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1-11-11 21:57
这个双11,我在9.9元的脱单盲盒里找对象

在11月11日被商家打造成双11购物节后,原本寓意更早的“光棍节”反而被人淡忘。当很多人在网上“买买买”时,有一群年轻人依然在为“脱单”努力着,近来走红的脱单盲盒便成了新尝试。在万物皆可盲盒的时代,一个瓶子,真的能拆出爱情吗?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豹变(ID:baobiannews),作者:陈晓妍,编辑:子睿,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9块9带走一个对象”,“一元盲选男女朋友”……最近,一些脱单“盲盒”在网上走红。只要花费几元到几十元不等的费用,就可以在瓶子里留下自己的个人信息、介绍和联系方式,再取走装有另一个异性信息的盲盒。


在万物皆可盲盒的时代,年轻人们把对另一半的浪漫想象,寄托在一个小小的玻璃瓶里。这些渴望邂逅的都市年轻人,大多面临着脱单难的烦恼。


95后女孩周周平时的社交圈子很小,为了脱单,她参加过年轻人派对,也参加过好几场剧本杀。双11前夕,她花了9.9元,买了一个叫做“脱单盲盒”的瓶子。选瓶子时,除了星座信息,行业、年龄、身高等一概不得而知,这些都需要打开瓶子才能知晓。


像周周这样有着脱单烦恼的年轻人不在少数。数据统计,早在2018年,我国单身成年人口已经达到了2.4亿,其中有7000多万人是处于独居状态,预计到今年底,独居状态的单身人口会达到近1亿人。


巨大的缺口催生出一系列提供脱单服务的组织和平台。从脱单盲盒、桌游,再到各类约会活动,拼创意、新颖度、有效性的线下社交游戏层出不穷。每个项目都有热度周期,唯有对爱情的渴望,是永恒的命题。


1. 脱单盲盒,能拆出爱情吗?


学者刘瑜曾说过:“如果要以做成一个企业、创造一个艺术品、解决一个科学难题、拯救一个即将灭绝的物种……来证明自己,所需才华、意志、毅力、资源、运气太多,而要制造一场爱情或者那种看上去像爱情的东西,只需两个人和一点荷尔蒙而已。”


但对于有些年轻人来说,这样的“轻易”似乎是种巨大的误解。


95后女孩周周自称“异性绝缘体”。她在北京一家出版公司工作,平时的社交圈子很小,只在学生时代谈过一次不太像恋爱的恋爱。


店里的脱单盲盒墙/豹变


接触到异性的条件并不算难。比如这一次,在北京的初冬,周周仅花了9.9元,就从一面蓝色的脱单墙上,取下标着星座的玻璃瓶。这些瓶子通常被称为“脱单盲盒”。瓶子里,装着同样希望脱单男孩的信息。但选瓶子时,除了星座信息,行业、年龄、身高等一概不得而知。


这是开在北京朝阳区望京soho的一家的线下社交店。第一眼看到,周周就被“超级喜欢”的店名戳中了。


到店体验前,周周和朋友们还评估了这家店面向的群体:店铺不能在美团、大众点评等软件上看到,说明圈子更隐蔽,可以排除以娱乐为目的的群体;其次,这家开在望京soho塔上,这是曾经的网红打卡点,又聚集了一大批互联网公司、创业公司的办公楼,能找到这里的,是背景更相似的一批年轻人。


店员介绍,来店里的玩盲盒的,大多以95后为主。


“9块9带走一个对象”、“盲选男女朋友”,网上陆续出现的探店视频,炒火了分布在各大城市的“脱单便利店”。摆满“盲盒”的脱单墙,是这类便利店的标配。只要花费几元到几十元不等的费用,就可以在瓶子里留下自己的信息、介绍和联系方式,再取走任意盲盒。


在上海、成都、苏州等城市,“脱单便利店”通常会与“失恋博物馆”、“星空艺术馆”等小展厅绑定销售。以上海脱单便利店为例,消费者买下一张79.9元的联票,前脚在失恋博物馆品看完分手的故事,后脚就可以进脱单区播下爱情的种子。


