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1-03-22 16:09

他让一群人,在自己的推特头像中打通了初代宝可梦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BIE别的(ID:biede_),作者:Poppel Yang,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上个月公布的宝可梦新作和复刻的新消息让人又恨又爱。恨者称其创意滑坡,美工渣爆,一代不如一代。爱者则直接一句“这可是宝可梦啊,shut up and take my money!”,而且说这话的跟骂它的基本是同一批人。


不管新作的争议有多大,都无法抵消人们对早期宝可梦世代的爱,毕竟它们是很多人的童年。同时,早期的宝可梦也是很多人搞些稀奇古怪实验时的首选。


“你可以在我的推特头像中游玩宝可梦了”


2021年1月8日星期五,加拿大蒙特利尔。


26岁的康斯坦丁·利塔德(Constantin Liétard)坐在电脑前,打开Twitter,开始撰写一条新的推文。此时是正午十分,晨雾已散得毫无踪影,空气寒冷而清冽。太阳从云层后露出半边脸,彷佛象征着圣诞和新年假期的结束,以及新一年的开始。


在这新旧交替之时,康斯坦丁也有新的事物要带给世界。他在推文中写道:“从现在开始,你可以在我的推特头像中游玩《Pokémon·Red》了!在这条推文下评论下列按键命令之一:上,下,左,右,A,B,开始,选择。”推文配图是他的推特头像图,图中是《Pokémon·Red》的初始截屏——游戏主角Red站立在房间中的游戏机前。因为推特的圆形头像设计,图像外围的一圈被自动切掉了。


康斯坦丁的推特头像化作圆形的Game Boy游戏机屏幕


紧接着,他又追加了一条跟帖:“评论每15秒抓取一次,评论最多的命令将被发送到游戏中。”


最初,这条推文的传播程度十分有限,也仅有随便的几个点赞。评论者们将信将疑地随便回复了一些命令,不少人都以为这只是个互联网上屡见不鲜的唬人小骗局。但在刷新推文页面后,人们发现康斯坦丁的头像的画面确实随着之前输入的命令而发生了变化,他真的把他的推特头像变成了Game Boy游戏机的屏幕!


不过,在当晚入睡前,康斯坦丁发现群众热度不高,只有一个玩家还在评论区里“操作”着他头像中的小人儿。第二天起床后,他发现自己的头像不动了,以为是没人在玩了。但事实却正好相反,查看那条推文后他吓了一跳:推文已有几千个点赞,几百人正在评论区里实时“厮杀”——原来游戏主角原地不动的原因不是没人玩,而是因为数量众多的人们对主角的行进路线产生了分歧,场景大致如下:


评论者甲:“左!左!左!”


评论者乙:“右!右!右!”


评论者丙:“往左往右都可以,但你们能不能别他妈乱刷‘上’和‘下’了啊?!!”


评论者丁:“上上下下!”


……


游戏过程中的混乱和欢乐程度可见一斑。康斯坦丁的原始推文被大量转发后,媒体也对其加以报道,越来越多的玩家加入了这场每个命令延迟15秒的,看似荒谬至极却又真实存在的互联网合作游戏实验当中。


所有以合作为主的多人游戏中,都会有逆行于大多数人意志的弄潮儿,这场实验项目也没能成为意外。2月12号,游戏已经在混乱与欢笑中进行了一个月,向着通关的方向蹒跚前进。一群自称“火箭队”的网络巨魔兼破坏分子趁大多数活跃玩家都在睡觉时,凭着一时人多势众,发送命令放掉了玩家们之前捕捉并辛苦训练的五只主力Pokémon。正当“火箭队”着手释放更多Pokémon时,他们的“邪恶”行径被向着通关努力的玩家们及时发现。玩家们合力发送反而行之的命令,粉碎了“火箭队”的阴谋。


致敬逝去的英雄们……


在这次“火箭队大浩劫”之后,玩家们没有气馁,而是卷土重来,继而势如破竹,合力打败了游戏中的四天王和最终对头Blue。2月17号那天,康斯坦丁发出推文,记录了推特众打通《Pokémon·Red》的瞬间:


击败最终boss Blue的瞬间


2月20日,康斯坦丁宣布了这场实验项目的结束:


The End:“这场实验是我曾做出的最为疯狂的事,而如果没有你们每个人的参与,它就无法实现。”


就这样,在40天中,通过近10万条评论,分布于世界各地的成千上万的人们在康斯坦丁·利塔德的推特头像中打通了《Pokémon·Red》。这个大概可以被称作Twitter Plays Pokémon(下文简称TPP)的项目,既是一场能让人浮现笑容的合作游戏历程,也是一场让人感受到互联网积极力量的实验。


项目结束后,自豪且心存感激的参与者们纷纷留言,记录一次美好的合作游戏经历


对谈康斯坦丁·利塔德,了解TPP的一些幕后


通过推特,我联系到了康斯坦丁。我问他:“刚开始的时候你想到过大家这么快就能打通游戏吗?” 


