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来源 | 互联网指北(ID:hlwzhibei)
作者 | 指北BB组 大浅
编辑 | 蒲凡
头图 | 视觉中国
这两天陌生人社交再次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一款主打酒店陌生人社交的应用“趣住”被指存在大量的拉皮条和色情交易信息,引发大量媒体关注。
而这并不是陌生人社交产品在最近一段时间仅有的“发声”。作为互联网行业里的经典品类,近一个月来陌生人社交似乎正在进入新的周期:
3月25日,国内的最大陌生人社交应用陌陌发布了2020年Q4及全年财报,分红、高现金储备、财报超预期成为陌陌财报的亮点——但同时,营收、归属净利润下滑甚至负增长;付费用户和活跃用户下滑;直播服务营收大幅下降,却又成为笼罩在陌陌头上的一层阴影——这让行业内不少人发出疑问:
说来说去,陌陌是不是还是转型失败了?
无独有偶,另一家主打匿名语音聊天的社交应用Soul则据传正在计划赴美IPO。据3月17日多家媒体报道,Soul正计划以10亿美元估值登陆美股市场,募资两亿美元——虽然这个消息很快就被辟谣,不过Soul也顺便在辟谣声明中向人们普及了一个新概念:
他们自称为“以Soul为链接的社交元宇宙”。
大家似乎都很难,就算风光也显得很“小心翼翼”。就像过去几年各种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然后又一地鸡毛,几代产品人似乎都在想办法打破人们对于“陌生人”、“社交”这两个词先天自带的刻板印象,试图通过各种公式证明两者的可能性,但这个行业似乎永远只能停留在一种长不大又死不掉的状态。
陌生人,社交什么?
陌生人社交还有想象力吗?人们又为什么需要陌生人社交?这个问题似乎在2021年的背景下不需要过多讨论:
有行业媒体认为“社交”是一款产品的最大价值,用黑话来形容是“进行产品沉淀的最重要基础”;有人还把很多品牌破圈的成功归因为“社交赋能”,比如“沃尔沃为什么不如BBA卖的好”、“阿迪达斯为什么看上去永远竞争不过耐克”,原因就是“没有社交价值”。
更玄学化的“陌生人社交”的潜在价值就更不用说了:在越来越富有赛博朋克味道的当下,和陌生人社交无异于“再活一次”的机会——毕竟现在人们对他人的定义,很大程度上是由社交网络痕迹完成的——微信、QQ们已经不太可能给你这个机会。
但这样的理论似乎能只证明“陌生人社交”的存在价值。要成为一款拥有稳定需求场景的产品,显然需要考虑的问题还有很多,比如“陌生人社交”的需求其实萌芽于用户本身,而非“产品去推动”——也就是说产品更多承载地是整个陌生人社交中“过程”的角色——那么这个“过程”到底应该是什么样?谁来定义整个过程?用户们喜欢的“过程”是否是产品需要的“过程”?
这些显然是很难产生标准答案的问题。我们在Soul上随机匹配了几位网友,分别和他们聊了聊。
对网友图南来说,她的目的很明确,“我在Soul就是为了交朋友”。为此,图南个人简介上的第一句话就是:95年的大姐姐,不处对象,只交朋友。
旅游、电影骨灰级爱好者、偶尔会和朋友小酌几杯。细腻的文字让一个落落大方的形象跃然屏幕。
图南说,她虽然注册了有一年多,但真正玩儿Soul只有一个月左右。这一个月的时间,她也确实在Soul认识了一些不错的朋友,并且还和其中两位网友完成了线下面基。
“见面更多的是惊喜,两位网友性格都很好,其中有一位明显感觉比线上更健谈。”对于线下见面的结果,图南给与了肯定,但在整个交友过程中,图南也表示遇到过许多不太好的体验。
“浮躁了人太多了,目的不纯的人也很多,需要自己鉴别。有些人一上来就处对象,看照片。”图南提到。
不过,虽然那些一上来就处对象的人给图南来了不好的印象,但在陌生人交友的场景中,拓宽自己的交友圈子,期望通过这些渠道找到对象也确实是许多人的目的之一。这种目的甚至还被这些应用的官网作为广告大肆宣传。
网友柳琦就是这样一位想通过陌生人社交找到对象的人,在被问到为什么来Soul时,她的回答很坦诚,我就是来找对象的。