在团购平台上,一家脱单便利店的79元的联票显示已经售出5万余张。一位店主在接受探底博主的视频中透露,靠着售卖门票,门店每月的收入能达到3~5万元。


一些线上的“抽对象”盲盒付费小程序也应运而生。付费一元,就可以抽取异性的信息。一位线上盲盒的负责人告诉《豹变》,不到一个月,他们后台已经积累了3000多名用户。


除此之外,一些现场抽取脱单盲盒的流动摊位,也开始出现在各大城市的街头。一位异性的信息,仅花一元就可以得到。


“脱单盲盒,买的是一种爱情的机会。”百合佳缘首席情感心理咨询督导师谈檀告诉《豹变》。谈檀认为,盲盒的形式,既迎合了年轻人的潮流,又包含着隐藏的“幸运机制”,让爱情这个本就神秘的事物,再添上几分浪漫主义的色彩。


不过,脱单盲盒也存在着一定的法律风险。华东师范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张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强调过公民个人信息的保护。张伟表示,个人信息的采集与使用的基本原则是“知情同意、合法使用”、“必要和诚信”,在向他人收集相关个人信息时需要充分说明。获取他人信息后只能用于授权使用的用途与范围,并且要做好个人信息的妥善保管。


由此可见,“脱单盲盒”交友如果不加以规范,也有可能导致违法犯罪的发生。这也是一部分投资人不看好这项业务的原因。


2. 困在脱单难题里的年轻人


周周从瓶子里抽出了男方在社交软件上的ID。输入一串字母后,一个带有个人照片、信息的页面弹了。几乎同一时间,周周皱起的眉毛宣告了这次盲选的失败。男孩年龄比她小两岁,长相也不是她喜欢的类型。


从拆盲盒,到确定放弃,总共不过几十秒。


来自一家互联网公司运营岗位的女孩孟涵,也对抽取到的对象不甚满意。对方甚至没有上传照片,个人简介看起来也像随便应付写上的,让她感觉不到真诚和真实感。孟涵兴味索然,把瓶子随手塞进了包包。


“盲盒的乐趣和缺点是一致的,就是有可能开到自己喜欢的人,也可能开到不感兴趣的人。”超级喜欢的营运负责人凤梨说道。


脱单难,已然成为都市年轻人的一道难题。


一方面,每天办公室与出租屋两点一线的年轻人们,很难有圈子认识陌生人。对孟涵来说,在现实生活中,想要改变现有的小圈子,要么是换工作,要么换房子,认识新的合租室友。


百合佳缘谈檀告诉《豹变》,她开过许多情感课程,有一次上课,她让一位学员统计微信里的好友人数。学员打开微信,反复确认了三五遍。把家人亲戚、同事、同学全部算上,也不到两百人。


这位学员在北京长大,硕士毕业两年,在一家国企单位工作,平时社交圈子固定且局限。这也是目前很多在城市工作的年轻人面对的现状。


“在快餐化时代,大家想迅速进入一段关系,也会追求效率。”谈檀说,很多父母会教育子女,生活要有很强的目标感。学业成绩、找工作、恋爱、成家、生孩子,这些生活的“KPI”散布在人生的不同阶段。


隐形的社会时钟,提醒着年轻人们每个阶段“应该”做的事。学生时代禁止早恋,刚毕业就被催脱单,甚至催婚的案例比比皆是。他们的生活,被目标与效率所填充。


在超级喜欢店里的脱单盲盒墙附近,放着一个摆有20多盆盆栽的架子。店员介绍,每株植物都由男女两名客户共同栽种。平时,双方只在社交软件上交流,有时间就到店里来浇水,等到开花,店员就会安排两人在线下见面。“让恋爱慢慢谈”,是这个活动的主要理念。


架子上,只有零星几株长出油亮的绿叶,剩下有的还没冒出芽,有些无人来浇水,植物已经枯萎发黑,似乎在暗示还没开始就已经凋谢的缘分。


在找谈檀咨询的年轻人中,很多人缺乏感情经验,却在进入一段感情时,要求迅速而有效率。“这是脱单的悖论。任何一个领域,都不存在没有经验,只靠理论就无所不能的高手。”谈檀说。


谈檀也接触过能找到方法迅速脱单的人。但脱单并不是终点。数年以后,那人的烦恼,从怎么脱单,变成了怎么跟另一半相处,怎么顺利进入婚姻。


3. 脱单游戏的尽头是相亲局?


