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行业研习 (ID:hangyeyanxi),作者:星冰乐,原文标题:《星冰乐丨在县城民办高中当老师,是什么体验?》,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小A毕业后并没有继续留在花城,而是选择回到家乡的小县城。机缘巧合之下,她顺利进入到了县城的民办高中任教,从知识的接收者转为传递者,角色的转变让小A对于教育的认知不再仅局限于学生视角了。透过与教育相关方的接触交流,小A逐渐也能以更平和、接纳的心态对待迥异的教育理念了,但在小A的心中,对于教育的无力感依旧难以释怀。
一、H校的简介
小A所在的县城位于中部地区,县城仅有2所普高教育、2所职高教育的学校,其中公办教育与民办教育各占半壁江山。经过层层筛选,虽然录取机制的改革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教育不公平的现象,但对于基础教育资源分配不公平的现象,父辈依旧会竭尽全力将乡镇的孩子送到县城民办学校,接受更好的师资教育。
H校是该县唯一一所接收幼儿至高中学生的全程式教育体系的学校,以接收高考复读生出名,至今建校五年有余。其中,高中部教师超200人,约80%的教师为青年教师(年龄在30岁以下),返聘了为数不多的公办退休教师。
H校作为民办学校,统一接受上级教育局管理,施行20%的统一计划和80%的到校指标计划相结合的方式分批次完成高中阶段的招生。由于办学历史、师资力量、办学成果等不及公办学校,其录取分数线也相对低于公办学校。2024年H校的最低录取分数线为560分,远低于公办学校统招分数的744,到校指标的最低分数线689。
选择就读H校的学生大多分数在600余分,多为来自周边乡镇、小村的学生。这些学生大多来自农村家庭,父母多在外务工支撑家庭开支,平时与父母联系也较少,家里也因为对于孩子陪伴的缺失,会尽量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
由于H校位于县城近郊,往返城中的交通仅有两路公交线和“包车”式的出租车通勤,因此考虑周边乡镇学生管理等多重因素,H校的管理模式不同于公办学校的每周半日假期,采取月假的形式,每月末周五(或周六)上午放假,周日(或周一)下午返校的封闭管理方式。
二、县域教育,难点重重
或是因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或是因为作为独生子女的宠溺,亦有自小学习成绩不佳的影响,H学校的学生难以看到升学的希望,对于学业也无心聚焦。他们把学校看作为铁丝网织就的牢笼,限制了他们最想要的自由。上课如同霜打的茄子,一言不发,面对老师的提问,也是低头沉思,生怕老师点名;下课如同滚滚袭来的潮水,热情似火。
每天往返校门,总能看到家长们拎着大包小包为学生送来生活物品和零食,在校门口等待与学生的碰面,久久不舍离去;家长群里每日都有通知学生拿物品的消息需要传达。花季少年的他们从小就被保护的很好,如同生活在真空地带,不让他们受到一丝伤害。来到高中后,好像稍微不注意,老师就会触碰到他们敏感的心灵,久久不能平静。
(一)多头管理带来层层加码
与其他学校不同的是,H学校针对高一年级进行的是扁平化的年级负责制,即大小事情由年级负责管理,不再层层接收行政管理。但实际上,这种扁平化管理并没有真正让一线老师享受到福利,班级学生有任何问题,依然是由班主任直接管理,对于触犯学校重大规章制度的情况及班主任无法解决的问题,上报年级组和政教处,由年级组协助解决,并与政教处取得联系,由政教处进一步教育,在家长、学生、班主任、政教处等多方在场的情况下,以条文的形式,让学生为违纪行为买单。
除了常规的违纪行为管理外,俗话说“班主任工作千头万绪,琐碎复杂”也在实际工作中具象化了。周测以电子表格的形式统计各分数线人数,月考以纸质和电子的方式,自行完成所教学科和班级考试情况及成绩分析,完成班级考试质量分析、班级科任教师研讨会以及学科研讨会。学费催收缴工作也依然由班主任完成,考试名单一次次上报给不同上级部门,所填内容均大同小异。对于课堂违纪行为,行政领导也就仅仅是拍照发群,记录留痕,具体的处置依然由班主任决定,但一旦出现点名通报,直接关乎班级教师及班主任考核。
“上学期就和年级组领导说过班上XX不读了,要休学,平时也联系不上,今天自己跑来学校,按照去年的要求,不是让学生自己去教务处吗?为什么今天非得让我去教务处说明情况,我去了也就只是问我年级组领导知道学生情况不,这句话在微信上问问怎么了,跨楼层跑是觉得我很闲吗!”这是一位处理学生退休学情况的班主任的吐槽,“学生办理退休学情况仅有简单所需材料说明,一直并没有出具流程图,前后开会也只是在提醒班主任不要带学生前往教务处,让学生自己解决,今年又变了,一会儿要求这样,一会儿又那样,又没有明确说明具体怎么操作,我们只是信息的传达者,我们真的什么都不知道!”
