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1-06-30 20:12
坐在花坛边石条上,重新发现市中心

一个城市的本土味道、文化精华,需要一代代的传承。不然人走了,就把味道也带走了,这个城市独特的灵魂所在也会渐渐消失……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经济观察网(ID:eeojjgcw),作者:MR透透气,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一 


身边一直会有京沪两地的朋友来游说我:我在郊区有一块地,分成好多条,你可以认领一块自己去种:播种,培肥,除草……当然也有当地农民会辅助。不,不,不,我只要秋天来采胜利果实就好了:吃一顿农家菜,带几斤蔬菜瓜果回市里就好了;暖棚里的温度与味道受不了,脸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不用忆苦思甜了。


上海世博会有句口号,想来一定会有人至今耿耿于怀: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然而,十年不到,乡村振兴的大潮又蔚然壮观而来,穿惯皮鞋的人们,在乡村你真的住得惯吗?


不……我是一只CITYANIMAL(市中心出没的野兽),习惯了在柏油马路上穿着皮鞋踱着猫步,不需要以千层底的布鞋为符号表示依旧没有忘本:内心还喜欢接地气的,要与土壤在脚底板近距离的相处。他要一路WINDOW SHOPPING走过去,闻着咖啡香,但是知道一杯下去,半夜三点钟还是会清醒得像一只豹子,还是不要自讨苦吃了。他喜欢水泥森林,如果80岁还可以不迷路就意味着他曾经像狗一般画过地图的地方,现在依然是他可以瞎转悠的地盘……


这种生活方式正迎合了此书腰封上的宣传语:未来不在郊区,而在市中心。当然,还有更吓人的依据:被美国《新闻周刊》杂志选入我们这个时代的50本书;《纽约时报》认为《城市》在每一章都突破了关于城市生活的陈词滥调,这里有着真正的才华;《出版人周刊》认为非正式的、自发的相互作用让现代城市充满生机。


所以,怀特的敌人正是城市规划师,他们对街头巷尾的生活漠不关心甚至蔑视。《城市》是对城市的一种思考,也是一部城市设计手册。怀特对城市妙不可言的观察,会给每一位关心城市繁荣兴旺的人带去一份喜悦。


不要因为不想面对不堪回首的过去,以及尚未到来的未来,现在就把此书一扔,眼不见为净了。我们及我们的下一代其实已经去不到哪里了,我们的老年和他们的奋斗期都只能在大中型城市里了,不是吗?清醒一点吧,实干一点吧。


我看一个城市更新项目主导者行不行的标准是:TA,是不是一个妙人;不然,TA又怎么可能“对城市有妙不可言的观察”呢?自以为是地要纠结一帮所谓的专业团队来为街区人间指南,只能让城中居民找不到北。


所谓妙人:一个人有趣多智、玲珑剔透,才能洞悉街区里的林林总总,从而才能真正做出让人真正发生链接,并形成街区凝聚力的规划与部署。妙人总是难得,庸人则一直自诩,所以这本著作与作者的生命力就脱颖而出了。



威廉·H·怀特(1917~1999):《财富》杂志编辑,美国关于城市、人与开放空间领域最有影响力的评论家。通过他的著作,特别是《有组织的人》《最后的景观》和《小城市空间的社会生活》,怀特教育了一代城市规划师和设计师,应该把城市看作是人的居住地,而不是简单地作为经济机器、交通节点或巨大的建筑展示平台。


“他爱上了城市,尤其是纽约,他怀着信仰一般的虔诚做着他的城市研究。”


这“虽然是一本20年前出的书,但是怀特使用的那些例子至今都不过时,那些例子所包含的信息至今仍然是无价的……他精心,充满感情地探索着城市。”真好像我每搬一次新家,就会像狗一般在方圆半径里依次嗅完所有的分类场景:吃穿用娱乐以及公共设施,甚至是隐没在夜里的灰色地带……


怀特的至理名言是:对城市的热爱始于街头巷尾。每一次我带着京沪两地的人们去CITYWALK,总有人会说我从小就生活在这里,我怎么不知道还有这些?我内心的DISS就如一杯刚做好的咖啡,冒着嗤之以鼻的热气,想烫破刚刚发言者的嘴唇。我们有多少人对一辈子生活的城市总带着麻木在固有的几点一线前行着。


“在过去的16年里,我一直漫步在市区的街头巷尾和公共空间里,观察着人们如何使用它们……”离生活越近,离有思路的规划就越近。秉持着这个理念,怀特在纽约和美国其他主要城市的街道上行走,与一群年轻的观察者一道,带上照相机和笔记本,对城市街头生活、城市行人行为和城市发展做具有开创性的研究。


比如在第三章“街头巷尾的人”里面观察并描述了14类小众族群:


街头小贩;街头艺人;发小广告的人;马古先生;偏执狂先生;铃鼓女人;背着行囊的男人;女巫;携带购物袋流浪的女人;乞丐;地摊;扒手和形形色色的骗子;玩“三牌猜一牌”的人;毒品贩子,卖身的和拉皮条的……


“各个国家大都市市中心的行人,比起国内较小城市的行人更相像……东京与纽约就是例子……当我们观察大街上的人,东京与纽约行人的举止行为非常相似:行色匆匆,有一种当仁不让的气氛,而且在人行道中间扎堆。”


