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盛和利他(ID:gh_c6bb6f14acf0),作者:曹寓刚,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刘润老师,迟复见谅。
感谢刘润老师的回应文章《曹老师:我错了》,能回应、能切磋、能改错,就没错。不仅没错,还要感谢您。因为小曹认为,只要双方认真回应,就有利于展开关于阿米巴经营、稻盛经营学乃至于东西方经营思想的讨论,帮助更多人获得正确的理解和认知。
所以,小曹在这里要对您说一声——谢谢。
一、前言
由于小曹长期在阿米巴项目的实操现场,无法对刘润老师的文章及时做出回应,还请刘润老师见谅。为了能够帮助更多中国企业实现全员物心幸福,小曹还尽量抽空回应。
借此机会,向社会大众传播稻盛经营学,推动利他思想在中国商业领域的进一步普及,希望能帮助广大中国企业健康发展,这是本次对谈的大义名份。
因为稻盛哲学的本质简单明了,但要实践却须触及自己的灵魂。本人也正走在实修实证的道路上,以下内容,如有不妥之处,恭听指正。
二、往期回顾
6月28日,刘润老师发表《稻盛和夫,和他尴尬的阿米巴》(以下简称“第一篇文章”)一文,对阿米巴发表自己的观点。
7月2日,小曹读后发现,文中的基本概念错误、事实错误、逻辑错误甚多,刘润老师根本没理解阿米巴,于是撰文《尴尬的不是阿米巴,而是对阿米巴的一知半解》。
7月3日,刘润老师撰文《刘润:曹老师,我错了》(以下简称“第二篇文章”)一文,列举了32条内容。
11月9日,刘润老师“又又又”发表《尴尬的阿米巴》,再炒冷饭。这样反反复复、言不由衷、出尔反尔,小曹很好奇,究竟是谁焦虑了?究竟是谁坐不住了?究竟是谁尴尬了?
11月15日,一时得闲,故作本文,再聊——阿米巴。
三、三大问题
真理不辩不明,道理不说不清。
限于篇幅,在本文中,小曹会针对刘润老师三篇文章的内容,围绕三个主要问题进行解答。希望能帮助刘润老师理顺逻辑,正确地理解阿米巴经营,也希望借此帮助广大读者对稻盛经营学和阿米巴经营有更为深入的了解。
这三个问题,分别是:
什么是正宗的阿米巴?
阿米巴和稻盛哲学有何关系?
阿米巴内部定价如何实施?
接下来,小曹将一一解答。
1. 什么是正宗的阿米巴?
阿米巴走进中国,已有多年,翻开中国总会计师协会PCMA,《管理会计师概论》的教材,第59页,随处可见阿米巴经营的知识章节,并提及,此模式被华为、海尔等企业引用,许多上市企业的财务总监,在公司经营与财务审计时,也运用到了阿米巴模式,那么,阿米巴究竟有没有效?
事实上,无论是京瓷、KDDI、日航、软银这些日本大型企业的案例,还是下文将要提到的中国盛和塾中众多的成功案例都已证明,阿米巴的功效真实不虚,关键在于,这个阿米巴是否正宗?
根据稻盛先生的著作和论述可以知道,正宗阿米巴导入必须至少具备以下四个特征:
哲学认同;
快速见效;
持续有效;
落地哲学。
学习正宗的阿米巴经营,至少有三个好处:
业绩增长:能帮助企业快速提升利润率。
思维转变:要我干变我要干,解放老板,绽放员工。
培养人才:短期内培养大量具有经营者意识的人才。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我们最近的一个案例,就是九鼎轩集团借助阿米巴的力量,在火锅行业整体陷入衰退的情况下,逆势实现的利润率、销售额、单位时间附加值、纳税额和员工收入的大幅增长。
在过去的几年里,小曹和身边的小伙伴们,在中国企业界做了大量的实践、调查与研究,发现,说阿米巴水土不服的、说阿米巴尴尬的、说阿米巴无效的,千万小心三种情况:
小心,“假”的阿米巴——移花接木、形似神离。
小心,“假”的咨询师——外行砖家、误人子弟。
小心,“假”的方法论——一知半解、缘木求鱼。
简单来说,以上,三种情形的“病根”,即在——稻盛哲学,理解有误。
当然,阿米巴也不是包治百病的“万能神药”,但至少,你要保证,买的是真药,不是假药,其次,在某种程度上来说,确如刘润老师所言,它是一味“处方药”,在小曹看来,阿米巴的主要功效在于快速帮助全体员工转变思维方式,从而实现业绩的快速增长。
人有病,要看医生,企业病,要找咨询师。问题的关键在于,你得找“专科”医生问明白,而不是找个“网红”,纸上谈兵。
2. 阿米巴和稻盛哲学有何关系?
