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5-06-05 20:09

苏超,能否下沉到底?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凤凰网体育,作者:丰臻,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文章摘要
江苏城市足球联赛(苏超)凭借政府主导、低成本运营及强地域归属感迅速出圈,观众规模远超职业联赛。其以社会效益为核心,通过激发群众参与和消费刺激,填补区域足球联赛空白,成为下沉市场新样本。未来需探索可持续模式,推动足球产业健康下沉。

• ⚽【政府主导】省长揭幕、副省长开球,苏超由地方政府主导打造,利用资源降低办赛成本。

• 💡【流量密码】业余联赛观众数碾压职业联赛,5-10元低价票策略激发市民参与热情。

• 🌆【地域归属感】13市参赛强化地域认同,地方政府通过免费票、文化营销激活群体情感。

• 💰【低成本模式】政府承担场租安保费用,赛事轻资产运营,聚焦社会效益而非盈利。

• 🏟️【填补空白】苏超补足中国足球区域联赛塔基缺失,探索下沉市场与职业化接轨可能。

• 🔮【未来潜力】若突破短期热闹,或为小城市足球发展提供健康新路径,重构产业生态。

用眼下流行的标准来看,苏超已经成功。


省长揭幕,市民爆满,央视一套新闻用“出圈”、“上热搜”这类词来报道江苏城市足球联赛(俗称苏超),这是继村BA、村超之后又一广为人知的同类体育IP。


跟以县城为根据地的村BA、村超相比,苏超的组织架构规格更高,江苏省13个地级市全部参与进来了,主客场的赛制规模堪比职业联赛,直接辐射的人口量级上亿。有人开玩笑,让江苏“形散而神不散”的,竟是足球。


苏超的影响力从一个数据可以看出:


上一轮中国足球甲级联赛,南京城市vs广州豹,南京五台山主场观众人数为3318。上一轮江苏城市足球联赛,南京队vs无锡队,五台山主场观众人数为15669,爆满,于是南京方面甚至计划把主场放到可容纳6万多人的南京奥体。


一个业余水平的比赛,其关注度竟然比职业比赛要高很多。唯一的解释是,苏超离市民更近一点。


苏超的火爆给人几个直观感受:


1. 地方政府意识到并很好地利用了足球的连接力和感召力。


2. 苏超是足球庙会


3. 苏超不只是一个体育IP,更是一场政府发动的群众文化活动


有必要分析这一现象级的IP是如何打造出来的,然后再谈其意义。


◎苏超13支球队队徽


江苏足球有个前提,江苏各地共同认可的主队江苏足球俱乐部,在2020赛季历史性地夺得中超冠军后解散了。江苏足坛自此失去了最大的向心引力和落地抓手。后虽有南通支云、苏州东吴、无锡吴钩、南京城市等职业俱乐部存在,但跟曾经江苏队在省内的影响力不在一个级别。若江苏队还在,未必会激发省政府、地市政府卖力打造苏超,哪怕构造出来,它在民间的呼应也不会这么强烈。


可以插播一个情节:当初江苏队的母公司苏宁集团在遭遇财务危机时决定解散球队,是违背官方、地方政府意志的,但是地方政府无力参与决定球队命运,因为他们无法替一家民企解决债务问题。


都知道,苏超是由省长宣布揭幕、副省长开球的比赛,这意味着其受重视程度不同于一般的省内业余赛事。跟村BA、村超最初真的孕育于当地民间(只是后来被地方政府接管运营了)不同,苏超是由地方政府一手创办的赛事,眼下的热闹、出圈、热搜场面,正是官方希望看到的,他们也有足够的权力、资源去办这场庙会。


至于为什么是足球而不是别的球,也算多余一问。


办赛的回报大概看到了:漫天的流量、市民被激发的地域归属感、群众体育文化生活被丰富、人群聚集带来的日常消费刺激。对最后这一项,很多博主发挥了巨大的想象力。


也可以预料,各地市大规模、高密度办赛,会有利于刺激当地体育相关行业的发展。


办赛的成本则比较隐蔽。省政府牵头,各地政府、体育局配合,很多市场化赛事需要应对的成本,苏超无需承担。


◎“比赛第一,友谊第十四”登上多个平台热榜


都知道体育场动辄几十万的场租、安保费用,是一家职业足球俱乐部除工资以外的开销大头,俱乐部需要通过票房来平衡这些支出。国安、申花、泰山、蓉城这类球迷基数大的大俱乐部的票房能覆盖这些开销,很多小俱乐部则不能。有些俱乐部甚至为了压低安保费,不得不控制球票销量(安保费是根据入场球迷数量来收取的)


政府举办的比赛,场租和安保费都大幅下降。5块、10块钱的球票则便宜到跟免费看球没差别。


虽然赛事有一些赞助商,但地方政府眼下无意于也不可能直接从比赛里挣钱,他们更希望把场面办得热闹起来。据了解,为此,有些地方政府还通过学校等事业单位发放免费球票,吸引人进场看球。


苏超是典型的举国体制承办的体育比赛,只是它比全运会更接地气。后者像特种兵游戏,前者则是广场舞。


在中国,很多事确实不只看当前经济效益,也会看社会效益。苏超的火爆算是一种典型的社会效益。


需要说明的是,很多中超职业俱乐部跟苏超的业余性质的市队没有本质区别,无非是水平更高,但也是由地方财政、国企供养,贴上城市名片和标签,都包含“公益足球”、“政府足球”、“城市营销”各类复杂成分,从市场的角度来说则一直在亏钱。


整体而言,中国足球在各个维度上都不可能摆脱中国社会特色而成为彻底在市场中自由存亡、不受制于政府主导作用的足球,这是现实。


苏超的热闹大概率不能被其它省市复制。再弄个浙超、鲁超,也不会有苏超这波流量。其实村超和村BA的流量已大不如前。苏超往后的流量需要谨慎看待。


当然苏超也给了大家一些有价值的启示:


很多小城市没有途径也不知道以什么方式参与到一个大游戏里来,苏超打了个样。


足球比赛不只是被大城市所需要,小城市的需求也应该被注意到。足球有两点是不受制于任何体制、社会、文化、经济差异的,一是制造快乐,二是承载个体与群体的情感。此前大家的注意力都放眼全国,但能够与全国级职业联赛嫁接的省级区域联赛是相对空白地带,而且区域联赛恰恰是中国足球金字塔缺失的塔基。其实中超、中甲联赛的现场离中国绝大多数群众都很远,苏超可以被视为足球的一次下沉测试,效果不错。


但下沉得还不够真实彻底。


苏超如果只是奔着一波热闹而来,意义不大,它无法成为一个产业沉淀下来。接下来,较正规的能与职业化接轨的区域联赛规划是不是可以提上议事日程?


主要存活于大城市的所谓已经职业化的中超俱乐部不还活得不明不白,一直背着沉重的负担,很不健康。反而没有什么包袱的小地方球队,可以轻松一点摸摸石头过过河,试着走出一条健康的新路?


苏超起点已经在这里了,试试吧。毕竟,世界第一运动的形态太多了,否则也不会成为世界第一运动。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凤凰网体育,作者:丰臻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频道:

大 家 都 在 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