处理不尽的学生工作在多头的管理中,使班主任工作层层加上了码,透过学生情况考核班主任工作,对于班主任也是有苦难言。对于他们来说,除了班主任角色外,还有授课的角色存在,备课、听课、学习检查等任务也同等的考核着他们,只得以加班加点的方式完成相应工作。
(二)家庭教育的极端分化
对于一线教师而言,工作的成就感很容易满足。比起领导的点名表扬,家长对于教育工作的肯定与支持并不亚于学生取得的成长进步。然而,事实远没有想象中的美好,家长对于教师的举报不知从何时起演变为“粗茶便饭”的存在,随意的举报投诉也渐渐击退了教师的热情和勇气。
H校的学生每学期固定的1.1万的学费和每日的生活开销,对于普通的农村家庭来说,是一笔不菲的支出。哪怕是过着紧凑的生活,大部分家庭依然选择通过外出务工等方式尽量将孩子送来H校,因为在他们的眼中,公办普高读不了,职高环境又太差,学生容易学坏,权衡利弊后,他们选择把孩子送到民办学校。
父母为了弥补对孩子童年陪伴的缺失,他们会尽可能的满足孩子物质上的需求,甚至部分家长在孩子高中阶段,选择返乡务工,陪伴孩子。学生对于已经流逝的童年时光不再憧憬,对于家长的行为也难以理解,因此总能听到学生说“以前需要他们的时候,他们不在身边,现在已经不需要这种陪伴了,他们反而回来了,这对我来说,很有压力。”
同时,内敛的性格让他们耻于表达爱意,手机的便利也让他们成为了低头一族,不愿与家人有过多交流,因此居家的状态也简言少语,甚至是自己一个人在卧室不到饭点不出门。家长对于这种交流也逐步适应,不做过多干预,或是用简单的“性格内向”来总结孩子的行为。
作为班主任的小A在和家长的交流中,发现大部分家长对于自家的孩子都自带滤镜,可能是自从取消了公布学生成绩排名之后,无法对比的成绩,让家长更加认可自己的孩子。每次考试,有极少数关注学生成绩的家长会主动了解学生的成绩,当小A将学生成绩发送给家长时,即使知道学习难度的升级,但家长还是会说:“XX初中还可以及格,中考××分,现在就只有这几十分,这还怎么考大学。”
他们一边希望老师严格要求学生,可一旦要求过严,抗压能力较差的学生就更容易崩溃,此时,部分家长又会找上老师的麻烦。一次,小A课上为了照顾学生的面子,间接提醒了某学生不要上甲课做乙课的作业,反而被家长斥责这种教育行为,甚至被家长指责不配当老师。
这类事件不是小A的特例,小A时常也能听到同事的抱怨。比如午休时间,教师未回复家长消息,家长就认为教师不关心孩子,直接将该教师举报至校长处等。在部分家长眼中,作为民办学校的甲方,教师就应该倾力为学生服务,随叫随到。小A也明白复杂的社会里必然存在着各色各样的人物,但对于家长的惯常性举报和挂在嘴边的“不配当老师”的话语,逐渐也让丧失了部分斗志,开始犹豫当初的选择。
当然,面对举报,校领导也尤其重视,通过多方谈话、了解取证,积极与被举报教师沟通交流。虽然面对家长的无端举报,领导会给予精神慰藉,但经过类似事件后,加上学生的屡教不改,教师也逐渐对教育行业寒了心。
寒假中,小A和科任老师实地走访了9位学生,与家庭进一步交流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在校表现等,透过言语,发现家长重视孩子的学习,但更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也许是因为自媒体的兴起,手机网络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生患有不同程度的情绪问题,这也是家长不能理解的。因此,面对学生的心理问题,家长唯一的期盼就是孩子的健康成长。
