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芯谋研究(ID:icwise),作者:芯谋评论,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芯片产能问题依旧牵动着产业发展的命脉。
前段时间全国各地大面积停工,高耗能企业被要求减产,诸多地区实行限电。一些半导体公司也无奈中招,部分产线停滞,让芯片产能紧缺情况加剧。受芯片产能紧缺影响,近期一些芯片设计公司的股价也出现了震荡。在“得产能者,得市场”的当下,人人都免不了长叹一声,奔走相问:产能紧缺何时了?
芯谋研究首席分析师顾文军曾在其微博上提到:“一年内,芯片产能还会紧张,尤其是在中国。”芯谋研究之所以提出这样的论断,基于以下几点原因:
需求爆发,终端设备芯片国产化趋势不可逆
当下终端市场蓬勃发展,5G、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落地,丰富了终端产品的品类。中国又是时下最大的终端产品应用市场,受市场拉动,国内产业链蓬勃发展。作为消费类电子产品的灵魂,芯片的需求也呈现爆发状态,尤其是在射频芯片、存储芯片、功率半导体等领域。
随着国产芯片的崛起,终端设备采用国产芯片的趋势已不可逆。国内射频芯片龙头卓胜微、功率器件厂商士兰微、存储芯片代表兆易创新、模拟IC芯片厂商圣邦微和功率半导体厂商扬杰科技这五家公司就是上述应用领域中的佼佼者,踩在了风口之上。
卓胜微、士兰微两家公司的所有产品都是在中国大陆销售的。另外三家兆易创新、圣邦微和扬杰科技,近年来在中国大陆的销售额也在逐年攀升。
上图是这五家公司2018-2020三年来在境内销售收入的比较图。从图中可以看到,2018-2020三年内,这五家典型设计公司在国内销售收入增长明显,尤其在2019-2020年,销售收入涨幅更高。从这五家上市企业的销售额增长率可以反映出国内终端市场对国产芯片的认可以及国产芯片猛烈的发展势头。
芯片需求的增长,有一个很大的影响因素来自于业内对新能源汽车市场需求误判所产生的影响,汽车产业链备货不足,导致整车厂严重缺芯,随即产生抢产能的现象。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市场真实需求外,还滋生了一些伪需求,加剧了芯片供需的失衡。芯片市场的行情,受消息影响大,只要出现芯片厂停工、汽车厂缺芯停产、疫情再次爆发的消息,芯片价格就会快速上涨。2021年受疫情的持续影响,芯片短缺不停加剧,也助长了炒作情绪,囤货、炒货等乱象,由此也带来了一定的芯片伪需求。
设计公司的高速成长,亟需产能加持
整个终端应用市场的需求爆发,加速了芯片设计公司成长。随着市场对芯片高算力的不断追求以及AI、物联网等新兴技术的应用,芯片设计公司的数量如雨后春笋般涌现。2020年芯片设计企业达到2218家,比2019年的1780家多了438家,增长率达到24.6%。
除数量上爆发增长外,芯片设计公司的成长速度也十分惊人,对产能的需求也提出更高要求。晶圆厂的营收主要来自芯片设计公司的下单,从几个典型的晶圆厂的营收增长情况,可一窥芯片设计公司的成长最低速度。
如上图所示,2016年至2021年,台积电、中芯国际等主要代工厂的中国地区营收几乎都达到翻倍的成长。芯谋研究预估2021年台积电中国地区营收将达550亿美元,同比增长20.88%;2021年中芯国际中国地区营收预计达29亿美元,同比增长16.79%。
此外。从国际趋势上看,IDM正在向Fab lite转型,产业分工越来越专业。虽然IDM受上下游厂商的制约小,各环节具有较强的协同效应,但同时对厂商的技术、研发、资金和市场影响力等方面的要求也相对较高。垂直分工模式仍然是业界主流。独立的Fab lite也需要抢下产能,方能在市场上立足。
设备材料交付周期长,扩产慢
产能紧张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扩产和新建产线。
根据我国目前晶圆厂分布情况,包括已有、规划、在建和扩产的产线,芯谋研究整理得到:截止2021年9月,我国晶圆制造8英寸产线共33条,12英寸产线共41条,合计产能折合12英寸月产能112.7万片。其中,处于规划阶段的8英寸产线共2条,处于规划阶段的12英寸产线共7条;处于在建阶段的8英寸产线共11条,处于在建阶段的12英寸产线共14条;处于扩产阶段的8英寸产线共4条,处于扩产阶段的12英寸产线共12条。
尽管晶圆厂建设如火如荼,但受限于设备材料的交付周期较长,扩产和新建晶圆厂想要形成有效产能,缓解芯片紧缺还需要一定时间。
根据芯谋研究对国内外多家设备厂商和国内晶圆厂的调研,设备的交付周期延迟从3个月到12个月不等,平均延迟了6个月,即原来从下订单到设备到厂需要约6个月,到现在需要12个月。设备材料交付周期的延长,直接影响了产能扩产速度。
不确定因素越来越“确定”
半导体行业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在确定情况下,按照行业规律,大致以4-6年为一个周期,实现供需平衡,且与GDP增速高度相关。
然而,现实情况却是,除上述芯片产业链本身因素制约外,疫情、政治、政策等不确定因素对芯片产能紧张越来越“确定”。
尤其是疫情的反复,变种病毒的轮番攻击,让全球半导体产能备受冲击。近期东南亚疫情肆虐,几大重要晶圆厂、封测厂宣布暂停工作,加剧了全球芯片产能紧张形势。虽然国内疫情防控成效显著,产业链影响较小,但半导体产业是全球分工遍布全球的产业链,牵一发则动全身。海外产能的难产,加大了对国内芯片产能的依赖。这对国内晶圆厂来说,既是机会,也是挑战。
结语
总体来看,芯片产能紧张情况还将持续。无论是从国产芯片应用增长,设计公司业务高速成长还是设备材料交付周期的延长以及不确定因素的干扰,都足以说明芯片产能紧缺情况的严峻。
产能紧缺也带来了一些行业乱象,囤货、涨价、黑市,加剧了“芯慌”。不过,芯片产能紧张给国内供应链突破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行到水穷处,方能坐看云起之时。
而从半导体行业供需转换周期上看,产能紧缺会持续4-6年时间。虽然现在全球晶圆厂都在如火如荼扩产,但缺芯问题预计还要持续一段时间,2022年底至2023年上半年或将结束。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芯谋研究(ID:icwise),作者:芯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