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冯仑风马牛(ID:fengluntalk),作者:毛洪涛,主编:王滔,编审:陈润江,顾问:王淑琪,原文标题:《卖军火、造汽车、发明尼龙,这个啥都做的家族企业如何活了200年?》,题图来自:《战争之王》剧照
这是一项必须严格保密的计划。“如果你好奇打听,两小时内,特工会把你按到地毯上,你会被传唤作解释,通常随后就会被押解到大门口,让你滚蛋。”
1945 年 8 月 7 日,美国《迈阿密新闻》头版头条出现了这样一段神秘的工人自白。此前一天,一颗名叫“小男孩”的原子弹在日本广岛爆炸,再过一天,还有一颗名叫“胖子”的原子弹将被投向日本长崎。这场造成 10 余万人死亡的战争行动,源自上述那项进行多年的神秘计划——曼哈顿计划。许多年以后,曼哈顿计划的领导者、物理学家奥本海默回想起自己观看人类史上首个核武器爆炸时的场景时,想起了印度《薄伽梵歌》中的一句话,“我们都知道要变天了。有的人哭,有的人笑,但大部分人缄默着。”
缄默的不止是曼哈顿计划的知情者,还有为曼哈顿计划无偿建造铀工厂和钚工厂的军火商——杜邦公司(DuPont)。自 1802 年起,这家公司就深深扎根在北美大陆,当美国因南北战争血流成河时,它售卖火药,两头通吃;当美国成为“汽车上的国家”时,它又悄然控制通用汽车,一手将其打造成美国最大的汽车厂商。有人骂它贪婪垄断,有人赞它经营有道,还有人把它长达 200 余年的历史和美国历史联系起来,感叹一声,“无杜邦,不美国。”
一、革命、硝烟和军火商
1802 年 4 月,“荒野雄狮”拿破仑卖了一块地,作价 1500 万美元(相当于 2004 年的 4178 亿美元)。一口气拿出这么大一笔钱的买家不是别人,正是美国政府。这笔交易看似耗资不菲,涉及 5.3 亿英亩(约合 214 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但算下来,美国只用了每英亩地不到 3 美分的价格,就买下了和当时美国领土差不多大的土地,直接让美国领土面积翻了倍。
一年前,拿破仑和时任美国总统杰弗逊都不愿做这笔交易,拿破仑觉得这笔买卖太亏,而杰弗逊认为这相当于承认了法国对路易斯安那地区的所有权,太伤美国面子。谁知仅过了一年时间,这笔买卖就成了,在这中间起到最关键作用的,是法国人皮埃尔·塞缪尔·杜邦(Pierre du Pont,即老杜邦)。
老杜邦从小就志向远大,父亲希望他子承父业,成为一个钟表师,但老杜邦却通过层层关系,搭上法国国王路易十五的情人蓬帕杜夫人的私人医生,并发表了一些经济学著作,跻身知识分子圈层。
法国大革命爆发后,由于政治原因,老杜邦拖家带口,移民到了美国。凭借一根笔杆子,老杜邦和联邦党人杰斐逊成了好友, 1801 年,杰斐逊成为美国第三任总统,老杜邦因此有了些政治资本。听说当时美国、法国在为路易斯安那地区的土地归属争议,老杜邦通过私人渠道,直接接触到拿破仑,利用“美国强大后可以牵制英国”这一理由,最终说服拿破仑认了这笔“赔本的买卖”。
能言善道的老杜邦
就在美国政府欢天喜地更新国家地图的同一时间,老杜邦的儿子,埃尔塞·伊雷内·杜邦(即 EI.杜邦)买下一个废弃的棉花工厂,创办了杜邦火药厂,杜邦公司 200 余年的历史由此开始。
EI.杜邦对政治没什么兴趣,他是个极有天分的化学家,师从“现代化学之父”拉瓦锡,尤其擅长火药生产制造。一家人逃到美国后,EI.杜邦发现美国的火药太落后了,杜邦火药厂应运而生。
当 EI.杜邦得知老杜邦促成了路易斯安那购地,他立马写信给杰弗逊总统,恳求美国总统给新创立的杜邦火药厂一点优惠。不久之后,一份来自美国政府的提炼硝石的合同,直接让这个新生企业成了当地最大的火药厂。
EI.杜邦不是笨人,他有资本、有技术,还有美国政府的订单支持,短短几年就生产出和欧洲大陆水平相当的火药,彻底打响了名号。在全民持枪的美国,好火药就是硬通货,美国军队自然是杜邦公司的最大客户,家里有枪的普通人也会买杜邦的火药。
EI.杜邦:不懂政治游戏的化学家不是好商人
