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1-02-03 22:48

张昭:借我春风如少年

虎嗅注:2月3日,立春,继赵英俊后又一个影视人——张昭离开了这个世界,终年58岁。张昭,曾先后创立光线影业、乐视影业,在带领乐视影业走出至暗时刻后加入复星集团,任职不到一年后辞职,创立橘品影业。据悉,橘品成立不到3个月便拿到融资。他担任制片人的作品包括张艺谋的《归来》《长城》《影》等,他被认为是中国电影业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作为一个对影视行业充满热忱的理想主义者,虽然他离开了人间,但在很多人心中他仍如少年,是电影之子。此篇,是张昭成立橘品影业后的专访稿。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AKA桃叨叨(ID:TaodaodaoKaixiang),文章首发时间:2020年11月30日,作者: 曹乐溪,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在橘品影业计划开发的一系列IP中,张昭很喜欢易术的《借我春风如少年》。


形容一个58岁的人“少年感满满”也许很奇怪,但这的确是张昭带给我们的印象。


理想主义傍身的年轻人才有大把时间,做事情喜欢义无反顾勇往直前:从创立光线影业,将乐视影业带往巅峰,到加盟融创、复星影业又断然离场,号召一群行业伙伴成立橘品影业,张昭的每一次转身都堪称决绝。


同龄人还在保温杯里煲枸杞,而他在北京急剧降温的一个冬日上午,推门进来时手里拿着一杯冰美式。


我们聊电影产业,也聊人生哲学。橘品影业目标很明确,要面向2.7亿Z时代用户讲述中国青少年故事,但张昭一直以来的电影品牌化运营理想,离开大公司能搞起来么?橘品成立仅3个多月就拿到融资,是共识使然还是一出资本故事?合作伙伴中没有常见的大平台或是绝对的头部影视公司,多方资源整合需要花多长时间?


目前的答案可能是至少10年。一般人听了会打退堂鼓,但把自己归于“后浪”人群的张昭却觉得,别拿个人职业生涯去丈量产业发展进程。


“大家都说现在电影行业这么难,经济环境也不好,其实有危机才是创业的时候。我现在就是借着春风,在产业的危当中去寻找机会。”


“内容行业是十年磨一剑,但消费者不能等”


拜访张昭前,叨姐在00后人群中做了一个小范围调查。令人有些惊讶的是,诞生于7年前的《小时代》认知度甚至超越了《熊出没》。


当时饱受争议的系列化电影,多年后依然是年轻人记忆中鲜活的文化现象,甚至成了热门综艺里的表演桥段。



如今回顾《小时代》四部曲,张昭认为作品在意识形态、价值观维度上可以做得更好,但作为聚焦年轻受众打造文化品牌的产业模式实践,无疑“是很成功的”。


他一直是系列化电影的探路者。如今第二部转网播的《爵迹》,最早也是至少做三部曲的规划。张昭将这部主打青少年成长题材的作品,看作是数字化资产持续运营的实践样板:通过真人CG技术和动作捕捉,让系列化电影的制作成本递减,而内容质量不断提升。


“当时我说,第一集如果不亏太多钱,第二集就能做。事实就是《爵迹》没亏太多钱,3.8亿的票房。《爵迹2》的成本肯定没有超过第一部,我敢说这话,”面对外面风传的7亿制作成本,张昭坦言。“大家去看就知道了,第二部质量上升好几倍。”


而这一大胆的探索,冥冥中竟救了影片。《爵迹2》改名为《冷血狂宴》转向视频平台独播,演员政策以及市场管理逻辑上的改变无人能左右,但多亏电影是CG制作并非实拍,“我们就全用数字化,把这些(修改)问题给解决了”。


电影《冷血狂宴》预告片


越来越多国产电影正在告别单片作战,比如《唐人街探案》系列以及未映先火的《封神》三部曲,《流浪地球》也宣布第二部将于2023年上映。


“这肯定都是进步,”张昭觉得。“只不过大家需要明白,你是在电影行业还是文化产业做这件事?”


