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1-06-01 13:26
大学生投资理财调查:“钢铁韭菜”是怎样炼成的?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新潮(ID:njunewtide),作者:平楚宸、毛翊凡,编辑:龙盼,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韭菜,石蒜科葱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又称“起阳子”,即使被收割,有太阳和水就能快速生长,像极了不断涌入投资市场的散户。“韭菜”与“割韭菜”,道尽了投资圈的生态。


在豆瓣小组“用利息生活——投资理财”里,有超过55万投资者,他们称自己为“钢铁韭菜”,立志不被轻易“收割”。小组中每天都有许多询问股票或基金走势的帖子,也有人交流心路历程,比如“比亚迪雪崩,在路上看到比亚迪的车我都难过”,“每个只买三五千,想着鸡蛋不能放一个篮子里,没想到他毁我鸡场”等帖子。小组中有亏损的“新韭”,也有“收益率39.59%”的成功人士,“打工人”的投资之路可谓两极分化。


南大也有不少学生在投资理财,有的已经炼成“投资大佬”,有的还在摸爬滚打,立志成为“割不动”的“钢铁韭菜”。



一、钢铁韭菜之投资小白


悦悦是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的大一学生,从未学过任何与投资理财相关的课程。她与身边的大多数人一样,从购买银行的理财产品开始参与投资。


悦悦初次接触理财是在高三,父母向她介绍自己的投资决策、具体收益。他们在理财上颇有经验,不仅买了银行的理财产品,也有基金,期望通过投资组合来获得更高的收益。进入大学后,悦悦朋友圈里有同学晒出了自己购买的基金投资组合和收益率。受同学影响,她也跃跃欲试。


不过,悦悦的投资还属于“小试牛刀”的阶段。寒假时,她把节省下来的部分生活费、压岁钱和家里人给的零花钱拼凑起来,共计五六万,拜托外公帮忙购买了江苏银行的理财产品。这些理财产品的利率在3%~4%左右,和定期存款差别不大。买后悦悦便不再关注,到期再和外公一起商量购买新的产品。


外公给悦悦购买理财产品的记录


悦悦没有特别固定的投资方式,“具体还要看利息的多少和当时手头儿上现金的情况,如果我有三千元的利息,手上又有一学期攒的五六千,那我会凑个整把它们集聚起来继续投资;如果当下有想买的电脑、平板等花费较高的东西,我会直接花了。”


作为一个理财新人,悦悦的时间和精力有限,也很难找到合适的基金购买途径。她渴望更高利润,却又担心太高风险。谈起未来的投资计划,她打算每学期继续增加本金,扩大投资规模和方式,暑假阅读“躺在”豆瓣收藏夹里的投资理财书单,为试水买基金做准备。


像悦悦这样的投资小白有很多。“豆瓣热门理财图书TOP10”有超过4000人关注,最畅销的《富爸爸穷爸爸》有9.8万人标记“读过”,7.7万人“想读”,很多人渴望通过投资获得收入,但由于各种原因没有实践。


“由于我不是商院的,很难接触到专业知识,平时学习又忙,看不下去这类书,只有假期可以系统学习理财知识。”悦悦说,“我想固定划出一块时间来选择我的投资产品,但不会投入太多精力。”她希望自己的投资能够“细水长流”,从咨询父母、银行经理开始,慢慢培养独立的投资习惯。


二、钢铁韭菜之渐入佳境


尔东就读于南京大学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戴着读商科的“光环”。


他的投资“初体验”开始于初中,那时候父亲炒股,于是他也跟着了解了一些。在此之后,他还使用过同花顺的模拟炒股。


尔东真正开始投资理财是在上大学后。在专业选修课《管理学研究工具》课上,龙正华老师讲述了自己的理财经验、分享了资金定投的知识,这让他跃跃欲试。


为了投资,他接连几个月积攒下部分生活费。2020年11月,尔东通过最常见的两个平台,迈出了投资的第一步。他深知自己是一个投资新手,因此从来没有指望太多的盈利。相反,他说自己是“抱着必死的心态”开始尝试的,亏了也就当作是“交给投资理财的学费”。


