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1-09-29 18:30
新闻专业的就业形势,真有传闻中那么差?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全媒派(ID:quanmeipai),作者:刘思巧、刘新一、宁丁可、刘佳琪(天津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新闻学系),头图来自:《华盛顿邮报》剧照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保研成绩出炉季,朋友圈里来自天南海北的大学生们晒出了自己的待录取通知。


而除了升学,就业同样也是无数新闻学子关心的话题。与火爆的计算机等专业相比,新闻专业的受关注程度似乎正在下降,“准入门槛低”“薪酬提升慢”“工作不稳定”等因素似乎都成为了阻碍新闻专业吸引人才的“原罪”。


2020年5月15日,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停止招收本科生的消息爆出,更是引发了许多人对新闻专业前景的担忧。在知乎中,我们针对“清华大学取消新闻传播学本科招生”这一话题进行了检索并选取了569个参与该话题的网友进行取样分析,在选取的569个样本中,有302人都对此持支持态度,而持反对意见的有77人。



其中一些网友对此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诸如“高校都应该取消新闻本科”“新闻学无用性大于有用性”“大家学得杂而不精,看起来什么都会,但什么都不精”等言论基本可以代表上述302人的整体态度。



“新闻无学”这个伪命题似乎成了新闻专业躲不开的阴霾,越来越多的质疑和担忧之下,新闻专业的就业形势真的很不堪吗?本期全媒派尝试通过图文结合的形式探讨这两年新闻专业大致的就业状况。


新闻专业就业没那么难


在考察网友对清华大学取消新闻传播学本科教育态度的同时,我们也在知乎上搜索了有关“新闻专业未来”“新闻学发展”“如何看待新闻学”“新闻专业怎么样”等诸如此类的问题,共得到133条有效回答。


从网友们出自个人观点的回答来看,总数中占比51.88%的69位网友对新闻专业表示认可和支持,认为这个学科仍是向好发展的;而认为新闻学科发展堪忧、新闻专业正在迎来夕阳的网友观点则有46条,占比34.59%;同时有18条中立回答对新闻传播类学科未来的发展前景持观望态度,占比13.53%。




从上面的一个小调查中我们大致可以看出,在知乎这一观点平台上,认为新闻专业未来发展向上向好的人数还是要多于悲观者。


如果说个别网友的判断可能出于情感因素或个人经历等而不能作为评判标准,那么部分高校在近两年来发布的就业数据则从官方的角度验证了新闻专业的“持续坚挺”。


依照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公布的第四轮学科评估(第五轮学科评估结果尚未公布)结果中对于新闻传播学科的专业评级,我们按照A、B、C的等级从全国几百所高校中选取了华中科技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四川大学、深圳大学、武汉大学、西南政法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吉林大学、安徽师范大学等10所高校并将其新闻专业近两年的就业数据进行了对比。这些高校的新闻传播学专业在学科评估中分别被认定为从“A+”到“C-”不等。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2019届新闻专业就业率在不同评估等级的高校间基本呈现正相关。


而2020届新闻专业就业率在多重因素的影响下,评估等级与就业率之间的对应关系被完全打破。



由于2020年毕业生就业受到新冠疫情的直接影响,所以从上图中也能看出2019年新闻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要好于2020年。


但如果以两年作为一个整体来考察,案例中10所高校新闻专业的就业落实率基本都能超过60%,特别是2019年10所高校新闻专业就业落实率平均可以达到91.68%,而2020年平均83.14%的就业落实率放在疫情背景下仍是一个相对较高的数值。



由于上述选取的10所案例高校涵盖了学科评估中从“A+”到“C-”的9个等级,且分布在全国各地,因此它们公布的就业数据也具有一定程度上的普遍性,基本呈现了全国各类型高校中新闻学就业率的一个概况。


新闻专业就业选择面没那么窄


较高的就业落实率背后,是新闻专业毕业生择业范围的突破。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新闻专业对应的就业领域就是报社、电台、电视台这样的“一报两台”。但从部分高校公布的就业信息来看,新闻专业学生的择业范围并未随着传统媒体的式微而缩减,反而由于新媒体的发展而不断扩大。


根据麦可思研究公布的《就业蓝皮书》显示,2019届本科毕业生中有48.2%的人在毕业半年后从事媒体/出版行业,其中包含了平面设计、网络传媒工作、广告、文案与策划、影视动画制作以及记者等诸多职业,而这也是毕业生就业类型中占比最多的行业领域。



从就业去向来看,媒体早已不是新闻专业毕业生的唯一选择,政府机关、科研院所、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以及民非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中均设立了面向新闻传播类学科毕业生的岗位。