他说:“说实话,真的没料到会这样!我还以为人们只会隔三岔五地来让主角动两下,游戏出现点风吹草动可能都得花上几个月时间才能实现。”


互联网协作打游戏早已不是新鲜事。在2014年开始的Twitch Plays Pokémon实验项目中,人们就通过Twitch视频直播平台众包打通了多部Pokémon游戏。当年康斯坦丁也曾作为玩家参与其中。对此,他说:“Twitch Plays Pokémon实验项目中,人们共同取得一项成果的经历为我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2014年的Twitch Plays Pokémon实验项目 (GIF图源)


虽然康斯坦丁曾感叹于Twitch Plays Pokémon项目中互联网合作精神的壮观再现,但这却并不是他创造TPP的最主要的灵感来源。他没有把自己的这次实验当作Twitch Plays Pokémon的某种翻新版,他认为自己的TPP实验最根本的属性,是拥有一个可以随时间变化的头像。


前些年,推特用户Benporter(‍‍‍‍‍@eigenbom)‍‍‍‍‍发起了“改变我的推特头像”项目。通过在一个调色网页中拉动滑块,人们可以使Benporter的推特头像发生变化。康斯坦丁说:“当时我看到Benporter的可变色头像后,就想在我自己的头像上也做点文章。”


Benporter的“改变我的推特头像”项目始于2018年,现在仍然有效


康斯坦丁从小就是游戏迷,四岁就开始玩《Pokémon》。他进入游戏开发行业已经有五年多了,目前正在游戏开发公司Gameloft Montréal从事3D编程工作。制作游戏以及研究与其相关的极客向事物是他的热情所在。他说:“推特一直是我用来与世界分享我所制作的游戏的平台,所以这也是我选择在推特上进行这个计划的原因。”


TPP的技术部分大致如下:通过Twitter API从原始推文的跟帖中抓取数量最大的、符合“命令”属性的评论,然后把该命令发送到运行着《Pokémon·Red》的开源Game Boy模拟器CoreBoy当中以操作游戏,然后将自动生成的游戏截图再通过API自动上传至他的Twitter头像。上述过程每15秒发生一次。


“记得我刚看到TPP原推的时候,还以为是恶作剧呢。”我对康斯坦丁说,“后来发现是真的后我下巴差点掉了。当时转发给几个在IT界从业的朋友后,他们大多数的第一反应是:‘15秒一刷新头像?推特会不会把这人给ban掉?’好在他们说的情况没发生。” 


“很多通过API能做的事情都有每小时或每天的操作次数限制。”康斯坦丁说,“奇怪的是,通过API更换推特头像并没有任何限制。我曾想,推特官方在看到我所做的事后可能会改变这个规则,不过我很高兴他们没有这么做。”



康斯坦丁将所有曾作为他的推特头像的游戏截图制作成一个通关视频


“你有没有把TPP展示给物理世界中的朋友和同事?”


“有的,所有人都特别喜欢这个项目!大家真的没想到能在推特上进行这个项目。人们还在公司内部的新闻简报中讨论这件事来着!”康斯坦丁充满热情地答道。


“你在Gameloft蒙特利尔都做些什么呢?”


“我负责做移动端的游戏原型。大多是一到两个月的短期项目,在项目中我们实验新的游戏点子,直接面向市场的那种。我们观测这些原型游戏,看有多少人玩它们、玩的频率如何,诸如此类,然后我们根据数据来决定是将这个原型升级为一个丰满的游戏,还是就地取消项目。我的工作就是快速体验失败,这样我们就不会把钱花在一个开发多年最终却失败的游戏上了。”


“我发现你还在一个叫Temporarily Unnamed Collective的独立游戏开发者团体当中制作游戏,能说说你对游戏开发和独立游戏场景的见解吗?”


康斯坦丁参与开发的冒险类独立游戏《Abyssal Plains》


“我们这个团队是由几个大学同学组成的,一起搞game jam大概有五年了。目前我们专注于制作非常简单的游戏,这样我们的时间可以用来把游戏打磨得更好,而不是制作复杂的游戏机制。可以说我们的游戏都短小精悍吧!我喜欢当今独立游戏场景进化的方向,它越来越主流了,新的游戏厂牌和发行公司层出不穷。很显然,这个场景已经非常拥挤了,但如果你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并且能找到原创的点子来做的话,你是有很大几率会取得成功的!”


“关于TPP实验项目,你还有什么想说的吗?”我问出了最后的问题。


“我希望这个项目能够启发人们在未来做出新的,疯狂的东西!”康斯坦丁答道。我似乎看见了他在屏幕另一端的微笑。


互联网棒极了


康斯坦丁·利塔德的TPP项目,不是第一个发生在互联网上的实验性合作项目,也不会是最后一个。回顾过去10年间类似的项目,无论是有着明确目标的Twitch Plays Pokémon项目,还是松散隐晦,天马行空的Reddit Place协作绘画项目,它们在展开的过程中都体现了互联网不同角度的魅力:要么集体对一个目标执着追求,使得不同意志之间相互妥协,也导致了各种“邪不压正”的瞬间,但最终人们朝着那个大方向挣扎着前进;要么各自割据地盘,在尽可能大的空间中表达自己所要表达的一切,完全不顾他人干涉,在混乱中求同存异;而更多的时候,则是在两者之间来回摇摆。


凝聚的,松散的,摇摆不定的,也许这不仅是互联网的魅力,更是人性的魅力所在吧。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BIE别的(ID:biede_),作者:Poppel Yang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频道:

支持一下

赞赏

0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