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三联生活实验室,作者:Lily,题图来源:AI生成
自从年轻人学会用医保花小钱办大事之后,生活水平就直线提升了。“他们先是把康复科当成了健身房,让医生教自己科学减肥和健身;再是发掘出了4元一次能刷医保的疗养院汤泉,周末就去疗养院泡汤泉、做理疗;后来又涌入医院的眼科做眼睑板护理,硬生生把医院爆改成了Spa店,缓解干眼症的同时还能正大光明眯一觉。”
思路打开后,年轻人去医院不单是为了看病,而是把这里当成了既能休息、又能疗愈的能量充电站,有事儿没事儿就去医院里护理自己。
最近,他们又发掘出了一种新型薅羊毛的方式——那就是去医院的皮肤科,买能刷医保的护肤品。
你以为的医院皮肤科,是治疗那些烧伤、烫伤和疤痕的重症,但谁能想到,这里还能兼治长痘、肤色暗沉和黑眼圈。有人第一次去皮肤科看病,才发现医院里居然有自己的护肤产品线,洗面奶、精华水和润肤乳一应俱全。这些护肤品有一部分不能走医保报销,但也可以刷医保里的个人账户。
由于医院自己研究的护肤品院线,大多是供来看病的人们选用,几乎不会在市面上流通。于是,这些医院护肤品催生了一批代购,其中北京三甲医院的皮肤科最为火热。
“北京协和医院自己的护肤品牌叫做精心,其中10块钱一瓶的维生素E乳最受欢迎;中日友好皮肤科,则有自研的玻尿酸水乳和补水面膜;空军总医院的皮肤科则以能治疗黑眼圈著名,不仅有药膏还能激光治疗。”
市面上的护肤品品牌,动不动叫某医生或是某博士,但医院里的护肤品却是一种更靠谱的实名制。“医院护肤品的创始人,学历绝对是博士起步,而且还有医院的背书。即使使用的效果不好,至少也知道该找谁售后服务。”
最近的年轻人,流行去医院皮肤科进货?
对于护肤品,年轻人曾经一直秉持着“一分钱一分货”的朴素价值观。“毕竟是用在脸上的东西,不敢买得太便宜。怕用了烂脸,或是出现更严重过敏问题。”
但为了猛猛攒钱,年轻人在护肤方面,也不得不开始由奢入俭。 “想开了,只要不去做医美,脸的改观就不会太明显。几千块的Lamer贵妇霜,和几块钱的维生素E乳,能起到的效果都是补水保湿而已。”
刚入坑医院护肤品的北漂姑娘Bonnie,是在一次去皮肤科问诊时,发现医生给自己开的药膏,就是医院自己的护肤品专线,于是便解锁了医院护肤品这一隐藏的富矿。
“外面的护肤品总宣称自己添加了什么专利科技,但总归比不过医生自己研究的。医院护肤品主打一个对症下药,如果你长期脱发,这里甚至还有专门治脱发的药用洗发水。”
图源:gg和mm
一些皮肤敏感肌的年轻人,用不了市面上那些添加了科技与狠活的护肤品,兜兜转转才发现,医院自研护肤品才是自己最终的归宿。
“市面上花里胡哨的精华水和护肤乳,宣称能一周美白或是淡化细纹,但敏感肌用了就会爆痘或是红肿,这是因为自己的皮肤经受不住这么大的刺激。而医院的护肤品没有太多功效,只是给你补水保湿,修护肌肤,皮肤自然就不会经常撂挑子。”
打工人每天上班对着电脑一坐就是一整天,不仅要面对蓝光辐射,还要在通勤时接受风沙的洗礼。因此有的人就算预算不多,也会在护肤品上尽量买最好的,宠自己一把。
00后的上海姑娘曹冉,自从过了25岁生日后,就开始在护肤上猛砸预算。她曾经也用过Lamer等贵妇牌子货,后来却发现,“Lamer精华水宣传自己的作用就是维稳,换个词来说,不就是什么效果都不明显吗?”
