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14-10-14 17:09

来自社区O2O创业者的一封信:叮咚小区的病不只在产品,切入点的选择、运营能力都有问题

社区O2O看上去是一块肥美的蛋糕,却不知从何入口。一叶知秋,今天虎嗅的头条《“叮咚”有病,上天知否?》对叮咚小区的挫败进行了全面剖析,指出烧钱模式不适宜社区O2O创业,不重视产品而造成最大硬伤。

叮咚小区不应该选择社交作为社区O2O的切入口

此文一出,虎嗅网友“褚少军未来已来”补充道:除了产品本身,小区社交在国内还不算强需求也是一个要因。但就目前的社区来看,典型的社交是小区门口的广场舞大妈,以及白天带小孩玩耍的老人们。但显然老人群体显然不是叮咚小区想要的目标用户,而且老人群体用小区社交软件的几率也不高。于主要的用户群年轻群体来说,白天奔波工作,微信微博QQ等等已经快社交疲倦了,再用小区社交软件的碎点时间也不多,下班后多半得陪陪家人,修修休息,也没那么多时间参加社区类的社区软件。

与之呼应的另一位虎嗅网友“绿色补丁”小区模式最重要的思维是物业管理及相关的报修服务,这一部分归小区的物业管。其次是家政、生鲜配送、外卖等业务。至于社交需求,真的有点扯。但小区作为连接“家庭”这样一个巨大市场的载体,确实是存在一个非常大的潜力市场的,目前做小区模式的都不算太成功。所以,小区的概念能够融到钱也是情理之中。

文中倒是提了一个整合周边资源的推广模式,尤其是整合物业,这个暂时没有做起来的,如果重新出发的叮咚小区能在物业整合上取得突破,也是一个发展点。

关于这个话题,虎嗅又收到了一位社区O2O创业者的来信,他正好借叮咚小区的病来反思自己的创业。说来也巧,他正是做社区O2O物业整合的实践者,上面提到的“一个发展点”。

以下为社区无线创始人全光明的来信,虎嗅进行了编辑(有删节):

目前,某些对外号称“估值几十个亿的社区O2O项目”是货真价实,还是虚假繁荣?我们社区无线怎么才能走的更稳,走的更远,都值得反思。

首先,社区O2O没大家想象的那么简单,市场上所有社区O2O范畴的项目垂直领域切入点大都不同,这个点的选择至关重要,正所谓选择不对,努力白费。切点选对了,战术上的东西可以根据实际运营过程进行修正调整。社区O2O不是只要做好产品本身那么简单,准确来说她是一个全体系事物,是一个资源整合的过程。我们常把她比喻成一架正在飞翔的飞机,而不是在大海里的一艘船,飞机上的任何一个部位都非常重要,任何一个环节出错都可能机毁人亡。而轮船在出现故障的时候可以等待救援,还有生还的可能。

其次,社区O2O一定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运营、开发、客服、仓储、物流都自己的做的话就成了一个重资产公司。关键在于如何巧妙整合社会闲散或迫切被整合的资源一起战斗,把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来做,这样社会效率才能被最大化发挥。

我们要做好的是online,offline必须交给第三方并能够调动第三方的积极性一起参与进来,难点在于调动市场资源。我们要努力把产品、运营、客服做到极致,仓储和物流等环节交给市场来做;业主日常生活所需服务(如干洗、急开锁、外卖、搬家等)交给小区周边商家来提供。在这我想对物流多说两句,用户体验及时性是社区O2O一大关键,所以说真正比的不是最后一公里,而是最后100米。

任何事物有没有生命力是由其自身的价值决定的。就好比如果你是一根树苗把他放在肥沃的土地就有可能成为参天大树,如果是一根草苗,不管放哪都只能是棵草。叮咚小区原本想通过提供社区社交提高用户粘性,这其实是条死路,当下对于陌生人社交做不过陌陌,对于熟人之间的社交更做不过微信,小区业主是介于这两类人群之间的社会关系属性。结果大家都懂得!

再说说关于项目推广。最好的传播方式不是广告,而是口碑传播。健康的互联网增长模式是口碑式增长,用户体验过程收获了价值,自然会推荐给亲朋好友来使用,任何想通过花钱"购买"用户的拔苗助长式的增长行为都是耍流氓行为。不计成本的烧钱(如果是花自己的钱,就不会选择烧钱。)买粉丝,能被小便宜买来的用户是毫无价值和忠诚度的用户,只是可以给投资方提供一个光鲜亮丽的数据。平台用户要想取得爆炸式增长,平台本身应该具备一定成熟条件。

理想的社区O2O模式是2B2C的模式。这类模式优点有三:第一、用户可深度覆盖,关键能落地;第二、推广成本低,关键还有效;第三、B端积极性高,关键有钱赚。  

从全光明的这封信可以看到,做好社区O2O,除了垂直领域的选择很重要外,还要加强对社区资源的调动整合,社区运营与产品运营结合,以及依靠用户口碑打破烧钱困境。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频道:

支持一下

赞赏

0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