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文娱”游戏
2021-02-01 14:46
饭圈化之后的德云社还能走多远?

本视频作者:人间马戏团


前两天看到一个热搜,说是央视春晚语言类节目已经审定,数量可望空前。





我内心毫无波澜,数量多不多不重要,那些小品不要在结尾强制性煽情、全程照搬2020网络流行语我就谢天谢地了。


记得小学初中的时候,小品和相声可谓中国喜剧双雄,论出圈程度来说,小品还要高上相声一头。



近几年,由于跟春晚的强绑定,小品逐渐变成了「贡品」,我对它的期待也从「有趣」降到了「别尬」。


反而是相声不断迭代,重获新生,得以在如今的中国喜剧市场与脱口秀二分天下。



《引爆点》一书中曾说过,当任何一场社会流行潮爆炸性地难以阻挡地散播开来时,总能发现几个非常关键的人物。


对于相声这门艺术的传播来说,在当代最关键的人物非郭德纲莫属。




这期视频,我们就来聊聊郭德纲是如何让相声从式微实现文艺复兴,又是如何将德云社打造为中国的AKB48的。


01


首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认为一个相声演员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1.实力

2.好笑

3.颜值


选1和2的我都能理解,选3的……



别走!别走!


虽然我也觉得这件事很魔幻,但不可否认,相声演员的颜值确实越来越高了,看看这脸、这集资、这应援,是不是有流量爱豆内味儿了?



在我看来,上面三个选项,没有对错,它们分别对应了德云社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在郭德纲把德云社盘活之前,中国相声的气数已经差不多了。


一是因为传统曲艺极重传承,是「师父中心制」。十年浩劫期间,好多相声艺人都去劳动改造,导致新一代的相声演员青黄不接;


二是相声本是脱胎于民间的艺术,被曲艺协会「收编」后,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各大晚会里。众所周知,电视虽然给语言类表演提供了更加宽泛的舞台,但与此同时限制也更多,详情参考如今的小品。



总之,那时候的相声无论是创作还是表演,都不太行。


出生于1973年的郭德纲,8岁跟天津评书艺人高祥凯学评书,后来跟常派相声的传人常宝丰学相声,唱过半年梆子和一年半评剧。


郭德纲曲艺功底很扎实,但是草根出身,没有门派,混得穷困潦倒。妻子迫于生活压力跟他分手。



那时候,相声大师马季已经退居幕后;马季的爱徒姜昆办起了相声MBA班;冯巩通过春晚一夜爆红后进入了影视圈,开创了相声演员「跨界」的先河;牛群搞摄影、办杂志、下乡扶贫、创业。



相声界大腕们不是退居二线就是转行,在底层打拼的郭德纲是为数不多还冲锋在相声一线的。为了自救,也为了逆转相声的颓势,郭德纲提出了一个理念:回归剧场。即让相声从一个电视节目真正回归到老百姓的艺术。


于是郭德纲自创门派,开始收徒,成立自己的班底。


最早跟他的两个徒弟是曹云金、何云伟,哪怕他们后来都跟郭德纲撕破了脸,大众依旧认为这两人是最像郭德纲的。



徒弟越来越多,郭德纲的情况并没有好转。


一是观众少。

二是没钱。


票价20元一张,不分座次等级,全场一共261个座位,票钱是唯一的收入。每场演出14位演员,1位主持人,除去场地、音响、水电、小吃等费用,所剩无几。


最穷的时候,他为了4000块钱在玻璃里面吃喝睡觉,像猴子一样被人「观赏」了两天两夜。他的第二位妻子王惠为了他放弃自己的演艺事业,卖车卖首饰供养德云社。



2006年前后,郭德纲和德云社开始爆红。


先是北京电视广播电台的大鹏偶然听到了郭德纲和于谦的相声,邀请他们到电台录制节目,反响热烈。


后来,优酷成立,郭德纲和其他相声演员的作品在网上广为传播。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同样是线上的传播媒介,电视让相声几乎堕入绝境,而郭德纲却能通过电台和视频网站「翻身农奴把歌唱」呢?


除了审核标准不同以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郭德纲的相声与时俱进。


他擅长老段新说,将时代热点话题融入作品,跟传统相声相比,更灵活也更贴近老百姓。


郭德纲将「与时俱进」的特点从作品发展到了公司的经营上。


2006年,郭德纲的班底正式成为北京德云社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红了之后的郭德纲开始考虑将自身的影响辐射到新人身上。


他在北京新开了场子,其中张一元天桥茶馆成了爱徒曹云金的专场。天资过人的曹云金也不负郭德纲的厚望,成了郭和于谦外,最火的德云社成员。



与此同时,与时俱进的郭德纲也引起了主流相声的不满,双方开始了一场battle。


那年春晚结束后,姜昆专门召集京津两地有名望的相声演员发起「反三俗」的倡议,拒绝低俗、庸俗、媚俗的相声,矛头直指郭德纲。



郭德纲反手一个diss track,创作了《我要上春晚》讽刺央视。因为姜昆是体制内人员,代表的是能登上「大雅之堂」的主流相声,郭德纲则直接越过了姜昆,喷起了央视这个「大雅之堂」。很是热血。


