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1-03-04 17:27

又大跌5%,“茅台们”为啥突然不香了?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华尔街见闻(ID:wallstreetcn),作者:叶桢,原文标题:《又大跌5%!“茅台们”为啥突然不香了?》,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牛年伊始,A股画风突变。


节前三连阳,加上假期海外市场上涨,让大家对节后行情充满期待。谁料到,节后开盘,A股冲高回落,变脸之快让人猝不及防,带头大跌还是茅台那些曾经给人满满安全感的各行业龙头股。


3月4日,沪指跌逾2%,一度失守3500点


本想抱团白酒取个暖,没想到一盆冷水浇得心凉凉。茅台不仅是白酒龙头,更是过去两年来抱团股的代表,随着茅台跌上热搜,对抱团股的信仰也在崩塌,其余资金抱团标的也纷纷下挫。



3月4日,茅台一度跌近6%,收盘跌5%。巧合的是,上次茅台大跌,跌幅也是5%。


茅台为啥突然不香了?抱团股只是调整还是彻底瓦解?


目前局势还不明朗,各种解读铺天盖地,焦虑心慌迷茫,不如以史为鉴,看看A股历史上的抱团行情是怎么产生,又是怎么瓦解的。


01 什么是抱团股?


抱团是指机构投资者抱团。A股是著名“散户市”,投机气氛重,不过近十多年来,以公募基金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逐渐崛起,影响越来越大,成为一支非常重要的力量。


这些机构投资者,有着相似的决策框架、行为模式,简单来说,就是英雄所见略同,总能发现业绩增速最高的板块,并逐渐调整到集中持股,从而导致抱团出现。


一般来说,机构持续加仓并持有一个板块接近甚至超过30%,可视为抱团。


在A股历史上,有过四次比较显著的抱团行情:第一次是2007年~2010年的金融抱团,第二次是2009年~2012年的消费抱团,第三次是2013年~2016年的科技抱团,第四次就是眼下的这轮核心资产抱团。



每次抱团都不是单边上涨,结束也不是戛然而止,总是在跌宕起伏中夹杂着纠结和犹疑。下面就让我们来细数这几段抱团行情从巅峰到衰弱的过程,来看看真正决定行情走势的到底是什么。


02 那些年A股抱过的团


(1)第一次抱团,2007年~2010年的金融抱团


这是A股最辉煌的一段历史了,上证指数触底998.23后,飙涨至6124.04的纪录高点,至今未能突破,这背后金融股抱团功不可没。


这次抱团行情的伏笔在两年前埋下。2005年,中国人民银行宣布汇改,放弃与美元挂钩,人民币从此开启了近10年的升值之路,资本大量涌入中国。



外资踊跃,热钱泛滥,股市暴涨,随着货币和信贷快速扩张,金融板块的业绩也快速增长,2006年~2007年翻倍增长。


金融板块在2006年的大涨坚定了机构持仓的信念,公募基金在那年底对金融的持仓达到了40%,2007年保持在40%以上。到2007年三季度,也就是上证指数冲6000点的那个季度,公募基金对金融板块配置最高达到48%。





就在大家以为抱着金融就能高枕无忧时,考验来了。2008年金融危机来袭,金融板块首当其冲,非银金融全年下跌68%,抱团处于崩溃的边缘。


这时候,四万亿刺激计划横空出世,简直是雪中送炭。这么多项目要投,信贷再一次扩张,金融迎来新增长点,将要瓦解的抱团再一次迅速集结。2009年3季度,基金对金融地产的配置高达49.94%,接近一半。


但天下无不散的宴席,金融抱团在2010年散场了,当时发生两件事。


一个是社融不及预期,一季度增速甚至转为负值;另一个是食品饮料业绩迎来了爆发性增长,相比之下金融板块尤其是银行已经没有业绩弹性,机构于是用脚投票,开始从金融向以食品饮料为代表的消费集结。


2010年二季度,金融抱团瓦解。


来见识下抱团崩坍的结果,从2010年4月到2011年7月,金融指数下跌20%,同期剔除金融的指数居然还上涨了2%。到2011年9月底,金融指数跌幅超过30%。


(二)第二次抱团,2009年~2012年的消费抱团


金融散场之后,消费迎来了它的大时代。


机构永远追逐业绩最好的板块。2009年经济危机刚过,大部分板块业绩还是负增长,而食品饮料和家电已经交出了两位数的增长。



按道理说,食品饮料需求相对稳定,吃的米,喝的水,用的油,数量不会有太大波动,那么业绩暴涨从哪来?答案就是涨价。


当时的经济环境和眼前有几分相似。四万亿之下,流动性充裕,通胀回升,这给了消费品一个提价契机。食品饮料板块业绩高点都是出现在CPI+PPI比较高的时候。



通胀不断回升,消费业绩保持高增长,2009年三季度开始,公募不断加仓消费,到2010年三季度配置已经达到28%,超过金融成为第一大重仓板块。到了2012年一季度,机构配置比例达到31%,创下了历史新高。


这段抱团行情中,白酒也是最受宠的,但最后崩塌也是因白酒而起。


2012年11月,白酒“塑化剂事件”爆发,酒鬼酒被媒体披露塑化剂超标,白酒板块瞬即暴跌。


但真正有杀伤力还在后头。


2012年12月,中共出台八项规定,遏制三公消费。白酒行业一下进入寒冬,高端白酒从供不应求到无人问津,价格暴跌。需求没了,业绩当然也不行了,对消费股的抱团开始瓦解。