除了面临各种举报风险外,教师职业的受尊敬程度也较以往大打折扣。某晚,小A的同事在与学生家长沟通学生学习态度和仪容仪表问题时,小A的同事表示希望家长劝诫学生的学习态度,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但学生的父亲在电话里带有怒气的说:“就是说你们学校管不下来是吧,管不下来,那我们能怎么办,那就不读了呗!那就退学。”其母亲也一直在电话里反复问询学生是否在学校受到了欺负,还一直认为老师在故意针对学生,有违人民教师的称号。听到这,大家感觉交流无果,强行进行下去也不过是无效交流。
于是小声说了一嘴“交给年级领导来处理吧!”,对方听到后,语气立即缓和了不少,家长也开始友好谈话,等待领导处理后,学生也从不服气的执拗态度转变为乖巧模样,事情很快得以顺利解决。“对方或是因为班主任是年轻女老师吧!”大家默契十足地讲出了这句话。
每次碰面,大家相互谈论学生的情况,听到最多的就是来自教师的无力感,家长对于工作的不支持和没有礼貌甚至盛气凌人的态度,在他们的言语中,透露出对于年轻老师,尤其是对年轻女老师的不信任。可能也是因为这种原因,家长的默许态度让学生对于教师的尊重也大打折扣。
(三)学生一犯错,只会叫嚣“不读了”
处理违反校纪班规的学生,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老师,我不读了。”最初几次,大家都会耐心告诉学生不读书对自己的影响有多大,列举身边的事例劝诫学生,可是,学生似乎也并不在意,在他们的眼中,好像这样就拿捏住了老师。
小A和同事时常交流学生的这种现象,表示无奈应对。现在,小A的同事说:“我现在都不想给他们继续讲道理了,说得再多他们也听不进去,让他们直接与家长联系,商量好后,再来告诉我决定。”反而这种态度,学生来办公室“诉苦”的频率少了很多。
前几天,小A班上一个男同学,被抓到和异性接触过密,被叫到办公室谈话,结果他什么也没有解释,只是说:“老师,我不读了。”小A问学生原因,学生只是一言不发,静默在那站着。小A很无奈,只能让学生自己与家长沟通。恰好遇到月假,放假返校后,小A看到学生坐在教室里做题,小A玩笑似地问了学生:“怎么又想通了?”学生:“放假后,我爸给了我一些零花钱,让我在外面玩了一下,放松了一下,我又想通了,所以就来了。”
当然,大部分学生叫嚣不读也只是口嗨一下,家长也不允许学生这样做,对于实在难服管教的学生,家长的态度是保留学籍或者休学或者请长假,让学生出去闯荡,体验生活的不易就老实了。事实上,外出的学生绝大部分也会选择继续回来完成学业。
当然,也有另一类截然不同的家长,他们或是对于学生的行为无可奈何,说什么学生都不听,索性直接让学生退学,带着他们出去务工,“学生不听,自己又不想读书,那就出去打工,反正是他自己的选择,现在和他讲再多,他也听不进去。”或是说“现在那么多名校大学生,研究生都找不到工作,以他(指学生)现在的成绩,也上不了什么好的大学,其实我们也没有指望他能有多大成绩,只是想他安心把高中混完,年纪大一些。所以,也希望老师多包容一下学生的情况。”言语中透露出希望老师对学生要求低一些。甚至部分家长说:“你们私立学校,也不想让学生流失,我们做家长的,也不希望学生不读了,在某种意义上,我们是一致的,所以,还是希望大家相互做一下学生工作,争取留住学生。”
三、小结
随之而来的高中“双休”政策,让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担忧未来教育,尤其是小县城的教育,到底应该何去何从。
H校紧跟潮流,逐步推行“新课改革”,从传统的教师主导的教学模式转变为“课代表主持,学生主导,学生主体”的三主课堂,学生开始成为小小讲师,新课改下,蕴藏着综合素质的提升。但是,还未正式在H校推行的新课改已显示了些许困难,教师担忧学生能否学到知识,部分学生抱怨自己交了学费,结果是自己上课……究竟应该如何操作,才能让教育这一良心活既不被忽视,实现真正的教书育人,又使教育回归本该拥有的尊重和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