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1-11-15 09:20
被糖尿病“盯上”的年轻人

截止11月8日,糖尿病今年已导致全球670万人死亡,也就意味着每5秒就有一人因糖尿病死亡。中国糖尿病患者总数为1.4亿,排名全球第一,大约10个人里就有1个是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时常被看作是一种“老年病”,但是在快节奏的生活中运动频率减少,饮食不够健康的年轻人,也开始在奋斗的年纪被糖尿病“盯上”。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新潮(ID:njunewtide),作者:柯昕煜、王怡然、杜依淇 ,指导老师:白净,编辑:杜依淇 ,原文标题:《纪实|在控糖路上的青年人》,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提起“控糖”一词,也许你会想到 “控糖减肥法”。有人“控糖”是为了变美,但对于糖尿病人来说,控糖,是为了生存。“当一天三餐都要测血糖的时候,到最后你就会发现你没有指头可扎了。”高淇无奈地说。


2020年春节后,因为新冠疫情爆发,原本在美留学的高淇做出了回国的决定。回国后在上海隔离期间,高淇因发低烧被当作疑似新冠病人送往上海浦东新区人民医院。在医院做完全身检查后,诊断结果不是新冠,而是——糖尿病。此时,他20岁。


确诊糖尿病后,高淇并不十分慌张,“我能够预感到自己的身体或多或少出了问题。但是,可能想的没有这么严重。”实际上,高淇糖尿病的苗头在初一就已经表现出来了,他至今仍记得第一次发病的状况:在初中的一场数学公开课上,他被老师叫起来写题,可他突然感到心慌、无力以至于无法思考和表达,原本简单的题目却无法解答。


初一到大一这七年间,高淇一直处于高压的状态下,作息也十分不规律,几乎每天只睡五六个小时,一年出现低血糖的频率高达十几次。中考、科研、高考、出国,他似乎完成了一件又一件人生大事,但却忽视了身体发出的一次又一次预警。


当疫情在美国爆发时,他的血糖问题也彻底爆发。因为同宿舍的同学防疫意识比较淡薄,高淇决定搬离宿舍,开启了长达六个月的居家隔离生活,也就是在这段时间内,他身体的最后防线被击垮。


这六个月里,除去每周2次到超市采购生活必需品外,高淇基本不外出,原本每周3~4次健身房运动的习惯也逐渐落下,他的活动范围收缩到大学城里那十几平米的小房间,“宅”是那六个月的常态。


高淇在美国居家时期饮食


运动量直线下降的同时,高淇饮食也变得不规律、不健康。他过着黑白颠倒的生活,懒得洗锅买菜,就吃速食食品、点高油高盐的外卖、喝“快乐水”。就这样,高淇低血糖的症状开始更加频繁地发作,随之而来的是心慌、紧张、出汗,身体无力。“那时候,我一天能喝2~3升水,只会有腹胀感,但我口渴的感觉并不会消退,排尿也会增多。”


这是2型糖尿病人典型的症状“三多一少”——多食、多饮、多尿,体重减轻。同样的症状的也发生在21岁的程言身上。


程言在2020年8月确诊患有糖尿病。确诊之前,程言已经开始更加频繁地喝水,但他并未留意,直到体重骤减20斤,才让他意识到身体可能出了问题。“一开始还挺开心,但是慢慢感觉到不太对。”程言决定去医院检查,结果显示他的血糖高达15mmol/L。普通人空腹血糖的正常值为3.89-6.1mmol/L,如果空腹血糖值≥7mmol/L,即可确诊为糖尿病。程言当即被确诊为2型糖尿病。


在确诊后四个月里,高淇过着严格的控糖生活。一天摄入糖份不能超过10g,吃水煮菜、水煮肉,主食、碳水化合物纯靠代餐补偿。除此之外,药物治疗也必不可少:早上吃降糖和减缓副作用的药物共5片,晚上注射3毫升胰岛素,三餐后都要测血糖,午饭和晚饭后吃一片二甲双胍。定期服用药物给日常生活带来了一定的困扰,但“不服药的话,会立刻出现一些症状”。


高淇的药盒


心态乐观的程言戏称自己为“小糖人”,但“小糖人”也会有恐惧的时候。“胰岛素注射器是比较大的,还挺吓人,虽然打了几次,但就是下不去手。虽然最终还是会打,但每次打之前都会做一定的心理建设。”从2020年8月到现在,他用于治疗糖尿病的花销已经超过一万元。


程言餐后测血糖


吃药、控糖,在确诊的那一刻便与患者终身绑定。糖尿病一旦发生,便无法根治。高淇说,“我从来没抱有过治愈这个病的想法,患上这个病之后,我首先要接受它会伴随着我入土。”


一、患上糖尿病,意味着什么?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当胰腺不再能够制造胰岛素,或身体不能很好地利用已产生的胰岛素时,即是患有糖尿病。胰岛素是胰腺制造的一种激素,我们摄入的碳水化合物分解成血液中的葡萄糖后,胰岛素会帮助葡萄糖进入细胞,产生能量。不能产生或有效地使用胰岛素,就意味着葡萄糖无法转化,导致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水平升高(即高血糖)


