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长三角momo,作者:Mona,头图来自:AI生成
在小红书上,你能看到大厂打工人,匿名后最真实的一面,尤其是炫耀航旅纵横的飞行轨迹,他们勇冠全网,个个都是铁屁股王,空姐看了甚至都自叹不如。
从2013年开始,移动互联网大爆发,腾讯、阿里、字节、拼多多、京东、美团、滴滴等等一系列世界级大厂出现,北京、上海、杭州、成都、广州、深圳这些城市快速成为他们的日常出差轨迹,以前他们可能还无法想象,和外企一样享受商务舱和五星级酒店的待遇,但是在2013年之后,他们与世界接轨了,待遇有过之而无不及。
于是,出现了一大批执着于航空公司和五星级酒店连锁高卡的大厂打工人,他们每年都在拼命出差,无论是否需求,能出尽出,搞到终身高卡,似乎已经成了他们出差路上的终极目标。
很多人,年纪轻轻,不到35岁,就已经完成了星空联盟或者天合联盟的终生白金卡,万豪或者希尔顿的终生高卡。
曾经一个上海的大厂,要在苏州开一场发布会,但是北京的市场部同学却过来了,我私下问了问,我说你们上海这么多人,你为啥要过来,人家悄悄跟我说,今年金卡保级困难,得加把油了。
这种为了出差而出差,只为高卡的“出差病”,在很多大厂人中普遍存在,甚至这群人还会定期交流,如何更高效的积攒里程和房晚,更加迅速的达到目标,俨然已经成为一门可以研究的学科。
上海新天地的一位年轻大厂销售跟我开玩笑说,之前有一次出差,一天跑了三个城市,都是为了拜访客户,其实可去可不去,但是这三个城市之间,都有快线,可以拿到更多航段,便开启了魔鬼行程,上海出发,中午北京见完客户,晚上飞成都。
一张航空公司金卡,一张国际连锁酒店白金卡,这是大厂牛马的一种身份标识,如果你没有航空公司的金卡,你就无法得到一系列便利的情绪价值,比如可以坐在第一排或者应急通道,和空姐面对面,四目相对,如果你没有国际连锁酒店的白金卡,你就获得不了偶尔的套房礼遇,也不会有行政酒廊待遇,你要知道,对一个年轻同事说一句,晚上去行政酒廊喝一杯,有多舒服。
百度公司之前一个刚毕业的员工跟我说,跟年纪大一点的同事一起出差,跟着他们走快捷通道,进休息室吃免费饭菜,然后空姐还能来面前叫着姓名问候,别提多羡慕了,人啊,就是这么简单,这一切似乎都变成了年轻人心目中奋斗的目标。
但是,参与的人越来越多,阈值也被调的越来越高,以前大家是有个金卡就行,后来就要白金,再后来就要钛金,终生。
曾经有一个空姐跟我开玩笑,国航京沪快线,几乎整个舱都是金卡和白金卡,普通客户反而最少,所以现在金卡都不配拥有机上问候了,有些常旅客她们甚至都已经混成了熟人,互相能叫出名字来。
问题来了,真的需要这么多出差吗?
