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1-11-07 21:37

大闸蟹沉浮史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识味Foodledge(ID:Foodledge),作者:韩小妮,原文标题:《大闸蟹性寒,大闸蟹知识更寒》,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一到秋天,身处江南的吃货们就食指大动,盼望着大闸蟹上市,好大快朵颐一番。


说到吃蟹的名场面,非《红楼梦》里的蟹宴莫属。


用现代人的眼光来看,我们竟然发现了不少冷知识。


1


1989年电影版《红楼梦》里螃蟹宴的场景


蟹宴的名场面,出现在《红楼梦》第三十七、三十八回。


由史湘云做东,薛宝钗家埋单,请贾府上下、老幼女眷,在大观园中吃蟹赏桂。


用红学界元老邓云乡的话来说,这是“全书中有数的最精彩的片段,也是曹公最着意经营的笔墨”。


这段文字对人物的刻画、咏蟹诗句的精妙等等,今天我们且按下不表,单来说说这蟹宴的主角——螃蟹。


首先我们要探究的问题是,《红楼梦》里的蟹宴,吃的到底是哪里的大闸蟹?


“红楼蟹宴”吃的是什么蟹,这是一个问题


对于《红楼梦》的故事发生地,学界素来有南北之争。


按照我们今天的认知,大闸蟹首推阳澄湖。或者至少,秋天吃大闸蟹是江南人的爱好。


这样看来,《红楼梦》的故事似乎应该发生在南京。贵为皇亲国戚的贾府,吃的即便不是阳澄湖大闸蟹,恐怕也是江南一带的好蟹吧?


然而邓云乡考证说,《红楼梦》里写的其实是北京人吃螃蟹。


如此推断,主要依据的是这次蟹宴发生的时间。


邓云乡在《红楼识小录》一书中探讨了《红楼梦》里的许多社会生活细节


根据前后章回提到的日期,蟹宴发生在“农历九月初二前若干日,以八月中旬左右为宜”。


在江南,吃大闸蟹素有“九团(母蟹)十尖(公蟹)”的说法。而《红楼梦》里吃蟹的时间早了一个月,恰是北京人吃蟹的好时节。


邓云乡介绍说:“北京天气凉,霜期早,大田的庄稼登场早,所以在旧历七月底、八月初就讲究吃螃蟹了。”


这也是为什么书中写的是“赏桂”而非“赏菊”的原因。


“在桂花边上吃螃蟹,在时令上正对景。”


“北京到重九赏菊之际,螃蟹纵使还有,也不很多。”



因种种原因,1987年电视剧版《红楼梦》没有拍蟹宴,但第一集甄士隐请贾雨村吃蟹的场面还是让很多网友直呼流口水


那么,北京人吃的大闸蟹哪里来?


第三十七回中,宝钗向湘云提议摆蟹宴时说的一席话提供了线索。


“我们当铺里有伙计,他们地里出的好螃蟹,前儿送了几个来……我和我哥哥说,要他几篓极肥极大的螃蟹来……”


邓云乡分析,在江南,螃蟹都出在浜里、江里、湖里、荡里,比如高邮湖、太湖、阳澄湖、淀山湖等等。


宝钗说螃蟹是“地里出的”,这正是北京、天津一带的习惯说法。而北京最讲究吃胜芳的螃蟹。


“胜芳是个镇,在京南武清县。这一带连着白洋淀,地势低洼,海河入海不畅,常常造成秋日田中大片、大片的积潦。”


“螃蟹从海中沿海河上溯,到秋天高粱红的时候,爬在高粱地里吃高粱,人们大量地捕捉。所以说:‘地里出的好螃蟹’。”


根据邓云乡的考证,《红楼梦》里大概率吃的是胜芳蟹。


这里就牵出了一个冷知识:吃蟹原先并非江南特有的食俗。


上海海洋大学教授吴旭干介绍说,大闸蟹是河蟹的俗称。


它的适应性极强,北起辽宁辽河,南至广东珠江,西至青藏高原,东至台湾岛,皆有自然分布或人工养殖。


在这诸多产地中,我国古代曾有三大名蟹。产自河北白洋淀的胜芳蟹,就是其中之一。


1980年9月18日《解放日报》上的《中秋说蟹》一文,开头cue到了胜芳蟹


与它齐名的还有地处苏皖两省的古丹阳大泽河蟹——花津蟹,以及江苏阳澄湖河蟹——阳澄湖大闸蟹。


胜芳镇靠近北京,北京是元朝的都城,明朝中期又成为都城。因此,“胜芳蟹”从元朝开始逐渐闻名。


过去,地处华北的北京、天津人是会吃蟹的。这种食俗至少保持到民国时期。


遍尝美食的梁实秋就曾写过北平以清蒸胜芳蟹闻名的正阳楼。


梁实秋的《雅舍谈吃》一书中收录文章《蟹》,谈到了卖胜芳蟹的正阳楼


“他家的蟹特大而肥,从天津运到北平的大批蟹,到车站开包,正阳楼先下手挑拣其中最肥大者,比普通摆在市场或担贩手中者可以大一倍有余,我不知道他是怎样获得这一特权的。”


“蟹到店中畜在大缸里,浇鸡蛋白催肥,一两天后才应客。我曾掀开缸盖看过,满缸的蛋白泡沫”。


2


那么,红楼蟹宴吃的胜芳蟹,为什么现在不大听人说起了?阳澄湖又是怎么一骑绝尘,成为大闸蟹产地“顶流”的?