哲学,是阿米巴成功的前提。
稻盛先生说:“阿米巴经营不是世人所称道的经营的技术技巧。如果只是经营的技术技巧,那么,只要学习它的方法、程序就够了。但只是模仿阿米巴经营的做法,不会有什么效果。原因是,阿米巴经营是以经营哲学为基础的,是与公司运行的所有制度都密切相关的、综合性的经营管理体系。”(《阿米巴经营》)
所有的事实都证明:没有稻盛哲学的阿米巴经营,如同没有灵魂的肉体——这样的阿米巴注定无法成功。
对稻盛哲学的理解,是小曹与刘润老师产生不同观点的根源,也是众多阿米巴实践者没有做出结果的“病根”所在(建议大家拿出纸笔,将重点知识记录在案,以便企业顺利导入阿米巴,打造“高收益”体质,实现全体员工物心幸福)。
针对稻盛“哲学”,小曹与刘润老师有三大不同观点:
① 不能因果颠倒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恕我直言,刘润老师对“正宗”阿米巴理解有误,其关键点在于稻盛哲学理解有误。
刘润老师认为:“不管用什么制度,都没有办法很好地解决阿米巴经营带来的定价问题,和京瓷会计学带来的成本问题。最后,稻盛和夫只好用文化和哲学的方法,找了根地基,把这两个球埋进去。”
图1是刘润老师读了部分稻盛先生的著作后,推导出来的稻盛思想体系(错误模型),用一句话概括就是“先造房子后打地基。”
(图1)
图2是稻盛先生本人所说(正确模型),用一句话概括就是“先打地基,再建房子”。
(图2;图片出自《稻盛和夫经营学》,两边黑色说明文字为笔者追加)
小曹在《尴尬的不是阿米巴,而是对阿米巴的一知半解》(以下简称“第一篇回应文章”)中向刘润老师指出,“原文之所以会有如此之多的错误,并非作者孤陋寡闻,或是知识量不足。其根本原因在于,刘润老师对于稻盛先生以利他哲学展开企业经营的逻辑模型难以正确认知。”一旦认知模型出错,后面就会全错,就会“尴尬”。
这个“尴尬”的关键就在于,刘润老师把阿米巴经营和哲学的逻辑关系——颠倒了!
马克思主义哲学已经非常明确地指出,世界观决定方法论,而不是方法论决定世界观。刘润老师在第一篇文章中所言的“稻盛和夫用敬天爱人的文化来对冲管理问题,打了一个补丁”,就是犯了这个逻辑错误,颠倒了哲学和阿米巴的逻辑关系,这是导致错误理解的根本原因,同时也是所谓“阿米巴”导入失败的第一大原因。
哲学!哲学!哲学!
先有哲学,后有阿米巴!先有哲学,后有阿米巴!先有哲学,后有阿米巴!作为一名阿米巴咨询师,我有责任与义务进行强调——没有哲学,就没有阿米巴。
除了重视“哲学”的前提之外,小曹还想呼吁大家重视“实学”,重视数字化经营,必须做到理念数据化,哲学实学化。我们反对,喊口号的“假”哲学,我们反对灌鸡汤的“假”哲学,我们反对,只说不练的“假”哲学。
② 不能纸上谈兵
术业有专攻,隔行如隔山。
不得不承认,小曹的流量远不及刘润老师,我们有的,只有十年如一日“专注”阿米巴经营和稻盛哲学的研究与实践。
刘润老师对阿米巴发表任何意见都是个人的自由。但是作为一个没有创办和领导过大型企业,也没有拿得出手的咨询案例的人,对稻盛先生这样级别的人物给出“尴尬”之类的评语,或是类似“稻盛和夫很头疼,不知道怎么办”之类的臆测之前,至少应该实实在在地做一些实践和调研。没有实践经验,没有调查研究,光凭自己的臆测和空想,就免不了变成对阿米巴一知半解的“尴尬”。
在我们的实践案例中,不管是九鼎轩集团这种数千人的企业,还是荣代口腔、华丰包装、梦思香食品、合和圆缘、德蓝水技术、和和新材料这些数百人的企业,乃至于,比特思空调设备、慧瑞环保涂料这类几十人的小微企业,他们之所以能在短时间内,大幅度提升业绩,在长时段内持续提升业绩,减少加班时间,提升员工收入和幸福度,其前提条件就是企业经营者对哲学的认同。
有了这种认同,才可能在践行阿米巴时,把具体的方法与哲学的原理原则进行对照,保证阿米巴的方向不走偏,正确发挥功效。
否则,方法论搞来搞去,如果还是“利己”思维的话,就不可能持续激发员工的积极性。这种所谓的“阿米巴”不仅是无效的,甚至,是有毒的!有害的!
