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1-02-14 22:36

国民年货们,开始做投资了

头图来自:《英雄本色》剧照截图,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投中网,文:马慕杰


路凌希不止一次动过“离职”的念头。


作为一家中腰部机构的投资经理,让路凌希没想到的是,如今的消费投资也开始进入到比拼基金产业背景的时代了。


面对在“抢项目”过程中愈发强势的产业基金,自加入投资行业以来,路凌希从未有过当下如此沉重的挫败感,“在被项目方频频拒绝之后,确实会萌生这样的想法:如果有机会的话,是不是去一线机构或者产业基金会更好一些,起码心态上会不一样吧。”


路凌希感触最多的是,如今的VC行业正迎来一批“搅局者”——资金与资源兼备的产业基金。它们来势汹汹,一出场就可以与头部基金匹敌。特别是当“抢项目”现象逐渐成为投资圈常态之时,这些产业基金的非凡实力便更加凸显了。


不出意外,2021年,这些产业基金“搅局者”在一级市场的声量或将继续被放大。这不,在2021年开年,传统炒货公司洽洽食品就发布了设立全资子公司“洽洽新消费投资公司”的公告,计划使用自有资金2亿人民币开展新消费、大食品生态相关企业投资。


更令人期待的则是,这些“搅局者”们,又将掀起怎样的竞争态势?


市值突破3万亿的茅台,也来争夺“懒人经济”


站在资本市场聚光灯下,股价频创新高的茅台,做起投资来也相当赶潮。


几月前,新型方便食品公司“白家食品”宣布完成近2亿元B轮融资。此轮融资由高瓴创投领投,茅台建信(贵州)投资基金、壹叁资本跟投,老股东同创伟业、彬复基金继续加码。


这其中,茅台建信(贵州)投资基金(简称“茅台建信基金”)是由茅台与建设银行总行控股的建信信托有限责任公司(“建信信托”)合资设立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管理公司。也就是说,通过茅台建信基金,茅台在新型方便食品领域出手了。


要知道,这个领域在2020年迎来了高光时刻。不论是螺蛳粉、还是自热锅,这些速食品类接连收到了资本的青睐。就拿白家食品来说,这家公司在短短四个月时间内就完成了两轮融资。


茅台的投资事业至今已有近7年时间。2014年9月,茅台建信基金成立。而在投资这件事上,茅台的身份不仅仅是做创投,还充当了LP的角色。


天眼查资料显示,茅台建信对外投资了2家基金,一家是深圳明诚航空产业基金企业(该公司已于2017年被注销),另一家则是深圳远致富海三号投资企业(有限合伙),即远致富海。


截至目前,茅台建信基金共出手了7家企业,其中2家为消费品类公司,包括李子园与白家食品;另外两家为消费链条上下游企业,其余则为半导体芯片公司及化工和制造业公司。


在投资频率上,茅台建信基金基本保持着一年1-2个项目的节奏,投资阶段既有中早期,也覆盖了成长期项目。


虽然从投资领域上看,茅台建信基金同时投了科技类公司,但总体基调上,还是以消费类项目为主。茅台建信基金的公开资料里就如此介绍:“公司以大消费产业为投资重点,兼顾其他高增长产业,力争成为中国大消费领域领先的股权投资基金。”


网红饮料“元气森林”开启直投,隐秘其后的挑战者资本出手凶猛


元气森林的野心可不只是做好无糖气泡水。


这一在2020年掀起“代糖”风暴,并且赚足眼球的饮料界新秀,让不少VC为拿到份额而挤破头争抢的同时,也开始充当起了投资人的角色。


CVSource投中数据显示,2020年12月4日,元气森林投资了一家轻食品牌——田园主义(轻食主义),这是元气森林的第一笔对外投资。随后,在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元气森林又迅速出手了两家公司,分别为特色餐饮连锁品牌“山鬼”与新白酒品牌“观云”。


其中,在引入元气森林这一轮融资之前,观云这个项目背后早已浮现了元气森林的身影。


纵观观云的融资路程,在元气森林投资之前,观云共获得了两轮融资,投资方分别为创新壹舟、挑战者资本与千贤资本。穿透后,创新壹舟与千贤资本是挑战者资本的对外投资基金,而挑战者资本创始人唐彬森正是元气森林的创始人。


也就是说,通过挑战者资本,元气森林在投资观云之前就已然藏隐其中。


挑战者资本成立于2014年,比元气森林早两年创办。一直以来,挑战者资本都保持着低调的作风,在元气森林爆火之前,元气森林甚少出现在媒体的镜头下。但这并不妨碍其凶猛的出手速度与攻击频率。


根据挑战者资本官网,挑战者资本累计管理资产规模达50亿人民币,专注投资消费领域和TMT方向。自成立以来,挑战者资本已投出了超百家公司,包括上海网红饮品品牌M Stand、KisKis、拉面说、食族人、Today便利店、熊猫精酿等多家明星消费类项目。


关于投资风格,挑战者资本在其官网中如此写道,“我们讨厌那种来回倒腾项目,每年要投无数项目,还要卖掉无数项目的无脑劳动。我们管理的是自有资金+长期资金,可以决策很快,不需要层层汇报等待老大的时间。”


根据CVSource投中数据,在挑战者资本的被投项目中,目前共有2家企业已上市。从2016年-2020年,挑战者资本的退出事件数量为11个。


在LP端,挑战者资本的LP包括了企业投资者、VC/PE投资机构,FOF与引导基金,分别占比为40%、40%、10%与10%。在企业投资者中,有一家名为智明星通的公司,主营社交游戏业务,其创始人也正为唐彬森。


