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1-09-20 16:16
采耳大妈抠脚事件:在争论中寻找规则意识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知著网(ID:covricuc),作者:离职陈,原文标题:《采耳大妈抠脚事件:在混沌中寻找没有天花板的空间》,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近日,一位长沙街头的采耳阿姨疯狂刷屏,引起广泛关注。


两条视频造成情绪的反转。在大开大合的故事中,这位街头采耳的阿姨从用采耳工具抠脚的“大妈”,变身成为在镜头面前哭诉的网暴受害者。


采耳行业的害群之马、背负家庭重担的底层劳动者、污名化的中年妇女……不同的标签何以聚集到一个人身上?如何看待这次独特的“反转”事件,喧嚣过后,采耳阿姨抠脚视频事件还能衍生出怎样的思考?


“失语大妈大闹意见场”


这段纷繁复杂的争论,最早来自一段由路人拍摄的短视频。


由于不满采耳从业者用采耳工具当街抠脚的不卫生行为,路人龚先生记录下了这位阿姨的抠脚行为并将视频上传到了抖音等社交平台。


路人龚先生突出了用采耳工具长时间抠脚的行为要素,不经意间掀起了一场网络舆论风暴。龚先生的视频直观地反映出了采耳阿姨的外貌、穿着、身份和行为,因而对她的现实生活造成直接影响。


在形成一定范围内的影响之后,长沙本地一档帮忙节目与采耳阿姨取得了联系,将话筒交给这位在舆论中无从发声的事件主人公。


在镜头面前,这位阿姨一股脑儿地吐露了对视频拍摄者侵犯权利的不满,表达了被周围人和亲人鄙夷的难过与委屈。在她的描述中,由于这段未经允许拍摄传播并造成恶劣影响的视频,她赖以谋生和支撑家庭的工作受到巨大的影响。


这档节目的帮忙思路在于帮助采耳阿姨澄清,通过一些有利于采耳阿姨的采访消解用音叉抠脚这一行为的负面意义。在节目的结尾,还上演了一出路人龚先生与采耳阿姨各退一步、握手言和的“合家欢”。


然而,这段传统都市频道民生节目思路下的帮助调解,造成了网络舆论的二次发酵。


节目视频在微博发布后的热门评论


不少网友围绕采耳阿姨和拍摄者龚先生的解释提出了各有侧重的见解。你一言我一语地将关于这一事件的讨论空间转变成矛盾激化的意见“乱炖”场。


突破私人语境的吐槽表达


在采耳阿姨抠脚视频事件中,争议蔓延的关键在于并没有某个特定的标准能够完全适用于同时评价视频拍摄者和采耳阿姨的行为。


对于视频拍摄者龚先生而言,他拍摄的视频更接近于发布在公开平台的私人吐槽。


这段视频交织着他个人在生活场景中对公共事务的见解和对个体私人行为的感受,即蕴含了他对采耳行业整体卫生情况的忧虑,以及驻足观看阿姨抠脚行为后的复杂观后感。


拍摄目击者评价采耳阿姨“很不卫生”


从龚先生的视角看街头抠脚的采耳阿姨,她除了是一个公开场合抠脚的中年女子,还是一个在公开场合工作的专业从业者。


因此,视频内涵的延伸是龚先生个人名义对另一个个体的评价,还有带入消费者身份后对某一行业从业者职业素养和行业管理的质疑。


采耳引起耳部健康是持续受到关注的问题


如果说抠脚是一个私人行为,那么用采耳工具抠脚就将这一行为拖入了公共讨论的范畴。


对这一行为的质疑蕴含着消费者对服务质量与安全性的不信任感。尽管过去也曾经有各类媒体对采耳弊处进行过不同程度的报道和揭露,但采耳的卫生依旧与食品卫生等常见话题不同。


视频平台体现出的采耳热


一个从享受的需求中衍生出的特定行业被打上安全性存疑的标签,相当于跳出体验感受,对采耳的评级标准进行肃整。


当一个采耳从业者不把音叉这类配合性的器具视为工作用具,那么她会不会对音叉进行与其他用具同等的消毒措施,会不会把器具混放,如果不同音叉抠脚她会不会在进行服务之前用手抠脚……