他是爽了,但也被央视记上了。春晚语言类导演还把郭德纲告上了法庭。


不过问题不大,火都火了,这些都是小事。2007年,郭德纲首次跻身福布斯中国名人榜。2008年,以1570万元的年收入再次上榜。德云社进入了如日中天的发展阶段。


这个时候,德云社的两位元老徐德亮 、王文林相继退出,郭德纲最早的两位爱徒曹云金、何云伟也有了不满。



因为德云社一开始组建的时候是传统民间戏班的路数,典型的中国式江湖班底,靠感情和辈分来维系、壮大。当郭德纲为了跟上时代把它变成一个公司的时候,很多东西就变了。


以前谈感情,现在谈利益。


所以郭德纲把合同给到曹云金、徐德亮 、王文林这些老成员的时候,他们都非常抗拒。曹云金就认为他们之间可以是师徒可以是「父子」,而不应该是雇佣关系。


2010年,是德云社走红以来最艰难的一年。


1月,郭德纲的生日宴上,喝多了的曹云金跪到关公像前滋哇儿乱叫,说以后再回德云社就是个xx。



曹云金跟郭德纲的故事也很有意思。他从小就养在郭德纲身边,二人亲如父子。但郭德纲认为他太傲了,从不夸他。曹云金则觉得郭德纲最爱的不是他这个天才,而是大弟子何云伟,于是就黑化了。


如同武侠小说里写的那样,最有天赋的弟子最终「叛」出了师门。


生日宴的第二天,郭德纲唱了一段《未央宫》,那句「吴王他杀了伍子胥」唱得是撕心裂肺。



三年后,郭德纲在采访里说:「这么多年来没有受到这么大的打击。孩子们不是我生的,但是我养大的,我有师徒之义,他无父子之情。想不到最后真正伤了我的是亲人,中国相声界无数相声大师联合有关部门,十余年来对我的攻击不如这徒弟退出的万分之一。」


这件事过后半年,有人举报郭德纲在北京绿地的房产侵占公地,郭德纲的徒弟与来暗访的北京台记者起了冲突。


郭德纲表面道歉,在剧场演出的时候却说徒弟是「民族英雄,智斗歹徒」。



这下犯了众怒。


德云社的元老李菁和郭德纲大弟子何云伟连夜宣布退出德云社,北京电视台将德云社的20多台节目封杀,郭德纲的书籍、光盘从北京的各大书店中下架;德云社官网被迫关闭;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不点名批评。


02


就在德云社走下坡路的时候,岳云鹏因为「五环之歌」火了。




要知道,在此之前,德云社发展的第一个阶段,无论跟主流相声界有多少争执,内部有多少利益牵扯,最起码的实力还是有的。


这也是传统曲艺演员的立身之本。


在郭德纲的心里,他最看好的徒弟是何云伟和曹云金,他也曾说过岳云鹏的资质平庸,各方面都一般。


然而岳云鹏火了之后,经历了爱徒「叛变」、业内封杀的郭德纲看到了一个机会:干他们这行,实力、作品好像也没那么重要,只要好笑就能火。



好笑成了德云社东山再起的一柄利器。


郭德纲开始化身产品经理,包装自家徒弟。


从此,德云社相当一部分相声演员将工作重心放在了娱乐圈里。


比如岳云鹏,公司让他参加各种电影电视综艺,在《从你的全世界路过》中贡献了名场面。又让他上《欢乐喜剧人》,拿了冠军。还跟撒贝宁一起出演了央视的综艺《了不起的挑战》。



这段时间被吐槽的男团选秀节目《追光吧哥哥》,也有德云社的烧饼充当气氛组。



近两年,德云社也开始自制相声节目,《德云斗笑社》评价就很不错,非常好笑,


当然,除了相声。


2018年,抖音元年,老天再次给了郭德纲一个惊喜:「德云四公子」之一的张云雷,因为一首《探清水河》在抖音爆红。张云雷一举成为相声界的顶流。



张云雷红到什么程度呢?那一年超级星饭团举办的「粉丝世界杯」,张云雷拿了亚军,冠军是蔡徐坤。



再看看他现在的微博数据,依旧拳打流量,脚踢鲜肉,就问你怕不怕?


此时,郭德纲感动得是热泪盈眶,他发现干他们这行连好笑都不重要了,TM还能靠脸吃饭,中国市场真是充满了惊喜。


果然,广阔天地,大有可为啊。


张云雷跻身流量,帮德云社成功与饭圈接轨,实现品牌年轻化。


剧场中开始出现了荧光棒和应援的横幅,粉丝会在相声演员表演的时候接话、刨活,有点像相声界的打call。演员上台第一件事是收礼物。之前看过孙九香收礼物的一个视频,跟握手会似的。



郭德纲还把演员们分为八个小分队,前四个小分队主攻相声,后四个分队都有所谓「流量」的加入,跨界娱乐圈。


剧场模式、打call、握手会、搞小分队,这不是典型的AKB模式吗?请问郭德纲先生,下一步是不是该搞相声总选了?


