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计算摄影时代的“最后一张门票”,花落一加

特别策划

2021-03-08 21:56

手机市场越是波澜不惊,消费者越是期待大新闻。

 

我们进入5G时代已经一年有余,残酷得现实是:所谓的红利期仍然没有转化为手机市场整体的增长。根据Canalys统计,2020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下滑11%。即使是没受到疫情影响的2019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同样负增长。

 

行业红利迟迟不来,价格战反而来了。曾经高高在上的5G手机今天在一两千元价位打得不亦乐乎,但在最新发布的搞“性价比”的手机上,我们甚至还能看到好几年前的摄像头模组。

 

每年例行的处理器更新,难让消费者兴奋,但一场意外的联名可以:今年2月初,有媒体爆出一加新旗舰手机谍照,摄像头上赫然出现了著名相机品牌哈苏的Logo。而就在今天(3月8日),一加召开了今年第一场发布会“一加影像沟通会”,官宣了一加与哈苏的合作。

 

为什么一加和哈苏的合作值得全球消费者的关注和期待?首先,哈苏是一个传奇。

 

哈苏,何许人也?

 

这是一个拥有80年历史的瑞典专业相机品牌。1941年,哈苏的创始人,相机专家维克多·哈苏开始为瑞典空军制造相机。二战期间,哈苏为瑞典空军造出342部相机。

 

战后,哈苏进入民用领域,专注打造模块化的中画幅相机——几十年过去,科技进步早已跨越好几个时代,但哈苏相机的这两个关键词一直坚持到了今天。

 

哈苏500C相机(1957)

 

今天你仍然能在二手交易平台上买到工作状态良好的500系列相机,用它拍出好看的照片。哈苏所在的北欧诞生了许多著名的品牌,它们往往有一系列共同点:把某个产品做到性能极致、不过时的设计、经久耐用的高品质,等等。

 

过硬的素质,让哈苏担任了记录人类历史的关键使命——在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表面时,一台被带上月球的哈苏相机记下了这一关键时刻。由于登月返程重量限制,从阿波罗11号到17号,共有12台哈苏相机被留在月球表面,胶卷则被带回地球。

 

图丨Hasselblad

 

目前哈苏致力于生产数码中画幅相机系统,价格是常见的全画幅数码相机的几倍甚至十几倍,用户群体主要是职业摄影师,他们需要哈苏的相机去拍摄更精细、表现力更强的照片,完成他们的工作。

 

但职业摄影师只是少数,更多人拿起手机去拍摄、记录身边的事物。消费者当然希望手机拍照能像徕卡、哈苏这些专业品牌靠拢,深耕影像近百年的品牌们陆续成了手机厂商的座上宾。

 

新世纪以来,“百年老店”与一线手机品牌的结合,确实让手机拍照能力上了两个台阶。早年诺基亚与蔡司组合,让手机成像素质向卡片相机靠拢,真正从“摄像头”变成“相机”;近年华为与徕卡的合作,推动手机在多镜头、全场景下走得更远。

 

但摄影圈的百年老店主要也就这三家:徕卡、哈苏、蔡司。哈苏成了经典品牌之中的“最后一张门票”。

 

今天,一加牵手哈苏的传闻尘埃落定。我们当然有理由相信,哈苏也会像徕卡蔡司一样,为手机影像的进步做出独特的贡献。

 

他们要解决什么问题?

 

 “最后一张门票”通向何方

 

手机摄影变成一种可轻松、可严肃创作的事情,得益于手机影像的跨越式发展。早在iPhone 4的那个年代,手机拍摄的照片,就已经在500px等专业图片分享社区里有了一席之地。

 

这是一种破坏式创新。曾经数码相机淘汰了胶卷,而今天计算摄影又把传统数码成像甩在身后。

 

智能手机淘汰卡片相机,离不开“计算摄影”的功劳。它让小小的手机有了越级挑战的能力,但今天的手机拍照有时也很走极端:追求超高的解析力、过饱和的艳丽色彩、过度的HDR表现等等。

 

这也许背离了摄影的“初心”:记录世界的美丽的样子。

 