“我的观点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你不能像好莱坞那样把产品搞得太重、年头太长。内容行业讲的是十年磨一剑,但如果在消费文化产业,消费者可不能等,《熊出没》一年出一部,孩子们每年都会问,《熊出没》今年什么时候上。”


可持续、可循环、可放大、高频次,是张昭将电影置于文化消费产品范畴下的要求。“当然,并不是说电影制作周期一定要多快,而是电影加上其他很多内容,比如剧集、短视频、衍生品。品牌讲求触达率,当内容与消费充分结合,频率就起来了。”



基于这种视野下诞生的橘品影业,被定位为打造电影文化的业态公司,而不是单纯的电影公司。不仅公司储备的十多个IP从开发阶段就考虑到年轻用户的消费观,橘品还同时面向影视行业与消费行业提供咨询及产品设计服务。


不过与多数公司做IP开发,会以动漫、网剧或网络电影试水不同,橘品影业将电影作为核心媒介优先开发。


“我的逻辑是做品牌先扎针,而这根针要尖、要猛,所以电影是最合适的,”张昭告诉叨姐。“扎进去以后再慢慢培育,养成用户的心智沉淀。”


得分众者得天下:“青少年对中国故事的需求没被满足”


为什么中国在青少年领域,迟迟没能出现类似《熊出没》这样的IP?


“这是个灵魂拷问,”他坦言。“中国影视行业的创新环境,我认为一直是不够的,从业者容易以情怀,以个人的喜好,以艺术为名躲进舒适圈。”


“做电影本质上是要为观众服务的,互联网时代的核心思维是分众,你不能指望看《小时代》的人去看《归来》,也不能指望他去看《熊出没》,这些观众是分开的。而如果你能真正为细分人群去做内容,你都会容易成功。”



但极度内卷的中国影视行业,依旧高喊着“内容为王”的口号试图打造大众爆款。“电影人如今还在秀肌肉,不比谁精准、谁服务得更深刻,都是我要做大电影,当大导演、大制片人,我要做大公司,试图一个内容覆盖很多人群。”


在张昭看来,这种爆款心态导致行业竞争泛滥,“我一直觉得这个行业是没有竞争的,谁跟谁竞争?过去老说传统五大,你整个产业加起来都没有人房地产一幢楼大,所以你说比大小,这有意义吗?”


聚焦是深耕的前提。橘品影业在IP运营品牌化、系列化与数字化的基础上,将针对Z世代持续打造中国青年文化故事。公司内部工作群里,每人每周都要分享一篇研究00后消费习惯的文章,“全员参与用户研究,这是一个学习型的组织,”张昭笑道。


正如年轻人对游戏、仙侠、短视频有浓厚兴趣,他认为在中国青少年文化故事方面,青少年的现实主义题材需求尚未被满足。聊到具体创作方向,他以《少年的你》《哪吒》为例,将目光集中在现实主义、中国传统文化与数字化的结合上。


“讲中国故事,现实主义是一个基础。比如《少年的你》讲的就是孩子们的青春、爱情,涉及到校园霸凌;《哪吒》中的‘我命由我不由天’,是今天让大家有感的价值观,创作上的源头依旧是现实主义,只是形式上要更新,比如科幻、奇幻现实主义,你要做得很酷。”



喜欢看问题直捣本质的张昭,早已将目光转向国潮复兴的星辰大海。


做《小时代》《爵迹》系列的时候,他已经开始考虑内容和消费端的结合。如今年轻一代对国风的文化自信以及高度认同,正在转化为消费冲动,选择在这个阶段做持续性的文化品牌植入,很容易长期占领用户心智,最好的案例便是漫威超级英雄。


我们聊到橘品影业正在推进的一些项目,青春校园时代的冲动与无畏,拒绝被束缚、被父辈同化的盲盒爱好者,大胃女孩的自尊心都被纳入讨论的范围,充斥着年轻一代价值观与既有世界规则秩序的碰撞。


“我们要做心灵快乐的东西,而不仅仅是感官娱乐。”张昭认为。实现这一目标,需要顺应中国文化发展趋势至少持续深耕10年,真正形成以电影为核心、结合剧集、动漫、短视频、文旅与衍生消费品的文化业态。


“就跟种树一样,一定要往下种,根深才会叶茂。大家总是着急种草,种好就走了,这就是中国电影的现状,那你怎么能实现从高原到高峰?”


