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1-11-19 21:30
中国“最慢”快递公司的真相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血钻故事(ID:xuezuangushi),作者:飓风,编辑:哲空空,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双十一刚过不久。在这个全民网购已经常态化的时代,这个电商平台生造出的消费节,对于许多消费者已经不那么重要了。


但是对于做快递物流行业的从业者,双11依然是地狱!双11当天6.69亿件,全月100亿件的巨量快递,让全国各家的快递员都忙到飞起。这其中最慢的,应该是中国邮政。


在很多朋友眼里邮政可是佛系的很。平邮快递慢慢悠悠一言不合就省内周游半个月,基层服务经常也是爱搭不理,甚至还会出现丢件破损的情况。网上也总是能看到这样的问题:



但是佛系的外表下,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却是一家年盈利近47亿美元的邮政业巨头。在世界500强里排名74位,邮政行业全球第二。


快递业务口碑差成这样却能有如此之高的地位,中国邮政到底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我们可以尝试用几个故事看看这家公司的全貌。


消失的邮递员


王顺友是四川凉山彝族州木里县的一个普通的邮递员。粗糙的双手,黝黑的皮肤,朴实、勤劳的性格,他和我们印象里的邮递员没有什么区别。但是他也是中国最特殊的邮递员,一位马班邮递员。长期以来,这里不通车、不通电,外界唯一的信息渠道,就靠王顺友——一个牵着骡马的邮递员。


1984年,走了28年马班邮路的父亲王有才把手中的缰绳交给了19岁的王顺友:“我老了,走不动了,这个班今后就交给你了”。他是家里的老大,父亲选择让他继承他的邮递事业,因为这是一份责任。一个人,一匹骡子,一条山路,几乎是王顺友之后30年人生的全部。


当时的木里县除了县城有公路之外,到其他的15个乡镇全要走山路。通讯全要靠邮递员牵着骡马,一个乡、一个村的转。王顺友每趟都要从木里县城出发,经白碉乡、三桷桠乡、倮波乡,卡拉乡的邮路。全程584公里,每月往返一趟。



700份报纸、28本杂志、45封信,25件印刷品、5个包裹。王顺友把沉甸甸的邮包放上马背,在一个普通的夏天开始了他的又一趟征途。


出了县城,要先冒着零下十几度的风雪翻越海拔4000多米的察尔瓦雪山,冷的伤心。之后下山,到海拔1000米左右的雅砻江河谷,气温陡增到40度以上,热的焦心。饿了就吃几口糌粑面,渴了就喝点山泉水,嚼几个冰块。


盛夏雨季,身上的衣服总是湿的,原本的石头路被雨水冲成了一滩烂泥,马蹄子都不把滑,王顺友更是走的连滚带爬。晚上困了就找个大树垫块塑料布,搭个简易的帐篷睡上一宿。这一路,王顺友平均要露宿6晚。



一个人的路途最怕什么?绝大多数人怕的是意外。木里县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只有9人,死亡和危险总是会在这条邮路上与人不期而遇。王顺友见过雪山上冻死的人,也见过钢索断裂湍急的江水瞬间卷走整支马队。


1995年冬天,王顺友过了从倮波乡返程到了99道拐。这是一条蜿蜒的山崖小路,悬崖下几十米就是奔流的雅砻江。


他牵着骡子小心翼翼地走着,一只突然窜出的山鸡惊扰了紧张前行的骡子。他上前想拉住缰绳,惊慌的骡子一脚踢在他的肚子上,瞬间的剧痛让他倒地昏迷。当王顺友醒来时,骡子已经不再惊慌,陪伴多年的旅伴没有弃他而去,它流着眼泪舔舐着他的脸颊。


疼痛依然在加剧,他知道这条人迹罕至的路上没人能救他。十几分钟后他挣扎着爬起来,忍着痛一步一歇慢慢往前走。想着把这班邮件送完再回县城。


9天后,邻居发现王顺友瘫倒在木里县的家门口,马上把他抬到了县医院。医生检查说,他肠子早就已经破了,晚来二十分钟命都保不住。没人知道这9天他是怎么在剧痛下翻越雪山和河谷的,王顺友自己都说不太明白。


王顺友在病床上躺了45天,往常每年他330天都在邮路上,这是他30年休过唯一的长假。他的肚子落下了病根,还是经常会疼。妻子拉住他不想让他干了,在家老老实实种地吧。