刘润老师的文笔一流,自媒体也做得非常棒,但是,在“阿米巴”经营这个课题,刘润老师显然没有深入的调查研究,更没有亲身实践,否则就不会出现小曹所指出的这些最基础的错误。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如果不去亲身体验,实修实证,就难以改变错误的认知模型,用错误的认知模型去认知阿米巴。如同用“地心说”的认知模型去看待世界一样,不管堆积多少信息,吸收多少知识,都不可能得出“地球围绕太阳运行”的结论。所以,刘润老师首先需要关注自己的认知模型,只有建立正确的认知,才能正确理解和诠释阿米巴。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③ 不能移花接木
刘润老师身上有许多地方值得小曹学习,例如,坚持、自律、能说会写,但至少有一点,小曹是不愿意学习的,那就是——移花接木,偷梁换柱。
小曹在刘润老师的文章中发现了不少对稻盛先生原文的删改和扭曲,虽然可能只是无心之失,但由于这种行为会对广大读者产生严重误导,对刘润老师本人的形象也极为不利,所以在这里要向刘润老师严肃指出,希望尽快改善。
例如,关于“员工工资保密与京瓷会计学有没有关系?”这一问题。刘润老师在第一篇文章中写到:“所谓的京瓷会计学,本质上是为了解决工资透明问题,是为了员工工资保密而设计的一种制度。”而在第二篇文章中,刘润老师又拿出了“证据”,强化了这一他认为正确的逻辑。
然后,刘润老师替代稻盛先生得出了一个结论:如果用“利润”作为核算阿米巴的指标,工资可能就会曝光。这令人担忧。所以,我“特意”不把人工费计入费用,“取而代之”,用附加值除以总工时。这就是“单位时间附加值”,也就是京瓷会计学的核心逻辑。
刘润老师的这段引用和结论之间实际上至少出现了两个错误。
第一个错误是逻辑错误,稻盛先生讲的是,公开员工的工资会“恶化公司的气氛”,所以,“为了避免公开员工的工资,特意不把人工费计入费用。”不知道刘润老师从哪里得出了这“就是京瓷会计学的核心逻辑”的这个结论。
小曹在第一篇回应文章中早就指出,“员工个人的薪资保密,不过是大多数正规企业的一项管理制度而已”。
这里的因果关系是很明确的,即只存在“员工工资保密”和“避免恶化公司氛围”之间的因果关系,而不存在“员工工资保密”与“京瓷会计学”之间的因果关系。
假设刘润老师的观点成立,员工个人工资保密“是京瓷会计学的核心逻辑”,那么按照这个逻辑,刘润老师曾经供职过的微软,以及各类大中小企业,但凡对员工个人工资保密的,就应该全都导入了京瓷会计学,因为他们都运用了“京瓷会计学的核心逻辑”。但这显而易见,不是事实。所以,刘润老师的这个结论是一个很明显的逻辑错误,用证伪法就能破解。
(图3)
第二个错误比较严重,希望刘润老师引起重视。刘润老师在第二篇文章的11条中得出的这个结论(见图3),模仿稻盛先生的口气写道:“所以,我‘特意’不把人工费计入费用,‘取而代之’,用附加值除以总工时。这就是‘单位时间附加值’,也就是京瓷会计学的核心逻辑。”
前半段引用得没错,但最后部分“也就是京瓷会计学的核心逻辑”这句话却是刘润老师自己加上去的,而且这半句话之前用的还是逗号。乍一看,还真的会以为稻盛先生亲口说过这句话。
但问题是稻盛先生并没有说过,也不可能说,因为逻辑上根本没有因果关系。说得严重一点,这属于假造稻盛先生的言论。
虽然刘润老师的这个“移花接木”可能是无心之失,但涉及治学态度和诚信问题,建议尽快改善。
刘润老师的问题:“我特别想请问小曹老师,稻盛先生的这段演讲,提到的工资保密和京瓷会计学的因由关系,是一丝的关系,一毫的关系,还是一巴掌的关系呢?”
