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1-01-28 21:18

见了喷泉就许愿的毛病,我找到了源头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九行(ID:jiuxing_neweekly),作者:老艺术家,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说起罗马,那么一定会提到《罗马假日》。出现在里面的特莱维喷泉,就是蹭到了赫本公主的热点,随之闻名于世界。


特莱维喷泉的“求婚圣地”“少女喷泉”“许愿池”等头衔,吸引着源源不断的人许愿、求婚……


△罗马假日剧照中的特莱维喷泉/ 豆瓣剧照


即使喷泉边的台阶熙熙攘攘的都是人,提着害怕路人踩到婚纱的心,新婚夫妇依然要坚持在人群里挤出笑容拍照,留下一个白头偕老的好意头。


建造特莱维喷泉,前后共花了三十年,它的恢弘可并不只是为了让游客许愿。


一、三个硬币一个愿望,不信白不信


扔硬币入池子里许愿,乍一听并没有十分强烈的吸引力,但如果是往特莱维喷泉里扔,就显得格外罗曼蒂克。


大多数游客都是奔着三个硬币的传说去的:一是,只要用右手把硬币跨过左肩扔进池子里,终有一日会重返罗马。二是,用相同的动作扔三次,就能够找到恋人,彼此相爱,甚至“蜜运成功,婚后并一起重返罗马”。


实际上,营销号们原封不动粘贴的,甚至被贴在某度百科上的“传说”,都是经过东拼西凑综合而成的。一些网站或许会附上传说的出处——电影《罗马之恋》(Three Coins in the Fountain)以增加可信度,但是极少人真的看过电影,更别提知道那三枚硬币是由三个不同的人扔出的。


但这毫不影响人们跋山涉水,把愿望寄托于大理石装着的一池子水。特莱维喷泉被打造成了许愿池,往许愿池里扔进三枚硬币也成为了“必打卡项目”。评论区里源源不断还愿的人,让特莱维喷泉得以维持神力至今。


如此颇负盛名,罗马喷泉应该是最有希望实现“全世界每个人给我一块钱,我就能拥有几十亿”的儿时梦想的候选者。毕竟NBC曾报道,在特莱维一个喷泉,2016年一共捞起来150万美元硬币,全数捐给了慈善机构。


见水就扔钱的许愿之风,甚至蔓延到了其他池子里。


2010年,拉斯维加斯的贝拉吉奥喷泉捞出了1.2万美元;2014年迪士尼公园的中央喷泉,捞出了1.8万美元。甚至911纪念馆和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水池,都捞上了各式钱币。


△喷泉一年能赚取百万美元,并且都捐赠给慈善机构/google新闻


因为一句轻飘飘的,不知来源的“将钱币投入池内可以赶走厄运”的说法,海龟Omsin经历了不可承受之重。海龟无法辨别钱币,吞食硬币多年。这些硬币令它的腹甲破裂引致感染,面临生命危险。


兽医经过7个小时的手术才将来自各国的915枚硬币全部取出,共重5公斤。但Omsin最终还是不幸身亡。


△人们所谓的幸运硬币杀死了一只可怜的海龟/google新闻


即使数字化时代出现了“转发锦鲤”和“弹幕许愿”的低碳环保许愿方式,也没有办法阻止人们往水池里扔钱。


二、罗马这么多喷泉,可不只是为了许愿


提起古罗马城,人们就会脑补一个富饶平和的大都市面貌,各式大理石公共建筑昭示这座“永恒之城”的辉煌,其中的千余座喷泉,也让罗马有了“喷泉之都”的名字。


其中,古罗马人设计的精巧的引水渠网络闻名世界,花费了巨大人力、物力、财力,开发水源、调蓄、分引、输水,保障城市用水。


据称当时古罗马城有11条供水干渠水道,主要水源大多为郊外的泉水和井水,储蓄在水库内,再通过高架水槽引流至城内。


△古罗马人的水利工程/google截图


如此浩大的工程量引水、建喷泉,可不是为了许愿。水是生命之源,一定程度上来说,喷泉水是古罗马人的生命之源,救市民于水深火热之中。


即使古罗马城在公元1世纪已经具备较好的供水系统,但水并没有流向所有的居民。在闪闪发光的大理石墙外,是一个很少被了解的,拥挤发臭,充满危险的平民居住地。


△古罗马人的水利工程/google截图


有钱人才拥有输送到私人住宅的供水管道,对于其余大多数居民来说,他们在家里没有像如今一样上厕所和洗澡的条件。一些百姓会前往公共厕所和澡堂子;但当住在没有厕所的住宅区的6楼时,不可避免地在家里解决。


当陶罐子,也就是马桶,满了的时候,更多的人会选择直接从窗户倒出去,即便制定了法律也没有办法遏制这种行为。古罗马城出现最频繁的诉讼之一,就是行人对抛物者发起的,控诉自己被倾倒的污水砸中。


干净的水源,此刻就显得格外珍贵。


△古罗马的房屋建造有利于水的运输/google截图


同时,喷泉水也是古罗马防火灾的重要功臣。


晚上的主要光源是燃油灯,没有厨房的人家直接在地板上堆火做饭,着火的概率实在不小。再加上古罗马城街道狭窄蜿蜒,星星之火,即可燎原。


为了试图规避大范围火灾,罗马帝国的第一位元首奥古斯都,成立了一支拥有7000个守夜人的队伍。守夜人拿着水桶巡逻,一旦看到着火了,就到最近的喷泉装水扑火。


喷泉最初是为了其功能性而存在,而从公元前6年左右开始,古罗马人开始发掘喷泉的艺术可能性,开始雕刻装饰喷泉,大多数以神话故事的人物或动物为创作题材。到了公元98年,罗马拥有9条渡槽、39个纪念喷泉和591个公共水池。


