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就算没有马化腾在9月11日互联网大会上那句“二维码将成为连接线上线下的关键入口”,微博小秘书也该坐不住了。这段时间,新浪微博上一批大V们都纷纷用一个黑白交错的小方块,来推销自己的微信认证账号,激进者如虎嗅,直接把自己的微信二维码换成了头像。
9月24号,新浪微博正式宣布提供二维码相关服务,允许用户生成指向自己微博的二维码、查看二维码指向网页,以及直接打开已输入特定内容的微博发布框。三项中的每一项,都还看不出背后明显的盈利可能,但在微信的逼迫之下,新浪微博又不得不打入先出手,占住入口再说。
看看市场数据,你也会同意“占口”势在必行。发布APP“快拍二维码”的公司灵动快拍称,截至6月底,快拍二维码的用户规模已突破2000万,每月扫码量超过1亿。根据这家公司的后台数据,这1亿次扫描至少证明在以下领域的存在大量的二维码需求:
印象里,二维码是个问世很久了的没出息货,怎么突然就发生了逆袭,引得腾讯、阿里巴巴、新浪等互联网巨头,不管有没有清晰的商业价值,也都加入到使用和推广二维码的行列里来?二维码这个O2O入口,真的兵家必争吗?
从事二维码业务的北京回首科技有限公司的顾培盟接受虎嗅访谈,虎嗅以问答形式整理、编辑如下:
二维码角上为嘛有三个方块?放Logo不怕妨碍扫描吗?
先学术地看一看二维码的知识背景:
二维码是指在一维码的基础上扩展出另一维具有可读性的条码,使用黑白矩形图案表示二进制数据,被设备扫描后可获取其中所包含的信息。二维码其实有很多种码制,现在中国国内主流的QR码在中国已经逐步成为二维码的标准,包括出现在火车票上二维码均为QR码, QR码是1994年由丰田子公司Denso-Wave创建,最初是用来跟踪车辆零件。QR来自英文“Quick Response”的缩写,即快速反应。
拿虎嗅的微信二维码举例,这个二维码的左上、右上、左下三个角的方块起到定位识别的作用,码内的黑白交错的小方格蕴含了数据内容。二维码在信息量、QR二维码的容错率可以达到30%,这就是说,即使没有辨别到全部的条码、或条码有污损时,也可以正确地还原条码上的资讯。
比起一维的条形码,二维码的高密度编码,信息容量大:QR码可容纳多达1850个大写字母或2710个数字或1108个字节,或500多个汉字,比普通条码信息容量约高几十倍。其实这个容量可以包含的信息量已经挺多的了,你可以直接就在码内写个“中秋快乐”,用来装联系方式当个人名片也毫无压力。其实二维码在最早1994年发明时,信息就是只存放在二维码内的,但现在的二维码的用法,基于互联网的比较多,因为它的讯息是一个链接地址时,可以承载的内容更多。
QR码能成为比较主流的码制,是因为它是一个免费、开放的编码方式,人人都可以用它来生成二维码。
二维码有哪些商业模式?
二维码的应用的有主读和被读的概念。国外,二维码的平台式服务指的是有一个平台来供你生成二维码,并在那后面附上图片、文字、视频等各种各样的信息。本质上,二维码的内容是指向一个地址。所以二维码平台式服务属于被读的领域。
但这样的分类方式对用户和市场来说太模糊了,我认为,目前市场二维码的商业模式可以大致分成以下几种:
1. 信息传播。不论是电子凭证还是博物馆、媒体或商品信息,其实都是信息传播的概念,用户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就可以进入它对应的地址,获得完整的数据。供应商通过发送电子凭证和铺设扫码硬件设备到本地商户,来建立一个完成的商业模式。
2. 互动入口。比方你通过扫描二维码来关注微信好友,或优惠券领取、投票报名、参加调研等在手机上的可操作形式,向企业回传客户信息。企业就能将广告投放效应最大化,获得宝贵的用户互动数据。这样的互动购买模式已经在电影、电视、杂志、宣传册、广告等领域开始使用。
微信在较早的版本中已经开始提供扫二维码服务,用户可以通过扫拍他人二维码而直接建立微信关系,微信在4.0版本后还提供了可以直接通过扫拍二维码而实现手机和电脑微信同步的功能,非常巧妙的结合了二维码和验证的特性。新浪微博也在近期推出了制作二维码,扫二维码后可以关注微博等功能。
3. 形成购买。这就直接把你带往某个商品的电子商务平台,产生交易。
原来需要进实体店或在网上购买的流程,现在可以通过扫拍二维码而实现,在手机上完成购物支付流程。这样的方式可以弥补在原来无法涉足的空间进行消费的需求。支付宝跟分众传媒的合作就是,用户只要扫拍分众上的支付宝广告,就可以在手机上实现购物和支付。
以上几种,除了一些短小信息的二维码名片,都是用二维码指向一个链接地址,本质都是移动互联网入口的概念。
二维码既然早就有了,怎么现在才突然红起来?
