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5-03-18 21:32

全世界都在疯狂借钱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格隆 (ID:guru-lama),作者:万连山,题图来自:AI生成

文章摘要
国际金价突破历史新高,背后是信用货币体系危机与全球债务膨胀。黄金牛市源于各国央行购金潮、地缘局势紧张及债务失控导致的货币贬值,而黄金稀缺性和开采成本上升加剧供需矛盾。文章质疑全球黄金储备真实性,暗示若储备数据造假将引发市场动荡,长期看涨逻辑仍存但风险隐现。

• 💰【黄金与信用货币】黄金牛市本质是对信用货币体系崩塌的避险对冲,货币超发加速黄金货币属性回归。

• 📉【全球债务危机】全球政府债务占GDP比重超300%,经济增速放缓与偿债压力形成恶性循环。

• ⚔️【军备竞赛推波】欧洲国防开支激增,债务融资加剧货币信用消耗,助推黄金需求。

• 🇨🇳【中国需求影响】中国进口大宗商品的历史规律或暗示黄金长期上涨趋势。

• 🔍【储备数据疑云】美国诺克斯堡黄金储备真实性存疑,全球官方数据可能存在水分。

• 🚀【长期趋势矛盾】黄金稀缺性与信用货币贬值支撑长期看涨,但技术面超买风险需警惕。

从2月14日开始,经过一个多月博弈、上下反复摩擦,国际金价终于再次突破3000美元/盎司大关。


今天,又一路冲至3037美元的历史新高,国内金价同步飙升至680元/克以上。


但是,该说不说的。


此时此刻,你敢断定黄金真的彻底突破了吗?


后续,是继续在3000美元折腾?还是一路向上?甚至急转直下?



“贪婪与焦虑并存”,应该是对目前市场情绪的最好描述。


约有20%的投资者认为存在“新闻驱动性”风险。


至少在技术面上,目前的金价已经显示出超买信号,一旦美联储政策或地缘局势意外缓和,情绪反转可能引发踩踏式抛售。


不过,依然有60%的人继续看涨。


因为,现在的宏观局势似乎并不比过去几年好、甚至更差,各国央行的购金潮也仍在继续……


支撑黄金牛市的驱动力,不仅没减弱、反而更强了。


前者是理性的,后者是有格局的。


一般情况下,赚钱的往往是占少数的前者。


但就这件事,个人更倾向后者。


一、此消彼长


总体上,还是以往说过多次的思路。


做多黄金,很大程度上,就是在做空信用货币。


虽然说,地球本身的黄金总量极多,但其中99%都集中在地核中,不可能得到;其余的也大多存在于地壳中,无法开采。


按照世界黄金协会的统计,截至2024年,全世界已开采的黄金总量为20.7万吨;全球官方黄金储备总量,更是只有3.5万吨左右。


2025年,全球预计新增开采黄金3816吨。


也就是说,到今年底,全球可利用的黄金总量不会超过21.1万吨。


而且,这个新增量,未来只会越来越小,因为全球可开采的黄金储量只剩下5.4万吨。


显而易见,越是留到后面的必然是开采难度和成本越高的,开采难度逐年上升,可能很快就将面临“黄金峰值”挑战。


就算不考虑别的因素,仅仅看“物以稀为贵”这一条,黄金天然也是具备炒作属性的。


但是,黄金本来就是稀有的,这是它曾经能作为货币的最大原因之一。


如今,也不过是更稀有一些而已。


仅仅是稀缺性,无法完全解释2001~2011年、2018年到今天的两波黄金大牛市。


更重要的,是压制其货币属性的信用货币本身,出问题了。



黄金作为人类社会主要货币之一,至少有6000年历史。


而它失去货币地位的时间,从70年代至今,仅仅只有50余年。


短短半个世纪,全球各国制造了多少钞票?


若全部按现行汇率换算成美元,到2024年,全世界流通的钞票超过110万亿美元;即便按现在3025美元/盎司(约1.06亿美元/吨)的价格计算,对应的价值超过103万吨黄金。


很明显,信用货币的体量和增速,在短短50年里,就远远超越了贵金属所代表的财富。


以信用货币的代表美元为例。


80年代到21世纪初,美国物价上涨超过5倍,即美元的购买力贬值了5倍;相同时间段内,以美元计价的黄金价格,却几乎没有变化。


换句话说,黄金本身的实际购买力,在20年内缩水了5倍。


如果信用货币体系能一直维持稳定,黄金的购买力还将一直缩减下去,最终成为只剩工业用途的普通金属。


至少在上轮牛市之前,黄金根本就不存在所谓的抗通胀属性,长期持有黄金是亏钱的。


但现在事实已经告诉我们,剧本并没有往预想的方向发展。



真正的转折点在2008年前后。


中国加入WTO后,迅速成为世界工厂,财富体量飞速膨胀,引发全球投资热潮,全球的财富流通速度骤然加快。


2006~2008年,美国房地产泡沫迅速扩大,随后雷曼兄弟扑街、泡沫破裂,引发全世界经济滑坡,全球近50%的股价蒸发。


为了救市和维持经济的稳定,各国政府疯狂印钞投入市场。比如美国的QE,欧洲的国债计划低利率政策,日本的QE和QQE等货币宽松政策,乃至中国也搞了一次4万亿计划……


非正常的增长就是泛滥,信用货币第一次以非正常的速度飞速贬值。


在此之前,全球的信用货币总量虽然也在增长,但对应的是社会总财富增长,符合基本规则。


而这一次明显不一样,提前透支未来等于是违反了游戏规则,严重破坏了信用货币之所以能作为货币的最重要属性,即信用本身。


丢失的货币属性,谁来承接?