为什么走偏了?某种可能的原因,是厂商们在寻求技术传播时,试图用数据量化功能——照片好不好看很难说,但拍照更清晰可以用测试数字表征,于是有了过度的锐化。又譬如,暗光下的拍摄表现也许能成为“招牌功能”,但因此把黑夜拍得亮如白昼、在伸手不见五指的环境里强行拍照,也许是一种矫枉过正。

 

这些功能里都有计算摄影的贡献,它们被拿来跑分“打榜”,但不是对创意、视觉体验的升级。

 

行业军备竞赛已经让摄影的本质跑偏的时候,我们需要反思这种过度计算的负面性:强大但不美好的拍摄体验,没有产生实际价值,反而让消费者对全行业的过度营销产生疲劳。

 

就好像,全世界都在告诉你这个手机拍照有多强,但拍出来真的不一定好看啊。

 

用结果导向的眼光看,在这个时间点上,我们特别需要为技术引入一些美学的积累——我们需要告诉机器,什么是美的、怎样还原现实世界的美感,而不是让机器在数据指标上突飞猛进。

 

这也许是技术升级带来的阵痛。实际上,进入数码时代的哈苏,也经历过技术革新的考验。今天依然有很多人认为胶卷照片很美,独特的色彩源于镜头、胶卷品牌、冲洗工艺等因素。但在数码成像中,如何呈现色彩,就由相机厂商全权处理。

 

哈苏认为,相机应该普适性地应对多元、复杂的拍摄场景,而不是设计很多色彩选项让摄影师拍摄每张照片时都手动调色,极致的色彩表现,应该是 “所见即所得的。

 

因此哈苏一手打造“哈苏自然色彩解决方案”,它着眼于重现拍摄现场的感觉;而很多滤镜工具们则着眼于“加戏”,这是不同的产品哲学。严肃的创作工具应该是准确与收敛的,你可以把它理解为某种责任感——从军用相机,到登上月球,再到今天服务于职业创作者,强烈的工具属性,贯穿了哈苏近百年的历史。

 

计算摄影可能跑偏了,它脱离了现实的美;而哈苏恰好对表达“真实美“深有研究,他们在色彩表现、艺术创作上的积累,也正是计算摄影应该实现的最终效果。

 

一加与哈苏的合作,本质上是前沿科技与创作经验这两种能力的结合,试图将来自传统摄影深厚的美学积淀,和高度自由化的计算摄影融合到一起,形成一套拥有极致表现力的影像系统。

 

这就是手机摄影的“最后一张门票”的目标:利用计算摄影的高素质,拍出更美的照片

 


不过问题也有:以哈苏在影像领域的地位,一加能Hold住这个合作吗?

 

一加是怎么让人刮目相看的?

 

我们当然知道,联合研发当然是一种双向选择。

 

联手哈苏的,为什么是一加?相似的产品价值观可能会带来一些帮助。一加的产品理念中,优雅克制、工艺创新,乃至“只做旗舰“的定位,都与哈苏不谋而合。

 

从这个角度上看,这“最后一张门票”挺适合一加的,像是在恰当的时间碰上恰当的人。但比起品牌调性的匹配度,实力也同样重要。品牌有没有引领行业技术?有没有向未知领域研发的技术和人才储备?消费者研究与行业趋势判断是否准确?这些都是促成合作的关键因素。

 

一加有个非常有趣的特点:他们曾经下重本搞出来的东西,都成了行业的“标配”。

 

今天的“一加影像沟通会”,让我们想起去年年初,一加办了场“一加屏幕沟通会”。名字接近的两场小规模沟通会,都展示了一加在某领域的专项投入。屏幕的单点突破,成了一加在最近两年里最亮眼的功能点,也引领手机行业向高刷新率、高色准发展。

 

除了屏幕,一加曾经特别强调的,比如系统流畅优化、闪充,AG玻璃工艺乃至机身的手感优化,最终都变成了产品的竞争力,并逐渐被整个行业所接受。

 

这些技术与设计创新,让一加成为手机领域的产品趋势“风向标”品牌之一,是一加在高端手机领域稳坐Top 5的关键因素之一,被包括发达国家在内诸多市场消费者的认可。归根结底,一加与哈苏的合作,必然基于创新能力、优秀产品带来的品牌势能,当然还有良好的财务状况提供的经济基础。

 

最新的故事,就是今天一加宣布在影像领域的全新投入。

 

尽管今天每个有所追求的厂商都不会放弃影像的优化,但到了今天,计算摄影的革命已经到来,我们当然有理由相信一加再次让我们眼前一亮。

 

影像竞赛不止于品牌联名

 

联合开发不是空中楼阁,它一定要基于切实的创新。我们当然希望,行业的强强联手不要变成一个贴标的宣传游戏。

 

如何判断?