小曹的回答很简单,就是没有“一巴掌的关系”。稻盛先生的演讲中,只提到了“工资保密”和“避免恶化公司氛围”的关系,而没有提到任何刘润老师所谓的“工资保密和京瓷会计学的因由关系。”这个“因由关系”是刘润老师自己“创造”出来的。
刘润老师的这个结论就好比在说,践行京瓷会计学的员工都要吃饭喝水,所以吃饭喝水就是京瓷会计学的核心逻辑。这个逻辑显然是不成立的。
3. 阿米巴内部定价如何实施?
尽管稻盛先生在书中早已给出了内部定价的方法,但刘润老师在他的第一、第二篇文章中仍然在非常努力地证明内部定价是一个难题,把几十年前早已解决的问题拿出来说事。
对此,小曹的观点是:
① 实事求是
刘润老师在第二篇文章的18和19条中做了如下的引用和结论。但不得不说,这个内容又是“移花接木”。
(图4)
刘润老师在18条说:“稻盛先生创始了京瓷会计学,但是‘实际运用’时依然发生了问题。小曹老师说‘实际操作’中,根本不会成为问题,看来,稻盛先生不如您懂京瓷会计学。”
接着,刘润老师又在19条中用省略号“省略”了引用的部分原文,试图证明京瓷会计学和阿米巴内部定价有因果关系。
实际上,读一下原文就知道,刘老师“省略”了最为关键的原文。稻盛先生说的“实际运用”,指的是阿米巴经营,而非京瓷会计学。刘润老师在这里又用“移花接木”的手法把阿米巴经营和京瓷会计学混为一谈,出现了基本概念上的错误。
(图5)《卓越企业的经营手法》P180
显然,这会对读者造成严重误导。
上述这种“移花接木,偷梁换柱”的手法在刘润老师文中多次出现,反复出现。这会给读者带来严重误导,也完全不符合刘润老师“洞察本质”的口号,小曹不再一一列举,建议刘润老师尽快改善。
② 正确归因
确实,对于很多企业,特别是导入所谓“中国式阿米巴”、“绩效阿米巴”的企业而言,阿米巴之间的内部定价可以说是一个难题,但问题是,这个难题难道是由京瓷会计学或阿米巴带来的吗?退一步说,没有京瓷会计学,不搞阿米巴,难道内部定价就不是难题了吗?
小曹必须要向刘润老师指出,定价这个难题,并不是由京瓷会计学或阿米巴带来的,而是由人性带来的,因为人总是容易用自己的利害得失判断问题。
按一般的理解,定价低→业绩低→工资低,所以普通人当然不会乐意(但真正的阿米巴并不按照这个逻辑来评定员工,下文略有说明)。所以,刘润老师所断言的“京瓷会计学的创立,带来了定价的难题”这一说法,是完全不能成立的。
所谓内部定价的“困难”,原因在于人性,而非京瓷会计学或阿米巴。进一步讲,这个“困难”的出现正说明了,这个“阿米巴”是假的。
③ 技术方法
内部定价应该怎么实施呢?
答案很简单——公平公正,基于常识,即可解决,在《阿米巴经营》一书的P48-50页,也有详细的讲解。小曹总结了如下三条技术原则,仅供参考。
A. 公平公正的原则:就是在定价的时候,让所有的核算部门在第一次内部定价后所计算出的单位时间附加值尽可能接近,如果各部门间的单位时间附加值差距较大,就要考虑对内部定价进行调整。这样做的目的是,在启动阿米巴经营时,尽可能让每个部门都处在同一“起跑线”上(单位时间附加值差距不大)。
B. 反映市场真相的原则:以上述方式定价时,不能只讲一时的公平,必须同时关注市场要素,如果同类工作在市场上有明显更高或更低的定价,内部定价时就要加以参考。
C. 实力主义而非绩效主义的原则:稻盛先生在《阿米巴经营带来企业持续发展》一文中指出:“在京瓷的阿米巴经营的运用中,这种哲学的渗透反映最为浓烈的就是薪酬制度。”
简单而言,就是不以业绩的绝对值来对部门和个人做出评价,而以“进步性”等指标作为判断的主要依据。这样就能避免内部定价影响部门和个人的考评,避免大家在内部定价上产生纠结,在逻辑上打破部门之间零和博弈的窘境,让定价不再成为“难题”。
四、三条建议
刘润老师究竟错没错?
不重要!