盲盒火了后,来自成都的80后付涛,也在当地开了一家脱单便利店,立起一面橙黄色暖光的盲盒墙。


起初,每天都会有百余人到店里打卡,花19.9元取走瓶子,再留下自己的信息。几个月后,人开始减少了,哪怕付涛免费开放盲盒墙,这个活动也变得无人问津。


“网红经济嘛,就是一阵风。”付涛对此早有预料。在他看来,脱单盲盒的最大问题,在于难以实现后期的变现。在他店里玩盲盒的,大多是95后和00后,这个群体不急着谈婚论嫁,只是图一时新鲜。


付涛店里的主要业务都是围绕80后到95年之前的群体。这群人,无论是婚恋需求,还是消费需求都更强。店里有酒水,也能提供社交游戏场合。付费社交活动,也只是付涛业务的初期阶段。“婚恋行业真正赚钱的,是后期的一对一,其实就跟婚介一样。”他说。


凤梨也告诉《豹变》,盲盒只是店里的游戏活动之一。在线下店,最受欢迎的,还是周末的恋爱桌游,和工作日下班后晚上约会活动。店里每周都会举办3-5场活动。小型活动通常有8到10人参加,周末的大型活动,参加人数则多达50多人。同时,店里也会提供定制化的脱单服务。


同样具备社交属性,这二者的本质并没有太大。但为什么年轻人能接受游戏局,却不愿相亲?


谈檀认为,二者之间,主要是心态的差异。年轻人接受不了自己被当成商品,放在台面上待价而沽。也不希望自己的爱情,是在挑剔与被挑剔之间产生的。而社交游戏,能让男女双方处于更平等的地位,慢慢了解硬件条件之外的细节。


凤梨介绍,店里举办的活动,特色不一,有些是90后专场,有些是高个子专场,还有些变装Party,会到同一场活动报名的人,大多是兴趣相投的人。在这类活动中,有游戏的乐趣,也不容易让人尴尬。几乎每场活动,都有互选牵手的用户,最快的一周就已经开始交往。这是“有得玩”对“没得聊”的完胜。


店里提供的“脱单水”/豹变


为了脱单,周周也曾参加过好几场剧本杀。即使她本身并不喜欢剧本杀的游戏本身,为了拓宽异性圈子,她还是会报名活动。周周特地选择了情感本。游戏中,男玩家与女玩家两两组成“CP”。


孟涵理解这种方式。什么游戏不重要,重要的是拓宽社交圈,“如果以后不流行盲盒,不流行剧本杀,大家开始打麻将,那我们也会去打麻将”。


在游戏里,周周遇到过“类似”爱情的东西。在选择游戏对象时,有一个男孩,连续几次都只选周周。但剧本杀构建的是一个虚拟的场景,这到底是男孩出于玩游戏的需求,还是来自现实的好感,周周分不清楚,在现实与虚拟之间游离。


游戏结束后,周周也没有再联系过那个男孩。自认为是“异性绝缘体”的周周,坚信难以脱单的问题一定出在自己身上。


谈檀认为,目前,困扰年轻人脱单的最大问题,在于他们对爱情抱有太多盲目的幻想,寄予了太多意义。


她曾接受过一位985高校辅导员的咨询。那位辅导员将自己的原生家庭形容为泥潭,她把自己的爱情和婚姻当成救赎,希望将她从原生家庭中拯救出来。因此,她对伴侣有着极高的要求。这种案例,谈檀遇见过很多,前几年,还流行着一种观点:“女人,爱情是你的第二次投胎。”


孟涵向《豹变》分享自己的择偶标准,希望“找一个跟自己契合度很高的人,不需要花时间磨合”。话没说完,她的朋友在一旁打断她:“这怎么可能呢?”


周周开始在网上跟着一位复旦教授学恋爱思维课,学会了放弃自己的“完美男友模型”。以前作为第一标准的颜值,现在“看得过去就行。”


她将这视为情感认知的成熟。另一个显著的变化是,在几次花费两百多块钱玩剧本杀,深夜独自打车回家之后,周周才发现这种方式的成本颇高。她决定放弃这种迂回的“自然脱单”,报名了一场更直接正式的相亲局。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豹变(ID:baobiannews),作者:陈晓妍,编辑:子睿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支持一下

赞赏

0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