至少在那个时候,最合适的当然是曾经的货币黄金。


法币大贬值的同时,黄金则飞速上涨,直到2011年9月5日,达到1917.9美元。


所以,十年后的这波黄金牛市的本质因素是什么?


很大程度上,是信用货币的信用,再一次加速坠落的体现。


甚至这一次,可能还要超过上一次。


二、加速坠落


这一轮牛市的起点,在2019年前后。


而从2019年至2024年12月,五年之内,全球债务规模飙升了20%以上,总规模达到318万亿美元,比前一年增加7万亿美元,与全球GDP之比飙升至328%,比上一点增长1.5%。


其中,仅政府负债,就达到103.7万亿美元,一年内新增4.5万亿美元。


政府债务是大头。


债务增长之快,与放缓的经济增速形成鲜明对比。


从这个角度看,现在的世界,就像是个大号日本。



如此大规模的债务,最直接的问题,是其本身要承受利率,现在的体量已经明显反噬到经济社会本身。


这已经引发了更恶劣的后果:全球经济走向边际效益缩减。


简单来说,就是赚钱能力变差了,会严重扯经济增长的后腿。


经济增速若继续下行,政府更还不起债,只能继续凭信用去印未来的钱;债务规模继续扩大,对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更大;再,继续……


我们早已陷入恶性循环,至少目前是无解的。


这里,不单单说的是美债、日债、欧债,而是一个全球性、普遍性的问题。


事实上,美元已经是最稳定的货币了,如果用日元、欧元等其他货币去计价,黄金的涨势远比现在看到的更疯狂。


看下图,根据IIF的预测,全球主要经济体中,除了德国,政府债务的增速都将越来越快,最健康的在2050年之前占GDP比重也会超过100%。


而未来,可能还会更坏。



这是个动荡的年代,债务的扩张已经不单单只受经济因素驱动。


此时此刻,新一轮军备竞赛可能已经开始。


2024年12月24日,欧洲防务局发布数据,2024年欧盟国家国防开支总额增长至3260亿欧元,占欧盟总产值的1.9%,较2023年上涨17%。


而2025年,随着特朗普公然说要退出北约,欧洲对重建国防力量的诉求必然会继续增强。


问题是哪来的钱?


对本来就已经入不敷出的各国而言,这根本就是个单选题。


不管遇到什么困难,借债就完了,去年他们也是这么干的。


2024年,欧盟委员会就已经发行1400亿欧元长期债券,用于资助“下一代欧盟”计划及防务支出。


而今年,几乎可以断言,发的国防债只会比1400亿欧元更多。


这是个大的趋势,最典型的是德国。



早在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后,就通过了一项1000亿欧元专项资金的建设计划,国防预算将超过GDP的2%。


2025年3月,德国政府再一次宣布,将发行创纪录的5000亿欧元基础设施债券,且国防支出不设上限。


消息宣布当天,德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飙升近30个基点,创1990年两德统一以来最大涨幅。


这是一个明显的风向标。


作为战败国,国内存在大量外国驻军,德国国防开支占GDP比重一直在1.5%徘徊,在北约是垫底的水平。


如今,连这个“老实人”都开始武装自己,周边各国当然会跟上脚步。


整个欧元区突然陷入利率风暴。


比如意大利10年期国债收益率直接冲破5%,比德国还要高2.5%。


……



过去几年,大家都忙着抗通胀,现在通胀没那么急了,缓解偿债压力是所有人的头等大事。


但现实是,似乎并没有谁能去解决这个问题,反而因为各种原因,使得债务扩张的速度总是超出预计。


……


所有透支未来的举动,本质上都是在消耗信用货币本身的信用。


这是信用货币体系最大的定时炸弹。


只要这个问题不解决、至少部分解决,黄金的长期上涨的底层逻辑很难改变。


一方面,是其逐渐重拾被夺走的货币属性;另一方面,是在这个大背景下,各国必然要给未来多兜底,不断加大力度增加黄金储备,这种行为本身也是一种炒作。



从这个角度看,似乎有一个看黄金走势更简单而白痴的方法。


近三十年,有一个基本的规律,只要是中国进口的东西就会一直涨价。


比如,曾经的铁矿石、原油;比如,现在的黄金。


三、或许还有一种可能


这个世界可能比想象中更荒诞。


2月18日,美国参议员麦克李在推特上称,他曾多次尝试进入诺克斯堡,但每次都被士兵阻拦。


诺克斯堡,是美国政府金银储存库。据财政部的数据,约有6572吨黄金储备于此。


这是什么概念?


美国政府的总黄金储备量官方数据是8133吨,世界第一;储量第二的中国,也才2269.31吨。


问题是,这里从来不允许任何人进去。


也就是说,这6500多吨黄金,从来没有人能去核实。


就算里面空了,官方给出的数据依然会是,里面还有6572吨黄金。


这种事不是没有可能。


马斯克也回复了这条帖子:谁能证明里面的黄金没有被偷?


搞不好哪天,马斯克真的会率领效率部,去给全世界观众直播开金库。


万一里面真的早就被搬空了……那我们不妨猜测一下,类似的腐败,难道只存在于美国吗?


搞不好全世界各个大国的黄金储备数据,都存在一定水分呢?


如果真是这样,在黄金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的当下,各方争先恐后收购黄金,就不仅仅是经济原因了……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支持一下

赞赏

0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