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5-03-25 11:24

网红名师,批量“造假”?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凤凰WEEKLY,作者:王动,编辑:闫如意,题图来源:AI生成

文章摘要
考研英语名师何凯文晒89分成绩被质疑造假,实际仅71分,引发同行互撕及行业乱象。教培机构普遍存在过度包装名师、虚假宣传现象,学生成最大受害者。网红名师依赖营销造势,通过立人设吸引流量,但实际成绩与承诺脱节,暴露行业重营销轻内容的弊端,折射考生对“成功捷径”的盲目依赖。

• 🔥“英一事变”始末:何凯文晒假考研成绩89分被扒,同行互撕揭穿71分真相。

• 🤼️名师互踩乱象:周思成公开质疑何凯文造假,田静、刘晓艳等卷入混战。

• 🎭过度包装产业链:教培机构虚构学历、成绩,打造“超级名师”收割流量。

• 💰营销驱动行业:机构超50%营收投入营销,名师靠人设变现天价课程费。

• 😔学生成牺牲品:名师塌房后考生信任崩塌,考试焦虑催生盲目跟风报课。

• 📉实用主义陷阱:张雪峰等网红导师以“就业捷径”为卖点,加剧教育功利化。

最近的教培界有点热闹。


这一边,明星正忙着跨界当老师。


那一边,教培名师们正“忙着翻车”。


今年考研出分后,一场轰轰烈烈的查分潮席卷了整个考研圈。


不少名师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危机。


网友惊觉:我花1699元报课的网红名师,考试可能还不如我?


高调查分、拉踩同行,却被扒出分数造假。


网红名师翻车,比带货主播还抽象。


“英一事变”始末


一切都要从一次晒分开始说起。


上个月底,是考研成绩公布的日子,第一时间查分、晒分的除了考研学子,还有一批培训机构的老师。


这个时候不秀肌肉,怎么吸引别人买课?


一年一度的考研,不仅是考研学子的战场,对机构的名师们,也是一场含金量的大测验。


考研英语培训教师何凯文,就第一时间晒出了自己的成绩:89分。



“英一事变”,就此拉开帷幕。


何凯文的这个分数,出现在往年或许没什么人做文章。


偏偏今年的英语难到离谱,很多人都说,是近十几年里最难的一届。



往年七十多分差强人意,今年七十多让人五体投地。


何凯文的89分,以碾压姿态压倒了同行。


何凯文所在的文都机构,也开始全网广发喜报,直接用上了“英语一全国最高分”的描述。


这显然是拉踩,不过何凯文也乐在其中。


毕竟,考研界明争暗斗也不是一天两天了。



何凯文的“对头”周思成,率先表示不忍了。


考了77分的周思成公开质疑,何凯文的考研成绩页面是P图,而且P得很粗糙。


在AI生图的时代,这个错误显得有点低级。



事关清誉,何凯文马上辟谣,称自己的成绩“经得起检验”,但也没有提供具体证据。


要命的是,何凯文还把自己晒分的视频删了,抖音、小红书、视频号等社交媒体账号内容也全部清空,多少有点此地无银的意思。


周思成继续重拳出击,晒出截图说何凯文私下联系自己想要求和,但被他狠狠拒绝。


事情闹大,网友都跑去找何凯文合作的文都机构要说法。


前几天还大张旗鼓为何凯文宣传的文都机构,也开始割席,说何凯文“非公司全职老师”。在真相大白之前,暂停何凯文参与的所有授课、讲座等合作。



真相大白并没有等多久。


过了一天之后,何凯文就顶不住了,在自己的账号上发表了公开声明,承认造假,自己的实际分数只有71分。


造假的原因是“试图通过虚假的成绩来维系教学的可信力和影响力”。



信用这东西,就属于破鼓万人捶。


虽然何凯文自爆只考了71分,但大家已经免疫了:能不能把71分的查分视频公布一下?


视频估计是等不到了,因为何凯文选择了直接退网。


但这波查账的火一被点燃,很快烧到了整个网红名师界。


首当其冲的是另一位考研英语名师田静。


她不仅也参加了今年的考研英语笔试,而且还在考场外发了视频,结论是这届考研英语“略微难”。


被“查分”大军光顾了两天之后,田静发声明,可能是吸取了何凯文的教训,田静直接回复称自己“没有成绩”。


为什么没有成绩呢?因为她进考场根本没做题。



不做题,因为我是来背题的;


不回应,因为我最近生病了。


这样的说法显然说不过去。


有教考研数学的老师加入了团战,指责田静诚信有问题,“0分也是成绩,只要进考场就没有没成绩这个说法”。


关于田静的成绩,从7分到70分不等,衍生出了无数个版本的小道消息。


“英一事变”并未到此为止。


周思成开启三番战,点名另一位考研教师;没参加考试去跑马拉松的刘晓艳,也被拉进了战局。


整个晋西北乱成了一锅粥。


网红名师是怎样炼成的


关于何凯文的争议,并没有随着他的退网而消失。


惊觉“被骗”的人们开始回溯。


何凯文曾经在直播中大言不惭地说道,自己是考研英语“一哥”,“本宫不死,尔等终究是妃”。


在宫斗剧中,每个人都以为自己拿的是甄嬛剧本,直到发现自己其实不过是祺贵人。


就在塌房前一个礼拜,何凯文还刚刚发过一条视频,名字就叫《一个普通老师的成长史》,回顾了自己从四川小城市的一名普通青年,到考进北外、投身考研培训,一路成长为名师的峥嵘岁月。


