经历,开阔了我的眼界,让我体验到了枯燥工作之外的美妙。经过几个月激烈的心里挣扎,2010年,我终于做出了人生中一个重要的决定——辞职,开一家有特色的书店,做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


孔网:那您2010年便开始做古籍了?孔网上的资料显示,【豫雅书局】是2014年开的,不知2010~2014年间,您都是通过什么方式来卖书的?


马学才:其实2010~2014年间,我在孔网还开有一家书店,以卖普通书为主,中华书局、上海古籍出版社的书籍居多。然后慢慢接触到线装古籍,那别致的装帧,泛黄的颜色,每一条批语,每一个蛀孔,每一处水渍,都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故事。这也激起了我内心深处对中国古典文化的热爱。于是我将原来的书店关掉,另开一家,以卖线装古籍为主。



明万历四十七年金陵叶氏刻本《晋陵集》,因书纸脆弱,店主从藏家手中买来时便是如此“金镶玉”形式


孔网:您家书店线上的经营状况很好,古籍流转的速度很快,这是如何做到的?


马学才:我店内的线装书价位都在几百到几千元以内,以清代民国的资料类古籍为主,物美价廉,受众面广;而且我会保证店内书籍经常更新,这样才能引起更多书友的关注。


孔网:问题是书籍经常更新,得都能卖出才行。您家古籍有什么样的特色,才使得书友们纷纷购买?


马学才:相较于版本,我更看重书籍的内容。挑选古籍时,我更对资料稀缺性的稿本、抄本感兴趣。比如明清时期某一代人刻的同时代人的诗词集、文集,即使它只是铅印本,但依旧是珍稀的。尤其是地方上小名头的人,他终其一生作的诗,到最后可能就汇集成这一薄册。没钱出版的话,那保留下的这一小册,便凝聚了他一辈子的心血。读他的诗、书法,考证人物生平,你会感受到作者鲜活的个性以及那个朝代的文化印迹。


我觉得这类书是很有价值的,而且有些在孔网上很难找到第二本。在孔网上架的古籍,我会先查找资料、翻看书页,来了解这本书是谁写的,讲述的什么故事,并将这些内容注明在“商品描述”中,希望将它们介绍给更多的书友们。


孔网:嗯,听古籍方面的老师说,您家书店的古籍版本都还可以,而且描述真实,不加衬,还是很不错的。


马学才:对,我卖的书都尽量保持原样,基本不会去动它。因为这些古籍保存的一二百年都是这么过来的,现在到我手里,我去把它拆掉,加衬,只为了卖一个更高的价钱,我心里是过不去的。说“暴殄天物”有点过分,但这个行为确实不好,我不能接受。


另外,经我手的东西也不会给它盖章。我总觉得,盖章对书也是一种亵渎。


孔网:确实,真正爱书的人都不应该去破坏本就脆弱的古籍。2020年,您将孔网的书摊升级为书店,改名为【豫雅书局】,这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


马学才:比较基本的原因是书店内的线装书越来越多,书摊的上书量已经容不下了。另外,改成这样一个比较正式的名称,也是想将线装书这块做成一个品牌,打造一个物美价廉、适合大多数书友的古籍类文化品牌。


收书往事


孔网:听说您在郑州还开有一家实体书店,不知坚持实体店的理由有哪些?


马学才:对,在郑州的碧波园珍宝大世界。现在逛实体店的朋友越来越少了,店里营业额只占到20%左右。只是实体经济的衰落,使得在市场内的店面房租还令人可以接受。像我的店,一年房租不到一万五,在郑州算是很低的。我坚持开实体书店,除了实现少年时开家书店的情结,还想为朋友们提供一个聊天交流的场所,三五好友分享近期的收获,吐槽下踩过的坑,喝喝茶、聊聊天......也是人生乐事。另外,实体店获取信息比较方便,能够第一时间感知货源信息、市场变化。


绿茶老师的素描


孔网:您的货源(收书渠道)都表现在哪些方面?


马学才:我的收书渠道包括线上的孔网、微信群友,还有线下的拍卖会、交流会,有时候也去藏家手里收集。现在已经越来越不好收书了,要保证货源的充足,就得多认识藏家,参加交流会、拍卖会,建立多种进货渠道,而孔网拍卖也是不错的选择,经常有不错的书籍出现,价格适中。


孔网:您在孔网上买书有捡到漏吗?参拍的成功率大概有多少?


马学才:我有三分之一左右的书都是在孔网买的。参拍的成功率大概是70%、80%吧,只要没有某参拍高手跟我抢,我基本都能拍到想要的书籍。


要说捡漏,其实我买到的书籍都是能挣钱的,所以对捡漏有点儿麻木了。举例的话,那就是前阵子在孔网一新开的书店内买到了康熙原刻的《礼山园文集》(河南本地的文献。作者李来章,字礼山,河南襄城人,康熙十四年举人)。


这本书版本很早(康熙原刻),且书口的卷数、页数都是用墨钉的(俗称“墨疙瘩”),这种一般是没有正式出版的试印本,存世是比较少的。当时花了几百块钱买下,很便宜,要说正价的话,我觉得至少应该是5倍以上。这本书你可以搜一下,在孔网是查不到的。


康熙原刻《礼山园文集》,书口有墨钉


孔网:那您当时是怎么发现的?


