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1-11-13 13:51

1.1亿中国人患糖尿病,救命药却被外企垄断?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正解局(ID:zhengjieclub),作者:正解局,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明天(11月14日)是第15个联合国糖尿病日。


国际糖尿病联盟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糖尿病患者人数已经超过1.1亿,成为全球第一糖尿病大国。


谈糖尿病,就不得不说胰岛素。中国胰岛素75%被外国药企垄断。打破外国药企胰岛素垄断,中国能成功吗?


一、诺奖史上最快得奖者之一


“世界糖尿病日”之所以定在每年11月14日,是为了纪念胰岛素的发现者弗雷德里克·班廷(Frederick Banting)的诞辰。


相比其他获奖者的课题研究周期,班廷从开展实验到获奖仅用了两年,就于1923年因发现胰岛素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堪称诺奖史上最快的获奖者之一。


班廷的医学专业并不涉及糖尿病,让班廷对胰岛素产生兴趣的,是他在大学做兼职助教时看到的一篇关于糖尿病的论文,其中的病例让班廷意识到,有可能是胰腺中的胰岛产生了什么物质,防止了糖尿病的发生。


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1921年4月,班廷和助手贝斯特用实验犬做了有可能是人类历史上最珍贵的动物实验。


他们借此证明胰岛分泌物质在糖代谢中的决定性作用。


而在实验中获得提取液里的有效成分,便是日后被人们熟知的胰岛素。


贝斯特(左),班廷(右)和实验用狗


次年,这种疗法在第一批患者身上实验后,效果惊人,几乎所有糖尿病人都从病态的消瘦恢复了健康。


从此,数亿糖尿病患者得到救治,困扰人类几千年的糖尿病,再也不是死神手中的镰刀了。


二、进化


作为抗击“糖尿病”的神药,尽管最初制售的胰岛素成品药物,仅有10%左右的纯度,但已足够挽救患者的生命了。


可那时的胰岛素药品,产量既不稳定,价格也不亲民。因为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包括班廷,竟无一人能搞清楚胰岛素的结构,故而无法进行人工合成。


这导致胰岛素只能从屠宰场中猪、牛等动物的胰脏中提取,经过复杂精制和提纯,注射进患者体内。


也因为这样的制造过程,此时的胰岛素药品被称为动物性胰岛素或一代胰岛素。


虽然效果是前所未有的,但弊端也同样明显。


除了容易触发人体免疫排异并产生抗体,使得疗效大打折扣外,由于工艺的不稳定,还会造成患者出现低血糖的状况。


为了进一步完善胰岛素,寻找胰岛素结构的工作势在必行,而揭开这一神秘面纱的人,是来自剑桥的教师桑格。


桑格前后花了13年,利用独立发展的2,4-二硝基氟苯法(DNFB),完全测定了牛胰岛素的一级结构,发现胰岛素共由51个氨基酸组成,A链21个,B链30个,两个链条通过二硫键结合。


胰岛素结构示意图


桑格也因为对蛋白质结构的研究,于1958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也是在这一年,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成立,并于7年后合成出了牛胰岛素结晶,这是人类第一次用化学合成的手段得到蛋白质。


虽然有了如此多的研究成果打基础,但想要人工合成胰岛素,还是极其困难的。


想要人工合成胰岛素并实现量产商业化,更需要另一项世纪工程——基因工程的助推。


1978年,美国基因泰克(Genentech)公司和希望之城国立医学中心的联合团队宣布用重组DNA技术生产出人胰岛素。


当然,这还只是实验室制品,并不能量产市售。


但技术成果一经展示,便吸引到礼来公司的合作。


三年后,利用基因重组后的大肠杆菌来生产人胰岛素的技术取得突破,人类终于用上了氨基酸组成与人体内分泌的胰岛素完全相同的胰岛素药品。


重组技术取得的人胰岛素,是第二代胰岛素。


经过基因泰克和礼来两家公司紧密合作生产,重组人胰岛素药品于1982年10日,获得美国食品与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上市,从此,开始了大规模的重组人胰岛素生产及销售。


相比于第一代动物胰岛素,人胰岛素不存在任何异体抗原性,使用非常安全,效能更高,但人胰岛素在临床上也并不完美。


为了完善第二代胰岛素的瑕疵,20世纪90年代末,在重组人胰岛素的基础上,科学家替换胰岛素上个别氨基酸,合成出胰岛素类似物。这就是第三代胰岛素


三代胰岛素的效果确实优于二代胰岛素,但从性价比上来看二代更具有优势,价格几乎是三代的三分之一。


胰岛素产品的迭代发展


第四代胰岛素也在研制当中。


所以,在发达国家,如美国的胰岛素市场,三代产品已经成为主流。而在发展中国家,二代胰岛素依然有着旺盛的市场生命力。


随着技术的不断革新,胰岛素在糖尿病的治疗方面,占据的比重也越来越大,截止2019年,全球降糖药物的使用中,胰岛素用量已经占到50%以上的份额。


三、国产化之路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披露的数据,我国糖尿病患病率从1980年的0.67%升到2020年的12.8%,增长了19倍之多。