在何凯文口中,他是考研界“超级名师时代”的开创者,“考研预测帝”,“长难句王者”。


但在何凯文的反对者看来,他早有劣迹。


早在2011年,何凯文就曾经被指出抄袭:



2021年,何凯文的前同事更是公开质疑何凯文的学历。


称何“不是博士却声称自己是博士,没参加过阅卷却宣称自己是阅卷组组长”。


那次争议最终以机构方面道歉收场,承认为了吸引学员,“过去几年里确实存在过度包装某些老师的现象”。



事实上,过度包装,早已成为整个教培行业的普遍操作。


不管是不是何凯文开创的,但我们现在的确处在一个“超级名师时代”。


比如以毒舌闻名的考研教师刘晓艳,早已加入b站鬼畜全明星。


不仅2021年的开山之作《劝学》播放量1000W+,每次新梗流行,还要被翻出来再鬼畜一番。



她的口头禅包括但不限于:


“回家吧孩子,回家吧好不好?”


“你比较适合做一摊狗屎”


……


虽然疑似攻击性有点过强,但这也正是刘晓艳杀出重围的人设爆点。


对很多背水一战的考生来说,刘晓艳的 SM 式教学,扮演了一种精神氮泵的作用。


对教培名师来说,教师和网红,是两个完全不冲突的职业。


灌鸡汤、讲段子个个拿手,直播、社交媒体运营样样不落。


如果我们把眼光放到考研领域之外,教培名师做网红,已经司空见惯。


前几年席卷全网的罗翔,正是靠法考课程中一个个张三段子被人熟知;


如今的带货一哥董宇辉,当初不过是新东方的一名英语老师;


初代网红罗永浩,第一笔“启动粉丝”,就是当年他在新东方的学生。


教培机构,可能才是今天中国最大的网红孵化器。


打造“网红名师”,是机构和老师们心照不宣的利益合流。


目前的考研机构中,营销支出是绝对的大头,占比可以达到一半以上,远远超过课程研发的投入。


对于机构来说,打造名师,不仅可以大幅提高获客效率,也能赢得更强的溢价空间。


拿刘晓艳来说,她上个月的一场直播,就创下了上百万的带货成绩。



线上卖课是一方面,线下的引流能力,更不容小觑。


曾经有媒体报道,有考研名师暑假期间在全国五六个城市飞行赶场,每天课时费都要上万元,一个暑假下来二三十万很轻松。


这则报道的时间是2004年。



不少中小型的机构,都乐于高价聘请名师站台,效果立竿见影。按何凯文的说法,他每年都要开几百场线下讲座。


不仅机构需要网红,名师自己同样乐于做网红。


这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对机构的议价能力,也可以大大拓宽个人的职业边界。


以前机构名师、如今个人创业的张雪峰为例,前两年的“新闻无用论”等出圈争论虽然给他带来了不少麻烦,但回报显然更大。


如今张雪峰是志愿填报领域毫无疑问的头部,去年,他的志愿填报课程,标价高达17999元,一对一指导的价格,高的能达到八九万。



一场3个小时的直播,张雪峰就能入账2亿元。


何凯文“塌房”后,也有媒体扒出他名下有多达7家关联企业,经营版图涉及教育、管理咨询等领域。


平台算法倾向于推送热门内容,“网红教师”的坑位有限,很容易出现“赢家通吃”。


撕逼、互相攻讦,就成了教培名师之间反复出现的戏码。今日东风压倒西风,明日西风压倒东风。


只有学生,是唯一的输家。


网红名师,为中国人造了多少幻梦


在何凯文塌房后,评论区最多的留言是:


考研英语还能跟谁?



对中国人来说,一生被各类考试切割:中高考、考研、考公、考编、考证……考试已经是一种基本生存技能。


站在人生十字路口的年轻人,反而更需要“标准答案”。


过去几年里,张雪峰反复抛出“暴论”,“报新闻就把他打晕”、“文科都是服务业”、“千万别学小语种”。


到最后,高考招生、就业的现状,总会衬托出张雪峰建议的合理性:


新闻学的录取位次不断下降,小语种的专业线全面后退,复旦明确表示收缩文科专业……


“一切为了就业”的实用主义导向,为小镇做题家们提供了看似最有性价比的决策路径。


对小镇做题家们来说,网红名师提供了一种稳稳的安全感:只要跟对人,就能杀出内卷重围。


名师们承诺的,本质是一种可以复制的成功路径。


而这套叙事,不少是由名师本人背书的。


拿刘晓艳为例,她之所以能剑走偏锋、靠人身攻击式语录走红,是因为她本人就是靠着近乎自我折磨的努力取得成功。


在这个不确定的时代,年轻人期待寻找到一个又一个人生导师,以为只要做到老师们要求的一切,就能拥有光明的未来。


但往往会选择性忽视,张雪峰前几年还推荐过的土木专业,现在早已经成了天坑。



同刘晓艳的“努力逆袭人生”、张雪峰的“一切为了就业”一样,何凯文的“89分考神”人设,都是在构建成功可复制的叙事。


这本来是一个完美的成功神话。


直到大家知道,“网红名师”也只不过考了71分而已。


参考资料:

何凯文塌房背后:考研机构热衷“造神”,美化成绩是常见套路,蓝鲸新闻

周思成“开炮”田静考研圈再起风波 业内人:教培机构营销支出占营收50%以上,封面新闻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频道:

支持一下

赞赏

0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