中国文娱企业争做迪士尼、漫威的口号已经喊了很多年,做不成原因有很多。电影公司受流量、艺术情怀裹挟,缺乏对IP品牌化运作的深度思考,让张昭一度觉得,相比行业内企业,“倒是拼多多黄峥说他们是迪斯尼+Costco我很赞赏,他至少看到本质了。”


“其实产业与产业间很多规律是共通的,比如品牌化这件事。电影是大众文化消费品,你把它定位成纯粹的艺术行业是不可能的。要离消费者越近越好,为消费者创造价值。当然,”张昭补充道,“你在大的文化走向上,一定要跟国家大的产业政策相符。”


四张牌桌与一次“联合创业”


提及宏观趋势,我们又谈到影视行业四张牌桌的概念。


在张昭看来,第一张牌桌坐着“国家队”,第二张则属于曾经地位难撼、如今江湖格局动荡的传统民营五大公司,作为“后浪”的互联网流媒体平台抢占了第三张牌桌。


而他正带领一群小伙伴,凑齐第四张牌桌的阵容。华强方特是他心目中第一个坐上牌桌的,“一年电影票房6、7亿,衍生GMV 30多亿,公司利润近8个亿,主打《熊出没》品牌”。


橘品影业的首批合作伙伴中,站着和力辰光、华录百纳、浅石创投等新老朋友,作为组局者的张昭,并不太认同外界把橘品与其他公司的关系定义为创业者与投资方,更准确的说法是“联合创业”。


合作方中没有巨无霸型企业,“中型往上、资本健康、想发展产业模式”是张昭选择合作伙伴的优先标准。


“几位股东不是以资本的姿态出现的,他们都是产业合作者,哪怕像浅石这样的基金,也是因为他们投了好多消费品企业,会帮助橘品打通合作。我们不需要纯资本,这也不是纯粹业务的概念,不然我一个人就可以做(公司)了,不需要这么多人。”


张昭目标非常明确,做橘品既不是为了快速资本化,也不是短期将业务做大。5月从复星离开后,他曾有过一段时间的思考与沉淀:是继续接下大平台的橄榄枝,还是聚集一批力量来尝试改变行业的游戏规则?



“比如你去一家平台,还是用平台内部创业的方式,吸引不了这么多合作伙伴,平台之间也有竞争。”


这次,张昭决定再往前迈一步,换一种方式推动产业变革:橘品只是影视品牌化运营链条上的一环,未来还会有多家公司从产品设计、内容生产、宣发到品牌联营等领域形成组合业态,打造面向所有合作方开放IP品牌化运营服务的市场平台。


如果说创立光线影业或是乐视影业时期的张昭一马当先,如今的张昭更像是个退居幕后运筹帷幄的主理人。


聊到身份的转换,“他们都说我在乐视是最称职的职业经理人,其实我从来不是一个职业经理人,但也从来不是一个所谓的老板。”他认为,“这次做橘品也是,我说我往后退,虽然我是董事长,但是你们都是参与者。”


“我一直相信这句话:用老板的心态去做职业经理人,用职业经理人的习惯去做老板。我看很多新闻标题说我创业了,其实张昭创不创业不重要,能不能推动产业变革才重要。”


“人生最后的自我审美,是来自于你对产业的贡献”