从《蓝皮书》发布的数据可以看出,新闻专业毕业生更多流向了民营企业,占比69%。侧面说明各类企业对新闻专业人才的需求非常旺盛。



虽然民营企业就业率占比将近70%,但作为占比排名第二的政府机构、科研或其他事业单位所容纳的新闻专业毕业生也不在少数。


这一现象也可以从2021年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招录考试职位表中所设立的具体岗位中找到依据。在总共13172个岗位中,明确要求专业学历背景包含“新闻学专业”的岗位共有2560个。


其中中央国家行政机关省级以下直属机构包含2424个岗位,占比94%;中央国家行政机关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事业单位有96个岗位,占比4%;中央国家行政机关(本级)有19个岗位,占比1%;中央党群机关有21个岗位,占比1%。



新闻专业就业收入没那么低


很多新闻学子普遍担忧毕业后收入低、不能快速发家致富,这也成为了新闻专业前景备受质疑的原因之一。但相关调查显示,新闻专业学生就业后一段时期内的收入虽不及计算机、金融等高薪专业,但相对而言也呈现出了“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态势,且仍在稳定上升之中。


根据麦可思研究《就业蓝皮书》中公布的相关数据,对比从2015届到2019届新闻传播类本科毕业生在毕业半年后的平均月工资金额可以看出,从2015届到2019届,本科生毕业半年后月工资从4172元提升到5443元,其工资水平呈现出逐年稳定上升的趋势。



在研究数据之外,一些高校的个案信息也具有一定的说服力。从中国传媒大学2019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中公布的薪资数额(包括各类奖金与现金奖励)数据来看:


2019届毕业生总体薪资5万~10万(不包含10万)占比最大,为34.43%;接下来依次为10万~15万(不包含15万,占比33.86%)、15万~20万(不包含20万,占比13.63%)、大于等于20万(占比12.05%);最少的是小于5万,占比6.03%;


而具体到本科生中,占比最大的同样是5万~10万(不包含10万),为47.40%;接下来依次为10万~15万(不包含15万,占比30.08%)、小于5万(占比9.29%)、15万~20万(不包含20万,占比8.03%),占比最少的是大于等于20万,占比为5.20%。



虽然5~10万的薪资数额相较于很多人心目中“进入社会即月薪过万”的目标而言还有不小差距,但作为刚刚毕业的本科学生获得这样的收入,基本可以实现“吃饱穿暖”。


乐观之余仍需正视隐忧


虽然种种数据表明当前新闻专业学生的就业形势并不像网上说的那么低迷,但作为实践性颇强的一门显学,新闻专业在全媒体时代的就业前景的确难言一片坦途。


在某些特殊类别的新闻岗位,如经济新闻、时政新闻、医药新闻等领域中,用人单位更加倾向于选择专业更加对口的经济学、法学、医学毕业生而非新闻专业毕业生。


与此同时,在媒体融合的大环境下,各类媒体对新媒体人才的需求更甚,这对作为老牌学科的新闻学、传播学来说则是一把双刃剑:媒体行业的需求增多意味着就业面的扩展,但数字技术的推动也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如何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更好对接市场需求成为了新闻专业持续稳定就业的先决条件。


针对当前新闻专业教育的改革,我们查阅了近四年来刊发在中国知网上的众多学术期刊,并从76篇文章中选取了较有代表性的17篇进行了分析。


在这些文章中,表示“应加强学生人文社科综合知识熏陶,提升学生人文素养教育以深化内涵”的有9篇,占比53%;强调“新闻学专业应顺应形势需要,提升新媒体人才培育力度”的有5篇,占比29%;同时也有些文章表示“新闻学专业应坚持自身特色固本培元,不要盲目跟随市场”,类似观点共有3篇文章,占比18%。



当然,作为新闻学教育的另一方,已经毕业的新闻专业学生对自己的学科和工作也有着不同的看法和愿景。



总的来看,新闻学子的就业形势相对稳定、择业范围比较开阔、薪资相对可观,但结合年轻人的心理预期和现实情况来看,就业的焦虑感在这个圈子里还是普遍存在的,比如担心缺乏核心竞争力、看不到上升空间、赚不到大钱等。这提示人们需要更客观地看待和评价每一个学科专业的社会竞争力,比起动辄说“XX已死”“XX无用”,从教学和实践层面推动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或许才是根本之道。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全媒派(ID:quanmeipai),作者:刘思巧、刘新一、宁丁可、刘佳琪(天津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新闻学系)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