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1-03-18 19:43
会干活的不如会做PPT的?贝索斯建议:开会杜绝PPT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腾讯咨询(ID:org-dna),作者:张思宏,原文标题:《会干活的不如会做PPT的?亚马逊创始人建议:开会杜绝PPT》,头图来自:《七个会议》


“干的累死累活,

有成果那又如何?

到头来干不过写PPT的。

要问他成绩如何,

他从来都不直说,

掏出那PPT一顿胡扯。”


出处:《释放自我》(新东方员工改编歌曲)


2019年1月,一则新东方年会的节目视频在网上突然走红,6位新东方学校老师以一首《释放自我》吐槽新东方内部存在的管理臃肿、工作效率低下等问题,立刻引发行业轰动,因为职场小伙伴们仿佛从中看到了自己公司的影子——


“干活的干不过写PPT的。”


在对应的语境中,“PPT”指向的是某些人擅长表面文章,用以向上邀功,甚至于将他人的付出在PPT里转换为自己的业绩。


其实客观地讲,PPT本身并没有错——它不过是一款图形演示文稿软件,在内部跨部门工作对接、沟通及外部合作过程中,几乎成了职场通用语言。遗憾的是,在当今绝大多数组织当中,PPT早已被滥用,甚至已经演变成了一个形式远大于内容的游戏,这其实也是通行的大企业病,以至于在某些企业当中,会不会做事开始变得并不重要,只要能写得一手漂亮的PPT并会讲故事,那搞定老板、升职加薪就成了分分钟的事。


那么有没有什么好方法治一治这种形式主义呢?有!因为我就曾经在这样一家“古怪的”公司工作过:在公司内部开会,一页PPT都不用准备;开会时也没有人站在前面讲故事、做汇报。但就是凭着这些“不着调”的管理方法,公司的股价在过去20年间飙升了500倍,并一路把自己的创始人培养成了全球最富有的人(2018-2020年),这就是亚马逊。


虽说事情已经过去7年了,但我还是无法忘记,当时给我带来的迷惑和震惊。那是我加入亚马逊的第一天,忙忙碌碌地办完了入职手续,我便被上级带着参加了一个业务汇报例会。


根据我20年的职业生涯经验,我以为的这种套路性的例会是这样的:一个个汇报者面对着老板和同事们轮流发言,顺着屏幕上的PPT一页页地回顾当前的工作表现,谈成绩、聊不足、回应质疑,最后进行会议总结和散会。


就在我气定神闲的坐在下面等着有人上台讲PPT时,令人惊奇的一幕发生了:只见会议组织者一上来就给每个人发了一份六页纸的文件,接着所有人都开始低头安静地读稿子,一边读还一边在空白处记笔记。居然没有人站出来讲PPT!


20分钟过后,主持人问到:“大家都看完了吗?”经过一番确认,所有的人都已阅读完毕,主持人开启了会议。


“请问第一页大家有什么问题?”


“嗯,我对第三段的一个销售数据有疑问,为何新客户的增长量上周有明显下滑,请销售部门的同事解释一下……”


“我非常认可第五段的一个观点,但是还想做些补充说明……”


“我觉得最后一段的结论不太对,我的看法是……”


“请问第一页还有别的问题嘛?如果没有了,那我们过渡到第二页,请问第二页有什么问题?”


“我对这一页的第四句话不懂,请财务部门的同事解释一下……”


此处略去1000字……


“ok,会议时间到,讨论结束,稍后我会把会议中达成的共识和需要追踪的行动方案发给大家,请参照执行,散会。”


开完这个会,我目瞪口呆,因为我从未见过一家公司是这么开会和进行经营管理的。看着我一脸懵逼的表情,中国区的CEO(也就是我当时的老板)会后把我叫到办公室安利了一番,我这才知道了此中的奥秘所在:


其实亚马逊最开始也是用PPT来组织会议的——要知道杰夫·贝索斯创业之前也曾混迹于华尔街(某家投资公司最年轻的副总裁),因此他对PPT的套路是相当了解的。可正因为如此,创业之后他越来越发现,一家过度依赖甚至迷信PPT的公司是低效和会引导员工建立错误价值观的


一场会议的价值不在于“表演(presentation)”,而在于“讨论(discussion)


那些对与会者以及公司和组织真正有意义的,绝不是包装华丽、构图精美、情节曲折的PPT页面,而是那些隐藏在页面下方的“备注”,也就是结构化的、叙述清晰的总结、分析和思考。


贝索斯认为,一场时长1小时的会议,应该有70%以上的时间用于有深度和有意义的讨论和交流,而不是在看汇报者的个人秀。于是他要求在全公司彻底废除PPT,汇报者只需要把那些原本写在提词稿上/备注栏里的内容按一定的要求写成文件就行——这就是“亚马逊记叙文(Narrative Document”)的由来。


神奇的“6页备忘录”原则


1.“6页”原则


无论议题多么复杂,均不许超过6页(可以酌情添加图片、表格、数据等附件),内容包括:


  • What we do?(背景)


  • Why we do it? or What’s the problem(解决什么问题)


  • How we do it?(我们怎样做)


  • Validation(如何验证)


  • Discussion/Analysis(讨论、分析)


  • Summary(总结)


2. 清晰的思考


“6页备忘录”的另一面是,把复杂的业务总结写成一篇结构清晰,叙述准确的6页备忘录,其实是非常困难的。团队往往需要花费很长时间来准备文档,对什么东西更重要以及哪些东西是相关的要有更好的理解。PPT式的演示多少会以表像来掩饰想法,使得相对重要性不够突出,并且忽视了想法之间的关联性。


3. 消除误读


会议的前20分钟大家围在一起安静地阅读这个6页文件,在搞清楚整个议题后才开始讨论,从而彻底避免问那些能够自助回答的问题(杜绝在PPT页面间跳跃);避免问无关的问题(了解议题的全貌后才开始讨论)。如果使用传统的PPT演示文稿,听者有疑问可能随时会打断;但如果阅读了整个6页的备忘录,比如在第2页上有一个问题,但是在第4页上,该问题可能就得到了回答。


4. 实质大于形式


不用花心思设计美化PPT以及准备演讲技巧等。在贝索斯看来,听众从PPT中得到的只有“罗列的项目信息”,有实际价值的信息非常少。


5. 群策群力


备忘录形式使得在亚马逊内部,每一场呈现想法的会议都变成了对想法的成本与效益的深度辩论,关注于产出而非汇报。这类批判性甚至已经植入到备忘录本身。


6. 让与会者更加舒服


按你自己的节奏和习惯阅读和发问。因为会议发起人的精心准备,会议效率得到提高后,节省的可能是共同参会的几人甚至十几人、几十人的会议时间,从而告别冗长的会议。


外界在观察亚马逊时很难理解一件事情:为何亚马逊可以同时关注如此多的业务。答案就是亚马逊发明了一套可以复制的流程,能让内部员工在面对一个陌生领域时,基于深入调查分析之后的洞见,可以快速的做出艰难决策。通过使用6页标准化的备忘录来替代 PPT,亚马逊提高了员工思考的门槛和质量。从企业战略的角度来讲,它甚至代表着一家公司的管理文化、经营逻辑和价值观。


回到文章开篇,新东方年会吐槽神曲刷屏后,俞敏洪在个人微博发布消息称,员工敢于暴露新东方问题,值得鼓励,并表示“最重要的是直面问题,并且迅速解决问题”。新东方会不会就此在内部彻底的让PPT下课?我不知道。但是我相信,PPT今后绝不会在大多数的企业中消失,因为要想改变一家公司的根基是非常难的。与其说新东方现在要解决的是一个开会的形式问题,不如说这是一场触及企业文化、管理哲学和价值观的底层革命。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腾讯咨询(ID:org-dna),作者:张思宏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文集:
频道: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