先说胜芳蟹,胜芳镇靠近白洋淀的东淀。


上个世纪60年代以来,由于水源不足、水质污染、不定期干淀、过度开发等原因,白洋淀生态系统越来越脆弱,淀内水生生物遭到严重破坏,胜芳蟹就此式微。


类似的,盛产花津蟹的古丹阳大泽地区,由于围湖造田,水系遭到破坏,丹阳湖基本消失,花津蟹产量和影响力也逐渐萎缩。


而阳澄湖之所以从一众大闸蟹产地中脱颖而出,可以说是被上海人吃出了名气。


1942年11月4日《申报》上上海人买大闸蟹的照片


阳澄湖的自然条件当然是得天独厚。它是长江流域距离长江干流和入海口最近的淡水湖泊。


此处再插播一个冷知识:严格来说,野生大闸蟹并不完全是淡水物种,而是洄游性生物,因此兼具淡水与海水的两种微妙鲜味。


大闸蟹在淡水中发育基本成熟后,需要洄游到有盐度的浅海中交配和产卵;


初孵幼体在海水中发育到大眼幼体(俗称蟹苗)阶段后,又需要洄游到淡水中生长和蜕壳。


大眼幼体(蟹苗),因眼睛大而得名/受访者提供


面积与苏州市区差不多大的阳澄湖,水位常年稳定在2米左右,有着很强的水质自净能力以及丰富的饵料,为大闸蟹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阳澄湖靠近上海、苏州和杭州,清末以来,随着这些地方经济的发展,阳澄湖大闸蟹的名气越来越大。


尤其是上世纪初,阳澄湖蟹进入上海,迅速风靡全城,后来更远销海外。


时人不知阳澄湖蟹来自哪里,干脆称其为“上海阳澄湖蟹”,非“阳澄”二字不吃,一时蔚为风潮。


翻阅《申报》的老报纸,大致可以一窥阳澄湖大闸蟹当年在上海的“走红史”。


“大闸蟹”的提法在《申报》上最早见于20世纪早期↓

1917年10月18日《申报》上一家名为“黄全茂”的食肆刊发的大闸蟹广告


上世纪20年代前后,“阳澄湖大蟹”开始出现在《申报》上↓

1918年11月2日《申报》上四川路青年会宴席的新闻中提及“阳澄湖大蟹”


有趣的是,当时对于“阳澄湖”的写法还不统一,有写“洋澄湖”的。


1915年10月16日《申报》上言茂源酒栈的广告中写的是“洋澄大蟹”


也有写“羊肠河”或“羊肠”的↓

1911年10月15日《申报》上一家名为“老永和”的店铺打出的蟹广告


1923年10月26日刊登在《申报》上的“记苏州之蟹”一文写道:“苏州蟹产自阳澄湖者最著,甲腰圆形且硕大,爪黄而细尖。故曰金爪。”


“蟹肉坚实以水煮熟,酒醋食之,味馨且鲜。大者每斤仅二枚,所谓对蟹者是已。”


1923年10月26日《申报》上刊载了《记苏州之蟹》一文


可见那时,阳澄湖大闸蟹已奠定了江湖地位。


1933年“中国国货公司”刊登的一则广告介绍,店内每天早晨有“真正洋澄湖大蟹”运到↓


1933年10月14日《申报》上“中国国货公司”广告提及了阳澄湖大蟹的价格


老字号新雅粤菜馆和王宝和,也早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就投放了吃蟹的广告。


1938年11月3日《申报》上新雅的蟹广告(图右)特别提到“惠顾持螯备有特制食蟹之器具”


1947年10月10日《申报》上王宝和绍酒栈的“洋澄湖大蟹”广告


1942年11月4日刊登在《申报》上的《持螯赏菊》一文中更是提到:


“蟹贩咸以‘洋澄湖’为号召,而上海人吃蟹,也有非‘洋澄湖’不可之势。”