这个数据还在逐年升高,预计到2030年,我国糖尿病患者将有1.41亿人,居世界第一。


与之形成鲜明反差的是,我国的胰岛素使用率仅有2%左右,远远低于美国的30%。


这个不难理解。


我国胰岛素市场起步较晚,加之与国外技术存在不小的差距,所以普及率还不高。这既是巨大的市场空缺,也是巨大的市场空间。


有机构估算,我国糖尿病药物市场规模在明年将达到437亿元,到2030年将达到1167亿元。


巨大的市场潜力吸引来跨国药企的抢先进入,而这些海外药企可不是“圣诞老人”,他们挟核心技术对我国胰岛素市场形成垄断。


凭借领先的技术实力,获得市场销售的先发优势。


背靠强大资本建立起强悍的营销网络,与医院和地方药品流通部门结成的利益链条。再加上各种营销手段,抢夺着消费者的心智,成功地将本土胰岛素产品拦在门外。


仅诺和诺德、赛诺菲和礼来三大海外药企巨头,便占据了我国胰岛素产品四分之三的市场,其中诺和诺德一家就占有近一半的市场份额。


这就造成了国内胰岛素市场的怪现状,明明某些产品已经国产化,质量也达到了国际标准,但却在占尽天时地利优势的前提下,败给了那些外来的和尚。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中国本土胰岛素产品为了求生存,不得不走“出口转内销”的老路子,即先出口胰岛素原料药到国外,再由外商加工为成品销回国内。


同时,这些海外巨头为了巩固自己在我国的垄断地位,不惜使用利益输送的模式,以回扣等形式笼络甚至贿赂医务人员,以便长期把持销售渠道,排挤国产胰岛素药品。


而由此造成的结果是直接推高了胰岛素药品价格,给我国广大的糖尿病患者造成了沉重的治疗负担。


打破垄断,要靠国产胰岛素制成品的技术突破和国内市场的供给侧重组。


最近二十年,我国胰岛素市场更迭变化,一代胰岛素全面退出,二代胰岛素逐步被三代胰岛素替代,这都给了国内胰岛素企业弯道超车的机会。


目前,国内已有多家企业的三代胰岛素产品获批上市或正在进行临床试验。


2019年3月,合肥天麦生物重组人胰岛素肠溶胶囊的Ⅲ期临床试验获批,全球首个口服胰岛素制剂初现曙光。


甘李药业生产的三代产品甘精胰岛素和赖脯胰岛素,已在国内胰岛素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2020年5月,国产重组门冬胰岛素由该公司开发成功,已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



今年7月,药监局又对另一家国内药企珠海联邦制药的四款门冬胰岛素注射药品予以批准,完善了国产胰岛素的布局,覆盖长、中、速效胰岛素产品的三个细分市场。


国产三代胰岛素产品终于在国际药企的垄断中撕开了一道口子。



那么,供给侧重组方面,在带量采购的推波助澜下,胰岛素市场也将迎来再一次洗牌。


2020年1月9日,武汉首次试点将胰岛素类药品纳入集采,诺和诺德、礼来苏州制药、通化东宝药业、联邦制药、誉衡制药、赛诺菲(北京)制药、甘李药业等国内外药企被分为七个组进行议价谈判。最终促成中标胰岛素类药品单价最高降幅43%,但平均降价仅有4%。


今年9月10日,上海阳光医药采购网发布《关于第六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胰岛素专项)相关企业及产品清单的公示》。公示结束后,将组织医药机构按清单填报需求量。



进入集采名单的国产胰岛素企业,有望通过国家整体调控,借集采的东风进一步扩大市场规模,尽管单品利润降低,但仍可以用销量换利润的模式,继而壮大自己。


同时,平均仅有4%的降幅,也给相关药企在未来加大科研力度,降低药品制作成本埋下了伏笔。


能研制出疗效更好、性价比更高产品的药企,必将“胜者为王”。


打破海外药企的垄断,国内药企仍有一搏之力。


借助集采的再次洗牌,重新整合胰岛素供给侧的布局,国内胰岛素企业可进一步扩大产销量,加速胰岛素国产替代的进程。


打破跨国药企在我国胰岛素市场的垄断,不再那么遥不可及了。


中国药企加油,让1.1亿中国糖尿病人用上国产胰岛素。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正解局(ID:zhengjieclub),作者:正解局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频道:

支持一下

赞赏

0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