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跳海大院(ID:meerjump),作者:院办老罗,原文标题:《合理怀疑河南电视台记者都练过铁头功》,头图来自:《大参考》截图
观看民生节目,可谓是茶余饭后对当地人群生活习性的一次随机普查。
当然也存在着作为A地人却无比热衷于看B地民生节目的人,这不是选秀界的爬墙,只怪内容题材太过硬核好看,记者又满载着新闻理想。
例如浙江电视台的《1818黄金眼》,AKA创造1818,第一造星民生节目。从理发小吴到美颜小张,每年至少预定5席微博热搜。
西安电视台的《西安零距离》,凭一条“肉灵芝”新闻而名声大噪。
成都的《谭谈交通》就更别提了,即便早已停播,却凭一系列奇人异事横扫全网。
互联网年代,电视几乎全线溃败。在剧集、综艺等内容都被互联网压过不止一头的情况下,民生节目可能是电视台最后的杀手锏,时常对互联网发起反攻。
但上面提到的这些节目,已经属于老生常谈,作为一个每天回家就立马打开电视当背景噪音衬托出没那么寂寞的社畜,我还发现了一个新的刚猛民生节目——《大参考》。
“作为一个老广,我不看珠江台,不看TVS2,我每天都看河南民生频道,我上辈子的父母可能是河南人。”
“我爸妈的电视只有俩快捷键,《非诚勿扰》和《大参考》。”
民间的各种奇葩人物和事件一直是地方台民生节目的出圈标配,《大参考》也不例外。 什么“小伙找工作误成陪酒男公关”“网恋女友以貌取人,却不知男子月入三万”。你就说哪个会不想点开看一看???
但除此之外,《大参考》还有着一把独门金刚钻,让自己在一众民生节目中独树一帜,那就是敢和一切势力作斗争,其记者的刚猛,总能刷新你的认知上限。
2021年1月29日,郑爽的代孕风波还没完全过去,代孕黑产还处在风口浪尖时,《大参考》发布了一期节目,节目标题是:《硬茬狮子又来了!这次直接拽着代孕中介报警正面刚》
故事的起源是河南周口的鲁女士,在婚后想要给丈夫生一个孩子,但是由于其年龄已经47岁,比35岁的高龄产妇标准还多了12年,生育危险性极高。 鲁女士首先去郑州陇海医院做试管婴儿,但是没有成功。
然而就在她绝望时,医生却给她开了一张“包治不孕”的药方:代孕中介“卫姐”的联系方式。 鲁大姐当然知道代孕违法,但她万万没想到,在这起违法交易里,居然还藏着另一个局中局:
交了两万代孕费后,鲁大姐别说孩子,连代孕妈妈的微信都没见过,才意识到大事不妙,找到了《大参考》求助。
《大参考》的记者跟着鲁大姐转了两次点,见到了警惕心十足的“卫姐”时,记者狮子直接冲了上去,胳膊死死地挽住了对方,要求代孕中介退还鲁女士2万元的押金。
“当着媒体的镜头你还能跑得了?你走不了我跟你说。” 在媒体的公信力威慑力逐渐沦为一些人眼中的笑话时,这可谓是媒体镜头少有的回光返照时刻。
一再纠缠下,“卫姐”估计也被镜头一通长枪短跑怼怕了,丢下押金就准备认栽告辞:
但故事还没有结束,当鲁大姐拿到钱后,大狮子居然不但没放开“卫姐”,反而一道把一旁数钱的鲁大姐也“抓”起来了——原来,狮子早已报警,要带着鲁大姐亲自去立案,最后他见证违法者被逮捕后才心满意足地离开,霎时间,弹幕里刷满了“正道的光”。