马学才:我基本每天会浏览一下孔网的“最新上书——线装古籍”版块,看一下上新的古籍本。这本书我看到时,店主的注明信息是清刻本,只是他不知道这是康熙年代的,算是比较接近作者本人的生平年代,属于很早的版本。


孔网:您是怎么看出是康熙年代的版本?


马学才:我是根据字体来判断的,每一时期的字体风格是不同的。比如:明初至正德一百余年间,刻书风格继承元代余韵,呈现 “黑口、赵字、继元”;嘉靖至万历时期,主要为“白口、方字、仿宋”,颇有宋版遗风;万历后期至崇祯时期,刻书风气又变,字形由方变长,字画横轻竖重,更显死板,讳字也较以前为严。而清刻最盛行的是沿用明代的方体字,也就是 “匠体字”。康熙时期有比较优美的“软体”出现。


靠字体和纸张来判断年代捡漏的,还有一次是在长沙的交流会。在某地摊上看到一本书,我翻了下,便能确定是明代万历年的。然后问卖家多少钱,对方要价300,我还到200元拿下。其实这本医书是全本,明代万历年刻的,算是最早的版本,比较少见。卖出应该得大几千,只是卖家不懂,就当是清代的医书去卖了个白菜价。


孔网:这确实考验眼力。按理说古籍不是也有版权页吗?难道版权页上没写刻于某某年吗?


马学才:古籍上的版权页,称为“牌记”,关于刊刻年代,有些书上有,有些没有。真正懂书的人,可以通过纸张、字体,判断出年代,有的练得好的,通过一张图就能判断出来。


店主藏明万历版书牌记1


孔网:除了孔网参拍、线下交流会,线下的拍卖会您也常去吗?拍卖会上能捡到漏吗?


马学才:会常去北京、天津、上海、苏州这些地方参加古籍类的拍卖会。一年出去个十几次是有的,拍卖会上除了能遇到许多同行好友外,也能收获些别人不太关注的拍品。这两天上海的博古斋有拍卖会,我便来参加看看了。


上海博古斋拍卖会现场照


孔网:不知有什么买书经验可以分享给新入行的书店主的?


马学才:现在考验的都是综合实力,需要不断地去学习。


我比较庆幸的是认识了很多优秀的同行,像本地的胡沛雨、桌子、李磊、辛渭、南京萃文书局的朱自根、苏州十方书屋的蒋刘生、布衣书局的胡同、合肥的高峰、北京的筱伍、长沙的龙桂笙,安徽芜湖的汪华......等。他们既是益友,也是良师,在与他们交往的过程中,我获益良多。


另外就是在买卖的过程中吃一堑长一智,慢慢学习。比如这本书你是五千买的,你卖出时只卖了三千,那这本书可能就值三千,下次再遇上这类书,就懂得出多高的价位了。


书店未来


孔网:您前面提及希望将书店品牌化,不知未来想如何打造品牌?


马学才:未来考虑多元化发展,与省内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展览展示,点校影印出版,以一化亿,造福社会。如有机会,希望有识之士可以一起来参与研发文创产品,这一点韦力老师出版的《清牌记》笔记本给我启发很大。我正在搜集明代牌记,积累一定数量,可以做笔记本或台历。另外利用古籍里的插图,雕版做成仿古笺纸等等。


不过这些都不是以营利为目的,只是为了当小礼品送给朋友们,让更多人了解古籍。


我记得曾在2017年和2019年,我们联合省内的同业书友在河南省图书馆举办了两届“河南省民间珍贵古籍展”。第一届举办时,国内著名藏书家韦力先生发来贺词。第二届我们联合藏书报,邀请了孟宪均、李际宁、翁连溪等各位学界名流莅临指导,开展讲座,展览结集已出版立项,明年即可出版。这些都是传播文化的好途径。


店主藏明万历版书牌记2


孔网:传播古籍文化,制作文创产品是一种形式。目前比较火的,在古籍残页上进行题跋装裱、制作古籍灯等等,不知您对于这类文创产品有什么看法?


马学才:在古籍残页上题跋装裱还可以理解,只是用于做古籍灯、团扇扇面,甚至将古籍的两、三个字单独拆出来卖,这绝对是对古籍的一种破坏。我就遇到过这样的人,他发了几次,我就在朋友圈将他删除了,这样的人我是不会再和他打交道的。


孔网:确实,目前有许多古籍文创产品是有很大争议性的。如何在古籍文化保护传播与商业利益之间保持平衡,是需要再深究探索的。


那最后一个问题,如果是收藏投资,在古籍方面有哪些经验可以分享给大家的?


马学才:如果是用来古籍投资,那泛泛来谈,便是先选一个自己感兴趣的主题,越具体越好,梳理历来的相关版本,做到有的放矢,精力财力集中,假以时日即可自成规模。


比如古籍中有明清版画插图的、稀见的诗词集等等,越是接近最初出版的年代,版本就越有价值。而明代的插图明显又比清代的有价值,明代插图线条流畅、风格与布局都是很美的,清代国力弱了之后,插图刻画的线条就变得粗糙,有的脸和鼻子都不分。


总之,购买线装书是一项长期投资,在投资过程中,眼光要放长远,关注资料的稀缺性,找准价格洼地。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孔夫子旧书网(ID:kongfuzijiushuwang)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频道: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