 

最直接的,看联合研发带来了什么。有些企业会对联名讳莫如深,但在一加的沟通会中,双方的贡献解释得明明白白,让我们知道这的确是缺一不可的合作。

 

哈苏大使尹超与一加CEO刘作虎


首先,短期内的工作,是让一加手机获得哈苏的拍摄质感:包括引入哈苏色彩科学、哈苏专业模式等。

 

如先前所说,哈苏自然色彩解决方案,是一个适应性极广、追求还原自然美的色彩方案,它也是在计算摄影时代补齐短板的关键操作。今天的发布会透露,一加参考哈苏相机打造色彩的方式,花了数个月的时间,和哈苏相机、哈苏大使三方共同合作,打造了哈苏自然色彩优化,充分利用了计算摄影的高度自由化,重现哈苏相机独有的照片观感,普通用户只要按下快门,即可得到一张自然舒适,具有哈苏色彩表现的精彩照片。

 

可以看出,这样的优化必然需要依赖哈苏的专业影像积累,经由两家公司在各种场景下联合调试完成,不是“甩手掌柜”贴个标就能实现的。

 

一加创意总监曾熙介绍,一加影像实验室与哈苏一起,重新开发了自动化色彩计算和校准算法,在不同的色温、光线强度下,通过拍摄标准色卡反复校准传感器色彩准度,并映射至哈苏色彩。最终,在一加9系列的“哈苏专业模式”下,消费者将获得传感器级别的色彩校准与高达12位色深的捕捉能力。

 

哈苏自然色彩优化、哈苏专业模式等功能,将直接提升一加手机影像系统的专业性。普通消费者随手拍就能用上,也给摄影师留下充分的潜力供挖掘。

 

其次,则是一加与哈苏在硬件上的研发。一加与哈苏的合作期将维持三年,在硬件层面上,先从传感器调教开始,随后将展开更多硬件层面的合作开发,比如传感器和镜头的联合定制。

 

在沟通会上,在哈苏的合作之外,一加还宣布已经在全球建立四大影像中心。

 

他们会研究什么?今天透露的几项新技术覆盖了传感器、镜头和全景相机系统等不同层面的四个关键技术 :

 

140度超宽幅矩阵相机。它由两颗广角镜头和一枚分光三棱镜组成,光线经过棱镜折射进入两侧镜头,同步拍摄照片,同时满足「视角更广」「消灭畸变」和「提升画质」的要求。这是超广角相机一直以来想要突破的方向,一加通过结构创新突破了传统光学结构的限制。

 

人眼仿生对焦。它取代了传统的对焦马达,对焦速度达到1毫秒,并减小内部空间占用。对焦速度足够快,就可以实现很多过去无法想象的功能:例如在极短时间内同时拍摄近处的人像与远处的风景,再将它们合成一张;或者在高速抖动中拍摄对焦准确的照片。

 

“自由曲面“镜片。相比传统非球面镜片,这枚特殊镜片的加入,超广角镜头的畸变率从10%~20%降到仅1.5%,在建筑、人像摄影中大有可为。

 

定制IMX789传感器。它将采用特殊的16:11尺寸画幅,兼顾拍视频常用的16:9与拍照常用的4:3画幅,无论摄影与录像都可以获得更大的传感器面积。IMX789也获得了拍摄4K 120Hz超高清视频的能力。新一代DOL-HDR技术大幅改善暗部区域噪点,并在逆光场景有效控制高光过曝,让画面更丰富自然。

 

一手联合哈苏,一手独立研发,一加在影像上的投入是认真的。一加自身在旗舰手机的深耕,也给了一加+哈苏的联名更多深挖的潜力。

 

对于这两家公司,合作可能是一场不错的生意。对于整个国产手机行业,一加+哈苏的合作又意味着什么?