可是他觉得,如果退缩没办法向父亲交代。当年他们跑邮路连骡子都没有,邮件全靠自己背,一样跑了二十多年。他对妻子说:“我是邮递员,更是共产党员,我代表人民政府保持这几个乡与外界的通信,我不能让这些乡亲们失望啊。”


现在的年轻人可能不理解,过去的邮递员对于广大的中国农村来说是一个什么样的角色。通讯不发达的时代,邮递员要递送各级政府的公文、法院传票、录取通知书,是基层政府互通信息的桥梁。80年代的中国人平均每年只发三封信,许多人一年也不发一封信。大件的邮包,也基本就是邮寄点土特产,很少邮寄大件工业品。


如今的快递里面装的大多是消费品,物流已经是消费产业的重要一环。而在那个时代,邮政基本没有什么效益可言,干的基本都是赔本的买卖。邮递员们肩上背负的不是生意,而是中国人最基础的情感连结。


去外地上学或务工的孩子给家里的父母去信报个平安,父母不识字还得找村里的“秀才”给念,再找人代笔回信。突发的意外,病痛的忧愁,远方的思念,得子的喜悦,真挚的爱情都被寄托在这一封封信里。即使是在今天,你只需要4块2毛钱,就能把一封挂号信寄到中国的任何一个角落,全年无休!


无论是祖国最南端的三沙群岛,还是海拔5200米的珠峰大本营,甚至是远在南极的中国科考站,只要有中国人聚集的地方,就一定会有中国邮政,就一定会有一位王顺友这样的邮递员,向你承诺使命必达。



《邮政法》里的第一条就规定:国家保障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邮政普遍服务,保护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而中国邮政,肩负起的就是这份责任。不计成本建成的巨大的邮政系统,不计成本的帮你送达每一份信件。即便如今的公司已经走向商业化,邮政依然是每个人对外通信的保底选择。


王顺友说,一个人的旅途他不怕苦也不怕死,最怕的是孤独。他在家滴酒不沾,每趟邮班却总是带一大壶酒,野外的晚上盯着篝火,一边喝一边哭,就觉得对不起妻子儿女。几天见不到一个人的时候,他就和骡子说话,就对着大山唱山歌。尽管回应他的只有河谷的大风、山上的猿啼和叮当作响的马铃。


如此生活,整整32年。王顺友面对孤独,为的是让大山里的人们不再孤独。这条山路他一共走了30万公里,没有延误过一期邮班,没有丢过一封邮件。


2014年,县邮政公司给王顺友换了一条能坐汽车送信的邮路,但是王顺友还是继续牵着他的骡子徒步送件。2017年全县马班邮路全部停运了。接替他们的年轻人用汽车和摩托车继续着他的使命。


2021年5月30日凌晨,王顺友因突发疾病在木里县城去世,享年56岁。县里的另外三位马班老邮递员念着王顺友在邮路上写的诗歌送别了他:


马班邮路长又长,山又高来路陡峭。情注邮路不畏险,爱洒人民永不悔。


9999元的汇款单


2018年11月22日上午10点半,浙江宁波市慈善总会收到了中国邮政送来的51张汇款单。50张9999元,1张50元,一共50万元。汇款人的落款是“然其”。



显然,这是一份匿名的捐款。邮政有规定,1万元以上的汇款单必须要出示身份证实名认证才能汇钱。匿名汇款最高只能汇9999元。


仅仅5天后,同样的落款的49万取款单又到了。“又是顺其自然!”慈善会的工作人员叫出了他们给“然其”取的外号,因为这个“顺其自然”已经是老朋友了。


从1999年至今,每年年底宁波慈善总会总能收到邮政寄来的匿名汇款单。数额从几万到几十万不等。每次都是虚拟地址,而且署名基本是“顺其自然”四个字的各种排列组合。


截止到2020年底,“顺其自然”已经累计捐出了1248万元。从99年的5万,到20年的103万汇款金额逐年增加。这些钱慈善总会基本都拿来用于贫困大学生的新生助学。


没人知道这个“顺其自然”到底是谁,甚至不知道他是一个人还是一个集体。只是这些年的顺其自然捐得越来越多,四川、青海、安徽、湖南、江西、湖北,哪里受灾哪里就能收到落款“顺其自然”的捐款。


