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1-03-19 09:24
销量超过CD的黑胶唱片,是智商税吗?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哎呀音乐(ID:iyamusic),作者:XXXMX,头图来自:《和莎莫的500天》剧照


2020年的疫情对全球音乐行业的经济是一次沉重的打击,大到音乐节、演唱会被取消,小到乐队巡演、livehouse的关门歇业。从主流歌手到独立乐队,几乎无一幸免。


但令人没想到的是,有一个业务的销售量不减反增,在早就被全数字化的时代,呈现出了逆袭之势。


它就是——黑胶唱片。



根据外网收集来的数据,在去年一年,黑胶唱片销量在英美两大音乐市场强势地打破了近几年的历史纪录。甚至超过了CD销量。




抛开黑胶唱片绝佳独特的音质,如今的音乐爱好者们似乎把它还当成了一种“理财产品”,即便是连唱机都没有的人,也是一张又一张的买来收藏,周杰伦出道20周年推出的黑胶收藏套装,发售就被秒空,价格如今也快翻倍。


那么,黑胶唱片到底是真的值还是智商税?



在《摩登家庭第五季》里有这么一幕,男主Mitch因为婚礼费用严重超出预算,所以不得不选择变卖一些自己的藏品。当时Mitch选择变卖的是一本1963年发行的《蜘蛛侠大战章鱼博士》的漫画书,而且全新未拆封。



漫画书是男主9岁的时候用美国著名棒球运动员亲笔签名的棒球换来的。虽然当时被他爸一顿胖揍,但在他说话的当下,那本漫画本的市场价已经到达了5000美金,而且是上架就会被秒拍的水平。



一顿胖揍换来一本自己一直都舍不得拆开想用的漫画书,在日后就能坐地起价地卖出上百倍的价格。看似荒谬好笑,但这正是当代大多数年轻的黑胶唱片收藏家们正在打的算盘。


现在市面上,跟随着电子专辑一起发行的黑胶唱片一样,基本上少出去和朋友吃一顿火锅,也就差不多能省出来了。


单拿Billie Eilish在某宝上的售价来说,均价在180元上下,让她正式红遍全球的那张《When We All Fall Asleep,Where Do We Go? 》限量版的黄胶LP也就220元。



当代音乐人的黑胶唱片正如一幅幅当年梵高的随笔画作一样,静默地躺在这些收藏家的房间角落里,等待着升值的一天。


抛开一些带着明确目的疯狂购买的,其中有一大部分却是被迫成了收藏家。他们可能是某个歌手的乐迷,也可能是想为自己支持的乐队做点什么,所以顺手连着数字专辑和黑胶唱片一起收入了囊中。但当拿到那光是看着就觉得像个艺术品的实物,才想起自己连台黑胶唱片机都没有。


然而就好像音响一样,黑胶唱片机的售价最便宜的也是三位数起,最贵的上万到不封顶的更是比比皆是。久而久之,这些黑胶唱片就在家里被搁置成了海报一样的存在,只能看不能听。但殊不知这样的“尴尬”,可能会在几十年后,成为许多人发家致富的一个契机。


因为过往的那些案例简直就像一本《致富经》一样,让人跃跃欲试。


Bob Dylan在1963年发行的《The Freewheelin' Bob Dylan》,四十多年后,一张立体声版本就卖到了3.5万美元。



由约翰列侬和Yoko于1980年共同发行的《Double Fantasy》,这张几乎在当年每个美国唱片店都会被置于推荐位的黑胶唱片,当时的售价连一百元都不到。23年后,一张八成新的正版在拍卖行的起拍价就高达52.5万美元的高价。


《Double Fantasy》顺势成为了当年全球音乐行业中价值最高的黑胶唱片之一。



当年的黑胶唱片不是作为奢侈品来发行销售的,但它却实现了超乎大多数人预料的升值效果。



但就好比90年代的人没预料到,有一天光是靠买卖房子就能走上人生巅峰一样,当时也没多少人会想到这些东西能在日后卖出高价。那些在如今拍卖行里叱咤风云的老黑胶唱片很多都是因为机缘巧合才得以被保留下来。


当年由于CD的“出世”,从1992年开始,香港、台湾都停止了黑胶唱片的发售。随后的几年,相对于CD的好存放又便捷易带的特点,黑胶唱片一度被视为垃圾,被大量“贡献”出来去填海,当时少数留下来的黑胶唱片最常见的用途是锅垫。


保守估计,1992年,600万香港市民中如有1/3的人每人扔掉10张黑胶,至少也有2000万张黑胶唱片“埋”在海里。目前香港市场的黑胶唱片大多都是填海剩下的。



直到1997年香港回归,此时内地刚出现CD不久,听惯了磁带的广州人深深地被香港黑胶唱片高质量的音质、音色吸引。于是,广州人蜂拥而至香港大肆搜购黑胶唱片,“大扫荡”囊括了日本、西洋及港台所有种类的黑胶唱片。


“经常都有内地人来买黑胶唱片,买十几二十张的都是小数目了!”在鸭鹩街中间的一条小巷入口,一个约十米长、一米多宽的小摊上,摆放了十多个24寸彩电般大小的纸盒,里面装得整整齐齐的黑胶唱片,粗略估计共有上千张。按照唱片的质量、歌手受欢迎程度等,陈伯还粗略地分成了几个价格等级:10元、15元、20元、30元、50元。


当时的黑胶店老板陈伯称:“一向都是这么便宜的啦!”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黑胶唱片市场的复活,价格日渐水涨船高。


