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橡树实验室,作者:杜一兰,编辑:木木,原文标题:《哪吒拯救“天坑”专业?》,题图来源:AI生成
“谁说动画专业火的,你去问问行内人,都在劝退。”
电影《哪吒2》火了后,作为这部电影动画师的陈俊雨,曾被人问及“动画专业是不是很火”这样的话题,他赶紧泼出一盆冷水。
浙江某大学动画专业大四学生朱莉,因为热爱投身动画专业。如今,她会很认真地在评论区“劝退”网友,“别学,大四不说90%转业,80%总有的。”
现在,两人都已暂别这个行业。一人改卖房子,一人去了宠物公司实习。
《哪吒2》仍在以势不可挡的表现,继续在全球动画电影票房榜上攻城略地。截至28日,其总票房已突破140亿元。
电影爆火的背后,不少动画爱好者也被激发出一腔热血,似乎从中看到人生新的可能性,纷纷咨询动画这个行当“是否可学、是否值得入行”。
但票房成绩的辉煌,掩盖不了大学动画专业的整体疲惫,这背后是一连串低迷的数据。
不仅多家知名美术学院连年缩减招生名额,还有高校直接撤销这个专业,而从不少地方公布的毕业就业率来看也长期维持低位。
尤其在近年来AI趋势的冲击下,这个专业一度被视作“天坑”专业。
“哪吒的火爆有一定激励作用,但社会对动画的需求是相对恒定的。”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认为,动画专业可能不会因此发生大的变化。
天坑专业“红”了?有学生留言区现身说法:别学
即使上映快一个月了,《哪吒2》的热度仍然没有减少。不少大学也纷纷下场,在紧抓流量密码的同时,也顺势推销了一把专业。
成都大学整理了一份《哪吒2》核心制作团队中的校友名单,有10多人参与其中,其中不乏资产总监(郎思波,2007级动画专业)、视觉开发/视效总监(刘欣,2007级动画专业)等关键岗位。
四川传媒学院参与制作的主创人员则包括了学校师生和毕业生,涉及美术设计、3D资产制作(角色、场景、材质)、骨骼绑定、解算、动画、灯光、渲染、后期、制片、配音等多个环节,光是动画制作就有近50名在校生参与。
而大家耳熟能详的主要角色,如“儿童哪吒”、李靖、太乙真人等的配音演员,都由四川电影电视学院的校友担任。
饺子的经历、哪吒的“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呐喊,也激发了不少网友想考动画专业的冲动。
“今年高考,哪个学校的动画专业好”“看完《哪吒2》想学动画专业,前辈们有什么建议吗”“姐妹看完直接说要去读二硕想学动画,很夸张,但是真事”。
对于这样的热情,朱莉仿佛看到了当年的自己。但是,作为过来的人她,却在帖子下方敲下这样一句“劝退”的话:
别学了,大四不说90%转业,80%总有的
朱莉在浙江一所高校的动画专业上大四,高中时她受到动漫影响,于是报考了动画专业。
“高考那年正好在播放《时光代理人》,填志愿的最后一天,正好看完最后一集。”朱莉对当初的决定还记忆犹新,“感觉太好看了,我太喜欢了,我要去学动画。”
就这样,朱莉把前几个志愿都填了动画专业,从做决定到最后提交志愿,前后不过20分钟。但得偿所愿、真正入手后,却很快感到后悔。
陈俊雨是成都大学2018级动画专业学生,也是因为喜欢动漫选择了这个专业。他还有另外一个身份,就是《哪吒2》的动画师,主要做动作,“比如敖丙要哭,我就做一个哭的动作,敖丙要笑,就做笑的动作。”
面对外界提到的“动画专业是不是很火”的疑问,他马上会泼出冷水,“谁说火的,你去问问行内人,都在劝退。”
事实上,近几年的国漫虽然给动画专业带来了很多关注度,但实际招生情况并没有发生多大的变化。
橡树实验室梳理发现,2015年以来,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动画专业的计划招生人数常年为10人。北京电影学院动画专业拟招生人数则常年维持在60人。
更有不少高校动画专业缩减了计划招生人数。如广州美术学院2022年动画专业本科计划招收78人,2023年缩减至69人,到了2024年增加至75人,但2025年又下降到68人。
鲁迅美术学院动画专业本科的计划招生总数从2024年的125人下降至2025年的90人,降幅为28%。
四川美术学院从2023年至2025年,学校动画专业本科的计划招生人数分别为130人、125人、110人,也呈现逐年缩减的态势。
更为严峻的是,还有高校直接撤销了动画专业。去年7月,四川大学公示的31个拟撤销本科专业中就有动画专业。同年8月,云南艺术学院也发布通知,拟撤销动画和艺术设计学专业。
不太理想的就业现实,毕业去向落实率常年保持低位
高校动画专业缩招背后,是不太理想的就业现实。
以鲁迅美术学院为例,作为“新中国美术的摇篮”,学校动画、数字媒体艺术等12个专业被评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根据该校2024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2024届本科动画专业毕业人数195人,就业人数151人,毕业去向落实率77.44%。
其2023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虽然没有单独披露动画专业的毕业去向落实率,但包括动画专业在内的传媒动画学院本科毕业生的毕业落实率为85.55%。