尤其是在大部分工作都可以利用互联网完成的今天,很多公司在2025年都在清查违规出差,甚至虚假出差问题,因为大厂利用虚假出差报销的恶性案例,屡禁不止,曾经还有一些人因此而获刑。
但是,公司大了之后,管理的细致程度肯定无法跟上,业务与人力和行政之间的配合,无法消除信息差,一些公司开始采取绿色出行奖励,对于一些大幅度降低出差频次,又不影响业绩的部门和个人进行奖励。
北京西二旗某大厂员工说,公司今年还采用了降低出差档次的方法,来进行出差干预,800公里以内不准坐飞机,以前高铁一等座,现在降低到二等座,以前一线城市住宿标准700元,现在降低到500元。
有一位我比较贴心的大厂好友跟我说,前几年,他非常喜欢出差,毕竟公司业务好,能成单,无论需要不需要,一定要过去见面敲定,而且前后三次,做到贴身服务,其实过去了也没啥事,见面喝喝酒,还能一起去唱唱歌,公事办了,个人也爽了,但是这几年,行情不太好,自己就主动减少出差次数了,一些小年轻人的还不知死活的出差,哪怕没业绩也在跑。
在这个出差学中,也有鄙视链。
在大厂出差中,最受欢迎的无疑是国航金卡+万豪白金卡这个组合,字节、腾讯、阿里这几家的出差标准是可以基本覆盖成本的,就算不够,也充其量再自己掏一两百元,因为大厂跟酒店有非常好的协议价,万豪系酒店住下来,可以便宜30%。
其次,就是长期在上海居住的人,可能会选择东航,广东驻扎的牛马洄选择南航,但是酒店,万豪基本是首选,然后是希尔顿,再往下走,还有一些预算不足的公司会选择亚朵或者华住会。
但是疫情之后,国航虽然大放水过一段时间,但是最近又在收紧里程政策,普通航段的折扣经济舱只有可怜的0.25航段,保住金卡需要36个航段,你算算需要飞多少次。
所以,在预算充足的大厂,员工出差一定不会选择坐早晚班机,因为过于便宜,航段积攒太少,人也很累,大家一定会选择黄金段时间,这样航段就会来到0.75,如果是快线,再加上0.5,再加上大客户的0.1,这样往返就来到了2.7,这样一来,哪怕有些出差无能为力,没有快线加持,一年只需要出差20次,便能解决问题。
在大厂牛马中,流传一句名言,但凡能坐飞机,一定不选高铁,哪怕是南京到上海,北京到郑州,也要起飞。
出差就会涉及到住宿,这里面特别有意思,我给大厂HR提供一个线索,如果你们公司一线城市出差预算在700元住宿标准的话,你会发现很多人特别喜欢在一季度末和二季度初出差,这不是我瞎编的,而是某大厂HR亲口告诉我的,为什么?因为万豪系酒店在这个时间段,每年都有个活动,房晚住一晚送一晚,一年50个房晚可以保住白金卡,如果5月之前你出差20天,就累计40晚了,半年内就可以保住白金权益,剩下的时间,还能想方设法再弄一个酒店集团的高卡。
我见过某大厂市场部中层,手持万豪、希尔顿和IHG三家酒店的高卡,他基本一年要在酒店住200天。
最后,我们讨论讨论,为什么,很多人会出差上瘾?
这里面其实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年轻人,一种是要积分的。
大厂牛马,刚刚工作三两年的人,或者单身没有家庭的,是疯狂出差的主力人群,他们闲在家里本来也没什么事,出差可以到处跑跑看看,就当公费旅游了,很多大厂活动结束后,会有员工找出各种理由留在本地继续两三天,或者明明去昆明出差,却要找出个去大理的理由,这种情况屡见不鲜,年轻人的天性。
另外一种就是对积分有执着需求的,毕竟这是一个合理合规的好羊毛手段,差旅费用公司出,然后积分回血到个人账户,一年国航积分15万,就差不多够两个人欧洲往返了,万豪一年20万积分,也可以换到马尔代夫喜来登五晚住宿,家庭出游的一大笔开支都免费了。
2025年,降本增效来到了2.0阶段,很多公司已经把差旅视作了新的重点盯防对象,一些HR甚至私下会来问我,是不是可以从组织架构上,直接在那个区域放个人,因为出差的成本和养一个人的成本,已经相差无几。
某头部科技公司已经采取了新的措施,引入绿色差旅积分,鼓励员工选择高铁出行或者线上会议,累计的积分可以兑换培训资源或者弹性假期,这种机制不仅降低了34%的差旅费用,而且还提升了27%的团队效率产出。
之前有咨询机构发布过报告,过度差旅导致互联网从业者每年平均有效工作时间减少210个小时,相当于每年损失12个工作日。
好光景的时候,任性一点,胡来一点,问题不大,现在时代变了,如果还不知道适可而止,继续在出差这件事上,抱有执念,最终可能会误伤到自己。
还是美团的政策好,管你是什么高管,出差永远就是最差待遇,开水团,从来不是浪得虚名。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长三角momo,作者:Mo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