百家争鸣,各有所长。只要自利利他,以落地实践为基础,以中肯严谨的逻辑,实事求是的探讨和交流,为中国企业赋能,我们一定倒履相迎。而且,我们对于刘润老师“警惕假阿米巴泛滥”的文章主旨是举双手赞成的。
所以,小曹有三条建议,送给刘润老师。
1. 真诚沟通
刘润老师在的第二篇文章一开头,有不小篇幅关于“砸人饭碗”之类的表述。小曹认为大可不必,免得让读者觉得刘润老师对自己的影响力缺乏正确的认知。君子,和而不同。
此外,小曹也不认为会被刘润老师砸了饭碗,反而感谢刘润老师提出了话题,借助这些问题,双方可以展开学术讨论,帮助更多人正确理解稻盛经营学和阿米巴经营。真理越辩越明,只要秉持“真诚”的态度,展开理性认真的讨论,就一定会给读者、给企业带来帮助,也一定会对彼此有所助益。
2. 明确定位
建议刘润老师梳理一下自己的专长,分析一下自己的定位,以便更好地服务自己客户,同时也能避免在自身专业领域之外犯下错误。
误人误已。
个人觉得,刘润老师的定位偏向于“商业评论家”或“商业分析师”等角色,而非专业咨询师。
因为专业咨询师需要源源不断的成功案例的背书,而刘润老师擅长于对最新的商业信息、商业事件的分析、梳理和总结,为读者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但对企业的有效辅导和咨询,以及对经典商业理论乃至哲学思想的深入刨析,似乎不是刘润老师最擅长的领域。
尤其是,咨询师这个行业最忌——纸上谈兵。
3. 案例说话
如果把自己定位为一名咨询师,就得有拿得出手的案例,这样的案例不是“想当然”就能写出来的,而是需要“下苦功”去到企业现场,反复磨练才能成就的。
彼得·德鲁克说,“管理归根到底是一种实践”。如果刘润老师想以“咨询师”自我定位,那么建议刘润老师多以自己的实践案例说话,而非作为“评论家”发言,毛主席说:“实践出真知”。在企业管理领域,更是如此。
引用我灵魂之友,唐军师所说——写阿米巴文章,并不是小曹的专长,做阿米巴咨询,才是。
惭愧,小曹与盛和利他团队始终坚持以实践说话,以事实说话,以案例说话。文中提到的那些案例,欢迎刘润老师做实地调研与验证。
最后,再次感谢刘润老师抛出阿米巴的话题。中国至少有3000多万家中小企业,如果通过双方的讨论,能帮助到更多企业,哪怕其中极小得一部分成为“持续高收益的幸福企业”,那也是善莫大焉。
与刘润老师共勉。
读者朋友如果需要理解阿米巴经营的逻辑体系和作用原理,建议阅读稻盛先生的经典之作《阿米巴经营》。
如果觉得书本内容专业性太强,也可阅读拙作《一文读懂正宗阿米巴》。如果读者中有刘润老师所言的导入“阿米巴”失败的企业,或是希望正确导入阿米巴的企业,建议先阅读拙作《5条干货!阿米巴导入前准备指南》。
五、总结
为了帮助各位读者加深印象,掌握关键法门,我将本文核心内容,做了简化与提纯,全文核心就是“三大问题”,架构如下:
1. 什么是正宗的阿米巴?
小心,“假”的阿米巴——移花接木、形似神离。
小心,“假”的咨询师——外行砖家、误人子弟。
小心,“假”的方法论——一知半解、缘木求鱼。
2. 阿米巴和稻盛哲学有何关系?
不能因果颠倒;
不能纸上谈兵;
不能移花接木。
3. 阿米巴内部定价如何实施?
实事求是;
正确归因;
技术方法。
2021年,百年难遇的疫情再次呼啸而来,全球经济面临大考。稻盛先生说过,阿米巴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经营方法,并不是他和京瓷的私产,而应该与所有人共有,帮助企业打造“高收益”体质,追求全员物心幸福。
而这,恰是“战疫”之关键!
解决了心的问题,就解决了人的问题,就解决了组织的问题,就解决了经营的问题。唯有这样,品牌方能长青;唯有这样,组织方能长青;唯有这样,企业方能长青。
最后,再次感谢刘润老师抛出话题,希望本文能帮助刘润老师对阿米巴提出更为专业严谨的质疑和挑战,期待下次对话。
顺便说声:刘润老师,您没错!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盛和利他(ID:gh_c6bb6f14acf0),作者:曹寓刚(北京盛和利他策划咨询有限公司创始人,毕业于横滨国立大学,曾就职于日本最大的咨询公司野村综合研究所,旅居日本十余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