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5-04-03 17:36

“自律独处30天赢取20万”,现实版的“鱿鱼游戏”正在上演

“只需要在一个房间里,自律打卡30天,就能拿到20万奖金。”这样的自律挑战工作室在短视频平台层出不穷。如果是你,你会参加吗?在这场挑战的背后,是突破自我限制、挑战自我成长的人生训练,还是交钱被骗、耍得团团转的一场精心骗局?本期显微故事带你走进这些自律挑战工作室,看看他们背后究竟有什么样的故事。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显微故事,作者:马孔多,编辑:卓然,题图来自:《鱿鱼游戏》剧照

文章摘要
短视频平台涌现“自律挑战30天赢20万”项目,参与者需缴纳高额报名费并遵守严苛规则,但反人性的条款使挑战几乎无法完成。案例显示,主办方利用底层人群的贪欲和心理操控,通过诱导反复缴费、接入网贷等方式敛财,最终演变为精心设计的骗局。

• 🎯【现实版“鱿鱼游戏”】:“30天自律挑战”以高额奖金为诱饵,模仿生存游戏设定,吸引底层人群参与。

• 🚫【反人类规则陷阱】:禁止遮挡脸部、限制如厕时间等条款,利用生理本能制造违规借口。

• 💸【精准收割底层人群】:瞄准负债者、低学历体力劳动者,利用其翻身欲望设计连环收费机制。

• 🎭【操控赌徒心理】:首次失败退款诱导二次尝试,后期降低规则难度刺激持续缴费。

• ⚖️【维权孤例警示】:少数成功退款案例揭露骗局本质,但多数人仍深陷贪欲陷阱。

• 🕳️【人性贪欲永动机】:即便知晓骗局风险,仍有大量人群因幻想暴富主动入局。

一、咸鱼翻身的机会到了?


“给你一个房间,只要你能够自律独处30天,就能拿走20万现金。”


这样的条件,谁不会心动?


然而,你必须遵守一些规则。例如,“每天晚上10点前睡觉,早上6点前必须亮灯起床,不得午睡;每天只能在晚上9点开始,玩3分钟手机;全程要呆在摄像头下,不得遮挡脸部超过3秒钟;房间内酒水饮料、零食不得动用……”


王海潮在短视频平台刷到这样的挑战,决定去试一把。


普通人的30天,可能是月薪五六千元,王海潮的30天,却只有3000元,而现在只要参加这个挑战,他可以用30天换来20万元。


王海潮今年只有四十来岁,在一家物业公司做保安。在这之前,他开了一家小饭馆,生意不景气,赔了很多钱。当保安这两年,王海潮一直想着辞职,想重操旧业,去开个什么店,赚大钱。


家里人一直说王海潮爱折腾,但又没那个资本来折腾。几句话怼得王海潮哑口无言,只能在保安亭里一直做下去。


他每天的工作很轻松,几乎没啥活,没事就刷短视频。直到他刷到这样一则挑战,他仿佛看到了希望,仿佛有一只大手要将他从生活的泥沼中拉上来。


图 | 一些自律挑战视频


他在平台上搜索这样的视频,想要继续了解项目规则。在这些视频里,参与者大多是负债20万以上的中年人,主办方声称只要按照规定完成一定时限的自律挑战,就可以帮助他们偿清债务。


他晚上回到家,在饭桌上告诉家人。老实本分的妻子告诉他,这肯定是个骗局,天上不会掉馅饼。儿子告诉他,这不就是鱿鱼游戏吗?纯粹忽悠人。


图 | 《鱿鱼游戏》剧照


王海潮不懂什么是鱿鱼游戏。他心里痒痒的,总觉得这个挑战不是骗人的,因为有游戏规则摆在那,只要按照规则执行完成,不就是可以赚到大钱了吗?又没有让你去投资、去理财。


他瞒着家人,加了账号里的客服微信,详细了解参与方式。客服打来语音电话,跟他讲解游戏规则。最后告诉他,只要独处30天,就可以拿走20万。王海潮听着热血澎湃,仿佛中了彩票一般。


他问客服,能不能多次参加?得到肯定的答复后,王海潮盘算着,一年参加3次,就可以赚到60万。


当得知活动需要缴纳9000元报名费时,王海潮稍微有点泄气。


一是因为这相当于他三个月的工资,他一下子拿不出这么多钱;二是因为让他拿钱,他就开始怀疑这是不是跟家里人说的那样,是一场精心策划的骗局。


客服似乎看出了王海潮的顾虑,讲了很多成功案例,很多人30天前负债累累,30天后在这里翻身。


客服又告诉王海潮,就算挑战失败了,9000元就当在外面旅游了30天,在哪住宿单人间不要个三四百的?


图 | 来挑战的人很多


王海潮说服家人,凑足9000元,只身前往武汉。他第一次离开家乡,第一次坐高铁,一张车票就要四五百元。


他对自己的能力“迷之自信”,他认为自己就是干保安的,一动不动坐着就能度过24小时,这点挑战对自己来说家常便饭、小菜一碟。


殊不知他已经掉进了对方的“陷阱”。


二、想不劳而获却被“割韭菜”