其实《大参考》早就和代孕机构杠上了。
在今年年初,《大参考》收到了一名在校女大学生的求助信息,据称在学校的厕所门上有很多捐卵代孕的广告,清理完了还会有人重新贴上。
女记者根据联系方式,伪装成了一个想要卖卵做代孕的顾客。代孕中介很高兴有“傻子”上门,兴奋邀请记者前来拜访。
而代孕公司的办公室,就坐落在一个十来平米的小房间里,里面挤满了女孩。房间一角,竟然还摆放着抽血设施和B超仪器,条件十分简陋。
最出人意料的,是代孕机构的后勤。在郑州市的某个小区居民楼里,挤满了怀胎多月的代孕母亲,每两个人可以分配到一间卧室,有保姆照顾。
其中甚至有刚刚生产完的未婚女性,这是她第二次当代孕容器,她生下的孩子刚刚被抱走交给客户。
这位母亲的计划是,等到三十岁再要一个“自己的”孩子,三十岁前,她的工作就是以20万元一次的价格,出售自己的子宫使用权。
当记者问她对代孕生育的孩子被抱走心里有何感觉时,这个代孕母亲说:“我没有啥感觉,又不是我的孩子。”而出租子宫对她来说,就像出租房子一样。场面让人浑身发冷。
最惨的不是自愿沦为代孕工具的女性,而是生出来的孩子,一旦孩子有基因缺陷或其他疾病,顾客可以选择拒收,出生的孩子,则会被处理掉,是死是活没人知道。
卧底打入代孕机构的记者,就这样通过对代孕公司工作人员、顾客的聊天,清晰地理出了一条代孕的利益链,也揭露了赤裸裸的人性。
以上这名卧底进入代孕机构的女记者的经历,被做成了六期特殊节目。在以媒体力量加以曝光内幕之外,记者还担起了协助公安执法的工作。
在一次与代孕中介碰面的过程中,记者常歌将摄像机藏入包中,收集证据。
中介不慎将底牌露出后,记者和藏在后方的摄影迅速采取行动:先亮明身份,然后要求去中介带他们去代孕公司。
代孕中介见情况不对直接跑步开溜,记者紧紧跟随,终于追到了中介,把她控制住,同时报了警,成功把代孕中介送到了警察局中。 屏幕里主角明明只是记者,却叫人看出了警匪片的感觉。
看来,想在河南搞事,首先得去庙里烧个香,祈祷自己别被刚猛的《大参考》记者们盯上。
而《大参考》记者们的打击对象,并不限于代孕一类的不法机构,面对失德的资本家和官老爷这两座压在平民头上的大山,记者的摄影机和重拳也虽迟但到。
单论播放量,对刚代孕机构只能排到第三,《大参考》播放量最高的一期节目,则是记者为大学生讨薪。
半年前的冬季,几个男大学生在招聘软件上看到了郑州当地某物业在招保安,遂决定寒假一起去工作一段时间,把下学期的学费挣出来。
众所周知,这个世界上最好欺负的打工仔就是学生。这几个大学生在物业当了将近一个月的保安后,终于遇到了狗血事件:拖欠工资。
而物业人员甚至没有给出拖欠工资的理由,面对几个学生的追问,物业管理人员就一个态度:爷就不给,能奈我何。
已经吃了好几周泡面的几个大学生,只好联系了《大参考》,节目组派出了记者狮子和物业当场对峙。 经理想要借尿遁离开,记者拉住了他。
工作人员说工资可以发一部分,记者说必须发完。工作人员说我们业务繁忙没时间处理,记者说已经反映给了当地劳动保障监察大队......
三个回合下来,物业接连溃败,最后只好先退还了押金,又分批还给几个学生工资。 你给翻译翻译,啥叫正道的光啊?