尔东从几十元本金开始练手。他说自己买基金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从十块开始,到五十,到一两百,再到一千。现在,他一笔基金投入基本有几千元。


回顾自己的投资历程,尔东印象最深的还是今年年初的一段经历。当时,他手中的基金在年前有一个涨幅小高峰。尔东没有立即补仓,而是认为这样高幅的盈利早已大大超过了产品的估值。他隐约感到一种危机感,在与朋友讨论后,将手中的基金全部抛售,成功避免了年后基金整体大跌带来的亏损。现在回忆起来,他说自己早就察觉近一年酒类“基金抱团”的现象很严重,很多家基金集体重仓某几只股票,从而使基金表现优良、进一步吸引到资金。


尔东投资的部分产品及其收益


虽然自己储备金很多,用的也是闲钱,但一直跌下去“心里肯定不太爽”。尔东购买过此前的大火基金经理,比如张坤、刘彦春等的产品。这些产品在抛售时没有出现问题,但是“因为再买进时买早了”,所以还是遭遇了亏损,亏损比例最高曾经到达6%,现在在1.78%左右浮动。他计划在后面跌到低点的时候继续翻倍补仓,因为这样可以压低成本,“享受到盈利时的快感”。


尔东虽然是商学院的学生,但没上过专业的理财课。在选择基金时,他会向有经验的人取经,比如他同样也在做理财的父亲。父亲很支持他投资理财,两个人常常共同讨论、相互推荐。有时,尔东也会在基金交流群、基金公司建的客户服务交流群里参考他人的看法。


尔东认为,炒股“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基金更适合大学生。基金是一种长线投资,不需要经常转手,只需要每天花个十分钟看一看。此外,各类平台提供了的理财参考和顾问,减轻了理财的负担。


“基金对我来说是一种理财方式,而非职业选择”,尔东说。虽然未来的基金投资道路仍然算不上清晰,但他还是会一步步摸索着坚持下去。毕竟,投资的目的绝非仅仅是增值,理财教育将是一个人一生的必修课。


三、钢铁韭菜之投资大佬


“5.10复盘:周期的博弈”、“5.6复盘:难得一边倒”,这些文章来自大学生股民于波的个人公众号“蔬菜面加肉”的近期推送。打开复盘推送,可以看到持仓表、成交量和波动率图以及对当天市场、企业和行业热点问题分析和思考,这些都是他的日常。


于波公众号的复盘


于波是南京大学19级保险学专业的学生,他从高考后开始炒股,前后操盘的资金有几十万。高考后,他将南大经管作为第一志愿。不过他对金融保险知之甚少,炒股是他提前了解未来职业方向最便捷的方式。他想,“最后赚没赚到钱不重要,重点是先去参与。”


现在,炒股不仅是兴趣所在,也是在为职业生涯打基础。“本质还是对钱的爱好嘛”,他享受着“破纪录”的快感——“很多行业都有壁垒,资本市场和股票市场是唯一一个不需要很深专业背景的人也可以参与的领域。它是一个没有天花板的职业,可以赚到无限的钱,这在其他行业不可能实现。”


超过100%的收益率对于初出茅庐的于波来说是不小的成就,这是他钻研的成果。“学习专业知识是一个很曲折、困难的过程,刚开始我什么都不懂,像一个无头苍蝇,通过微博我关注了许多博主,浏览和股票、市场相关信息和课程。”他发现,微博有许多浑水摸鱼的博主,“每则信息都有很多来源,博主的水平也有高下之分,在学习之前最重要的是分辨”。在众多博主中,于波筛选自己最信赖的博主,“大浪淘沙里剩下的这些博主很宝贵。很多自媒体们并不懂股票和市场,只是在骗流量收入。”