王海潮入住第一天,就违反了规定。


规则写明,脸部要全程暴露在摄像头之下。王海潮入住时,床上的被子乱了,很明显是刚刚有挑战者离开了,他被无缝连接地安排住进去。


就在他转身叠被子的时候,被管理员告知他违反了规定,因为摄像头只拍到了他的背部,看不见他的脸。


王海潮败北,这意味着9000元打了水漂。他不甘心,在主办方的建议下,又去线上金融平台申请了一笔个人贷款,开始了第二次挑战。


图 | 合同协议中的活动规则


他深刻吸取第一次失败的经验教训,每时每刻都想着摄像头,就连睡觉也要把头朝着镜头这边睡。起初他很不习惯,熟睡中不经意翻了个身,立马惊醒,在三秒钟内盯住了摄像头。


每天晚上9点,王海潮可以使用手机。主办方告诉他,使用手机时间只有3分钟。王海潮觉得这个规则时间虽短,但并不那么难。


入住前几天,王海潮每天与外界连通的3分钟权利,他都用来和家里人通话。他打开计时器,一旦时间到了2分55秒,他果断挂掉电话,哪怕电话那头老婆儿子的话还没讲完。


后来,王海潮每天用这三分钟时间来刷视频,娱乐放松一下。计时器一旦响了,他就立马关机。


第六天的时候,王海潮忘了开计时器,自己陷入了一条长达5分钟的电影解说视频,忘乎所以。等到第4分钟,管理员打开房门告诉他挑战失败,他才猛然想起自己目前身在挑战中,他还以为自己还在岗亭里上班。


王海潮再次挑战失败,至此,他已经花费了一万八千元,相当于他半年的工资,而他来到武汉才不过10天。


主办方问他要不要继续接受挑战。王海潮受到了精神打击,想起家里人的话,这是不是一场骗局?但他确实是自己犯了错误,违反了规定,错在自己。


王海潮决定回家去,不再参加这个挑战。眼下的问题是,王海潮身上一分钱都没有了,连回去的车票,他都买不起。


主办方为了让他继续参加挑战,故意放宽了规则,允许他每日使用手机30分钟,睡觉时脸可以回避摄像头,并且30天时长降为20天,报名费还是9000元。


被他们这么一说,王海潮顿时觉得难度小了不少,决定再来一次,他想回本。他又去金融平台借款,开启了第三次挑战。


毫无疑问,王海潮的第三次也失败了,原因是他触碰了自己的私密部位。活动规则明确指出,挑战者不能在镜头前接触自己的隐私部位。


当管理员进来通知王海潮挑战失败时,他还一脸懵,不清楚自己哪里触犯了规定。管理员向他解释,王海潮瞬间火冒三丈,抡起拳头想要打人。


也是在这一刻,王海潮才彻底明白,这些规则已经突破了人类的本能和人性,根本是无法完成的。


这些公司完全是为了骗取报名费。王海潮和他们有着白纸黑字的合同,他一时间感到有点“有理说不清”,只能灰溜溜地借钱买票回家。


三、骗局卷到“自律圈”


近年来,这些公司在自媒体平台上如雨后春笋,他们发布招募启事和发放奖金的视频来吸引人气。


在报名时,这些公司都会详细询问挑战者的年龄、职业和所在城市,电子合同里的每一条规则清楚写明。


报名费大多在6000元到9000元之间。为了吸引人参与,有些公司还设置了阶段性奖励,例如完成7天赢取10万元,完成10天赢取15万元等等。


为了让这项活动更具真实性,几乎所有的公司都会把这种挑战进行“美化粉饰”。


他们宣称,这是为了唤醒现代人的自律意识,让那些内心深处渴望改变自我的人,拥有一次可以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


在这样的宣传手段下,这些挑战的参与者几乎都是现实生活中一些极度缺钱的社会底层,他们学历不高、收入微薄,大多是一些体力劳动者,甚至有一部分是失业中年,他们渴望金钱,更渴望成功。


有些人认为规则简单,就想当然地报名交费参加了。这些规则虽然看着简单,但背后的底层逻辑却是“反人类”的。


可以说,只要是肉体凡胎的人类,就免不了会触碰规则。


图 | 报名需要发送身份证


这些公司很会操控人的“赌徒心理”。


有些公司,在挑战者第一次失败后,会退还报名费,这时大多数挑战者都会选择继续挑战,等到第二次失败后,报名费就要不回来了,但是挑战者会想着是自己犯了错误,继续交钱开始第三次挑战。


等到第三次挑战失败了,主办方又会刻意降低规则难度,让挑战者继续报名第四次挑战。


为了让挑战者更方便地交钱,主办方还提前做了很多功课。


他们把一些市面上的小额贷平台,例如叫什么名字、怎么贷、能贷多少搞得明明白白,梳理成一张清单。在挑战者动了“再来一次吧”这样的念头时,让他们能够丝滑顺畅、极其方便、无脑地贷到钱继续参加挑战。


等到挑战者再次失败了,他甚至不知道自己从哪个平台贷款了,直到下个月接到催债电话。


这有点类似在赌场上赌博。只要人有“想赢”的贪欲,就会掉进他们设置的陷阱里。


李智明挑战了两次,皆以失败告终。但他和王海潮不同,他开始了自己的维权之路。


他在第二次失败后,立马报警,然后又去联系律师,去法院起诉。那家位于浙江的小公司实在拗不过这样头铁的人,给他全额退款。


李智明拿到钱后,有段时间专门在短视频平台相关视频下面留言,告诉大家,这是个骗局,根本不可能挑战成功,你想的是别人的奖金,别人想的是你的报名费。


结果,还是有很多人私信问他,挑战难度大不大?成功率如何?怎么参加才能赢?


李智明在私信箱里感受到了人类贪欲的无穷无尽。总有那么一群人信奉着天上能够掉馅饼,以至于“天下无诈”永远是个梦想。


这种挑战的本质就是通过“反人类”规定来达到骗钱的目的。


试想一下,如果某个人真有那个自律,那么他做任何事都能成功,都能赚大钱,他又怎会参加这个破游戏呢?


(应受访者要求,本文均采用化名)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显微故事,作者:马孔多,编辑:卓然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频道:

支持一下

赞赏

0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