鲁迅美术学院招生办相关负责人对橡树实验室表示:“跟热门的设计学院可能没法比,但跟美术其他大类比,(动画)是相对好就业的专业。”
湖南省教育厅曾公布2020—2022年本科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较低的20个专业,其中就有动画专业,三年平均就业率为78.4%。
成都青苏职业中专学校数字文创学院院长雷英表示,近年来,我国动画专业的就业情况呈现出多元化发展趋势。随着数字媒体产业的蓬勃发展和国家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大力支持,动画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渠道不断拓宽。传统的动画制作公司、影视公司、广告公司、新兴的游戏产业、短视频平台、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领域都为动画专业毕业生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此外,自主创业和自由职业也成为越来越多动画专业毕业生的选择,尤其是在内容创作和IP孵化领域。
但她也提到:“目前行业竞争日益激烈,对人才的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具备跨学科知识和国际视野的复合型人才更受市场青睐。”
“在大学里学到的知识,一旦真正投入动画这个行业,就相当于没学,要推倒一切重新来过。”朱莉踏入这个专业后,发现最大的问题在于学的很多东西很难在工作中派上用场,校内外学的东西有所差别。
她说,自己所在的动画专业,分为二维动画和三维动画,大一大二的课程差不多,到了大三课程就有些区别,比如三维要学编程,二维要学绘本……要学的东西实在太多了,就会出现学得多但不精通的情况。
“有些课程一星期只上一节课,一个月后就结课了。”
更有甚者,还会出现“老师比学生还要不会的情况”。朱莉直言,除非在大学里自学了很多课堂之外的知识,有自己的作品,不然进动画公司后,就是很辛苦,公司也不一定会要你。
“绘画的行业大部分都这样,不管是平面设计、美工、动画,(找工作)不怎么看学历,就是看你的作品集,做得好公司就要你,不管你学历。”
陈俊雨也表示,大部分课程讲得不太深入,主要是让学生们更加全面、更系统地去了解一些知识,还是要在工作中实践才能更深入地学到东西。
在他看来,要在这行扎根且有所成就,天赋很重要。“学校学到的知识不是完全用不上,肯定是用得上的,像跟我一起入行的同事,就是干得很好,哪怕只是学校教的一些简单的东西,人家也能很好地运用出来,可能还是一个能力的问题,也有天赋。”
陈俊雨还记得刚入职时总监跟他说的话,很多人在这个行业可能干了几年、十几年都一事无成,也有人干了一两年就一飞冲天。
从他们的口中能感受到,对于动画行业来说,学历可能没那么重要。
“做得好的,大专、中专多的是。”陈俊雨曾经还听过一个“励志故事”,一名同行从15岁左右开始学动画, 20岁左右就当上了动画公司的总监。
橡树实验室查阅了部分招聘平台,发现一些企业发出的动画师等相关岗位需求大多显示“学历不限”,并无一例外注明“有相关工作经验优先”。
以浙江花果山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发布的游戏动画师一职为例,该岗位没有学历要求,但要求有3-5年工作经验,有游戏过场动画经验、服务大型游戏公司经验优先。
该公司相关负责人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除非特别优秀,我们还是更倾向于‘来之能战’的员工。”
上述负责人认为,应届毕业大学生的技能与企业岗位的实际需求落差太大,达不到企业所要求的标准。以目前紧缺的三维模型技能岗位为例,企业需要集中对员工培训半年以上,才能够基本够到岗位技能要求,而学生在学校对三维模型的学习深度还不够。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对橡树实验室表示,对于艺术人才,应该更强调自身的艺术素养和创意能力,这其实比学历更重要,如果只是为了追求学历,想通过“曲线高考”进入更好的学校,而对艺术没有兴趣,缺乏艺术素养,最终不可能成为优秀的艺术人才。
即使这样,寒窗苦读十几年,好不容易熬出头找到一份心仪的工作,“钱少事多性价比不高”也成为很多人在这个行业留不下来的主要原因。
“《哪吒》2火了,那什么时候能重视一下动画行业的工资。”有从业者表示,整个行业的工资低得吓人,工作量又大,同样的水平跑去做游戏工资至少能翻两倍。
某招聘平台显示,北京、上海、广州三大一线城市的动画师月薪大多在2万元至3万元之间,成都、杭州等新一线城市动画师的月薪差距较大,有2万出头的高薪,也有最低5000元的工资。
朱莉在一番深思熟虑后,认为自己不适合动画行业,最终选择去宠物公司实习,“我打算用金钱支持中国的动漫,还是当个观众好。”
如今,陈俊雨也已从动画公司离职,转行去做房产销售了。当被问到转行原因,他回复是“性格问题”。