对柳琦来说,Soul并不是她找对象的唯一渠道,只是听大家说在Soul有机会认识更多有趣的人,于是抱着姑且一试的心态来了。用柳琦的话说,这是多给自己一个机会。
但当我们追问,你真的相信能在网络上找到自己的喜欢的人吗?柳琦却几乎毫不犹豫的表示,并不相信。
在柳琦看来,虽然我确实是奔着找对象的目的来的,但无论是网络社区人群背景的复杂程度,还是陌生人交友的匿名性都让网络交友看起来并不靠谱。
所以,很多人不相信网络社交的真实性,但又有很多人期望在网络社交中找到对象;大家抱着一种十分戏谑的心态做着很认真的事情,这让陌生人交友多少显得有些滑稽。
当然,也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期望在这里交到朋友,找到对象。对罗宾来说,他在Soul上的主要目的,就是将这里当成树洞,发一些不方便在朋友圈发的情绪。
罗宾告诉我们,在熟人社交的圈子里,很多情绪是没办法敞开表达的,你得时刻注意自己的人设,也得注意别人怎么看,怎么说。
“朋友圈都是熟人,有长辈、同事、领导,有时候想吐槽一下某个同事,或者想偶尔发一些文艺、骚情的话感慨一下生活。但都会怕朋友看到显得尴尬,但如果把朋友都屏蔽了,发出来没人看,那发出来也就没有必要了。”
但这些顾虑,在陌生人社区就并不存在。在罗宾看来,自己玩儿Soul就是把这里当成树洞,期望从陌生人那里获得情感的认同。
有人就聊聊天,没人聊天就在广场上看别人发的动态,像朋友圈一样用,但是这里不用担心有熟人。
陌生人社交的匿名性,给平台上的每一个用户都戴上了一个面具,让他们能够在网络的社会中畅快的做着另一个自己。
但人们对于匿名性的需求,除了将网络世界与现实直接隔离,同时也有人期望完全隐藏真实的自己,甚至将自己装扮成别人“重新做人”。
例如,一个在现实生活中只有三四分的人,却往往能够通过网络把自己包装成九分十分的样子,然后在网络中享受到在现实生活很难得到的关注和追捧。
在上个月我一位朋友就曾在朋友圈爆料,有人将她在朋友圈发的个人照片和个人简介原封不动的搬运到了Soul做成一个高仿号,然后借着她的名义交友。
显然,这种因为匿名而无法鉴别一个人是否真实的情况,也给那些想要通过陌生人社交平台找到对象的人带来了许多困扰。
例如,经常就有网友在社交平台表示,自己在约了网友线下见面之后,却发现真人和照片是买家秀和卖家秀的差别。以至于有网友吐槽说,约网友见面就像开盲盒一样刺激。
对此,通过Soul交到朋友的图南也告诫到:“见面还是要谨慎,网上聊和线下聊是两回事。”
在她看来,网络上各种信息很复杂,需要自己用心去甄别。那些一上来就要照片、提其他要求的我一概没理,只有聊得熟了,彼此都把对方当朋友了才会给照片。
抱着交朋友的目的,更看重性格,不对外在抱有期待,才更有可能获得惊喜。
长不大的陌生人社交
其实不光是来自用户们的“敌意”,陌生人社交创业者们也经常(至少是在口头上)把“熟人社交”当成过假想敌。比如2019年1月的时候,罗永浩在发布聊天宝的时候就喊出过标语“今天是个特殊的日子,历史会记住今天”——这句话后来被无数行业媒体所引用,发展成为知名行业口号“天下苦微信久矣”,在当时引发许多行业大V们痛陈熟人社交的种种弊端:
体积大、占内存、人脉杂、没隐私……
我们甚至能够在“熟人社交”的那些赢家身上也看到同样的逻辑。比如在2019年,算上年底发布的匿名情感聊天软件的“灯影交友”,腾讯总共推出了五款主打社交的软件(前四款分别是猫呼、轻聊、友记,和复活的朋友)。
但陌生人社交能成为熟人社交的“替代品”吗?这显然是一个很难成立的逻辑,因为从陌生人社交的“先天条件”来看,它既无法像微信、QQ等熟人社交产品一样,通过用户规模的聚合来形成自己的行业壁垒,也无法真正意义上地“重新定义人们的社交方式”:
首先,陌生人的社交是绝对的小众的。除了目的明确的相亲交友,其他的陌生人交友软件为了让两个陌生人在初次见面就有话题可聊,通常需要通过重运营手段不断为陌生人提供出发社交行为的基础(比如社区文化的建设)。
