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IT时报(ID:vittimes),作者:江丽雯、季嘉颖,编辑:王昕、挨踢妹 ,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当明星的微博热搜变少了,“微博”自己稳稳上了热搜。
自中央网信办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为期2个月的“清朗·‘饭圈’乱象整治”专项行动以来,作为“饭圈”流量集中地,微博的一举一动引起巨大关注,8月成了微博最忙碌的时刻。8月4日,微博召集二十余家经纪公司及艺人工作室举办了“饭圈治理专项”线下座谈会;8月6日,微博宣布将明星势力榜下线整改;8月10日,微博超话社区发布公告,决定下线明星分类“积分助力”机制。
2012年,微信还没火起来,但流量的潘多拉魔盒已被悄然打开。2012年9月20日,鹿晗发布了一条微博。2014年8月5日,这条微博已有约1300万条评论,该数字创造了“微博评论量最大”的吉尼斯世界纪录,而仅仅一年过后,这条微博的评论数已经过亿,鹿晗又一次打破了自己的纪录。
图源:吉尼斯世界纪录
自此,流量成为当红明星的“必备品”,流量数据成为评判一个艺人是否走红和具有商业价值的主要标准。
如今,“饭圈”的乱象整治专项行动还在继续,奉行多年的“唯流量论”能被清干净吗?
“数据工厂”仍在低调运作
取消明星艺人榜单之后,整个明星流量产业链瞬间休克,但曾经由粉丝带来的流量只是暂时迷失了方向,就像堰塞湖里的洪水终将流向某个去处。
很快,“数据女工”们又上岗了!
某流量艺人的粉丝小孙(化名)告诉记者:“什么都不做是不可能的,只是行动相较之前低调许多,内容也较为简单,多为日常数据(维护)、听听歌、转转微博和多多评论。”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签到打榜、控评反黑、点赞轮转、集资应援还是“数据女工”们“为爱发电”的常态。
为避免被当作“违规群组板块”,许多数据群改头换面连夜改名。将“xxx控评组”“xxx抡博组”等群名改为“漂流瓶”“LB(抡博)”“抡增加油站”等较为隐晦的名字,躲避平台的追查。
图源:微博
一旦品牌、节目等官微发声,“数据女工”们仍会冲在前线。在某男团的微博评论区,控评痕迹仍很明显。
图源:微博
“要让官方知道我的哥哥还是很能‘打’的!”小孙说,粉丝们认为即便新浪微博等互联网平台的排行榜被拿下,“但经纪公司仍会通过网络流量判断团员的人气,并依照此标准安排团员们的舞台站位,分配通告、广告等重要资源”。
“现在做事需要处处小心。”另一位某偶像后援会成员透露,现在她们微博评论时不再使用同样的文案,因为会被平台判定为控评行为,作为仍坚守在一线的“数据女工”,后援团会精心准备多条文案供大家选用。
与此同时,流量买卖的生意也从未停止,转发评论的“供应商”始终是数据流水线不可或缺的一环。据了解,通常花50元左右就可以获得一万个微博转发。
当《IT时报》记者联系一位提供转发服务的卖家时,对方表示:“我决定转行了,胆子小,不做了”。但上述后援会成员告诉记者,许多卖家仍在“坚持”,但多数只做熟客的生意,“他们的微信已经不加新人了”。
线上“赚钱”线下花
Owhat、桃叭等粉丝交易和应援平台虽已从应用商店下架,但粉丝仍可通过网页版继续使用。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里仍代表着明星和偶像们的私域流量,虽然需打榜的榜单均已下线,连数字专辑都被限制购买,但各个应援网站仍然乐此不疲地开链接、卖周边“赚钱”,粉丝和偶像间的金钱互动依然在线上和线下闪亮得晃眼。
某idol后援会的大风(化名)告诉记者:“要花钱的地方很多。”除了在线数据维护要花钱,艺人的线下应援更是一笔不小的支出,包括各种大屏应援(粉丝出钱购买户外广告屏幕)、给艺人生日的礼物、媒体应援礼包、公益应援等。
图源:微博
艺人的生日集资项目是每年的重头戏。后援会送给艺人的礼物往往都是价值不菲的奢侈品,更有动辄十几万元的定制话筒。这些资金都源自于Owhat等平台上那些看似不起眼的商品链接。
艺人流量的线上体现是数据,而在线下则化身为各种应援,甚至攀比。
开机仪式、见面会等线下活动的应援形式也五花八门,有大屏应援、餐车应援等。大风表示,易拉宝已经不再是“主角”,现在基本都会定制花墙,通常一面花墙的价格要一万元左右。
花墙 图源:微博
如果线上比拼的是粉丝控评是否在前排,那线下比的也许就是谁家大屏多、位置好。通过idol后援会的公开明细,记者发现此前该idol在梅赛德斯奔驰文化中心参加拼盘演唱会时,粉丝花了约八万元在场馆附近投放大屏广告。大风告诉记者:“排面还是要的,很多粉丝就算无法进场看演出也会专程赶来打卡。”