到 1861 年美国内战爆发时,杜邦公司已经是美军最大的火药供应商了,内战中 40% 的弹药都来自杜邦。到 1902 年,杜邦公司成立 100 周年时,掌门人变成了 EI.杜邦的曾孙子。
靠着构建庞大的火药托拉斯,杜邦家族成为美国最富有的家族之一,和洛克菲勒家族齐名。
EI.杜邦的名字本意是“自由与和平”,值得玩味的是,让这个名字金光闪闪、名扬天下的,却是代表着“不和平”的硝烟。
二、创造、毁灭和垄断者
第二个 100 年,杜邦公司进入全盛时期,站得高、望得远,军火商的角色远不能满足这个庞然大物的胃口,它开始转型为化工产品制造商和投资者,前一个角色让它同时拥有天使和魔鬼的面孔,后一个角色,则让杜邦家族的财富更上一层楼。
一战期间,美国置身事外,杜邦公司除了对外销售炸药,还在四处搜寻商机。
此时,塑料——炸药生产过程中意外获得的副产品,引起了杜邦公司的注意。没多久,一种质感光滑、经久耐用的塑料诞生了,杜邦公司称这种塑料可以替代象牙和金属,用作梳子、钮扣等日常用品。
一通百通,塑料制品的巨大潜力被激发后,杜邦公司一头扎进有机化学品的研发蓝海里。1935 年 2 月,杜邦公司研发部员工华莱士·卡罗瑟斯发明了尼龙,这种人造聚合物最开始被用作牙刷刷毛,又以此为原料,生产出女性穿的“尼龙丝袜”,再后来硬质尼龙被用在建筑业中,连军队使用的降落伞也改用尼龙布料制作了。
尼龙丝袜:风靡全球的“时尚爆品”
那段时间,来自日本的廉价纺织品正在冲击美国市场,尼龙的出现让美国纺织业喘了一口气。当然,发明尼龙纤维的杜邦公司,早就在尼龙风靡各个领域时赚得盆满钵满。
除了尼龙,特氟龙也是杜邦发明的另一种改变历史的人造聚合物。
1938 年,杜邦实验室发明了一种耐腐蚀性极强的塑料,取名为特氟龙。这种材料刚问世,就被用于军火制造,放在炮弹的邻近熔断器里。因为耐腐蚀性能太好,在曼哈顿计划进行期间,特氟龙甚至在原子实验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二战时给杜邦公司带来了持续的政府订单。
战争结束后,特氟龙很快就被杜邦公司推向民用市场,成为杜邦公司的聚宝盆,创下 3 天进账 7000 万美元的惊人收入,人们最为熟悉的特氟龙用法就是不粘锅涂层。
然而,也是在特氟龙的民用市场上,出现了杜邦有史以来最大的争议。
1975 年,一家位于杜邦公司堆料场旁边的养殖场突发意外, 200 多头牛离奇死亡,养殖场主人怀疑与杜邦公司的堆料有关。事实上,早在 20 年前,供应商 3M 公司已经向杜邦提交过特氟龙的毒性报告, 3M 公司认为在白鼠试验中,特氟龙会致使白鼠胚胎眼部畸形。
为了验证特氟龙的毒性,杜邦公司在全世界寻找不含 C-8 (特氟龙的碳分子链)的血液样本作为对比,找遍全世界,最终只在一个死于朝鲜战争的美军士兵留下的血液中找到了,换句话说, 1950 年代后,几乎所有人体内都有 C-8。
但杜邦公司始终没有承认特氟龙对人体有害。
直到 2011 年,美国环保署专家小组得出结论,C-8 可能与肾病、睾丸癌、甲状腺疾病、高胆固醇等疾病存在联系,杜邦才松口,同意减少 C-8 的产品。2017 年,C-8 被列为 2B 类致癌物。
《黑水》:一部聚焦 C-8 长达几十年污染历程的影片
类似特氟龙的例子还有不少。杜邦公司发明的氟利昂曾是全世界冰箱通用的制冷剂,后来却被证实其中的氯氟烃会造成臭氧层空洞。在此结果成为全球共识之前,杜邦公司也曾长时间否认氟利昂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
不管争议声多大,杜邦公司在化工领域仍然算得上如鱼得水,与此同时,杜邦家族的成员还在不停“钱生钱”,做大家族财富蛋糕。
皮埃尔·塞缪尔·杜邦(老杜邦的曾曾孙子,EI.杜邦的曾孙子,即小杜邦)慧眼独具,在 1914 年就低价购买了通用汽车的股票,一年之内,他几次加仓,最终获得了通用汽车的控股权。次年,小杜邦成为通用汽车的董事局主席。