“工作了两年发现自己更擅长与人交流,每天坐在办公室里对着电脑不停地修改,对性格外向的我来说太压抑了。”
而在社交平台上,当被网友问为什么转行,他则很幽默地回复:
穷,快饿死了
国家出手扶持行业发展,行业未来能否像哪吒“逆天改命”
《哪吒2》爆火后,常年深耕高校专业志愿填报的张雪峰也关注到了动画专业,并在最近的文章中抛出了自己的观察,他认为过去这些专业的毕业生就业难、薪资低、行业竞争激烈等问题曾让许多人望而却步,“然而随着技术进步、市场需求增长和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整个行业正在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逆天改命的时刻或许已经到来。”
事实上,动漫产业机遇和挑战并存。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近年来本土动画实现突破式增长,中国动漫产业总值由2019年的760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4000亿元。2025年中国泛二次元周边市场规模预计达6521亿元,2029年有望达8344亿元。中国动漫市场正值爆发式增长时期,本土动画亦受到正向影响。
但同时艾媒咨询CEO兼首席分析师张毅认为,动漫产业链上下游衔接还是不够顺畅,缺乏有效的品牌推广和品牌建设,导致作品进入主流市场还是有很多短板。
在他看来,这个上千亿的产业,还是需要政策和资金支持,需要有一个政策性、系统性的产业规划。
“动画行业还是有比较多的不足。”张毅对橡树实验室表示,第一是原创能力不太足,缺乏原创性和创新性内容,同质化也比较严重,面对一些创新型的IP或者制作突破方式还是有很多需要加码的地方。
第二是人才不足,主要体现在高端人才和复合型人才不足。“因为现代动画跟过去的动画不太一样,过去的动画主要是美术基础,现在的动画需要复合型的高端人才,这跟背后的教育比如专业体系的设置,以及跨行业比如说游戏等都有比较高的融合。既需要有文科方面的扎实基础,也需要理工科的背景和基础。”
储朝晖表示,随着AI技术的发展,从业者应积极适应变化,学习新技术,提升创意能力和艺术修养,“有创意才会有前途,如果没有创意只是简单模仿,很容易被淘汰。”
在具体的人才培养上,熊丙奇表示,对于高校而言,在开设艺术专业的时候,不能够只想到回报给学生一个文凭,最关键的是要培养学生的艺术兴趣、艺术素养,以及艺术的创业能力,这样才能够真正培养适合社会发展的艺术专业人才。
“从根本上来讲,我们需要的是吸引对这个行业、专业有兴趣的人,充满热爱的人,这个才是最为重要的。因为对专业的热爱,可以促进他成为这个行业领域的领军人才。”熊丙奇进一步表示,在培养专业领域的拔尖人才的时候,一定要回归到人才培养的本质上来,如果仅仅是追求学历,强调以所谓的热门专业、就业来吸引学生,那可能最终偏离了热爱、偏离了兴趣,很难达到培养优秀人才的目标。
在雷英看来,我国的动画行业目前存在人才短缺的问题。一方面目前学校培养的动画专业的学生还存在“学到的知识和实际工作需求有差距,且缺乏相关工作经验”等问题,动画人才的能力水平参差不齐,缺少具备高技能和有着丰富实践经验的人才;另一方面这一行业工作强度大且刚入职的收入偏低,没有对动画极度的热爱,很难继续留在该行业发展。
她认为,要想解决上述问题,提升老师、学生的专业素养,需要在大学阶段加强校企合作,深化校企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引入行业导师,教师进企业实践,建创业型工作室,引商业项目进学校;形成课程体系动态调整机制,紧跟市场需要和行业发展,不断优化课程体系,加大实践课程的建设,提升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引入行业标准、岗位能力、职业素养,商业项目,融入新技术、新艺术、新工艺等,加大特色课程建设,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此外,雷英表示,国家和地方已有一些对动画行业支撑的系列政策,在政府的扶持下,企业有意识地加强对人才的培养,优化管理,从而能够有效解决人才流失问题。
《“十四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推动动漫产业高质量发展,中央财政对动画电影的专项补贴也逐年提升,地方政府也积极响应国家文化产业发展战略,在财政、税收、场地、人才引进等方面给予政策上的支持。
北京设立“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对票房过亿的动画电影给予100万元的奖励;四川实施“天府英才计划”对动画行业高端人才提供住房补贴、创业资助和子女教育扶持等。
雷英认为,“优秀国漫作品的不断涌现,标志着国内动画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增强,也会吸引更多人才进入动画行业。”
(应受访者要求,朱莉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