但即便是文武两手抓,刚硬如斯的《大参考》记者们,也会遇到一时难以解决的棘手状况,例如碰上权力傍身的官老爷。
村委会公然抗法怎么办? 郑州的刘大爷和《大参考》记者就遇到了这种情况。在一次拆迁过后的赔偿阶段,政府翻脸不认账,表示刘大爷的房子不合法,大幅缩减赔偿款。
刘大爷将此事状告法庭,并被最高法受理,判定刘大爷合法且占理。 然而到了执行环节却又遇到了阻碍,当地村委会不服判决,直接与《大参考》的记者对峙:“法院认为是法院认为,我给你讲讲啥意思。”
潜台词估计是:法院判决都是公家的,我怕你把握不住啊孩砸,具体咋整还得让我们来把握。 摆明了就在耍赖。
记者方面则据理力争,引述法律条文将对方问得哑口无言。
然而遗憾的是,记者的唇枪舌剑没有让事件迎来解决。虽然节目组保持追踪,但距离该视频发布已经两个月后,还没有消息传来。不过介于之前的几期相关节目没有删,这码事估计还没完。
无论如何,起码《大参考》已经摆明了自己的立场,就是站在真相,站在新闻理想一边。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总比面对坏事只字不提要好得多。
他们敢报道并参与解决不公正的事件。但走夜路多了总会撞鬼,报道不公事件多了,《大参考》也就成了一些人的眼中钉肉中刺。
2011年,就有人在博客说《大参考》记者曾被围殴,可惜的是原帖已经被删除。
大家都很清楚,枪打出头鸟,在《大参考》的评论区,也常常有人提醒记者们注意安全,甚至愿意施以援手。
除了人身安全问题,各种不明所以的脏水也会泼向《大参考》。
比如网上有人发文诟病《大参考》的记者野蛮、横行不法,试图占领道德高地。然而评论区所有的留言,都在怒怼水军。更是有人指出文中的配图,出自记者质问骚扰女员工的老板的一期节目,显然《大参考》赢得了民心。
这种记者,谁见了都得喊一声“中”!
和逐渐破圈走红的《大参考》节目不同,在网上,人们搜不到节目组记者们的详细信息。最多只能知道电视台给他们起的花名【袁歌姐姐】、【杠精小常】、【硬茬狮子】......
节目组里最刚记者之一的“狮子”,直到2021年因报道代孕机构而走红,才在2月发了第一条微博。
在平时,他的微博很少发表私人的生活故事。和他本人生活相关性最大的一条微博,是他问网友自己要不要去植发。这时候人们才想起,这个硬茬记者也只是一个深受脱发困扰的普通职场青年。
在一期关于男子阳刚之气的节目中,他还对着摄像头坦言,认为自己也没有那么阳刚,但是网友们却觉得他是最刚的纯爷们。这种刚烈没有表现在外貌和体型上,但体现在了他的工作状态上。
在大参考的视频下,常有人借记者们的刚硬,怀念曾经的媒体黄金时代。
那时,有同属于河南电视台的记者崔松旺,扮作智障卧底山西黑砖窑。通过主动“被卖”,他将黑砖窑拐卖人、奴役人、殴打人的内幕层层揭开,以九死一生换来真相大白。
有《华西都市报》的记者罗侠卧底传销组织,在报道发出后受到传销组织的死亡威胁她把手机关掉,但传销组织查到了她家的电话。
女儿放学回家,接到恐吓电话,一个男人恶狠狠地说要杀她全家。后来报道夜总会黑幕,她又被打到住院。
南方报业那篇知名的新年致辞《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泪流满面》中写道:
没有什么可以把人轻易打动。除了真实。人们有理想但也有幻象,人们得到过安慰也蒙受过羞辱,人们曾经不再相信别人也不再相信自己。好在岁月让我们深知"真"的宝贵——真实、真情、真理,它让我们离开凌空蹈虚的乌托邦险境,认清了虚伪和欺骗。尽管,"真实"有时让人难堪,但直面真实的民族是成熟的民族,直面真实的人群是坚强的人群。 怀揣新闻理想去报道真实的记者们,显然是人群中最坚强的那一批。
可时过境迁,如南方老记者褚朝新说:“现在全国有5个真正的调查记者都不错了。”
各种背后令人暖心的原因,以及职业本身的高风险,都让记者成了一种吃力不讨好的苦差。 但如果记者真的灭绝了,还有谁愿意提供真相呢?
回看《大参考》的记者们,论刚硬论胆大,他们肯定达不到黄金时代前辈们的高度,但当下这样的星星之火,也足够给世道人心留下些希望。
我们需要沙雕新闻的同时,也需要正道的光。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跳海大院(ID:meerjump),作者:院办老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