消费股于是从“小甜甜”成了“大烂臭”,这一波抱团瓦解的后果是,随后一年消费股涨幅远远跑输市场其他指数。


(三)第三次抱团,2013年~2016年的科技抱团


消费覆灭之后,科技板块开始崛起,这一次主战场在创业板。


抱团大军来临之前,创业板正经历至暗时刻。2012年底,创业板成立三年之际,这是一个关键时间点, 2009年创业板开板以及2010年IPO高峰的大股东要解禁了。业绩压力叠加解禁来袭,创业板从2010年最高1219点,跌到2012年11月底585点,跌幅超50%。


这是黎明前的黑暗,到了2013年,一切突然逆转。智能手机销量大爆发,4G时代正式开启,移动互联网元年来临了。


随着技术进步和消费习惯变化,信息科技产业迎来百花齐放,智能手机、安防、4G、手游….热点此起彼伏,在行业龙头带领下,科技业绩大爆发,抱团大幕打开了。



2013年开始,机构开始大幅加仓TMT行业,比例从7.4%迅速提高到24.4%,不过真正的抱团还没开始。


当时创业板业绩还有另外一剂催化剂,就是并购。


传媒公司蓝色光标另辟蹊径,开创了这种利润模式,通过投资并购,业绩突飞猛进,2013年年报录得了86%的增长。


这种“买买买”带动了一波并购热潮,成为创业板业绩的一股重要贡献力量,那时研究员去上市公司调研必问的是“公司有外延式增长计划吗”?


同时,随着4G建设提速,国家对互联网越来越重视,TMT风头盛极一时。到2015年四季度,公募基金对信息科技板块持仓达到35.43%,创下历史新高。


在资金抱团和两融配资的共同作用下,创业板指从1000点左右,涨到4000点,涨幅达到4倍,估值突破了100倍。


然而,那些成就你的也终将覆灭你。


2016年并购重组政策收紧,这对创业板来说,是致命一击,因为仅就2015年,并购对创业板业绩增速贡献就高达60%。


并购逻辑的破灭,加上移动互联网红利逐渐消退,创业板业绩增速迅速下降,TMT抱团行情瓦解。


每一次散场都留下一地鸡毛。


科技抱团瓦解后,创业板迎来了失落的3年,三年下跌54%。那些曾经辉煌的十倍股们,很多股价都是“脚踝斩”,跌幅超过70%的比比皆是。


(四)第四次抱团:核心资产


转眼来到当前这轮抱团,机构扎堆以消费+医药+科技为主线的核心资产。


什么是核心资产?定义依然是五花八门,简单理解,就是各行各业的领头羊,那些大市值、高增长的优质大蓝筹。


2009年至2012年的抱团崩塌后,消费沉寂了很久,到2016年,转机来了。


这一年,北上资金来了,同时一个崭新的概念开始在A股流行,那就是“消费升级”。2015年以“消费升级”作为标题的卖方报告只有60篇,到2016年,增加到270篇,而到了2017年增加到450篇。


消费的春天又回来了,从过去几轮抱团来看,真正能吸引机构的永远是业绩,而消费业绩回升的背后,和往常一样,依然是通胀。



2011年12月之后,CPI+PPI这个指标持续下行并持续保持在1%以下,到2016年7月开始负转正并持续攀升。PPI回升,原材料价格上涨,得涨价吧?经济改善收入改善,需求增加,得涨价吧。但“涨价”总归不如“消费升级”文雅。


2017年开始,机构终于达成了一致,开始大幅加仓食品饮料,比例从2016年18.3%到2018年二季度接近30%。


茅台是这一轮抱团的最佳注脚。从2016年1月195.51的低点,涨到年前的2627.88,五年时间翻了13倍。


每一次当你觉得涨差不多了,该见顶了吧,它总能又创下新高,直到你放弃质疑,坚信茅台的征途就是星辰大海,反正在A股,万事万物皆可利好茅台。


进入2020年,疫情爆发,业绩预期良好的医药板块,也成为了市场抱团的方向,半导体、新能源、光伏这些销量高增,需求乐观的板块也被机构集中青睐。


过了个春节,A股就变天了,在茅台的引领下,抱团股集体遭遇滑铁卢,抱团行情就此终结了吗?


03 结尾


后疫情时代,经济走出低谷,通胀预期升温,货币政策收紧,种种因素导致市场情绪持续低迷。


这一轮抱团大跌与海外市场有大有关系。美债收益率快速攀升,上行速度超市场预期,引发投资者对估值的不安情绪。


对于机构抱团股,尤其是备受外资青睐的消费龙头股来说,全球宏观层面上的利率、流动性、通胀的影响越来越大。


美债利率的攀升不仅可能限制美股估值上行,也会传导至其他国家,导致高估值股票承受巨大压力,特别是在核心股票正处于历史高位的时候。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任何一次机构抱团行情,最终都会瓦解崩塌,但在真正瓦解前,会有一两次假摔,只有把握住决定行情的真正因素,才能在跌宕起伏的市场面前,不至于那么迷茫。


回顾历次抱团行情,不难看出业绩为王,决定机构是否扎堆的,永远是一个公司或行业的赚钱能力,尤其是相对其他行业的业绩优势。


因此,当你要放弃抱团股时,不妨问问,业绩趋势改变了吗?而当抱团真正瓦解的时候,不要有任何抄底的想法。


参考资料: “抱团”启示录:那些年我们一起抱过的团,招商策略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华尔街见闻(ID:wallstreetcn),作者:叶桢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频道:

支持一下

赞赏

0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