为了帮助通用汽车走出组织混乱的困境,小杜邦引进人才,大胆改革,让通用汽车重新走上正轨。不仅如此,小杜邦还利用杜邦公司的便利,为通用汽车开发人造皮革,替代真皮座椅配件,给通用汽车而节省了大笔成本,制冷剂、防爆汽油添加剂等附加品,也给了通用汽车“人无我有”的优势,大大增加了竞争力。
1961 年,美国联邦最高法院认定,杜邦公司和通用汽车之间的亲密关系有违《反托拉斯法》,杜邦公司不得不出售通用汽车的股份。此时,通用汽车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公司,而杜邦也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化工产品制造商。
天使和魔鬼、创新者和垄断者的种种碎片,交织塑造了杜邦公司第二个 100 年的面孔。
三、分拆、重组和新篇章
杜邦公司成立之后,在长达 165 年的时间里,这个巨大的造钱机器的按钮完全掌握在杜邦家族手上。
在他们手上,“杜邦经营之道”声名远播,代表着高效率和丰厚的利润率。沃伦·巴菲特曾透露,他特意和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一个纺织品业务高管一起,参加过“杜邦经营之道”的辅导课。
然而,在 1970 年代,杜邦家族成员陆续退出经营管理,只靠家族信托保持和杜邦公司的关系之后,杜邦公司的运营便进入了下行通道。
不是杜邦公司的研发能力不行了,也不是商业环境不再利于化工制造商,而是作为一个时刻受到行业周期影响、架构复杂、依赖研发的大型企业而言,在职业经理人手中,只能以一种更注重当下的态度运行。
杜邦需要一个更符合主流叙事的负责任的形象
21 世纪的头 10 年,杜邦公司迫切地为自己打造了全新的形象:一个热衷于环保的科技公司。为此,杜邦卖掉了核心业务尼龙和纺织、利润丰厚的制药业务以及有机化工不可或缺的石油公司,转而收购先锋良种公司,借此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种子领域。
21 世纪的第二个 10 年,杜邦公司先是并购了陶氏化学,短暂拥有了“世界上销售额最高的化工公司”这一称号,又很快自我拆分为 3 家上市公司,分别注重农业、材料科学和特种产品,新杜邦公司特指拆分后经营特种产品的这一部分。
大变革之后,杜邦公司在官网上写道,“杜邦的历史是科技突破的历史。不仅如此,这也是一个转型的故事。从一开始,我们的公司就在不断变化和发展,所以我们可以寻找必要的创新,解决最具挑战性的难题,帮助人们拥有更安全、健康的生活。”
过去的成就和争议,都被埋在了复杂的拆分和重组之下。
第三个 100 年,当万事万物都被人们用放大镜不断审视时,杜邦或主动或被动,只能进化成一个全新的公司。
回顾杜邦成立至今的 219 年,政治和金钱纠缠不清,创造与毁灭同时存在。这个古老的公司用科技堆砌了一座金山,不管我们是否觉察,都曾或多或少与它发生过关系。在这些隐秘而复杂的联系中,杜邦改变了自然,也改变了自己。
资料来源:
[1]史蒂芬·甘道尔:《公司之战:杜邦公司的成功之道》,财富中文网
[2]卡罗尔·卢米斯:《柯爱伦能让杜邦再度卓越吗?》,财富中文网
[3]DuPont: Our History
[4]DuPont: 1918 DuPont, GM&Cars
[5]Warren Cecil: Atomic Bomb Secrecy Related By Ex-Worker, The Miami News
[6]Steve Ariel: Analyzing the US Chemical Industry’s Biggest Merger,Market Realist
[7]Duke Marc: The du Ponts: Portrait of a Dynasty, Saturday Review Press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冯仑风马牛(ID:fengluntalk),作者:毛洪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