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1-10-07 09:08

监管新规下,如何理解中国经济治理框架的转变?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新财富(ID:newfortune),作者:邢自强(摩根士丹利中国首席经济学家),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改革开放40年以来,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在2020年末基本实现了比2010年人均收入翻一番、全面脱贫达到小康社会这个目标后,中国经济、资本市场与房地产市场都处于一个非常重要的拐点时刻。


在经济高增长、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过程中,中国和世界各国都面临着一些共同挑战:企业越来越巨头化、贫富差距、收入差距扩大,引发了一些社会问题。再叠加最近三四年以来的中美关系的变化,全球化的黄金时代结束,逆全球化挑战加大;而中国自身又面临人口老龄化挑战,最新人口普查数据也可以明确地验证。所以,当面临这三大挑战——治理社会问题、缩小贫富差距;应对中美关系的变化和逆全球化;缓解人口老化压力,决策层开始把经济治理的重点从实现小康社会阶段的以增长优先,转向共同富裕阶段的力图平衡增长和安全。


这里的安全是什么?安全包含了社会安全,要通过社会公平、缩小贫富差距、治理社会问题来实现;也包括了数据安全,新的时代数据太重要了,数据既是新的生产要素,可能不仅仅属于企业,还有特别属性,比如有敏感的国家安全属性,因此需要新的治理框架;还包括产业链的安全,一些“卡脖子”的科技行业和能源领域能不能实现自给自足;最后,金融安全也是题中应有之义。在一定意义上,这四大安全的重要性在新时代不亚于增长。这是去年下半年以来整个经济治理体系里发生的巨大变化,即开始平衡增长与安全


那么,这种框架对投资者意味着什么?我们也列出三个R,即再平衡Rebalancing,再估值Reassessing,和投资重置Resetting。


首先,再平衡,意味着中国在继续做大整个蛋糕的过程中更重视蛋糕的分配,对劳动者会越来越倾斜和有利。长线来看,纯粹的资本回报和企业利润在蛋糕分配中的比例会有所下降,对经济潜在增速可能有影响,效率不再是主导因素,这是新阶段的取舍。


其次,再估值,很多过去曾被认为爆发式增长的所谓“黄金赛道”的行业和商业模式,如果它们加剧了社会焦虑和贫富差距,同时和数据安全、产业链自主、碳达峰、金融稳定的目标相抵触,具有“负外部性”特点,那么这些行业未来还会继续遇到新的强势监管举措。


再次,是全球的商界、投资者在这个过程中要去重新衡量与中国相关的投资。既然在大的框架上,中国整个经济治理逻辑和产业政策会重置,那么全球看中国、投资中国也会存在心态和投资方向上的重置,改变过去比较简单的、照搬美国式的投资方式——投资消费商业模式创新的平台经济,赴海外(特别是美国)上市,对标美国同类平台企业的估值和商业故事,这个方式显然与中国经济下一阶段力主发展的方向不完全匹配。投资中国也需要向与产业链自主、数据安全、环保减碳相关的行业进行重置和倾斜。


打个比方,在全球配置中国的资金中,大家比较关注一个指数,叫“大摩明晟指数”MSCI指数,这个指数是基于中国上市公司(包括在海外上市)编制的加权,互联网公司占了一半的比例,接近50%,但高端制造业、新能源产业链、半导体产业链等加起来不到15%。这已经跟中国经济下一阶段发展的方向很不匹配。因此,全球资金对中国投资组合会有一个巨大的重置。


治理框架的三大转变


中国政策重心的转变,脉络清晰、有迹可循。实际上,三项挑战交织、数十年未有之大变局共同促成了当前经济治理框架的转变——实现小康社会后,自然过渡到追求共同富裕;逆全球化寒流,中美关系变迁;中国人口少子化、老龄化加快。


首先,过去8年间,决策层反复强调的大目标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全面脱贫。全面脱贫是实现小康社会的KPI核心指标,其基础则是收入增长,使最低收入的群体脱离贫困线,所以早在2012年十八大就坚定不移地提出了2020年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


原本在去年3月的“两会”上,可望宣布基本实现这个目标,但去年正好遇上了疫情。当时的主要任务是先控制好疫情,再实现经济恢复,所以宣布目标实现的时间有所延迟。直到去年底,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