和邮递员一样,汇款单同样是一个富有时代气息的名词。中国最早的邮政汇款业务可以追溯到1919年。


直到20年前,中国还不是人人都有银行账户,银行卡的普及则更晚。一个外出务工的农民工想把辛苦赚的钱寄回老家,家里的父母又没有银行账户怎么办?这时候一张邮政的汇票可以解决问题。只要有地址,邮政就能像挂号信一样把汇票寄到家。家人可以去任何一个邮政储汇局,凭借这张单据汇兑现金。


凭借巨量的网点和物流优势,邮政的个人汇款网络几乎承包了整个90年代中国人的个人汇款。农民工一年的薪水,报社的一笔稿费、朋友欠的一笔旧账、一笔不记名的爱心捐款都是通过邮政系统被送往全国各地。


如今叱咤风云的移动、联通、电信三大运营商,也都脱胎自邮政系统。1997年之前,邮政同样负责统管全国范围内的电报、电话业务。所以当时还叫邮电局。


邮政、个人金融、电信,垄断了三个行业的中国邮政曾经是名副其实的巨无霸。尽管资费不高,邮电系统还是可以勉强自负盈亏,甚至还建立了深入农村的基层农业快递服务,帮助农民选购运输种子、农药和化肥。


无论城市农村,邮电局绝对是人流量最大,业务员最繁忙的地方,因为这里的业务是真的多。



美好时光只在昨日。


随着手机、BP机的快速普及,让信件量的快速减少,让原本赚取八成利润的邮政事业一下成了新兴电信业务的“大腿挂件”。


无论是家庭有线电话的普及还是无线基站,覆盖全国都需要大量的公共开支。为了能让电信业务跟上时代快速发展,已经“被时代淘汰”邮政必须做出牺牲。国企市场化像浪潮一样,让邮电这艘巨轮瞬间举步维艰。


1997年国家开始着手邮电分营。先将赚钱的电信业务解放出来,保证未来移动通讯和互联网业务能够快速发展起来。


而邮政这块被剥离的“不良资产”,则要想办法自负盈亏。邮政独立运行后,缺少了电信的交叉补贴,隐性的巨额亏损顿时凸显出来。1998年邮政亏损 179 亿元,负债242亿元,而要继续拓展庞大的邮政网络项目资金缺口还有170亿元。有能力的人才大多又都随着电信业务。


那年邮政就像是时代的“弃子”,一些基层邮递员甚至发不出工资,维持巨大的邮政网络运转,全靠责任和信仰。


信仰不能当饭吃,邮政想要发展必须要开拓新的业务。国家临时补贴的170亿资金,要求邮政必须在4年内快速扭亏为盈,到时间马上断奶。


为了应对这种情况,邮政利用原有网点多,基建全的优势开拓了大量的新业务。邮政拥有当时全国最大的独立电子汇款网络,这让邮政储蓄快速布局到金融领域,利用之前积累的巨量储蓄资金,在用户数和储蓄总量上,成为了能与四大国有银行掰手腕的存在。这还是在邮政储蓄无权进行放贷业务的前提下完成的。


到2004年邮储的存款余额高达1.07万亿,储户2.6亿。某种程度上说,正是因为常年不计成本为人民服务的邮政积累了大量的用户,是这些老百姓的信任最后救了身形巨大的中国邮政。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属于集体主义的浪漫故事,就这么在全力迈入市场化的中国上演了。


邮政的效益从1998年亏损179亿,到2001年盈利6085万元。邮政在继续拓展乡村助农网络的同时,打了一场漂亮的翻身仗。


我们现在已经熟悉的快递包裹、同城配送、网上购物,都是邮政在那个时期在国内首创的业务。


这些业务普及的时候,顺丰刚刚把业务拓展到华南,申通还只能配送到一线城市,韵达刚刚成立。而后来引领双11的阿里巴巴,刚在杭州成立了2年。


可以说,他们都是看着中国邮政打好的路标,最终发展起来的。


邮政的跨界经营也早已是常态。成都的熊猫邮局、厦门的邮局咖啡,都办了有些日子了。历史更久一点的邮政大药房更是覆盖全国多地。


搭建了庞大的快递网络和金融网络,就要物尽其用。所以邮政在银行、保险、证券投资、广告传播、电子商务等多个行业都有复杂的业务链。虽然名字都叫邮政,但是迈向市场化的中国邮政,业务早就不只限于快递业务了。


时代变了,中国邮政的初心是不是也变了?


