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5-03-06 13:47

所谓选对方向,是选对做分子的路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caoz的梦呓,作者:caoz,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文章摘要
选择适合自己发光的领域,成为分子而非分母。

• 🔍 选择发挥自我价值的领域,不盲从热点

• 🚀 AI研发门槛高,资源需求大

• 🌐 出海赛道早期有利可图,需识趋势

公众号写了将近十年,很多话题其实是老调重弹,比如,不断有人经常提及的,选择重要还是努力重要,那么旧文说过。(详见:《人生的选择题和证明题》 《再谈人生的选择题与证明题》


简单总结:证明题是为了能有更好的选择,选择题是不辜负自己努力的证明。


那仍然不断有人问,该怎么选择前进的方向,选择职场,选择其他路线等等,我一直强调的是,选择能发挥自我价值的领域,而不是盲从所谓的热点。那么,今天我试图用另一种方式来解答,就是无论你选择什么前进的方向,要让自己做分子,而不是做分母。


什么是分子,什么是分母。


分母,是所有选择这个方向的人。


分子,是在这个方向达成你预期目标的人数。


比如说,你想考个985大学,分母是所有参加高考的人,分子是考上985的人,有人选择高考移民,比如去天津的就很多,因为相对其他省市,分子和分母的比例更高一些,相对而言,让自己的孩子成为分子的可能性更高一些。


比如,很多人希望成为程序员,看中了程序员的高薪酬,那么要看这个人的薪酬期望是多少,比如说前几年,网上觉得程序员年薪50万挺容易的,那么假设这是你的期望值,达成这个待遇的就是分子,而所有从业者和试图进入程序员领域的人,就是分母。


在程序员的红利期,比如互联网早期,因为市场诉求激增,投资活跃,创业公司成长迅速,分子激增的速度大于分母增速,给人一种感觉,就是这个行业很容易拿到满意的回报。移动互联网早期也是,安卓程序员,iOS程序员稀缺,凡是早入局的回报都很好,分子先激增,分母慢半拍。


但今天的局面有所不同,我说一个很重要的常识,公众对这个世界的认知,往往是落后于时代5~10年的。


我希望你们认真理解这句话,这也是我之前强调的一个观点,你不需要预判未来,你只需要更好地认清现实。


现实发生的时候,很多人是无感的。所以我写公众号这么多年,不少读者觉得我判断力特别好,预测神准,其实我早解释过了,我不是,我没有,我只是比别人更早的告诉你们现实是什么,而很多人把这个当成了预测。


现实是什么,我几年前其实就说过了。(详见:《关于程序员的996,我们谈谈历史和逻辑》 《程序员职场的出路在哪里》 《谈谈事实和逻辑 》


是的,四五年前我就告诉你们,现实是怎样的,但是大家感受不到,今天,相当多从业者已经感受到了,找不到工作的程序员,被迫转行的程序员越来越多,但一些非从业者,还沉浸在过去的幻觉里,你们知道每年毕业生多少是计算机专业的么,张雪峰之流还在怂恿年轻人去报考计算机专业。


最近两年,我在新加坡这边各种线下活动,和不少业内大佬交流过,硅谷那边,就算是伯克利的计算机毕业生,找工作都很难。AI时代来了,基础技术工作者的工作机会越来越难。鉴于公众的认知延后,程序员群体的分母仍在急速膨胀(看看每年高校毕业生专业分布!),但最近几年,所谓高薪程序员,这个分子却一直只降不升。


从绝对值来说,高薪程序员的分子还是挺大的,但从趋势来说,成为分子的难度越来越高,你有把握让自己成为分子么?


有人说,想转型做AI研发工程师,看新闻说工资很高。


我不知道你是怎么理解这个事情的,如果你想做AI相关的应用,不需要去学习AI研发,普通程序员就可以,AI的API和其他API没什么区别,普通程序员都会调用处理接口,不存在转型做AI研发工程师。


如果你说的是大模型开发,我讲一点,这个领域是全世界最聪明的人在博弈,是的,前段时间那个被小米千万挖角的小姑娘不是什么海归博士,但人家在北大读硕期间的几篇论文是很强的,你如果有这个实力,你确实有机会。否则,你会面对一个现实,和世界上最聪明的一群人在分母里去争夺做分子的机会,这真的很难。