在人们的普遍观念中,变革是由年轻人推动的。


张昭觉得自己从来都未丢掉少年感。他和我们说起布拉德·皮特的《本杰明巴顿奇事》,电影中男主角经历由老年向婴儿的逆生长,“其实人生是一个循环,真正的价值是你如何活得像年轻时希望自己活的那样,别变成自己年轻时曾讨厌的人。”


他关注年轻人正在关注的一切,从潮玩到B站的后浪。“我觉得我也是后浪,这是人生感,与物理年龄关系不大。少年是你人生永远的底牌,碰到问题了,就回去翻翻这张底牌。”


张昭还记得自己的少年时期,“电影学院1978年才开始招生,所以我们小时候是没有机会的。当时都在倡导学好数理化,就去了复旦计算机系,但心里边不会忘记电影的震撼力。”


远赴美国求学,第一次有了选择权利的张昭从哲学系转到电影制作专业。那时候已经28岁,他坚信既然选择了就是一辈子,“你必须深度耕耘才能做好,人生最后的自我审美,是来自于你对这个产业的贡献。”


从创立光线影业,将乐视影业带向巅峰又经历转型,到加盟复星影业后迅速转身,将理想押注于新成立的橘品影业,在外界看来,张昭的每次职业变动都是剧烈的。


“很多人都说我一辈子活了人家三辈子,扔掉财富的速度比积累财富的速度还快,”张昭笑道。


“钱当然是一种收获,但更重要的财富是你对自己生活的收获感。我一生做了很多选择,都是基于‘你能不能给产业做点贡献’的自问。如果说选择很猛烈与决绝,那就是所谓的少年的爱不能等(笑)。”


这种顿悟,某种程度上来源于离开复星后的一趟云南之行。玉溪哀牢山上漫山遍野金灿灿的橙树,是褚时健75岁时才种下的,12年后褚橙红遍大江南北。



“橘品”的名字有橘生淮南之意,因为张昭本人是南方人,也有着向褚时健等前辈致敬的意味。对于做橘品这件事,他始终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信念感。“褚时健70多岁开始种树,我58岁又何尝不行呢?”


于是在传说中并非创业好时候的2020年,张昭在中国电影产业里种下了一棵“橘树”。


他对于盲目乐观始终保持警惕,“作为多年的从业者,可能从资源上来讲你是OK的,但怎么避免过去成功的经验变成你的障碍?往往经验会成为创新的掣肘,要走出过去成功的‘阴影’,真正抓住行业的本质。”


另一件令他格外焦虑的事是培养人才。“做文化品牌不是一两个接班人能够解决的问题,它跟传统电影产品逻辑间的冲突融合,需要让更多人进入体系。这可能需要十年时间,就跟当时乐视做互联网影视一样。”


于是持续招人、培养人成为橘品的一项长期事业。谈及用人标准,比起漂亮履历与从业经验,张昭更看重学习能力以及对行业持续的热情,“成长速度是我最关注的,我们天天都在学习,包括我自己,大家一起以战代练嘛。”


他很少患得患失,每一次深蹲起跳都从不犹豫并充满自豪。我们硬要问他遗憾,张昭想了想说:“可能乐视这事算是遗憾。其实当时发展得特别好。上市公司是公众公司,资本出了那样大的问题,确实是我们没有能力去左右的事。”


“现在我也可以很明确地说,与贾跃亭一起共事是愉快的,乐视影业是一家非常创新驱动的公司,但同时有着良好的经营规范和业绩。”


“但也挺好的,”回顾自己到目前为止的职业生涯,张昭笑称已经超额完成了任务。


“只是产业的事你是永远做不完的,橘品肯定会超越我的生命极限,三五十年之后,一个很完整的品牌电影产业形成,可能那时我就不在了。那你现在要不要做呢?别拿自己的职业生涯任期去计算你该干什么,就问这事它值得干吗?”


“值,那就干呗。”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AKA桃叨叨(ID:TaodaodaoKaixiang),作者: 曹乐溪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频道: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