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1-09-07 17:25

肥胖与死亡有没有关系?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奇点网(ID:geekheal_com),作者:奇点糕,原文标题:《EHJ:肥胖与全因死亡没有因果关联?科学家发现,BMI每增加5与患出血性卒中的风险增加10%,高血压的风险增加49%相关》,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又添实锤:肥胖真的会让人“伤心”!


2021年8月1日,韩国成均馆大学的Hong-Hee Won教授领衔的团队,在心血管领域的知名期刊《欧洲心脏杂志》(EUR HEART J)发表了一项研究论文[1]


研究结果显示:不同等级的研究证据均表明,高度肥胖与心血管疾病风险的增加有关。其中,BMI每增加5kg/㎡,与患出血性卒中的风险增加10%,患高血压的风险增加了49%相关。


不过,让人意外的是,本研究没有发现肥胖与全因死亡和卒中存在因果关联。


论文封面


过高的BMI导致超过三分之二的心血管疾病(CVD)患者死亡[2],与此同时,治疗CVD的医疗费用给全世界造成了巨大的经济负担[3,4]。尽管各国都实施了相应的政策,但随着人群平均BMI水平的增加,未来几十年内,CVD的发病率仍将呈持续增加。尤其是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CVD的防治现状不容乐观[5]


以往发表的孟德尔随机化(MR)研究和观察性研究,已经揭示了肥胖和CVD之间的关联[6,7]。然而,迄今为止的证据主要集中在肥胖与单一的CVD结局之间的关联。肥胖与多种CVD结局(如卒中、心力衰竭、房颤)之间的关联尚未得到进一步的证实。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Won教授团队计划将MR研究纳入观察性研究的证据体系中,构建肥胖和多种CVD结局的因果关系证据图。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Won教授团队系统检索了Google Scholar、PubMed、Embase及Cochrane数据库,初步选取了纳入前瞻性队列研究的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以及研究肥胖指标和CVD结局之间关联的MR研究。


文献检索流程和纳排标准


通过对现有的纳入观察性研究的Meta分析及MR研究进行伞形评价,他们将肥胖与每种CVD结局之间的关联划分为不同的证据等级,以得出更为可靠的肥胖与CVD之间关联证据的结论。


总的来看,研究人员初步筛选到了16112篇文献。根据纳排标准,最终纳入12篇系统综述、53篇Meta分析(包括>501个队列研究)和12篇MR研究(包括25个队列研究)。根据GRADE框架,对研究所获得的证据进行分级评价。


初步研究结果表明:BMI增加与冠心病、心力衰竭、房颤、全因卒中、出血性卒中、缺血性卒中、高血压、主动脉瓣狭窄、肺栓塞和静脉血栓栓塞的风险增加相关。


观察性研究的结果


具体来说,BMI每增加5kg/㎡,出血性卒中发病风险增加10%(RR=1.10,证据等级,低),高血压发病风险增加49%(RR=1.49,证据等级,高)


与正常BMI组人群相比,超重组(BMI>25-30kg/㎡)人群CVD事件的风险增加了14%(HR=1.14);肥胖组(BMI>30-35kg/㎡)人群CVD事件的风险增加了16%(HR=1.16)


MR研究的结果


在肥胖组人群中,男性比女性更易发生不良的CVD结局,尽管本研究显示此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CVD结局与其他肥胖指标(WR、WHR)之间的关联与BMI一致。


值得注意的是,全因死亡风险和心血管特异性死亡风险也与BMI呈剂量-反应关系。BMI每增加5 kg/㎡,全因死亡风险增加49%(HR=1.49)。但是,MR研究表明,肥胖与全因死亡没有因果关联。这种不一致性可能源于观察性研究中未调整的混杂因素。


事实上,脂肪组织释放的大量介质可能在肥胖与CVD之间的关联中发挥关键作用。脂肪组织释放影响脂质、凝血、纤溶和炎症改变的生物活性介质,导致内皮功能障碍和动脉粥样硬化[8]。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病因,它与高血压协同作用,影响CVD的进程[9,10]