AI研发真正的人才需求没那么大,AI应用的需求确实很大,但不需要所谓AI研发。


当然,学习利用AI做研发是一个必然趋势,但说的不是一回事,不赘述。


以前有个说法,生化环材,四大天坑,其实我读书的时候不是这样的,当时这几个专业还挺热门的。说真的,这四个领域的市场天花板低么,一点不低。生物医疗公司不赚钱吗?化工企业集团不赚钱么?环保,碳排放难道不是21世纪最大的产业方向么,至于材料,天啊,处处都是金矿,光智能手机领域,一个锂电池,一个液晶屏,就多少上市巨头。


新能源车的锂电,也是材料学很重要的应用领域,电极材料的突破会带来市场爆炸性的增长,以及甚至诺贝尔奖的惠顾。建筑方向,防火保温材料已经成为国家重点支持的领域,气凝胶听说过没有。至于服装,最近户外运动越来越热门,各种材料科技也是不断在这个领域堆叠。其他如以及环境治理,回收等等,随便数数,生化环材的市场空间简直大得不得了。


为什么叫做天坑专业?不是说天花板低,不是说没有商业空间,因为做分子太难了,太吃资源了,所以普通人没机会往上走,所以能做到高薪的分子只限顶尖的一小撮人。


什么是资源,你搞个折叠屏的设计,几个亿下去可能啥都不是,普通人没法做懂么,你需要特别特别出色,才能有足够的资源支持你,还不能确保你做出有价值的成果,普通人只能是分母。


程序员人人都能做,有台电脑就能改变世界。


但是AI研发就不一样了,太吃资源了!就算是DeepSeek,如果不是幻方一年能赚十位数,怎么搞,拿啥搞。如果一个公司要把几个亿,几十亿的资金投入到算法研究,会用普通程序员么?怎么可能,必须选择最优秀的,最有机会成功的那些人对不对。


每个领域,做成分子都有很可观的回报,问题是你能不能。


前段时间直播,我讲我大学毕业设计的课题,两相流,流体力学的范畴,我就随便聊了一句,有个全球的跨国消费领域巨头,核心科技就是流体力学,在中国也有很好的市场业绩,让大家猜,谁呢,戴森电器对不对。


你看,流体力学也有很好的市场空间对不对,戴森的流体力学专家,待遇是不是也是很可观的。


我大学同宿舍的同学,在美国行业巨头做芯片设计,是领域内顶尖技术专家,待遇当然也是顶级的,你说我们什么专业,我们专业是热物理,芯片设计是非常热门的科技领域。听上去和我们专业好像没啥关系对吧,但是芯片散热可是非常重要的话题,特别是现在消费电子产品越来越轻薄。芯片晶体管密度越来越高,如何有效散热肯定是一个很重要的设计考量,这就是他的职责所在。


回到那句话,你在自己所擅长的领域成为分子,这点最重要。如果你盲目追随所谓热门的领域,所谓大众认可度高的领域 ,然后你在里面当一个分母,烘托别人的成功而已。


如果你想说,找到好赛道可以事半功倍,那么仔细看看,哪些领域分子正在快速膨胀,而分母没有同比增长,看看自己有没有机会。


我这些年一直是坚持用这种思维来跟读者们分享,你们可以翻翻,我是哪一年开始说出海的,鼓励大家多研究海外市场,多做出海尝试的。今年可能有人会说,出海早就卷得不行了,但是你往前看,我十多年前就投资了白鲸出海社区。从当时来看,出海赛道是不是一个分子快速激增,分母还磨磨蹭蹭的时代。到现在,很多企业在国内竞争环境和国际局势变幻的环境下开始被动出海,而相关人才需求其实依然旺盛。


我鼓吹安卓的时候,早期读我百度空间和微博的同学可能还记得(微博已经主动销号,不要问了),当时市场主流声音还是力挺塞班。


当你想要选择一条适合发展自己的路线,记住多想想,自己能不能成为那个分子,而不是分母。


那么这里几个注意点。


这条路线的分母都是谁,是越来越多,还是越来越少,分子都是谁,是越来越多,还是越来越少。以及,想成为分子,自己应该达到什么高度。


一定要更好地看清现实,而不是沉浸在过往的所谓经验中。


我最近劝年轻人,编程是基本能力,要学习,无论你未来从事什么工作,有编程思想,和基于编程思想的逻辑能力很重要。但普娃不要选计算机专业,除非你天赋异禀,有把握认为自己可以在这个领域站在分子上。


张雪峰之流,只是不断贩卖历史经验,根本认不清现实。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caoz的梦呓,作者:caoz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频道:

支持一下

赞赏

0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