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腾讯科技(ID:qqtech),作者:乔辉,头图来自:SpaceX
2020年即将过去,在这一年中,一方面人类在对抗新冠肺炎的斗争中进行着顽强的努力,另一方面人类仍然没有忘记仰望星空,去探索浩渺的星辰大海!下面我们按照时间顺序。来复盘一下2020年发生过的十大太空事件。
一、长征五号B火箭成功首飞
2020年5月5日,我国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在海南文昌发射中心发射升空。搭载了我国“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这是该型号火箭的首次发射,距离上次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发射还不到半年的时间。
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是在长征五号火箭的基础上,进行改变研制的运载火箭,它将为我国载人空间站的建设奠定基础。长征五号B全箭高度53.7米,起飞重量837吨,近地轨道运载能力25吨。
二、SpaceX首次载人成功发射和返回
2020年5月31日,SpaceX首次利用载人龙飞船把两位宇航员送入地球轨道,并与国际空间成功对接。8月3日凌晨2点53分左右,SpaceX载人龙飞船成功溅落在大西洋面上,这是龙飞船首次执行载人飞行任务,这也标志着世界商业载人航天新时代的开始。
三、北斗三号系统组网成功
2020年6月23日,中国北斗三号系统最后一颗组网卫星发射成功,北斗全球导航系统星座部署完成。
北斗相当于中国的GPS系统,北斗三号系统的组网也意味着,中国和全球公众可以享用由北斗三号系统提供的种种服务,如导航、定位、国际搜救等。当然,北斗三号系统同样是空间战略的竞争者。
北斗三号系统组网成功意味着,中国不仅在军事上,也可以在民用上独立使用卫星导航系统,摆脱了此前受制于他人的局面。
四、我国成功发射首个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
2020年7月23日,我国长征五号火箭搭载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在海南文昌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并成功进入预定轨道。
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将在地火转移轨道飞行7个月后,到达火星附近。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是我国首次自主探测火星,要通过一次任务实现火星环绕、着陆和巡视,难度系数非常高。
天问一号这个名称源于屈原长诗《天问》,表达了中华民族对真理追求的坚韧与执着,体现了对自然和宇宙空间探索的文化传承,寓意探求科学真理征途漫漫,追求科技创新永无止境。
五、美国成功发射毅力号火星探测器
2020年7月30日,一枚宇宙神五(Atlas-V)运载火箭在美国卡纳维拉尔角航天基地发射升空,搭载的是美国宇航局毅力号(Perseverance)核动力火星车。
毅力号火星车可看作2012年登陆火星的好奇号火星车的升级版,装备有最新型的科学探测仪器,更加侧重对火星潜在生命迹象的探索。
毅力号火星车还将担负火星采样任务,采集火星的岩石和土壤样本,为未来的火星采样返回任务做准备。
六、科学家在金星上发现疑似生命迹象
2020年9月14日发表在《自然天文学》杂志上的一项研究,夏威夷和智利的两台望远镜在金星厚厚的云层中发现了可能的生命迹象——磷化氢的化学特征,这是地球上的一种只与生命有关的有毒气体。在金星大气层的新发现表明,在这颗温室行星满载硫酸的云层中,可能正生活着微生物。
研究小组认为,所有的生命活动都可能发生在距离地面50公里,厚厚的二氧化碳云层中。那里的温度大约在室温左右,或者稍高一些,大气压也和地球相同。这些微生物可能生活在云层中的硫酸液滴内。
七、我国“天眼”望远镜发现快速射电暴起源的重要线索
2020年10月28日,国际著名《自然》杂志刊登了我国贵州500米口径的射电望远镜“FAST”(俗称“天眼”)发现的科学成果,对于揭开快速射电暴(FRB)的起源机制提供了重要线索。
科学家通过对代号为FRB 180301的重复快速射电暴的信号偏振特征进行分析后认为,这个快速射电暴最可能起源于中子星的磁层活动,而非起源于相对论性的激波过程,排除了此前的争议,锁定了最可能的起源机制。
八、我国嫦娥五号探测器成功发射和返回
2020年11月24日,我国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用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嫦娥五号探测器,顺利将探测器送入预定轨道,成功抵达月球,并落月挖土。12月17日凌晨,返回器成功携带两千克月壤样本在内蒙古着陆。
本次航天任务创造了我国航天史上的多个首次:首次在地外天体采样与封装;首次在地外天体起飞;首次在月球轨道交会对接以及首次携带样品高速再入地球。
九、美国阿雷西博射电望远镜坍塌
2020年12月1日,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确认,被誉为地球“两大眼睛”之一、位于波多黎各的阿雷西博射电望远镜塌了。
几十年来,阿雷西博望远镜一直在为天文发现提供帮助,并经受住了飓风、地震和热带风暴的考验。不过,它已经伤痕累累。就在望远镜坍塌前的11月19日,NSF宣布,该望远镜将被关闭并以可控方式拆除。
1974年,阿雷西博发现了一对脉冲双星,间接证实了引力波的存在;1992年首次发现太阳系外的行星系统;该望远镜还绘出第一幅金星表面的雷达图;此外,它还帮助天文学家识别出许多靠近地球的潜在危险小行星。
十、日本隼鸟二号探测器成功从小行星采样并返回
12月6日,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宣布,经过约6年的太空飞行,日本小行星探测器隼鸟二号回收舱当天在澳大利亚南部着陆。该机构将对回收舱可能携带的微量小行星样本进行研究,隼鸟二号探测器在释放出回收舱后继续其小行星探测之旅。
隼鸟二号两次短暂着陆在小行星“龙宫”表面,并首次在小行星上制造了人造撞击坑,执行了采集小行星地表和地下岩石样本任务。科学家期待通过研究隼鸟二号带回的小行星物质样本,了解小行星的形成历史和太阳系的演化等问题。
隼鸟二号探测器在与回收舱分离后继续太空之旅,预计将在2031年左右抵达编号为1998KY26的小行星进行不采样探测。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腾讯科技(ID:qqtech),作者:乔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