“最吸引人的还是人……许多设计出来的城市空间似乎把这个相反的判断当成了事实,他们认为人们最喜欢的地方实际却是他们避而远之的。”大家都觉得要保持一定的社交距离才是最舒服的,但是进化不够的人类,显然很享受在人群里的相互招呼、停下闲聊、被来往行人碰来碰去间接取暖的场景……书中有一堆照片与图示来揭示群居部落留下的后遗症。


比较京沪两地酒吧街,我也得出这样的结论:一个好交际的族群的帝都酒吧街,却没有断断续续的缓冲热闹的公共空间。我只能看到一两个人在门口站着吸烟;而对人冷漠并谨慎保持各自距离的魔都酒吧街,却有一些过场的台阶,花坛外围有石条,或者直接的公共座椅,让孤独的人们,可以有偶尔对陌生人敞开心扉,闲聊起来的外部条件。


时至今日,年轻人嘴上哇哇叫的社恐真的不要太当一回事:很大的原因是你们喜欢的社交他们不爱来,当他们宅到一定程度,内心还是很渴望有外力来促使他们“不得不社交起来”的。有时,写作到深夜睡不着,我就去淮海西路某个24小时超市买罐啤酒,坐在花坛边石条上,看着刚刚从夜生活下来的奇装异服的年轻人。他们有时会由两小撮变成向新地点进发的一小撮,也有单身男女因为借个火而在小花坛聊了起来。


《城市:重新发现市中心》正是这样一个以人为本的研究,怀特对城市环境中许多明显的现象提出了很有趣的看法。当然,有些做城市规划的人似乎看不见这些明显的现象;他发现人们逃离城市市中心有诸多理由:污染、犯罪、糟糕的公共教育,崩溃的公共交通,地方腐败之风……但是还有另一个重要因素是:建筑和城市规划失去了与人的联系。



怀特还有一个研究影响至深,不仅体现在有形的场所里,也体现在我们研究城市生活的方式上。对于一个90年代初进入外企,就踏入了生活方式研究领域的从业人员,我很知道时过境迁意味着什么。


比如前几个月,上海愚园路某处从前街到后街小商铺之间的10平米花园里,居然种满了金灿灿的油菜花。现如今,早已经被小镇青年们充斥的大上海,居然要靠充满乡土气息的怀旧牌,来吸引年轻人前来打卡了。


这是鲜活的一个市区中产阶级化的反向案例:“我们的中心城区最需要的是有更多的人住在那里。年轻人只要听到这个召唤,会回到老街段,让它们恢复往日的繁荣,那一定会是一件幸事。”同样,没有经济储备的住了一辈子本街区的老年人,也应该被保留下来吧。


这个在上海新天地的城市更新改造案例里最为明显:一个相对低端高密度的石库门街区,摇身一变成为了高端仿古商业中心,随着而来的就是不断向南扩散的老旧街区的拆除,以及一幢幢超10万元平米单价的高档公寓与高端社区在周边蔓延。


这也是淮海路萧条的开始,当大量的原住民去了城乡结合部,从静安搬到郊区静安新城的阿姨妈妈大叔大爷们,开始坐着公共汽车,每周定期来到这些饭店门前,开始排队了:春季买粽子,夏天买糟卤……在动不动就要排上一个多小时的队伍里,他们开始了闲聊:从小时候这条街的林林总总,一直到现在的家长里短……


“大街小巷是城市的生命之河,是通往市中心的途径,街头巷尾是我们聚集的地方,所以,大街小巷和街头巷尾在城市里具有首要地位。”这才是“抢救上海小店行动”真正的意义所在。


18年前,一个上海本地杂志的女编辑出了一本《上海小店物语》,这100家小店18年后只剩下了2家;18年的时光,上海小店的存活率1%。她的《最不能错过的上海小店》出版于10年前,75家上海小店,仅剩下8家;10年时光,上海小店存活率不过10.7%!她的《上海50条马路50家小店》出版于3年前,到今天,这50家小店已经消失了20家小店(含离开原址)……仅仅不到3年,上海小店消失40%!


一个城市的本土味道、文化精华,需要一代代的传承;不然人走了,就把味道也带走了,这个城市独特的灵魂所在也会渐渐消失。


“当我们为今天的人做设计时,怎么知道我们的设计可以持续一代人呢?我们当然不知道!但是,为最初用户所设计的空间如果运转良好的话,通常也对后来的用户很不错,而且那些空间有助于限制后来的用户。”


原居民与后来者要达成相处的共识,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要有外部机制推动他们互相望一眼彼此。因为,市中心比起以往任何时代,都更是传播新闻和八卦的地方,更是形成观念、推广观念和抨击观念的地方,更是策划、炫耀的地方,这是城市公共生活的基本特征。


实际上,这种基本特征常常招人厌恶,吵吵闹闹。然而,人的聚会是市中心的特质,是市中心成其为市中心的原因,是市中心具有决定意义的优势。人的聚会是引擎,是市区的真正出口物。那么说吧,在市中心,你会有足够的耐心看到时代更迭,听见城中轶事……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如怀特一般,不断接近着真正的城市“更新”。


在“更”之前,要先“跟”:跟进,接近;跟踪,寻踪;跟随,伴随……


“无论街头生活有什么意义,最让人着迷的街头生活,都发生在人们的吵闹之中。”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经济观察网(ID:eeojjgcw),作者:MR透透气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频道:

支持一下

赞赏

0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