可以说,阳澄湖大闸蟹的声名鹤起,与近代以来上海的经济兴盛关系密不可分。


同时作为水产品集散地,大闸蟹也经由上海被销往各地。


比如上世纪50年代,远销香港的大闸蟹就是先在上海乘上开往广州的直达快车,再转运到港九的。


1957年10月21日《新民报晚刊》上,阳澄湖大闸蟹从上海运往香港的新闻


直到现在,日本依旧将大闸蟹俗称为“上海蟹”。


反过来,上海人也藉由阳澄湖大闸蟹,在“吃蟹界”树立了名声,可以说是相互成就。


其实,如果把崧泽文化的先人算作“上海人”的话,上海人吃大闸蟹的历史可以追溯到5000多年前。


考古人员在发掘青浦的崧泽文化层时发现,在先民的食用废弃物中,有大量的河蟹蟹壳,


近年来,上海是全国最大的大闸蟹消费市场。


全国超过10%的大闸蟹被上海人吃掉了,年消费量在8-10万吨左右。


3


还需要指出的是,螃蟹从来就不是餐桌上的家常食物。


《红楼梦》里的蟹宴,刘姥姥后来算了笔账,七八十斤螃蟹,吃掉四两银子。搭上酒菜,一共要花二十多两银子。


“阿弥陀佛!这一顿的钱够我们庄稼人过一年了。”


每到吃蟹的季节,网上就会看到一张“1945年的上海贫困家庭,靠吃阳澄湖大闸蟹勉强度日”的照片。


这张照片由美国水兵Walter Arrufat拍摄,最初的图说只有“eating crab”(吃螃蟹)这样简单的描述。


在网上广为流传的这张照片原始描述很简单——“Eating Crab”


后来有记者找出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的《申报》来,根据上面刊登的蟹价和米价换算,1946年,1只大闸蟹能换5斤大米。


老照片显然被误读了。有网友推测,男孩吃的有可能是被贱卖的“撑脚蟹”或死蟹。


或者,这本就是一家卖蟹为生的人家。由于大闸蟹滞销,只好自己“当饭吃。”


1949年以后,大闸蟹的价格有起有伏。到上世纪80年代,吃大闸蟹又成了一种奢侈。


1985年1月的新民晚报上刊登了杂文家、报人赵超构(笔名林放)写的《蟹市所闻》。


上世纪80年代杂文家赵超构曾对上海的蟹市做过一番观察,那一季的大闸蟹最高贵到25元一斤。


作家在市场里看到,一位青工“磨了近二十分钟的口舌”,最后还是面露难色地掏出50元买了两斤。


因为当天女朋友第一次来家里吃饭,“只好硬了头皮上一次”。这50元钱,是他一个月的工资。 


正是因为金贵,在建国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大闸蟹是出口创汇的重要物产。


而野生大闸蟹的价格波动,与它的产量有关。


上世纪50年代以后,随着各地大兴水利,在沿海沿江湖泊建闸筑坝,使河蟹洄游通道受阻,河蟹产量急转直下。


为了拯救广大吃货,科研人员攻克一个个难关,最终实现了大闸蟹的规模化养殖。


所以,今天我们餐桌上的大闸蟹已全是养殖蟹。而且,是全方位高科技加持的产物。


从这个角度而言,吴旭干认为,如今大闸蟹的好坏并不按照产地来划分,而在于养殖环境、养殖技术和商品蟹筛选。


除了阳澄湖,吃货们其实还有很多选择。


吴旭干介绍说,目前江苏、湖北、安徽和辽宁这四个省的大闸蟹总产量,占到了全国的80%以上。


与此同时,近年来山东黄河口大闸蟹、青海鸭湖大闸蟹也在逐渐兴起。


而在上海,崇明、松江和青浦三地也是大闸蟹的养殖地。


至于野生大闸蟹,现在想吃也吃不到了。


从2019年2月1日开始,长江流域实行为期10年的常年禁捕,其中就包括野生大闸蟹。


就让大自然休养生息吧。大闸蟹产自哪里、野生不野生又有什么关系呢?好吃才是硬道理。


参考资料:

1.邓云乡,《吃螃蟹》,《红楼识小录》,中华书局2015年4月出版。

2.梁实秋,《蟹》,《雅舍谈吃》,文化艺术出版社1998年8月出版。

3.林放,《蟹市所闻》,新民晚报,1985年01月25日。

4.李雪林,《学着按“5星标准”选好蟹》,文汇报,2011年11月10日。

5.申知沪志,《魔都食蟹简史》,微信公众号“方志上海”, 2018年12月03日。

6.秦凌,《你都想不到,上海人吃蟹情结可能始于5000年前》,微信公众号“上观新闻” ,2015-年10月13日。

7.郑子愚,《旧社会穷人吃大闸蟹勉强度日?你可知,当年一只蟹可换五斤米 》,上观新闻,2016年10月13日。

8.黄勇娣、王颖斐,《全国多少大闸蟹被上海人吃掉?黄浦江大闸蟹今开捕,50%产量已被预订》,微信公众号“上观新闻”,2017年10月19日。

9.魏水华,《秋天的第一道美食,为什么是大闸蟹》,微信公众号“食味艺文志”,2021年09月26日。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识味Foodledge(ID:Foodledge),作者:韩小妮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频道: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