被打疼的资本
当各家粉丝导演的数据比拼将追星变成一场场金钱的交易乱象,这些虚假繁荣也搅乱了资本市场。
随着“清朗·‘饭圈’乱象整治”专项行动的展开,“唯流量论”成为众矢之的,微博这一社交平台的核心价值受到了考验。
从微博财报中可以看出,微博变现的主要方式是广告及营销、增值服务两大板块。在微博增值服务中,会员费是其重要来源之一。微博2020年财报显示,增值服务营收为2.038亿美元,在2021年,微博第二季度增值服务营收为7210万美元,较上年同期的4680万美元增长54%。
自己偶像出道后,在新浪微博的明星势力榜中,从新星榜进阶搬到内地榜,这被饭圈称为“搬家”。
《IT时报》记者查阅几位idol的搬家明细发现,一场比较“风平浪静”的搬家花费约为50万元左右,其中购买微博会员送花占了总金额的近70%。每个月会有三位艺人搬家成功,仅因搬家而产生的微博会员收入每年就能超过1000万元。
由此可见,这次下架明星势力榜等措施对微博的增值服务、日活月活用户规模等将产生不小的影响。
除了微博,音乐平台也是“唯流量论”的受益者。腾讯音乐(TME)发布的2021年第二季度财报显示,在线音乐服务的收入为29.5亿元,同比增长32.8%,付费用户达到6620万,同比增加40.6%。在线音乐服务中,包含绿钻会员、付费音乐包、数字专辑等业务的音乐订阅收入为人民币17.9亿元,同比增长36.3%。
近日被网友质疑“贷款发歌”的蔡徐坤3个月在新专辑里只放出了5首歌,剩下6首“即将上架”的歌只有1首歌有歌名。而这张售价26元的数字专辑,在QQ音乐上已卖出近324万张,销售总额约为8420万元。1张专辑5首歌,歌未发完就上专辑,同时刷新了音乐平台“殿堂史诗唱片”销量等级认证记录。
图源:微博
不知是经典还是离谱,但不得不承认粉丝盲目刷榜造成的流量给平台带来了不小的收益。
随着人气榜、音乐巅峰榜、扑通排名等涉明星艺人非作品类排行榜取消,平台上的新歌、专辑等音乐作品被限制重复购买,腾讯音乐也将陷入失“益”。
“唯流量论”何时消
在娱乐圈,不红就是原罪。
“‘唯流量论’由来已久,只是叫法不同而已。”作家、导演向凯在接受《IT时报》记者采访时说道:“以前还没有流量的概念,评判艺人和作品主要看收视率,而早在二十世纪初就有收视率造假事件发生。”
互联网的兴起造就了各种榜单满天飞的数据时代,流量一词应运而生,成为衡量艺人出名程度的重要标准。粉丝为了证明自己偶像的“实力”,形成有组织的“刷数据”模式,甚至艺人或经纪公司为了短期内达到流量要求也会参与造假。所有人仿佛都以流量为荣,但同样也承担着被流量反噬的风险。
2019年上映的中国科幻影片《上海堡垒》号称筹备6年,投资3.6亿,并邀请了当时的顶流鹿晗担当男主角。就连滕华涛导演在某综艺节目里都直接表示,“鹿晗是最适合的男一号”。然而,《上海堡垒》惨遭票房滑铁卢,累计票房1.2亿,强撑了一周影院档期,就基本销声匿迹。之前万分庆幸邀请到鹿晗的导演滕华涛向观众道歉,承认选角失败。
图源:上海堡垒
虽然流量艺人的“翻车”案例不在少数,但还是会有很多投资方、内容生产者等选择“押宝”流量这条捷径。
“流量就像一个畸形的风向标,平台投资一部戏不仅看艺人是否具有流量,甚至连导演也会优先考虑是否是流量导演。”向凯说:“对于导演来说,如果没有好看的票房就会影响下一部戏的拍摄;而对于制片方来说,则会直接影响到融资。”
随着中央网信办提出取消明星艺人榜单、优化调整排行规则、严管明星经纪公司等十项措施,微博、抖音、豆瓣、QQ音乐等平台都相继按规定进行了整改。今天,国家广电总局发文表示,坚决反对“唯流量论”,不得播出偶像养成类节目,选秀类节目要严格控制投票环节设置,不得设置场外投票、打榜、助力等环节和通道,严禁引导、鼓励粉丝以购物、充会员等物质化手段变相花钱投票等,但就此断言“唯流量论”会消失还为时尚早。
向凯认为:“这次的整治行动主要针对饭圈聚集的微博、音乐App等平台,但大家对流量的追求并不会消失,通过网络论坛等平台可以继续制造流量,所以还需要更具体深入的举措。”
就像微博在其取消积分打榜公告内容中写道:“未来,微博将探索出一套集媒体评价和工作评价于一体的全新综合评价体系。”
放弃了明星势力榜,还能再造一个全新综合评价体系。如果“唯流量论”观念不能改变,就算连微博都没有了,也还会有其他“隐秘的角落”,成为“数据女工”们下一个开工的阵地,涌动的粉丝和流量终究会在互联网上寻找一个出口。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IT时报(ID:vittimes),作者:江丽雯、季嘉颖,编辑:王昕、挨踢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