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1-03-19 18:28

“唯论文”终于破除?清华大学:申请硕士学位不看论文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机器之心(ID:almosthuman2014),作者:蛋酱、小舟,原文标题:《申请硕士学位不必发表论文,清华大学新规登上热搜:不把学术权力交给期刊审稿人》,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清华大学新闻网 3 月 18 日消息,近日,清华大学 2020~2021 学年度第 9 次校务会议修订的《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规定》正式公布。该项规定是清华大学硕士生培养的指导性文件,明确了硕士生的培养目标、培养方式、培养方案、课程(环节)学习、学位论文研究工作等基本要求。


其中,关于“学位评定”的一项修订引发了社会的高度关注。


《规定》提到,坚决破除硕士生学位评定中的“唯论文”倾向,取消“非专业学位硕士生应至少完成一篇与学位论文内容相关且达到发表要求的论文”的要求,不把发表学术论文作为申请学位论文答辩或申请学位的前置条件。


依据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 2020 年制定的《研究生申请学位创新成果标准规定》,《规定》坚持“学位论文是进行学位评定的主要依据”,要求硕士生“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学位论文研究工作,相应形成的创新成果应当以学位论文的形式完整呈现”;“硕士生完成个人培养计划、达到所在学科或专业学位类别培养方案相关要求、完成学位论文工作并达到相关要求后,方可申请学位论文答辩”。


事实上,国内高校关于破除硕士学位评定“唯论文”倾向早有实践。2018 年 3 月,北京大学印发《北京大学学位授予工作细则》,根据细则内容,申请北京大学硕士学位不必要发表论文




“不公开发表论文”不等于“不写论文”,要想获得硕士学位,仍需要掌握丰富的学科理论及专业知识。有人认为,这样的修订对于社科类人才的培养意义重大:


社科类硕士发论文很难不是在注水……原规定苦的是老板们,能取消硕导们头发都能少掉好多些。


来源:微博


在博士生培养方面,清华大学也早在 2019 年就修订了《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规定》,不再统一对博士生在读期间发表论文提出数量上的硬性指标要求,旨在“博士生挑战前沿性、跨学科的研究课题,力争取得原创性成果”。


2020 年 3 月,清华大学又陆续发布了《研究生申请学位创新成果标准规定》《关于进一步加强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全过程管理的意见》,破除了对于发表 SCI 论文数量、高影响因子论文等相关指标的过度追求,进一步明确学位论文是学位评定的主要依据,并提出保障和提升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的要求和举措。


“苦论文”成为过去时


自 2020 年开始,国内学术科研领域掀起了一场自上而下的改革。


2020 年 2 月 18 日,教育部、科技部印发《关于规范高等学校 SCI 论文相关指标使用 树立正确评价导向的若干意见》提到“不宜以发表 SCI 论文数量和影响因子等指标作为学生毕业和学位授予的限制性条件”。



将发表论文作为学位授予的前提,是国内许多高校博士和硕士毕业的基本要求。实际上,大多数国家并不要求将发表论文作为学位授予的依据,而是更关注学位论文本身的水平和质量。将学位授予和论文发表“脱钩”,是破除高校培养中“唯论文”不良导向的有力措施。


部分高校随后逐渐落实“破唯”精神,合理制定符合学科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多元化创新科研成果要求。把论文当作“指挥棒”,甚至是“硬性指标”,对于人才培养和个人发展的影响都非常大,一定程度上也不利于学科领域的发展。


合理有序的时间安排对于高校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除去上课、实习,真正能用于研究的时间非常有限。


参与项目太多,就没精力投入论文写作;与导师交流的时间太少,得不到有效的论文指导;支撑论文的实验或调研又不能一蹴而就,在阶段性的研究过程中,很多学生就把原定的课题做“死”了。论文不符合导师的要求或得到的数据不准确,就需要继续深入研究甚至变换研究方向。这些都导致一篇论文“难产”。


上述情况屡见不鲜,堪称“苦论文”已久。这些论文的审核和发表也需要大量的时间,等待的过程也是备受煎熬。这些情况导致论文的实际质量与期望出现严重偏差,不符合培养优秀人才的初衷。



清华大学校长邱勇曾说:“一所好大学一定把学术看得很重,一定要把学术评价的权力抓在自己手上。”


此次清华大学“申请硕士学位不必发表论文”的改革是“颇唯”大趋势下又一重要的高校行动,再次引发大家的关注和讨论。一方面:


支持破除“唯论文”的不良导向,这有利于培养更全面的创新型人才,有助于推进学科领域的高质量发展。


另一方面,有网友表示:


相比于名校来说,部分非名校的教学质量不高,发表论文对于这些学校来说是一种提升培养质量的有效方法,并且有助于学生日后读博和从事科研工作。



无论哪一方,大家的观点都致力于提升高校培养的质量,为个人发展创造更加全面、创新的环境。在“破唯”的大趋势下,“苦论文”的情况终将成为过去时。


参考链接: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50026925

https://news.tsinghua.edu.cn/info/1003/85399.htm

https://www.sohu.com/a/441591617_111981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机器之心(ID:almosthuman2014),作者:蛋酱、小舟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频道:

支持一下

赞赏

0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