于波说,看书帮助他更好地理解股票市场。他的阅读包括四类专业书籍:宏观经济、技术分析、金融行为学和成功投资者们写的自传、总结或方法,如巴菲特和芒格的传记。看书是逐渐建立投资思维的过程。于波说,在大量阅读后自己也会冒出和成功投资者相似的灵感。读书和实践相辅相成,“不像学知识或者技能——先学理论,再去做,炒股反而是先参与甚至亏钱,发现了自己的缺陷后再学习,接着再亏钱再学,是在反馈中向前走的。”


于波在短暂的“新手光环”后,也经历过大亏损,“交过学费”。他说:“如果一开始就赚钱,我倒觉得不是好事,在这个市场里,你的亏钱、失败、判断错误是一直会发生的,这种大错发生得越早越好。”


刚开始的几个月是于波亏损最多的时候。2019年10月,他亏损了大约百分之二十之后选择清仓。“当我整个人从市场中抽离出去的时候,不学、不听,一个人冷静地思考,做无关的事情,状态就慢慢恢复了。参与市场的时候,心情会随着市场的波动而起伏,很多情况下都会犯错,只有把自己打断出来再进去,这样才能及时止损。”于波承认,当时害怕风险和亏损,一直赔钱会是个无底洞,因此才全部卖掉。后来,他反思这次失利,“要设立一个预值以备清仓,炒股可能赚也可能亏,但当前的点一定要守住”。


回顾自己的选股经历,于波认为自己还处于一个认知迭代的过程中,在学习中逐渐进步。他说:“炒股是一条学无止境的路,可以从无数方面去分析市场和每只股票,但从无数的角度中寻找可以长久稳定的获胜点需要很长周期的努力,三五年甚至十年都不一定能实现。”初入股市时,于波经常每天换股,根据时期和特点调整。他认为新手换得勤是好事,既然投资了这家企业,就要去了解它的财务、经营状况,这不仅丰富了对不同行业、企业的认识,对未来投资也有好处。


对于持股数量,于波用“把握”来衡量,“把握不大十个左右,把握很大甚至满仓”,而“把握”又来源于“胜率”和“赔率”,胜率即买后涨跌的概率,赔率是涨跌幅度的多少,若一支股票满足胜率和赔率都很高,即大概率涨很多,跌会跌得少,才能下重仓。“但这样的股票可遇不可求”,要看市场机会。


于波认为,炒股关键在于“择时”和“择股”。“择股要有自己的框架,长期看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宏观是指判断宏观经济在什么周期里运行,货币政策的状态,中观是指行业状态,包括行业增速和天花板、供需结构和议价能力等,最后微观即公司在行业中的地位,它在朝什么方向前进;在产业链中的位置、优势以及核心竞争力。中短期则关注公司的业绩,财务等方面。”


于波对市场的研究可以说颇有心得,炒股已经成为他生活的一部分。当课程和股市开市冲突时,他也难以平衡。他打趣自己是“三无青年”——不太听课、不经常娱乐和休息,投入了时间精力不一定收获线性的回报。他不想上课炒股,但为了培养“盘感”,盯盘必不可少。


在一年多的时间里,于波了解了各类基金和理财产品,他对“收益率”有不同的理解。“投资理财最重要的是个人预期,一定要放低。基金的‘翻倍’,‘百分之几十’,绝大多数都不长久,每年百分之十的增长已经很了不起,巴菲特就是这样,但他可以坚持十年甚至更多。”总结起来,即不盲目、低预期和鸡蛋不要放到同一个篮子里,货币基金和公募基金都可用配置”。


谈到未来投资的规划,于波用“聚焦当下”来形容,“此刻我看到了一支好股票、好买点和好技术形态我就买,有好卖点我就卖,盈利不重要。做股票投资应该专注于市场和公司研究,而非账户数值,这才是最好的心态。” 


(理财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新潮(ID:njunewtide),作者:平楚宸、毛翊凡,编辑:龙盼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频道: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