例如主打灵魂交友的Soul,拥有着鲜明的“H5病毒营销”的内核,主打捏人、性格测试、心理匹配;Uki、声惜等则主打“声控”、“AMSR”文化,并以此来建立用户之间的沟通渠道——这样思路在陌生人社交的产品通稿标题上有着更鲜明地体现,比如去年8月36氪曾经报道过“重回兴趣社交赛道,「Uki」5个月实现盈利”——在句话里“兴趣”优先于“社交”,“陌生人”几乎是不存在的。
因此,在某种程度上,我们可以将每一个陌生人社交产品都当作一个社区产品来看。但基于兴趣基础的社区又存在另一个问题,即不同的兴趣、不同的场景、不同的亚文化都能延伸出不同的社区产品。
在美国,陌生人社交巨头Match Group就是如此,他们根据不同的场景做了许多不同的产品来分别主攻不同的社交赛道。
Match Group产品矩阵
这种用户和产品的不确定性,让陌生人社交很难一家通吃。这也就造成了,即使有其他的陌生人社交产品具有先发优势,率先积累了一定的用户基础,但也不能保证是否会有某个产品成为黑马、后来居上。
也可能正是因为这种不确定的危机感,2020年3月份,Soul合伙人就因为涉嫌故意在竞争对手的APP上散布有害违规信息,“设局”进行恶意举报。而被被普陀区人民检察院批准逮捕。而据我们所知,这个时候的Soul,其用户数量是被其恶意打击的竞争对手的五倍有多。
其次,陌生人社交产品的社区文化也并非是一成不变的,相反,由于陌生人社交因其匿名性、可包装空间,天然和“约”文化拥有联系,则必然导致社区随着人数的增多而产生质变。
例如,现在就有很多网友都在感慨,Soul已经不再是之前的Soul了。在他们看来,以前的Soul上,真的能让人遇到许多有趣的灵魂,但现在Soul随着人越来越多,充斥其中的东西就变成了约炮、涩情和赤裸裸的欲望。
所以,对于陌生人社交平台来说,或许前期这个产品会成为一个清新、有着独特调性的社区,但是随着人数多了起来之后,社区内容就会变得污浊,然后人们就会抛下它,转而寻找下一个、新的陌生人社区。
最后,即使真的有陌生人社交产品能够顺利的发展,在用户体量急剧增加的同时也保持了很好的社区氛围,但最后陌生人社交也一定会遇到一个新的壁垒,那就是社区里用户关系的熟人化。
这就在于,当一个以社交为基础的社区体量足够大了之后,社区产品内部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会相对稳定,熟悉的人会变得越来越多,而最终背离陌生人社交的本质。
毕竟,最初QQ也是陌生人社交产品,而微信最初的摇一摇也是主打陌生人交友的扩列功能。但当周围所有人都在使用微信和QQ之后,他们本来的陌生人社交属性也就被淡化了。
值得一提的是保持“很好的社区氛围”很大程度上也意味着“重运营”和“高度人治”,即产品运营方通过主动地干预和引导不断修正社区氛围的发展方向——事实上正是这套逻辑的存在,推动了垂直内容产品的一波发展高潮,比如即刻、煎蛋和曾经的A站,骨子里都是“我信任一群懂我的人一定能够做出我喜欢的东西”。
(即刻当年宣布回归的H5)
但这类“人治产品”的天花板也很明显:他们只是在讨好特定人群,并且只是在讨好特定人群生命当中的某一个阶段。翻译成产品语言就是:受众对于这类产品的预期是极为严苛的,他们从这类产品获取的是“向上兼容”的需求满足,而非“向下兼容”的基本满足。
在这种情况下,除去日常运营需要投入的高成本之外,维持运营思路的稳定,以及在“如何抢在特定人群的喜好发生变化之前,获得独立生存的能力”将始终成为这类产品的痛点——前者是无法进行压缩的硬成本,后者是完全不可控的不确定因素。
被文化孵化出B站的A站,临到停服才迎来狂欢的虾米,都是前车之鉴。
因此,在我们看来,社交产品中并没有绝对的陌生人社交。陌生人社交只是关系建立的基础,当关系成熟之后,或者使用的人多了之后,关系链产生重合,陌生人社交必然走向熟人社交。
所以,实际上陌生人社交从诞生之初就存在一个悖论:
如果一直坚持陌生人社交,那么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链就永远无法真正打通,最终成为一种小众的,非主流的社交软件;而如果一旦将关系链打通,陌生人社交的产品初心将被抛弃,产品的发展也就彻底违背了既有的发展道路,成为了一个全新的产品;
这就像我们和问图南的一样,当你和网友成为朋友并交换微信之后,你们还会在Soul上聊天吗?