作为集会和取水之处,遍布的喷泉广场也成为了城市中最为活跃的公共空间。


△喷泉后期更具有艺术性/unsplash


后来哥特人与日耳曼人等入侵破坏了罗马的水道,中世纪时期的公共喷泉大多都被废弃了,喷泉更多地存在于艺术和文学、修道院和宫殿花园中,表现圣经故事,宣扬社会美德。带有喷泉的庭院往往被看作是“伊甸园”,喷泉随之被赋予了“纯洁”“生命之水”的象征意义。


直到文艺复兴时期水道才被重建,艺术家们设计了一座又一座的喷泉,庆祝水道重生,也庆祝黑暗中世纪的结束。


这时候的喷泉变得更大、更复杂、更宏伟,一些作为是建造者对统治者或者皇室的致敬,例如蒂沃利的埃斯特别墅喷泉,因此又带上了“财富”和“力量”的象征意义;另外罗马街头又涌现了一大批喷泉,进一步推动了喷泉广场的公共空间发展,让罗马真正成为喷泉之都。


在十七世纪与十八世纪之间,巴洛克艺术风格在财力雄厚的天主教会支持下蓬勃发展,诞生了著名的特雷维喷泉、纳沃纳广场喷泉和特里顿喷泉等。


这时喷泉作为水源的作用已被弱化,而是作为极具观赏价值的艺术品,是欧洲建筑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见证了古罗马的漫长历史。


三、对罗马喷泉的执念,是一种罗马情结


作为近代前的唯一一个真正的大都市,古罗马对于欧洲世界来说影响极大。古罗马诗人提布鲁斯写下“Romulus aeternae nondum firmaverat urbis Moenia...”,对罗马加以“永恒之城”的赞誉,也被延用至今。


罗马城经历的2500余年历史,有着光怪陆离的神话故事,见证着数个时期的政权交替,是天主教信徒的朝圣之地,也是打破黑暗的文艺复兴的中心,而后兴起的巴洛克风格艺术。以上的种种,都可以从罗马满城的喷泉一窥究竟。


四河喷泉,被认为是贝尔尼尼之手的巅峰之作,是为罗马教皇英诺森十世的宫殿设计的喷水池。贝尔尼尼用四条河流代表了人类文明的四个大洲:多瑙河—欧洲、恒河—亚洲、尼罗河—非洲和拉普拉塔河—美洲。


四个形态各异的人像,分别象征着四条河流,被具有各自民族和宗教特色的象征事物簇拥着,如佛教中“白马驮经”的白马,非洲的棕榈树和代表圣灵的鸽子等等。


雕像中间有一个埃及式的方尖碑,顶端有一只衔有橄榄枝的鸽子,正好与多瑙河老人举着的牧徽的盾牌上的鸽子呼应,寓意了天主教在全世界取得胜利的决心。


阿夸宝拉喷泉,又称帕欧拉喷泉,与街道上大部分喷泉不同之处在于:帕欧拉喷泉里的水,并不是主角,更像是在衬托高耸的大理石建筑。


建筑的正面有五个拱门,每个拱门下各有一个小型的喷泉,水流汇集到建筑前的半圆形池子里,硬气的建筑与涓涓细水互相映衬,静谧而不沉重。这个喷泉出现在电影《绝美之城》(获第86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的开头,拉开了故事序幕。


彷佛各领域中,都有艺术家心怀罗马情结。


诗人柯奇韦和里尔克著有译名同名的诗歌《罗马喷泉》,名画《喷泉旁的罗马女孩》现藏于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意大利作曲家雷斯庇基将其心中的罗马的画面写成了动态的交响诗,创作了“罗马三部曲”:《罗马的喷泉》《罗马的松树》和《罗马的节日》。


《罗马的喷泉》共有四个乐章,分别描述了黎明时分的朱丽亚峡谷街的喷泉、早晨的特里顿喷泉、正午的特莱维喷泉、黄昏时的美第奇别墅的喷泉。


作曲家用小提琴的泛音表现朦朦胧胧的黎明时分,朝气蓬勃的法国号出场则如同耀眼的阳光划破天幕。


第三乐章利用丰满的乐曲与配器,表现出了特莱维喷泉群雕的豪迈;长笛与英国管在最后带出了黄昏的迟暮感,鸟鸣逐渐安分,黄昏随着回响的钟声降临。


开篇就提到的特莱维喷泉向来都是影视剧的宠儿。先有意大利名导费德里科·费里尼执导的《甜蜜的生活》(LaDolce vita)里的名场面:女主角身穿礼裙,在许愿池中唤着男主角的名字,两人在水池里缠绵,直至天亮。


△《甜蜜的生活》剧照/豆瓣


这是第一次有演员进入许愿池中拍摄,也是最后一次。其他影视剧如伍迪·艾伦执导的《爱在罗马》中也出现了特莱维喷泉,tvb电视剧《冲上云霄》中的女主角也朝池子中抛下一枚硬币。


或许罗马喷泉的神力不在于能够实现愿望,而在于让许愿的人相信,愿望能够实现,并真的实现它们。


参考资料:

1.泰国海龟吞食近千枚硬币 因术后并发症不幸死亡,中国日报网

2. The Ancient Roman Water Systems, ThoughtCo

3. A Brief History Of Rome's Trevi Fountain, Culture Trip

4. Fountains of Rome, Italia 

5. The History of Fountains, Water Gallery

6. Review: Respighi – Roman Trilogy – Sinfonia of London, John Wilson, The Classic Review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九行(ID:jiuxing_neweekly),作者:老艺术家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频道:

支持一下

赞赏

0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