MR研究的结果表明,除了卒中,肥胖与CVD结局都有因果关系。由于卒中的病理生理学涉及复杂的机制,同时,不同的BMI测量方式可能使得肥胖与卒中亚型结局之间存在异质性交互作用。


此外,本研究也首次针对全球不同区域揭示了肥胖对CVD的影响。与北美人群相比,欧洲和亚洲人群的BMI每增加5kg/㎡,CVD的死亡风险增加更大。不同地区的BMI与卒中的关联存在区域异质性,尤其是出血性卒中的风险。


不同地区的CVD发病和死亡的风险


本研究也存在无法避免的局限性。首先,伞形综述自身固有的局限性限制了评价结果的效力。而本研究没有分析体重过轻与CVD结局之间的关联。最后,重复进行统计检验,可能残留的混杂因素也会影响本研究的结果。


总的来说,本研究表明了肥胖会增加CVD的发病风险。尽管肥胖被视作各种CVD的风险因素已经被广泛研究了几十年,但是,在本研究纳入的所有研究中,只有49%的研究到了高水平证据的支持。不过,本研究通过伞形评价方法证实,不同等级的证据均表明肥胖与CVD之间存在流行病学关联。


考虑到伞形评价是针对多项系统综述及meta分析的再评价,是目前等级最高的循证医学证据类别之一。因此可以采取有效干预手段来减少肥胖,可以更好地改善个人的健康状况,预防心血管疾病。


参考资料:

1.Kim MS, Kim WJ, Khera AV, et al. Association between adiposity and cardiovascular outcomes: an umbrella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observational and Mendelian randomization studies. Eur Heart J. 2021;ehab454. doi:10.1093/eurheartj/ehab454

2.GBD 2015 Obesity Collaborators, Afshin A, Forouzanfar MH, et al. Health Effects of Overweight and Obesity in 195 Countries over 25 Years. N Engl J Med. 2017;377(1):13-27. doi:10.1056/NEJMoa1614362

3.Cappuccio FP, Miller MA.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nd hypertension in sub-Saharan Africa: burden, risk and interventions. Intern Emerg Med. 2016;11(3):299-305. doi:10.1007/s11739-016-1423-9

4.Luengo-Fernández R, Leal J, Gray A, Petersen S, Rayner M. Cost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in the United Kingdom. Heart. 2006;92(10):1384-1389. doi:10.1136/hrt.2005.072173

5.Anand SS, Yusuf S. Stemming the global tsunami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Lancet. 2011;377(9765):529-532. doi:10.1016/S0140-6736(10)62346-X

6.Tikkanen E, Gustafsson S, Knowles JW, Perez M, Burgess S, Ingelsson E. Body composition and atrial fibrillation: a Mendelian randomization study. Eur Heart J. 2019;40(16):1277-1282. doi:10.1093/eurheartj/ehz003

7.Iliodromiti S, Celis-Morales CA, Lyall DM, et al. The impact of confounding on the associations of different adiposity measures with the incidence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 cohort study of 296 535 adults of white European descent. Eur Heart J. 2018;39(17):1514-1520. doi:10.1093/eurheartj/ehy057

8.Van Gaal LF, Mertens IL, De Block CE. Mechanisms linking obesity with cardiovascular disease. Nature. 2006;444(7121):875-880. doi:10.1038/nature05487

9.Arnett DK, Blumenthal RS, Albert MA, et al. 2019 ACC/AHA Guideline on the Primary Prevention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 Report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Task Force on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published correction appears in Circulation. 2019 Sep 10;140(11):e649-e650] [published correction appears in Circulation. 2020 Jan 28;141(4):e60] [published correction appears in Circulation. 2020 Apr 21;141(16):e774]. Circulation. 2019;140(11):e596-e646. doi:10.1161/CIR.0000000000000678

10.Schulz E, Gori T, Münzel T. Oxidative stress and endothelial dysfunction in hypertension. Hypertens Res. 2011;34(6):665-673. doi:10.1038/hr.2011.39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奇点网(ID:geekheal_com),作者:奇点糕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频道:

支持一下

赞赏

0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