 

但在很多人眼里,一加是一个极客范儿、极致性能、可能男性用户更多的品牌,在影像领域搞这一手联名,对整个手机行业来说意味着什么?

 

一些改变正在发生

 

计算摄影正在颠覆传统数码成像,但计算摄影在审美上有所缺失,这是技术背景,是一加+哈苏要解决的直接问题。我们应该很快就会在一加9系列上看到“一加+哈苏“的真正实力,但除了产品,我们也要关注合作前后,整个国产手机市场的变化。

 

首先,消费者对旗舰手机的需求,早已从“性能旗舰”,转向了“全能旗舰”。消费者的苛刻之处,在于它们手上的否决权:性能、功能、设计,每一个角度都会被审视和否定,无短板是起码的要求。

 

一个鲜明的案例,推出iPhone 12后,苹果时隔多年再次登顶全球手机出货量榜首,但电池容量过小的iPhone 12 mini销量不及预期,甚至传出停产消息,可见旗舰手机圈子对短板的宽容度之低。

 

因为不能有明显缺点,所以曾经手机厂商寻找市场立足点、打造品牌人设时,给用户“贴标签”的逻辑,在“全能旗舰”时代也成了失效的策略——某种程度上说,越强烈的“风格”也意味着越多的缺陷,今天你很少看到一部手机旗帜鲜明地标榜自己游戏专用、发烧友专用、摄影师专用。实际上一部出色的手机,需要在每一个环节都不落下风,是全能旗舰,在没有短板的情况下再寻找竞争优势。

 

一加早期产品有种极客范儿,但一加在高端手机领域打磨几年后,近年的产品已转向全能旗舰,均衡的产品淡化了曾经的形象标签,用户性别比例也从早期男性用户为主变得相对平衡。

 

一加与哈苏的合作,是在全能旗舰的基础上进一步创造影像能力优势。它最重要的地方,也许在于继续向消费者强调一加品牌早已不是那个“极客品牌”,而是一个能满足更多消费者更广泛的需求的高端、全能手机品牌。

 

2021年,谁再说xx不重要,信了你就输了。

 

其次,在全能旗舰的竞争中,品牌面临的同质化问题,是一个绕不过去的坎——三星的屏、索尼的传感器,这些都是同一个基准水平的东西,如何拉开差距?更高额的投入、更用心的针对性研究。这时,外部合作带来的差异,往往能成为一举超越竞争对手的奇招。

 

华为与徕卡的多年合作,就让华为从商务定位的手机,一举转型成为更具有普遍性的通用旗舰,也借此实现高端市场的真正突破。


在一加身上,与三星联合打造高刷新率屏幕,也是一次显著的品牌出圈,今天一加也加入定制传感器的阵营,而与哈苏的合作,则是在硬件层面的升级之外,更在私有化的色彩和算法中,引入更多美学的积累。

 

最后,在新时代,我们会唏嘘传统品牌的衰落,但也要看到新时代赋予他们的新机会。今天,你看到的手机宣传定妆照,正也许就出自它们的设备。但如果有一个机会,能把哈苏在色彩与审美上的积淀发扬光大,这当然不是坏事;与手机厂商共同探索的计算摄影,在专业相机上也大有用武之地。

 

实际上,例如今天夜景拍摄特别常用的多张连拍、机内合成算法,数码相机们也早就得到了这项功能;而很多消费级相机早就拥有的微笑快门,也是计算摄影的边缘;至于自动HDR与动态范围优化,它们更是今天手机计算摄影致力的方向。

 

因此,把哈苏称作一加向顶级影像手机进军的“门票”,对哈苏来说也是不那么公平和准确的——哈苏们同样需要品牌的升级与出圈,这些传统行业留下来的精英品牌,在高端市场稳如泰山,更离不开几十年、上百年持续不断的技术升级。


诺基亚与蔡司、华为与徕卡、一加与哈苏,这些合作都是符合帕累托最优原则的创新:没有人失去什么,但至少有人取得了进步,甚至是双赢。

 

当然,继承传统、发扬光大的前提,是这场合作能在产品上真正实现突破。现在,我们只需要等待一加9系列的正式公开了。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支持一下

赞赏

0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