北京华辰在2012年秋拍中推出“百年留声--20世纪老唱片”专场拍卖,邓丽君唱片集(共20张)也是以28750元的拍卖价成交。



邓丽君文教基金会与环球唱片在2014年的时候,共同推出的全球首张邓丽君黄金黑胶唱片《Just Beginning 邓丽君》,收录了邓丽君从艺以来发表的上千首佳作中甄选出的12首经典金曲,全球限量发行3000套。


唱片正面设计为一枚时钟,表盘表针代表着邓丽君的生辰,背面镌刻着一幅世界版图。唱片中心由13.14克24K黄金铸造。该唱片为国外进口定制,唱片以“黄金唱片+复古唱片机”的形式售卖,每套售价38600元。



《Just Beginning 邓丽君》从收藏证书到监制证书以及黄金纯度证书,一应俱全。估计成功抢到这张黑胶的人,超过一半都不会真的打开来听吧。




早在1877年,爱迪生就发明了手摇式留声机和锡质唱筒,这是最早的声音记录载体。不过在英文中,它却并不属于留声机唱片的条目,而被称为留声机唱筒,因为它长这样:




1888年,美国德裔柏林纳发明了真正的“圆盘式唱片”,也就是现在我们口中的“黑胶唱片”的雏形。一开始,柏林纳尝试用各种材料来压制唱片,结果都不理想。后来,他发现一种相对坚固耐磨的材质:虫胶。


虫胶主要是来自紫胶虫在吸取树木汁液后的分泌物,被广泛用作胶水,兼有热塑性和热固性,相对同时期其他材料而言,可塑性高也较为坚固。最终在20世纪初形成一个通用配方:


15%虫胶,搭配37%板岩粉和37%石灰石,以及一些树脂原料,一些厂商还会加入棉纤维提升韧性,加入碳粉上色,加入少量润滑剂方便压制。



但直到十三年后1895年,柏林纳才研发出每分钟转78次的虫胶唱片(Shellac Records),上面刻满了记录声音的凹槽,每厘米30~50条。虫胶唱片成为了人类历史上,最早流行起来的声音记录者,它不仅改变了音乐的发展,也让音乐行业从地域的局限性中彻底地走了出来,使得被记录下来的音乐能够成为商品售卖。



抛开音质的问题,虫胶唱片最大的一个缺点就是韧性极差。要是在当下的物流行业中,就是需要被裹的里三层外三层,再在盒子上贴个“易碎品”标志的水平。这也意味着制作过程中残次品的比列很高,制作成本也就提高了,而且一张虫胶唱片一次最多能刻录4~5分钟的音频,大部分的古典音乐都只能听个前奏。



这也才催生了后来由人工合成材料——聚氯乙烯,也就是如今常见的PVC塑料制作而成的黑胶唱片。不仅韧性和可塑性都更高,而且也更轻薄。


上面是PVC黑胶唱片,下面是虫胶黑胶唱片


但无论是上面的哪一种黑胶,在没有任何物理伤害的前提下,几乎都是可以永存的。在RCA唱片1965年的广告中,RCA唱片宣称他们的新型唱机可以播放一张唱片3000次而无损耗。



虽然那只是个他且说之,你且听之的广告,但即便是因为初期硬件和软件的不足,音质上总是带着一层沙质的粗糙感的虫胶唱片,大多数依然受住了时间和播放磨损度的考验。


一张来自1905年的虫胶唱片,即便距今已有115年历史,它仍可正常使用:




最后我们来说说,到底该怎样收藏黑胶唱片。


流行音乐的黑胶唱片背面或文案里一般都会有标注发行日期和地区。同一张唱片不同地区发行的价值更是相差甚远。


好比2007年的时候,邓丽君的《淡淡幽情》,台湾地区歌林版当时的市价可以叫到1500~2000元,但香港宝丽金版就只能卖到500~800元。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宁愿求质,也不要求量。


在网上淘过黑胶唱片的人应该都看到过,那种标了一个统一价,然后十张、二十张,甚至是一箱一箱地出售的。也不是说那种里就必定淘不出宝贝,但概率非常小,而且在还没成为行家之前,就别预设自己有那种慧眼了。


《音乐财经》在2016年的时候采访过一个玩了三十年的黑胶唱片老炮。他在文中反复强调的个人收藏风格就是:自己喜欢。


“我收的唱片都是比较偏的,我喜欢的人才会收,尤其是古典音乐,要好的版本和我喜欢的曲目,但即使是我喜欢的唱片,如果版本不好我也不会买。”


因为只有喜欢,才能做到了解。


“邓丽君的黑胶唱片价格也不菲,平均一张一两万,最贵的一张我花了差不多五万元,是在台湾收的,那张唱片是没有发行过的彩碟,碟片上有一个邓丽君的头像。这张唱片因为版权问题没有公开发行过,当时可能是唱片公司的人拿出来十几张,都是没有开封过的。”


买黑胶唱片来收藏的话,不要只看当下的市价,而是要着重看它的升值空间。多得是一转手就马上降价的案例。说白了,即便之后连本都赚不回来,留在家里自己听也值了。


黑胶唱片不仅有第几版的区别,还有发行商、发行年代、地区的区别。这里面的门路比大多数人想象的要多得多。


还是那句老话:投资需谨慎。热爱音乐最重要。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哎呀音乐(ID:iyamusic),作者:XXXMX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频道: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