无人写信的时代


之前在网上看到一个网友的吐槽,足以说明邮政的快件有多慢:一个微博网友网上买了一箱子苹果。邮政足足花了半个月的时间,才给他送到。收到的时候苹果已经烂了个七七八八。


愤而发博吐槽。收到了众多网友和大V的声援。网友一怒之下甚至挂出了苹果店主的网店,呼吁大家抵制这些发邮政快递的店家。很快店主很快出来解释了问题,不是不想换邮政。实在是家比较偏僻,除了邮政没人能送了。


其实这个小事已经概括了中国邮政快递的优缺点:中国邮政的收寄件范围足够广,但是时效性特别差。


我们体验很差的邮政包裹,一般都是商户选择的邮费6到8块的邮政小包,运价便宜但是几时送达全靠运气。在私人快递业务已经都向次日达、隔日达靠拢的时候,邮政的基础业务依然长期停步,只是解决了有无的区别。


邮政快递其实可以送得很快,运价20元以上的EMS特快专递服务其实是能做到次日达的高时效。即便是从长三角发货到西藏山区,3天之内也能送达。只是动辄三倍的服务费差距,让偏远地区的农户根本没有任何盈利的空间。


在处理问题件的时候,即便是打客服也难以高效解决问题。基层的快递点处理问题更像是走流程,对待快件是业务而不是服务。


中国邮政拥有国企低效的一面,然而当体制的庞大机器高速运转时,集体爆发出的潜力高的惊人。


2020年疫情高峰国内外的快递业务都受到较大影响。疫情筑起了人与人之间的高墙,邮政的快递员们在政策号召下依然冲在了配送的一线,保障了各地基础的物资流通。


2020年3月18日,邮航CF221航班载着619袋10.77吨邮件从河南郑州飞往韩国首尔,标志着中国邮政航空公司“郑州—首尔”航线正式开通,全面提升对韩邮政EMS时效。同一时间,上海到日本大阪的邮政专机,保证了长三角五十多个大中城市和日本的物流往来。


9天后,义乌发车的中欧班列通向西班牙马德里,20多万件货物送抵欧洲5国。在疫情的最高峰,依然有6000箱急用物资往返中欧。在保障国际供应链方面,是拥有国际专机和专列的中国邮政打通了国际速运的通路。



只要是做过进口海淘的朋友,都明白这时候的邮政EMS到底有多靠谱。邮政背后有政策保证的专用清关通道,安检和登机速度优先级都是最高。海外的送达的速度,比联邦、DHL等外国同行都猛的多。


手机的高度普及让当下成为一个“无人写信”的时代,但是中国邮政依然无法被替代。


有个在邮政系统工作的朋友跟我讲过一个段子。说早年间小偷内部有一条“行业红线”,绝对不偷邮递员的自行车或者电瓶车。


这倒不是小偷们集体良心发现,而是因为如果邮包信件出现丢失或损毁,可能会构成破坏国家邮电通信罪,属于刑事案件,处两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没人敢偷邮政的邮件,因为里面肩负的都是责任。


正是靠着这份70年不变的维系最广大人民通信自由的承诺,中国邮政才能肩负起运送政府公文、法院传票和大学录取通知书的责任。


2021年7月25日,对于海口的邮递员卢志强一家来说是个特殊的日子。因为夫妻二人都在中国邮政工作,一早六点半就出门,晚上11点多才回家。每年这个时候是录取通知书的投递的高峰期。夫妻俩见惯了收到录取通知书后全家欣喜的场面,可是一直没有好好陪儿子过个暑假。


但是这天,卢志强派送了一个特殊的邮包。一张来自北京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收件人正是儿子卢海山。在全家一起拆开邮件的那一刻,父母释怀了平时的忙碌,儿子理解了父母的责任。


这条记录了中国人70年喜怒哀乐的邮路,还将继续伴随着中国发展的脚步走向世界各地。而中国邮政自己的故事,却鲜有人讲述和记录。广袤的国土本没有悲喜,直到那个绿色制服的邮递员来过。


部分参考资料

《在“坚冰”中启航:追溯邮电分营初期邮政扭亏为盈的奋斗足迹》,刘立清

《王顺友在万国邮政联盟大会上的讲话》,王顺友亲述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血钻故事(ID:xuezuangushi),作者:飓风,编辑:哲空空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支持一下

赞赏

1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