在世界各个地区,糖尿病的患病人数都在不断增加,流行程度也不断加剧,糖尿病成为对个人、家庭和社会的健康福祉的重大挑战。据国际糖尿病联盟(以下简称IDF)公布的糖尿病地图集第10版的数据报告(截止2021年11月8日),全球糖尿病患病率持续上升,2021年共计5.37亿成年人(20-79岁)患有糖尿病,预计到2030年,这一数字将增至6.42亿,到2045年将增至7.83亿。


2021年,糖尿病导致670万人死亡,也就意味着每5秒就有1人因糖尿病死亡。而在全球5.37亿患者中,中国糖尿病患者总人数约为1.4亿人,排名第一,大约10个人里就有1个是糖尿病患者。预计至2045年,中国糖尿病患者将达到1.74亿人。


中国糖尿病患者数变化曲线|图源IDF


常见的糖尿病有两种类型: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可在任何年龄发生,但最常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当患有1型糖尿病时,你的身体产生很少或根本没有胰岛素,这意味着你需要每天注射胰岛素来控制血糖水平。2型糖尿病在成人中更为常见,当你患有2型糖尿病时,你的身体不能很好地利用它产生的胰岛素。无论是1型还是2型,糖尿病患者都需要依靠注射胰岛素“续命”。


糖尿病时常被看作是一种“老年病”,但不少儿童与青少年也正在经历着糖尿病的困扰。1995年到2010年期间,在我国14个临床中心共发现了433.78万的0~18岁的糖尿病患者, 儿童及青少年1型糖尿病的患病率从90.0/10万增加至101.4/10万,2型糖尿病患病率则从4.7/10万增加到10.1/10万。


同时,在快节奏的生活中,运动频率减少、饮食习惯不够健康的年轻人,也开始在奋斗的年纪被糖尿病“盯上”。2015年一项以徐州市三级综合医院为样本的研究显示,与2008年相比,30~39 岁组及40~49 岁组糖尿病患者在患病人群中占比明显增高, 充分说明糖尿病患病趋势, 即发病年龄明显提前。


作为一种慢性病,糖尿病导致的死亡大多是由其带来的并发症引发。除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糖尿病高渗昏迷等急性并发症以外,持续高血糖会对心脏、血管、眼睛、肾脏、神经和牙齿等造成影响,带来多种慢性并发症。



根据IDF报告,2021年,中国139万人因糖尿病及其并发症而死,而排名中国癌症发病和死亡第一的肺癌,2020年的死亡人数为71万,糖尿病带来的死亡是它的将近两倍。


二、糖尿病可以预防吗?


目前,1型糖尿病被认为无法预防的,其导致人体胰岛素生成细胞破坏过程的环境触发因素仍在调查中(更新于2019年7月8日)


2型糖尿病的诱发因素虽然很多,但目前最有影响力的是与城市化相关的生活方式行为,例如食用不健康的食物和久坐不动。通过充足的身体活动、健康饮食则可以延缓或预防2型糖尿病的发病。大庆研究的一项6年追踪研究结果显示,仅饮食干预就使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降低了31%,而仅运动干预就降低了46%。


为预防糖尿病,IDF建议个人每周至少进行三至五天的体育活动,每次至少30-45分钟。在饮食上则建议:


  • 选择水、咖啡或茶,而不是果汁、苏打水或其他含糖饮料。


  • 每天至少吃三份蔬菜,包括绿叶蔬菜。


  • 每天最多吃三份新鲜水果。


  • 选择坚果、新鲜水果或无糖酸奶作为零食。


  • 将酒精摄入量限制在每天最多两杯标准酒。


  • 选择瘦肉、白肉、家禽或海鲜,而不是红肉或加工过的肉。


  • 选择不饱和脂肪(橄榄油、菜籽油、玉米油或葵花籽油)而不是饱和脂肪(黄油、酥油、动物脂肪、椰子油或棕榈油)


三、糖尿病与未来


患病之后,程言查找了糖尿病相关的资料。资料告诉他,糖尿病会影响脑力活动。但程言自觉一年上课下来,并没有受到什么影响。“可能会对择业的带来一定程度影响,不适合做高强度的工作。”


高淇则在准备成人高考。考虑到国外疫情状况和糖尿病的影响,他办理了原校的休学手续,决定在国内读本科,找工作。“在这个年纪我不能说等疫情平复、糖尿病康复再回去读书,所以我必须要成人高考。为了减轻压力,我就理转文了。”


在医院检查的时候,高淇短暂地住过一周医院。他直言,在医院像“考试”一样,医生日常巡房时会问他,遇到这些情况,该怎么应对。住院期间,高淇被要求记住、背诵糖尿病日常防护的相关知识。“要考你的,要你背给他们听。”


参考资料:

[1]IDF糖尿病地图集|第十版 (diabetesatlas.org)

[2]《2002—2012年中国7~17岁儿童青少年糖尿病患病现状及变化》

[3]《儿童青少年糖尿病患病现况及变化趋势研究》

[4]《青少年与儿童糖尿病》

[5]《2型糖尿病患者常见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

[6]国际糖尿病联盟(IDF) https://www.idf.org/

[7]崔芳.糖尿病的年龄分布特点及患病年轻化相关因素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5(24):195-198.

[8]《儿童糖尿病的流行病学研究近况》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新潮(ID:njunewtide),作者:柯昕煜、王怡然、杜依淇,注:应受访者要求,文中高淇、程言为化名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