在想象的空间中,可能存在的真菌感染和身体病变揣测逐渐在不安和恐惧的情绪渲染下无限接近于存在的确信。


这种私人性与公共性的交错,导致对龚先生拍摄行为的评价标准变得模糊。


他的自我反省强调了自己没有意识到随手拍摄上传的视频能够火的疏忽,是个体层面对网络参与行为的反思。但是网友对龚先生的判断恰恰是从公共讨论的层面出发的,评价他的拍摄行为中涉及的侵权。


而对于采耳阿姨而言,她做出抠脚的行为和随后的解释,都是将工作场所私人化的思路。


这位阿姨对采耳工作的界定以是否正在进行服务为依据,她不认为在闲暇时抠脚是一种错误,但同时也不会因为外来的干扰停下手中的工作。


采耳阿姨用个人的权利来定义抠脚行为,用是否与客人直接接触来界定音叉是否属于采耳工具,这与龚先生及许多网友出于对服务行业卫生条件忧虑的指责并不是同一层面的对答。而一部分群体对这位阿姨的同情和理解,也是出于个体之间的情感共鸣。


在被拍摄和传播的过程中,采耳阿姨除了她口中的现实社会弱势之外,还无形中成为了数字社会中的弱势。


因为这位阿姨并不具备能够在网络空间直接对话拍摄者的能力,对于由网络舆论引起的负面影响无能为力,只能求助于传统媒体的影响力,帮她找到拍摄者并消除负面影响。


换言之,视频拍摄者是将融会了私人感受的个体观察公开,而采耳阿姨试图将公开行为的意义私人化,在这一交错的过程中,也就造成了多种立场不同思维的交锋。


可见的规则与不可见的规则意识


是非的评判难以被切割划分,因而在支持与否的结论之上,人们呼吁明确规则的出现。规则对应的是各类标准,对应某一行为能够触及的边界,以及正向与反向越过边界时应该受到的奖励与惩戒。


一些要求赔偿和承担责任的意见


对于采耳行业而言,规则和规范更容易被理解。但是在网络的节点不断向现实生活延伸的当下,对无形规则的规范和界定与可见的行业规则是相辅相成、共同发挥作用的。


在抠脚视频引起一定关注之后,采耳阿姨就遭到了周围物业公司和有关部门的驱逐。


尽管在城市管理方面一早就有不允许流动经营的规则,但无论是有关负责人驱赶采耳小摊时提到的“影响很坏”,还是采耳阿姨口中的已经摆了一个多月都没有干涉,都不同程度地体现出在网络视频的影响下流量规则对现实规则的越级。


以此为基点看待采耳抠脚视频中的个人权利问题。


路人龚先生选择上传视频在网络上表达对消费者权益的态度,采耳阿姨也选择借助传统媒体的力量为直接受损的自己号支持票。如果想要达到同样的目的,二人难道就没有能够直接利用的现实规则吗?自然是有的。


中华救济的法律普及


路人龚先生倘若对街头采耳的卫生状况感到不满,可以向城管部门和服务行业的卫生监管部门反映。而采耳阿姨用采耳工具抠脚的原视频关键词对采耳生意造成冲击是否是一种丑化,能否用采耳音叉不入耳的解释占领权利话题的高地,这些问题也不应该由网友的意见来决定,而应该由专业人士进行判断。


然而网络低门槛的准入和高回报的成效,使得利用网络成为一种跨越现实规则的捷径。即便不抱着走捷径的观念,功利性地直接达成结果也是对现实规则存在意义的消解。


因此,如果说采耳行业需要规范,那么媒介化社会视角下的规则意识也需要提升。


在即时传递、一键传达的背景下,规则意识更多地成为了事后弥补的依据。


正因为采耳阿姨成了负面影响的直接受害者,才更加激发了关于隐私保护的讨论。但是倘若采耳阿姨借此机会成为网红、收获巨大的经济收益,更有可能出现的结果是人们停在原地为这次打着正面旗号的冒犯鼓掌叫好。


规则可见,利益也可见。规则或许不是尽善尽美,但是问题的关键不在于规则不存在,而是在于功利心与规则意识的博弈。


规则是下限,规则意识才是没有天花板的空间。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知著网(ID:covricuc),作者:离职陈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支持一下

赞赏

0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