“鸭脖大王”绝味食品不仅投项目,还投基金


作为国内“卤味三巨头”之一,相信很多人都会把绝味鸭脖放到年货必备清单里。但或许很少有人知道,除了卖鸭脖之外,绝味食品还很热衷搞投资事业。


2014年9月,绝味食品就成立了旗下投资平台——网聚资本,并在一年后即2015年10月对外投资了和府捞面,成为后者最早期的投资方。


除了和府捞面外,网聚资本还在2017年投资了烘焙品牌幸福西饼,2018年出手了两家餐饮供应链企业——餐北斗供应链以及千味央厨。其中,千味央厨还是肯德基、必胜客、麦当劳、真功夫、德克士等大型连锁企业的核心供应商。


根据天眼查,网聚资本的注册资本为8亿人民币。截至目前,网聚资本公开投资事件有14家,包括食和岛科技、阿南物流、幺麻子、满贯食品、快行线、颜家辣酱鸭、舞爪食品、淳百味、餐北斗供应链、美鑫食品等,投资领域主要集中在餐饮消费、食品饮料以及冷链物流。


可以说,在大众日常生活中,不管是做饭用的调味料,还是休闲零食或线下餐厅,绝味食品都通过网聚资本进行了一系列相关布局。


比如,幺麻子是一家调味品及生态食品生产商,主要品类有藤椒油、辣椒油、川味调料等;美鑫食品主打火锅底料,是长三角地区规模较大的专业从事火锅底料、酱料及其他复合调味料的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一体化企业;淳百味则是中式快餐连锁品牌,号称“升级版”的沙县小吃。


从投资阶段上看,网聚资本以中早期为主,多数项目为天使、Pre-A及A轮,出手速度相对谨慎,平均一年出手4个项目左右。


一消费行业投资人对投中网表示,在餐饮赛道,网聚产业积淀非常丰厚。他们经常会前置性地在一个项目上做很多工作。若是看到某个好项目,网聚团队甚至会花上半年到一年的时间进行研究。“这份专注度不是很多机构能够做到的。哪怕是与一线基金抢项目,网聚资本往往也是胜利的一方。”


事实上,不止是自己做创投,绝味食品还通过深圳网聚投资有限公司投出了多家基金,包括番茄资本、伍壹柒基金等。通过这两家基金,绝味食品还覆盖了阿甘锅盔、巴奴火锅、郑州雪麦龙食品等多家企业。


此外,绝味食品还与饿了么合伙成立了“绝了基金”,专注于食品连锁及餐饮行业的投资。根据天眼查资料,绝了基金目前已投出16家企业,包括N多寿司、犟骨头、很久以前、蒸浏记等众多知名品牌。


值得一提的是,投中网发现,在休闲食品领域中,上市公司亲亲食品近两年也铺设了投资业务,并且投资对象基本都为新消费品品牌。根据亲亲食品的公开投资动态,从2019年8月开始,亲亲食品共投资了3家企业,分别为果酒品牌“冰青”、“复兴老国货”汽水品牌“汉口二厂”以及永璞咖啡。


国潮饮料、茶包品牌,均被地产基金收入囊中


在被问到当前市场上活跃的消费类产业基金时,不止一位投资人提到了地产公司。投中网注意到,包括碧桂园、龙湖地产在内的多家地产公司均将投资触角伸向了消费赛道。


公开资料显示,作为碧桂园集团旗下的股权投资机构,成立于2019年1月的碧桂园创投财务型投资与控股型投资并重,投资领域包括了地产产业链、大健康、大消费、半导体、先进制造、新基建、物流与供应链等。


其中,新消费赛道是碧桂园创投的重点关注赛道之一。


根据天眼查,成立以来,碧桂园创投就保持着快节奏的投资步伐,至今已投出了超过25家公司。在新消费领域,碧桂园创投涉及甚广,分别出手了网红美瞳品牌COFANCY可糖、国潮饮品汉口二厂、国产高端护肤品牌林清轩、茶包品牌CHALI茶里以及智能养生科技品牌左点等。


从投资阶段来看,目前,碧桂园创投在新消费领域的投资主要偏于早中期,未来也会关注更后期的项目。


相比而言,龙湖地产旗下的投资基金龙湖资本虽然在新品牌领域出手不多,但围绕着地产主业的协同战略,龙湖资本的投资生态也覆盖了新消费行业。


截至目前,龙湖资本的公开投资事件共达20个,投资方向包括餐饮消费、教育、科技、地产等,早中晚期阶段皆有布局。在餐饮与消费赛道,龙湖资本投资了元气森林、和府捞面、鲜生活冷链、叮咚买菜等多家耳熟能详的公司。


显然,伴随产业型基金的不断进场参与,新消费赛道迎来了资本的盛宴,无数新消费公司在资本的热烈追捧下快速崛起、爆红。


CVSource投中网数据显示,2020年,消费类企业的融资事件数量为1444个,融资总金额为10212.57亿元,单比融资均值达7亿元,为近五年同期最高。这意味着,资本越来越向一线项目集中倾斜,哄抢项目的局面不可避免。



然而,在狂欢之外,也有投资人保持着谨慎的姿态。


“我相信,未来将会有很多民族品牌跑出来,但这个数量可能比想象中少很多。”某消费领域投资人就对投中网直言,从长期发展角度,消费品公司的成长一件很重的事情,但如今的品牌创业其实非常轻模式。“我觉得大家可能是想把重的事情留到上市以后,不过要注意,并不是每一个公司都能够完成‘从轻到重’的飞跃。”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投中网,文:马慕杰(应受访者要求,文中路凌希为化名)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频道:

支持一下

赞赏

0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