发觉到大牌也不会让自己的脸一夜回春后,曹冉彻底想开了,干脆用上了医院自研的润肤露,一瓶只需要40元。“医院里的护肤品,不会像那些大牌货添加所谓的玫瑰精华,和神奇的海洋精萃。而是主打一个朴实接地气,大家本质上都是水和甘油。不求它让我容光焕发,只求保湿补水即可。”
用娃哈哈纯净水当面膜敷脸,配上医院买的润肤乳,就是曹冉的极简护肤法。“之前眼睛下面长了脂肪粒,用什么眼霜都没用。自从不在脸上乱用东西、只用医院开的润肤乳后,脂肪粒就自然消退了,这才知道是以前用料太猛,把皮肤都堵住了。”
与其在家里瞎研究,去医院皮肤科进货的人还少走了不少冤枉路。“比如想要治疗黑眼圈,其实用什么眼霜都没用,不如直接去皮肤科看诊,医生会给你开专门的药膏,如果药膏还治不了,直接出门左转,刷医保去做个激光就好了。”
医院自研护肤品,宠坏了多少年轻人?
打工人去医院买护肤品,和去逛商场最大的区别,在于能获得一种踏实感。
今年35岁的刘哥,之前因为秋冬皮肤太干燥,尝试去逛过某大牌护肤集合店,刚进门就被整晕了。
“我看货架上光是手霜,就有十几种,每种都有不同的功能标签,什么补水、修护、抗氧,我也不知道哪种适合自己。后来导购听说我要给皮肤保湿后,就开始疯狂推荐,从面霜、面膜讲到了精华油,价位和用途都远远超出了实际需求。”
医院里的功能型护肤尽管十分有限,基本上只有保湿面膜、祛痘凝胶或是专门针对皮肤病的乳膏可以选。“但胜在决策简单,只要告诉医生哪里不舒服,就能直接被安排得明明白白。”
有人最初接触到医院护肤品,还是去皮肤科看病时,因为症状轻微不需要用药,被医生推荐了本院自制的护肤品,后来就一直用到了现在。
“一开始我还有点半信半疑,寻思医院毕竟不是护肤品牌,会不会不专业。后来发现医生才是最懂护肤的人,他们不仅会诊断你的皮肤情况,还会系统地分析病因。如果发现你是内分泌或免疫出了问题,不仅会开外用的药膏,还会给你准备一些配合治疗的内服药物,从根本上帮你解决问题。”
大家发现医院是座美容富矿后,除了开药妆护肤品外,还会去医院做一些基础护肤项目。“比如脸上有汗管瘤的可以直接打激光去除,或是皮肤长斑、长痣也能一次性解决。在医院做这些项目手法更专业规范,完事也能走医保报销一部分。”
图源:小橙子
还有一些医院的门诊还能打玻尿酸,“这些医美项目虽然不能自费报销,但大家依然愿意打卡,图的主要是个放心。美容院如果出了事,最多赔点钱了事,但如果医院出了差池,从医生到院长都得挨个问责,甚至可能上社会新闻。”
一些医院推出的护肤品,甚至比一些大牌还火。“比如北京空军总医院当年出的祛痘三件套,当时一盒难求,需要找黄牛才能买到。”
有人分析,这些医院护肤品口碑爆棚的原因,是因为产品往往目的明确。“医院的祛痘膏,里面顶多是维A酸、克林霉素之类的基础药用成分,一切成分都是为了祛痘,而不会为了覆盖更多的消费人群,刻意加入复杂成分增加卖点。”
去医院进货的年轻人,不只是想开了
年轻人去皮肤科开护肤品,终于不焦虑了。“平时去商场柜台,动辄就会被导购吓唬,哪怕只是一些换季起皮的小问题,也会被说成皮肤屏障严重受损,必须做全套修复才能好。”
“而去皮肤科看脸,如果医生觉得问题不大只是普通干燥,甚至连维生素E乳都懒得让你开,会干脆直接劝你多喝水,或是买个加湿器得了。”
北漂小林一开始还觉得,护肤去美容中心就行了,没必要专程跑医院。但他周末去朝阳区逛了个美业展后,不禁大惊失色。
“我发现里面全都是乱七八糟的三无产品,比如一罐药膏既能治痔疮还能美白,甚至能缓解关节炎,实在是荒诞。一想到这些三无产品的尽头,十有八九是各种野路子美容院,我就心想还是去医院开护肤品靠谱。”
ENDING
大家从医院买护肤品,就像是买了份护肤全家桶,全家人都能跟着共享。“这些医院出品的护肤品,成分大都简单温和,无非是点维生素、甘油之类的基础成分,所以孩子拿去乱抹也没事。”
尤其是一些已婚家庭,老公经常会不打招呼地乱用护肤品。“如果他偷偷拿你的神仙水来洗脸,或者是一次挖一大把Lamer,可能会气得你当场发疯。但如果用的是医院的维生素E乳,那就无所谓了。全家都能用,还有助于家庭维稳,这才是普通人对生活的有效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