在国内,各类二维码的服务和产品已经在几年前就出现了,此前搜狗手机输入法里就已经带上了二维码扫码功能,但能形成规模和自己商业模式的不是很多。2012年,被2亿用户的微信一推动,相关通过二维码来实现服务功能的产品才迅速进入人们眼球。9月24日,就连新浪微博也宣布了正式上线二维码功能,提供三项服务:打开个人资料页快捷互粉、打开指定网页、直接打开已输入特定内容的微博发布框。
二维码现在的流行也是在特殊条件下才形成的,算得上是无心插柳。它最早只是丰田汽车发明来用在汽车识别里,它在这个阶段的爆红,主要得益于几方面:
1 网络和智能手机硬件的普及;
2 消费者开始越来越重视互动和信息传播;
3 二维码制作无成本,对载体也没什么要求,简单易用;
4 码制开源,参与成本低。
二维码要是真站稳市场,能影响哪些行业?
内容层面,它肯定会影响消费、服务类企业;从软硬件厂商层面,二维码识别不像NFC需要特别的芯片支持,只需要在智能手机上装一个软件就可以了,所以只会影响一部分专业设备厂商,去生产更快速、更高精确度的专业扫码设备;至于渠道,二维码要么直接蕴含信息,要么蕴含指向信息的链接地址,所以只需要在网络环境下就可以完成读取,也不会跟运营商发生直接关系。
现在市场上有哪些特别的二维码公司或二维码业务?
由于QR码是开源的,现在国内外做二维码生意的公司基本上的盈利来源都是提供解决方案。
大公司里,比较著名的有这么几家在二维码业务开拓上表现积极:
1 腾讯——微信二维码扫描。不用说了,这一轮二维码热潮都是被微信带起来的。(参见虎嗅旧文腾讯O2O,动了谁的地盘。)
2 阿里巴巴——聚划算、支付宝。阿里巴巴旗下的聚划算就和多家电子凭证公司服务,将消费凭证发送到手机。消费者到店扫手机即可通过认证。
支付宝也在今年夏天宣布与分众传媒合作,所有在分众上的支付宝广告只需要扫拍二维码就可以在手机上实现购物和支付。
3 搜狗——手机输入法。搜狗的手机输入法里,也带上了二维码扫码功能,既支持用户扫码后直接跳转到指向的内容,也支持把扫出来的链接信息直接变成输入内容。
4 新浪——微博。在微信的紧逼之下,微博不得不在9月24日正式宣布推出二维码功能,以抢占移动互联网入口。微博二维码现在提供的功能有:打开个人资料页快捷互粉、打开指定网页,以及直接打开已输入特定内容的微博发布框。
另外,业界比较知名的做二维码的公司是上海翼码、银河传媒。这两家的商业模式都比较清晰的,他们提供硬件,也为客户提供认证,从发码、列数据到认证等形成一个闭环服务。翼码最近也在跟聚划算合作。
回首科技则提供跟美国Pitney Bowes类似的服务,免费提供平台,允许用户完成从手机二维码扫描app到生成、制作、统计一系列工作。
做扫码APP“快拍二维码”的灵动快拍,我比较看不清,感觉他们什么都想做,但现在市场看得见的只有一款手机端的扫码软件。他们有数据说今年目标是5000万用户,占80%的市场,但再高也没有微信高,微信现在2亿用户,一推二维码识别,别家根本没法竞争。
二维码有敌人吗?
那要先说说二维码的弱点。二维码的优点是可用领域广、制作成本低、免费开源;但也有它的弱点,比方扫描速度慢、容易复制所以没法防伪。所以将来,也可能会有更好的创新出现,侵蚀它的市场,比方物联网领域很流行的RFID芯片形式。
但话又两说:芯片就算便宜到10块钱、1块钱,也毕竟有制造成本,而且对植入的载体还有要求;二维码生成又不用钱,而且只要有个平面就能印上去。NFC(近场支付)市场起来后也可能取代一部分二维码的功能,但毕竟NFC需要在两端都有芯片才能完成识别。二维码短期内,在某个市场里还是会有自己的商业前景。你看最近苹果推iPhone 5时,基于种种考虑也没有支持NFC。
二维码对物联网是推动还是阻碍?
这个我不好判断,二维码其实不是为了物联网而生的。就像手机生来是为了打电话,但现在抢占了相机市场也是无心之举。现在虽然二维码是能满足物联网里的部分需求,但物联网领域也已经形成了它一套比较成熟的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