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江南智造总局(ID:SouthReviews_csj),作者:海下(南风窗长三角研究院特约研究员),编辑:陈莹,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一直以来,加速追赶,都是对中国经济发展状态的贴切描述。
急剧分化的城市竞争格局之下,集聚着巨量资源的一线城市正在对标国际大都市参与国家之间的竞争;而二线城市也无不积极争夺、巩固着区域经济中心的地位,在人才、招商等方面进行白热化的竞争;三四线城市虽然囿于天然的体量局限,无法参与更大范围、更高层次的竞争,但也力争在省内的排名榜上有所作为。
在云集了多座万亿GDP城市的江苏省,排行榜上的竞争更是无比激烈,南京在缩小与苏州的差距,南通崛起成为省内第四座万亿GDP城市,徐州正在积极构建自己的都市圈,从前发展稍显滞后的苏中苏北城市也在迅速崛起。在皆称富足的长江之南,有一座城市值得关注。
一、镇江怎么了?
镇江,这座因运河而兴的城邑,在交通方式变革后,逐渐褪去了昔日的显赫。但放眼全国,依然有着极为可观的软硬实力:
总面积3840平方千米,下辖3区3市(县级市),有着2个国家级园区、5个省级开发区。截至2020年11月,常驻人口321万人,城镇化率达73.4%。2020年GDP总量4,220.1亿元,居全国第55位,人均GDP128,981元,居全国第20位。
在文教旅游等资源上,镇江也有不俗的实力。截至2020年末,镇江共有A级景区31处,其中金山、焦山、北固山和西津渡等更是具有很高的全国知名度。而高等教育资源方面,镇江有着9所高等院校,超过8万名大学生。
但这样不俗的成绩放在了苏南,却并不喜人。
在江苏,苏南苏中苏北有着多种划分,目前通行的政府口径里,南京与镇江、常州、无锡、苏州一并被划归苏南。
2020年,苏南地区有着南京、苏州和无锡三个GDP总量破万亿的巨无霸,苏州市GDP更是达20170.45亿元,相比之下镇江市GDP为4220.09亿元,约为苏州的20.9%,南京的 28.5%,无锡的34.1%,常州的54.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收入等指标方面,镇江也低于其他四市。
在另一个衡量经济成色的重要数据——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上,2020年苏州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为34824亿元,遥遥领先,南京、无锡、常州总产值均在10000亿~20000亿元之间,之后存在一个断档,镇江规上工业企业总产值为3846亿元。
如果将眼光放置到苏南之外,在江苏全省的区域经济格局中,连续多年,镇江经济总量都排在第十位,高于连云港、宿迁和淮安苏北三市,有人也因此调侃为“苏南的‘苏北’”。
在一份2000年至2018年的江苏各市GDP翻倍情况中,镇江排名同样不靠前。与近邻的对比来看,一江之隔泰州,在2008年之前经济总量一直落后于镇江,但追赶势头十足, 2009年,泰州反超镇江;2013年,泰州突破 3000 亿元;2017 年,突破 4000 亿元;2018 年突破了5000 亿元关口。
二、转型的阵痛
在苏南的经济版图中,镇江有一定程度的先天弱势,现在的镇江市域形成于上世纪80年代的苏南行政规划大调整中,镇江地区失去了所辖的多数县区,新生的镇江市所辖面积和县区的经济水平在当时的苏南确实相对基础更加薄弱。但历史因素之外,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地方产业的发展。镇江面临着区域产业新旧动能转换的阵痛。
从产业结构上看,镇江在苏南的二产比重最高,三产比重最低,且二产主要以重化工为主,新兴产业发展相对不足。
上世纪90年代中期至20世纪初,镇江曾凭借着工业的发展进入全国城市综合经济实力前50名,但其核心产业轻工、化工、建材及钢铁等,存在产业层次偏低、能耗高、污染大等问题。
2016 年,镇江市轻重工业比约为 2∶8,重工业占比全省最高,而当年超八成的能源消费量支撑的工业增加值不足四成,足以反映镇江工业产业结构问题。
发展转型的需求日益迫切,而长江“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国家大政的落实,更使得镇江必须作出改变。政府开始积极淘汰落后产能,实施新旧动能转换,大力发展环保产业、航空航天、船舶及海洋工程装备等产业,但转型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新兴产业的增量还不足以弥补传统行业削弱的问题。
2017 年,镇江关停 53 家化工企业,2018 年,关停总数达 38 家。严格的环保政策,让经济发展和税收等相关指标看起来相对没有那么乐观。而新兴产业虽然有着两位数的增长,但部分行业由于缺乏大项目的带动,新动能增量尚不能对冲传统动能的减弱。
但多年以来,镇江推动产业转型的决心始终未变。2005年至2020年,第二产业占比从60.7%下降至47.20%。截至2020年末,镇江市三大产业占比分别为3.50%、47.20%和 49.30%,不过以轻工、电子、建材、船舶等产业为主导,传统产能依然对城市经济举足轻重,轻工、化工、重工等传统企业在营收前50家企业中占比依然超过70%。
三、跑起来
2020年春,镇江新任市委书记喊出“镇江跑起来”的口号,镇江也开始了新一轮加速。
镇江要想获得加速发展,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推动产业结构转型,提升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二是要在深入融入区域一体化的同时整合市域经济。
镇江市在2017 年,就鲜明地提出实施“产业强市”战略,出台了一系列文件,指出要构建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先进制造业为主体、与生产性服务业相配套的新型制造业体系。在新生产业获得的扶持后,镇江也形成了一定的特色产业。
以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两大千亿级产业为主导,以航空航天、香醋、眼镜等为特色的产业体系逐步形成,尤其是镇江的航空航天产业经过近 10 年发展,已成为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优势特色产业。
在这一基础上,新的十四五规划中,镇江的产业策略被确定为“4+8”。其中的“4”指的是重点打造高端装备制造、生命健康、数字经济、新材料四大产业集群,“8”指的是重点培育新型电力(新能源)装备、汽车及零部件(新能源汽车)、高性能材料、医疗器械和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航空航天、海工装备、智能农机设备等八条产业链。
在区域融合方面,镇江有着全面对接长三角一体化和深度融入宁镇扬一体化两大契机。更好地整合市域,让内部各市辖县(市、区)更具有向心力,并以丹阳、句容、扬中等全国百强县为触角,推进与周边城市合作,无疑会为镇江带来发展机遇。
因此,在中心城市地位日益凸显和区域一体化加速的大趋势下,面对西面的老大哥南京,镇江不仅支持句容对接,更提出要让主城全面对接南京,把联系两城的G312国道沿线,建设成为G312产业创新走廊。
向东,则更希望能利用镇江新区作为延伸跳板,将新区、扬中、和丹阳北部的一系列开发区融为一体,协同发展,以增强对市域整体发展的拉动力和支撑力。
跑起来的镇江,依然有着一段路途要追赶,但有一组数据有着接近翻倍的提升:2015年,镇江毕业生留镇率不足 10%,而通过镇江市政府人才政策的不断推进和经济发展带来的更多优质就业,2020 年镇江毕业生留镇率已突破 20%。
从最能用脚投票的大学应届毕业生来看,镇江无疑有一个更好的未来。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江南智造总局(ID:SouthReviews_csj),作者:海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