张云雷就这样以一己之力改变了中国相声的市场格局,为德云社带来了「德云女孩」。去年年底,他出席亚洲音乐盛典,拿了「年度最具突破男歌手」奖。



我劝那些还怀揣着爱豆梦的练习生睁眼看世界,赶紧找个厂上班吧,连相声演员都偶像化了,未来还有你们什么事儿啊?


03


我们印象中的相声,应该是醒木一敲风雷动,折扇一摇论古今,或是一张桌,两个人,一捧一逗,哄堂大笑。


但从岳云鹏走红到张云雷转型流量,德云社的两次迭代都跟相声没什么关系了。


不光是岳、张二人,孟鹤堂因为「盘他」这个梗出圈,最近一直在热搜上活跃的秦霄贤则因为脸和人设吸引了大批粉丝,都不是因为作品。



就连德云社的自制综艺,都被讽刺说,哪儿哪儿都好笑,只有相声不好笑。比起相声演员,也许用流量明星称呼他们更为合适。爆红的这几年,出圈的相声寥寥无几。


德云社的问题早在2006年德云社刚火的时候就已经显现出来了。上面提到姜昆当年「反三俗」,就因为郭德纲的段子里伦理哏,生理哏多,价值观有问题。郭德纲却认为相声的存在就是为了让人高兴。



他说清朝末年,人们说相声不是为了讽刺,不是为了教育,不是为了歌颂,什么都不为,就为了活命。说相声的人是为了活命,观众是为了找乐。


所以他们的节目更注重的就是一个娱乐性,就是让人开心。如果说能从节目中感悟到什么是观众自己的事。观众平常很累,他花钱花时间难道是上课来了?演员不要拿自己当圣人和教师,知道自己是干嘛的,这点很重要。


这套说辞,放在今天的偶像剧上也是说得通的,受众高兴就完事了。


郭德纲这个观点中有一层意思是对的,文化产品,不应该片面强调教化作用。


因为教育还是学校和家庭的事,不能因为你教不好孩子,就怪孩子们喜欢的东西。比如以前学生翘课去网吧打游戏,家长和老师骂游戏是毒品,但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游戏本身没什么毛病,本质上还是学校和家庭教育没有到位。


而且过分强调文化作品的教化作用,这个艺术品类可能会陷入严苛的教条黑洞从而失去创新能力。


但相声跟偶像剧、综艺这些文化产品又不同。让人发笑只是相声最浅显的特征,喜剧的内核往往是悲剧。


清朝末年,有个相声选段叫《大人来了》,讽刺清朝没落后官员出行失去了往日的威风。这个节目遭到了当时九门提督的严厉追查,京城的相声艺人一度不能演出。可见,清朝末年的相声艺人并非像郭德纲说的那样,只是为了活命,他们的作品也有自己的立场和思考。



正是因为承载了集体的文化记忆,相声才能被称为艺术。偶像剧、综艺同样也是让人高兴的节目,但你能称他们为艺术吗?显然不能。


按照他的说法,若只是为了活命,那当年在相声式微的时候,他穷困潦倒,欠债还不上,跟老婆离婚,也没见他放弃相声啊。


他年轻时对相声的追求绝不仅仅是出于功利心。


如今15年过去,德云社综艺、饭圈玩得溜,但相声,他们的主营业务,连郭德纲最看重的好笑都很难达到了。


还有些相声演员素质低下,正中在「三俗」的枪口上。张云雷因为在作品中调侃慰安妇、汶川大地震被官方点名批评,揶揄程派名角张火丁老师被炮轰,然后道歉。章绍伟在去年8月19日发了一条微博:今天杀了女朋友的话,七夕正好是头七。它在后续的解释中说,这是个玩笑,是个段子。



更让人担心的是,张云雷走红后,尝到甜头的德云社开始专门挖掘培养偶像派相声演员了。


最近他们力捧的秦霄贤,我出于好奇心在b站搜了一下,前排几乎没有他的作品。后来倒是在《德云斗笑社》中见识了一番,基本功让人很遗憾。大概德云社野心不止于AKB48,还想当中国的杰尼斯搞养成系吧。



德云社也许是传统曲艺中转型最成功的,总是与时俱进,还歪打正着实现了年轻化。现在因为饭圈女孩,德云社早就一票难求。但实际上相声的创作和表演并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破圈,只是从一个圈跳到了另一个圈。


当然,就像著名曲艺评论家薛宝琨说的,没了相声大家也饿不死,只是对于社会来说,集体的文化记忆,又丢失了一部分。


参考资料:

1.谢梦瑶,人物,《曹云金:他们称我「叛徒」,我将如何与这个身份相处|名人背面》

2.李妍,中国经济周刊,《德云社的生意》

3.郭德纲,《天涯犹在,不诉薄凉》

4.张小平,企业观察家,《中国江湖式班底制》

5. 曹红蓓 何亦周,中国新闻周刊,《保住郭德纲,相声晚死五十年?》

6.张静,新民周刊,《谁引爆了郭德纲》

7.张儒心,《对话薛宝琨:谁引爆了郭德纲》

8.网易,《相声大腕们在做什么》



全部内容请看视频↑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频道:

支持一下

赞赏

0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