答案显然并不会。
如何突围
所以,如果陌生人社交从一开始就注定无法成长,那陌生人社交的出路又在哪里呢?
很多人都知道,社交产品本身是很难赚钱的。例如微信,即使在成为国内当之无愧的社交巨头,手握12亿月活的今天,对待广告和商业化变现仍然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这是因为用社区/社交产品赚钱,是一个和社区/社交产品本身的文化价值观相冲突的过程。用户会因为各种如广告过多、侵犯隐私、体验不好等等原因离你而去,而外围则还有更多的资本巨鳄虎视眈眈。
当然,对于像腾讯这样的巨头,他们完全不用为商业化变现而发愁。因为微信可以作为巨大的流量来源,为腾讯的其他业务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但这种模式对于Soul这样的小体量产品显然并不成立。
因此在商业化的要求下,Soul的变现就变成了限制用户匹配次数、鼓动用户给聊天对象刷礼物、买礼物。这种方式如果对于一个专注于相亲交友的软件来说无可厚非,而如果对于一个想要有更高成长空间的产品来说,显然会过于激进,并伤害到部分用户的感情。
对于这种悖论,国内陌生人社交品牌陌陌给到的答案是。一方面极力摆脱约pao软件的负面标签,同时陌陌跳出原有的社交模式,通过秀场直播的方式来完成商业化的需求。
另一方面,陌陌学习国外的陌生人社交巨头Match Group,同时推出多款适用于不同场景的陌生人社交软件。例如在2018年收购的探探、以及自己孵化的如针对短视频社交的“对眼”、主打视频交友的“对对”、主打颜值社交的“哇偶”、美妆模拟软件“芒西”、以及基于地理位置的“陌多多”等。
但正如我们文章开头所说,即使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陌陌的发展也并不顺利。
2016年,陌陌的营收增速为312.8%,净利润增长为960.5%,到2020年,陌陌营收增速和净利润增长分别同比下降11.7%和35.5%。显然,从2016年开始,陌陌的增长脚步就已经开始放缓。
而除了关键的运营数据之外,陌陌在国内的推出的对款主打差异化的新社交产品也基本没有掀起什么风浪。
事实上,从中国互联网发展之初,当产品增长出现问题的时候,我们总是会习惯性在国外寻找相似的产品寻求对比。我们想寻找到一种现成的经验来给自己指明前路。
但或许因为国内外社交文化的不同(例如国外用户很早就养成了付费习惯,而国内用户则习惯免费),很多国外看似正确的经验,在国内也并不一定能获得正向的反馈。
但陌生人社交就真的没有想象力了吗?答案显然没那么绝对。根据马斯洛需求理论,人的需求从低到高分别为生理、安全、社交需要、尊重和自我实现。
在如今社会和平经济繁荣的时代,人们的生理和安全需要得到满足之后,社交就成了人们最迫切的需要。数据显示,2015年以来,我国陌生人社交用户规模逐年增长,预计到2020年,这个数字将达到6.49亿。
所以,即使在我们看来,陌生人社交的前路依然充满坎坷。但陌生人社交的需求刚性一直存在,人们也一直在期盼着有更好的、更有效率的陌生人社交产品的推出。
而相对应的,市场对于陌生人社交的尝试和探索也从未停下。例如从2019开始,先后出现的如抖音的多闪、王欣的马桶MT;以及后来京东跟进的主打校园社交的梨喔喔、网易主打声音社交的声波等等。
不过,虽然社交产品层出不穷,但如此获得持续的发展又是另一个问题。
这就如同我们在前面所说,对现在的年轻人,处对象和约约约绝不是匿名的全部。但另一方面,这种社交模式又总在被人污名化。
所以,对于当前和之后的陌生人社交产品来说,如何突破这种先入为主的设定,可能是需要大家长期思考的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