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芯谋研究(ID:icwise),作者:芯谋评论,原文标题:《缺芯如何破局?国产汽车芯片厂商的策略解读》,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缺芯”无疑是今年全球科技业最热的词汇。
从年初开始,全球范围内的车企关厂减产潮就在席卷世界各地。大众、丰田、福特、戴姆勒、通用及雷诺在内的多家车企陆续宣布,因半导体芯片供应短缺而调整生产计划。临近年底,全球缺芯问题影响仍在持续。
在全球缺芯的持续影响下,国产车载芯片该如何破局?
1. 缺芯困局
汽车是一个影响当地GDP的行业,而这个重要产业正在遭受“缺芯”的打击。受半导体和其他关键零部件供应短缺的影响,日本汽车制造商面临极大压力。其中,丰田在今年9月份全球汽车产量同比下降近四成。德国车企巨头戴姆勒CEO近期也表示,汽车制造商们可能到2023年之前都将面临芯片短缺的困境。大众CEO在受访时直接说,缺芯让大众正失去中国市场份额。放眼全球,缺芯问题让全年汽车产量减少数百万辆。
当然,国内整车厂的日子因为缺芯也不好过,有车企CEO在业绩发布会上直接表示,缺芯导致订单无法交付,有些经销商甚至开始卖展车。
究其原因,过去汽车生产商大多采取即时的生产模式,且没有囤积元件的习惯。整车厂考虑国际经济形势和疫情情况,也担心库存快速积压,取消了原计划在2020年上半年给代工厂的订单。由于交货时间至少为六个月,受影响的芯片制造商无法在短期内快速调整生产以满足需求。
此外,受困于疫情影响,去年底车厂对芯片需求的预估不足,导致下单量远低于往年同期水平。然而,年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市场复苏远超预期,但上游晶圆厂无法及时调整,增加产能。同时,海外疫情控制艰难,致使汽车芯片供应链部分重要企业的一些晶圆厂不得不停摆。
目前来看,汽车缺芯问题已经出现缓解,但今年实现完全恢复的可能性不大,如果疫情不能够得到有效的控制,让工厂再度陷入停产,那缺芯问题可能还要持续的更久一些。
2. 国产芯片的机遇
对于国内芯片厂商来说,我国的汽车市场容量足够大。虽说由于疫情等原因,过去几年汽车销量有所下降,但我国汽车产销量已连续11年位居全球第一,2021年1-6月,我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256.9万辆和1289.1万辆,同比增长24.2%和25.6%。2020年汽车芯片市场规模也达到了8000亿元。
此外,全球芯片产业逐步向亚洲转移的趋势,也让全球芯片巨头在国内布局的力度加大,毫无疑问我国汽车产业是全球重要集聚地之一。与海外供应链不同,国内疫情防控效果显著,国内晶圆厂生产如常,也带动了国内芯片企业在缺芯形势下,仍具有产能优势。
庞大的市场诱惑下,催生技术的突破。在汽车“新四化”(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共享化)的发展驱使下,汽车芯片开始不断释放潜力。人工智能、5G、智能传感器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汽车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共享化技术互融协同发展。
近年来,国际形势的变化也对汽车产业链自主性提出的新要求,国产车载芯片领域备受关注。汽车制造业属于重工业,是体现国家实力的重要标志。承接车辆以及整个交通网络重要数据处理、存储和传输作用的车载芯片,更是供应链安全中的重中之重。国产车载芯片也因此迎来发展的黄金期。
因此,在汽车电子架构重构与全球缺芯,国产芯片迎来曙光的双重机遇下,国内掀起汽车芯片热潮。众多车企纷纷宣布造芯或投资芯片企业,自动驾驶芯片、智能座舱芯片创业公司涌现。
3. 国产汽车芯片的破局策略
如今不少汽车芯片厂商在寻求突破,希望在产能紧缺时把握机遇,实现车规级突破,打入整车厂供应链,分得汽车市场蛋糕。“缺芯”问题也反映出车用芯片自主替代的强烈趋势,这为国内车用芯片厂商带来市场渗透机遇。从我国汽车芯片的布局来看,共有三类企业在寻求破局:
芯片厂商的车规级突破。不少传统芯片厂商在芯片实现了车规级认证的突破,一般来说,整车厂的供应链都较为稳定,而缺芯影响了汽车的正常生产,让整车厂开始寻找更多国产芯片供应商。近几年,国内一些非汽车芯片厂商开始实现车规级的突破,也纷纷表示开始与整车厂开始密切合作,未来几年将会陆续得到上路的“初体验”。
初创汽车芯片的突破。最近几年,国内有不少汽车芯片初创企业,团队经验丰富,成立没几年就实现了智能座舱甚至自动驾驶芯片的量产。一些企业会选择与车企进行战略合作,从而打入整车厂供应链中。从初创汽车企业的官宣的动作来看,正在逐渐实现上车上路,在汽车芯片混沌之际,实现突破。
传统车企的自我突破。传统车企中有部分车企采用自研方式,有些车企与半导体厂商或创业汽车芯片公司达成战略合作。比如,北汽产投与Imagination合资成立北京核芯达科技有限公司;上汽与英飞凌合资组建IGBT企业上汽英飞凌汽车功率半导体(上海)有限公司;吉利集团控股的亿咖通科技与Arm中国合资建立了湖北芯擎科技。
这些合资成立的企业刚创立没几年,如上汽英飞凌成立于2018年,核芯达成立于2020年,芯擎成立于2019年。得益于背后合资企业的强大的技术积累,他们年限虽短,成绩却斐然。其中最新消息,芯擎近日宣布国内首款车规级7纳米智能座舱芯片“龍鹰一号”成功流片并一次性点亮。
芯擎算是初创企业的典型,新闻稿中提及的几点内容反应出一个时代的技术实力。如历时两年多开发出7nm车规级高算力SoC智能驾舱芯片;芯片内置国密算法引擎的信息安全模块;采用达到ASIL-D标准的安全岛设计,并通过AEC-Q100 Grade3级别车规芯片认证;内置CPU,GPU,VPU,DPU以及DSP集群以及NPU神经网络处理器。
在“缺芯”的后时代中,突破已经成为了国内汽车芯片厂商的关键词。市场本身的容量突破,技术层面的先进突破,企业层面的战略突破,都在改变着市场格局。在时间和技术上抢占汽车芯片的至高点,等国内芯片企业逐渐布局成熟,新的市场格局也将形成。彼时,国内汽车芯片厂商也将会有一定的话语权。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芯谋研究(ID:icwise),作者:芯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